新形势下经济林栽培学课程改革探索

2022-03-16 08:53:50 | 浏览次数:

摘要经济林栽培学是一门理论性性、技能性及应用性均极强的课程。针对目前经济栽培学课程理论教学及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形势下该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以及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经济林栽培学;方法;教学改革;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S-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9)18-0278-02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18.078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Exploration on the Reform of Economic Forest Cultivation Curriculum under New Circumstances

ZHANG Xue-mei,LI Han,ZHANG Jun et al

(Forestry College,Agriculture University of Hebei,Baoding,Hebei 071000)

AbstractEconomic forest cultivation is a highly theoretical, skilled and applied course. Aiming a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current theoretical teaching and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this course,this paper proposed some methods of teaching reform and effective measures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under new circumstances, so as to stimulate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students.

Key wordsEconomic forest cultivation;Method;Teaching reform;Teaching quality

課程是高校教学与社会链接的纽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直接影响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其重要性对教学而言尤为突出[1]。经济林是指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为主要目的的林木。我国是经济林学科形成的发源地,经济林是我国林业科技工作者和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为便于科研、栽培和开发利用而圈定的具有较高利用价值的一类经济树木[2]。经济林产业是我国林业产业的第一大产业,也是符合现代产业发展的绿色产业和朝阳产业。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统计,2017年全国经济林面积4 133万hm2,产量1.88亿t,经济林种植与采集业(第一产业)实现产值1.3万亿元,占林业第一产业产值的556%;经济林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产值达3.9万亿元。经济林产业已经成为众多地区特别是丘陵山区发展绿色经济、促进绿色增长的支柱产业。被习近平总书记批示为“太行新愚公”的李保国教授就是通过带动农民发展经济林产业帮助10余万农民脱贫致富的。然而,当前我国培养的经济林专门人才远远不能满足经济林产业快速发展对经济林专业人才的需求,因此新形势下亟需高等学校对大量经济林专业型人才的输出。经济林栽培学课程的改革应紧跟时代步伐,确保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方法等能够顺应当前对培养经济林专门人才的需求。经济林栽培学是一门涉及植物生理、植物病理、土壤肥料、森林生态等多学科交叉的专业课,主要介绍经济林资源的区划、经济林木的生长发育特性、环境与经济林生长发育的关系、经济林良种繁育、经济林树体抚育管理等,是河北农业大学林学专业经济林方向学生的必修课程,森林保护专业学生的选修课程,要求授课内容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培养经济林产业创新型人才的关键课程。期望通过该课程教学及实验环节的不断改进,培养新形势下的经济林专业人才。

1理论课教学改革

1.1将思政教育引入课堂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理念[3]。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将课程与思政有机贯穿,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教育的有机统一。基于这一思想,笔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穿插讲授为我国经济林产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专家、学者的先进事迹。例如,在讲授经济林栽培学总论的开篇绪论时,通过讲授经济林专业的创始人胡芳名教授、中国第一位经济林学博士谭晓风教授、被习总书记称为“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太行山上的新愚公”的河北农业大学经济林专家李保国教授对我国经济林产业发展所作的贡献,同时李保国教授就是身边的英雄人物,让学生通过先进人物、典型事迹的学习,引导学生学林、爱林、奉献于林,用所学、所知为社会的进步、人民的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同学们感受到所学专业的真正价值所在。

1.2理论讲授内容的改革

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前沿学科的发展,有力推动了经济林教学内容的改革。 经济林栽培学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和新兴学科的出现,使得学生涉足的领域不断拓宽。因此,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亦应发生相应改变。对应河北农业大学经济林方向学生的培养方案,以社会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培养专业复合型人才。设定经济林栽培学课程计划,与其他课程相重复的内容有目的性地取舍。例如,经济林栽培学总论在林木种苗学中将苗木的培育作为重点,在讲授经济林栽培学苗木培育知识点时可以有针对性地重点讲解典型经济树木的苗木培育方法,涉及组培快繁技术则可以引导学生根据种苗学课程的学习在课下自学。与其他课程交叉不多的中国经济林资源、经济树木的生长发育、经济树木与环境的关系、经济林木的抚育管理部分则应详细讲解;经济林栽培学各论部分的讲授,因为河北农业大学经济林方向的学生主要来自于河北省内,就业基本在河北省内,因此各论重点放在对河北省经济林产业发展起支柱作用的苹果、核桃、桃、梨、板栗、花椒、樱桃、杏、柿等主要树种,同时兼顾具有发展前景、以功能性开发为主的树莓、猕猴桃、蓝靛果等树种,让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掌握经济林产品的市场动态,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方式。

1.3讲授方式的改革

对于经济林栽培学课程的讲授,因其课程性质所限,如果仅仅是照本宣科、填鸭式的教学,学生容易产生反感。因此,笔者在近2年的理论教学过程中主要进行如下改革。

①学生作为讲授主体,教师转换为学生角色的汇报式教学方法。采用学生为主体的汇报式教学方法使教学效果有很大改善。例如,2018年讲授第四章“环境对经济树木的影响”部分时,提前给学生留出时间备课,要求学生以课程组的方式分工合作,设置考核标准,实行学生和教师作为评委,采用体操打分制。这种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在PPT汇报环节锻炼了学生的汇报演讲能力,PPT制作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软件应用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通过汇报式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和教师评委均可提问,锻炼了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角色转换法可以有效地扭转课堂角色,学生可以教师的角色为其他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4]。因此,汇报式教学方式对于经济林栽培学这门课程是十分适用的,它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②线条式教学法。针对经济林栽培学以前教学中存在学生学习过程零散化、碎片化,教学效果差,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试行了线条式教学方法。比如讲授经济林栽培学总论前,让学生提前画出一株树,要求樹体各个器官都要画清楚。然后,根据各章节的具体内容在树体的不同部位有目的性地标记出所学知识点,使学生通过课后复习将知识点构建成框架体系,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在讲授经济林栽培学各论时,要求学生设计一张电子表格,将不同树种的生长特性、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苗木培育特点、建园特点、栽培管理各环节等汇总在表格中,这样便于学生吃透知识点,比较不同树种的异同。

③提问式教学法。在每次课的讲授前,程序性地提问上一次讲授的关键知识点,让学生以接龙的方式回忆上次课的内容。经过5次课的连续提问,学生基本能够实现课前主动复习的习惯;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均有意识地设计5~6个小问题,随机提问学生。目的是让学生精神高度集中,紧跟教师思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④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教师扮演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析讨论[5]。比如讲授经济林栽培学各论苹果时,将“富岗”苹果,从品种的选择、栽培技术的落实、品牌的培育以及市场的运作等以案例的形势穿插到授课内容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与生产实践紧密对接;同样讲授核桃、板栗、梨、桃等树种均会以我国知名企业或当地品牌为案例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在不同的故事情节中主动掌握知识,而不是被动地听教师讲课。

⑤最新研究成果结合法。教材的内容往往滞后于生产第一线和最新研究成果。为使学生及时掌握生产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在授课内容中及时增加新内容,这样可以保证授课内容的及时性。比如讲授经济林栽培各论桃这个树种时,笔者了解到关于桃产业存在的关键技术瓶颈问题“桃小食心虫”和“桃货架期短”获得突破,在第一时间将这部分内容及时穿插到授课内容中,授课效果良好,学生也非常愿意吸取这样的知识,同时激发了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

2实验课教学改革

2.1实验内容关联性改革

实验环节采用环环相扣的方法。以经济林栽培学实验课核桃的枝接为例:以前实验所用接穗均由教师准备好,课上学生直接用。实验改革后,采取责任到人的可追溯方式。接穗结合学生的核桃冬季教学实习修剪下的枝条,教会学生选择接穗的方法,让学生以组为单位,每人采集5根穗条,然后学生进行剪接穗和蘸蜡,做好标记后保存接穗。嫁接时砧木处理改变前学生统一处理的方式,同样以组为单位划分实验小区,自己修剪自己要嫁接的砧木,嫁接后挂好标签,写上自己的姓名和班级,自己负责嫁接苗的后续除萌、解绑、立枝棍等工作。正因为打破了之前的随机选材、嫁接成活与成绩不挂钩等,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嫁接成活率较改革前提高了30%,效果非常明显。

2.2实验成绩考核的改革

实验成绩的评定采用百分制,成绩除含实验报告和出勤情况外,还特别强化了对实验过程的监控,要求小组成员在实验过程中及时收集照片资料,以督促每位同学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最后将实验报告和相关影像资料同时作为考评依据。另外,根据考核权重,将实验环节赋予不同分值,其中实验态度40分,主要考核各小组成员的团队合作能力、学生的态度以及实验过程的规范性;实习报告的质量占40分,主要考查试验过程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是否科学到位,能否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实验报告撰写是否认真规范等;最后的实验结果占20分,采用绩效考核的方式。经济林栽培学实验课主要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实验结果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学生操作过程是否准确、到位,如嫁接实验、播种实验等根据成活率和出苗情况给出合理的成绩。实验成绩考核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掌握关键技术环节,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3结语

通过近几年的经济林栽培学课程教学,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有效提升了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

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提高学生未来就业的竞争力[6-7]。通过课堂引导使学生在思想上真正意识到学习经济林栽培学课程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对其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8],充分发挥专业课程育人功能。案例教学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变为实践能力[9],对于解决我国高等林业教育人才培养 “大一统”状态下忽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10-11]的问题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经济林在整个林业教育中举足轻重,专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对于培养我国专门经济林人才至关重要,从而有利于培养高水平经济林专业人才。同样,这种教学模式对于整个林业相关专业的教学模式改革均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黄友琴,黄卫萍,潘嫣丽,等.高职食品类专业《食品工艺》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J].法制与经济,2009(2):136,139.

[2]胡芳名,谭晓风,裴东,等.我国经济林学科进展[J].经济林研究,2010,28(1):1-8,144.

[3]武贵龙.奏响“三全育人”最强音[N].光明日报,2019-02-26(06).

[4]黄秀锦.角色转换法在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6(5):83-84,87.

[5]柴翠元,王亚男,任晓燕.案例教学法在医药企业管理课程改革中的应用[J].教育观察,2017(19):122-123.

[6]代志国,高庆玉.果树栽培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 [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75-76.

[7]李定清.构建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思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8):39-40.

[8]李超.浅析思政教育传统优势与专业课育人深度融合路径[J].教育教学论坛,2019(22):44-45.

[9]周涧青.案例教学法在森林防火课程改革中的应用 [J].教育教学论坛,2019(20):97-98.

[10]毕会涛,刘震,王玲,等.林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体系化[J].中国林业教育,2006,24(5):17-20.

[11]丁喆.林业本科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的研究:以福建农林大学林学专业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14,32(4):18-22,61.

推荐访问: 经济林 栽培 新形势下 课程改革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