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中医方剂大辞典》治疗精浊用药规律探讨

2022-03-14 08:36:00 | 浏览次数:

总结,发现中药特征与其治疗精浊存在一定的关联规律,以此为临床医生遣方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慢性前列腺炎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于中医古籍之中, 根据其外在症状概括为“淋证”“白淫”“精浊”“白浊”范畴[7]。目前对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因病机没有明确的认识,多数观点来自于文献和男科医家的各个观点。徐福松[8]认为, 體虚是慢性前列腺炎发病的根本原因, 充血、感染是发病的外部条件;久病伤及脾肾是其病机由实转虚, 肾虚为本, 湿热是标, 久病入络, 精瘀络脉乃慢性过程之病理反应。王琦[9]认为, 本病的病机特点是湿热之邪久郁不清, 致腺体脉络瘀阻, 腺管排泄不畅, 呈现瘀浊阻滞的病理改变。秦国政根据长年临床实践和多中心临床观察实验结果提出: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从疮疡论治慢性前列腺炎”的全新理念[10]。慢性前列腺炎从疮疡论治,提出消、托、补三法,根据前列腺局部病变进行辨证治疗。前列腺体肿胀、疼痛、触痛以消法为主;前列腺体缩小质软或平陷、无痛,相当于疮疡虚证,则用补法;介于两者之间,虚实夹杂则用托法。因此,从疮疡论治慢性前列炎其治疗方法为清热通利、消痈托毒[11-12]。并开展了基于“疮疡理论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证实从疮疡论治CP的方法有着较好的临床疗效[13]。从本研究的文献数据挖掘结果来看,药物多以温补肾阳,利水渗湿药物为主,多归肾、脾、肝、心经,佐证了当代对慢性前列腺炎的认识。

3.1 高频药物使用分布分析 使用频次前3位的药物有茯苓(101次)、龙骨(56次)、甘草(42次)。茯苓,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的功效。而前列腺在生理功能上有“腑”的部分特性,腺液排泄通畅,才能发挥其正常功能[14],而现药理研究表明,茯苓具有利尿、抗氧化、抑菌、抗炎、降血脂、美白、抗氧化、抗癫痫等作用[15],茯苓对于慢性前列腺炎有良好效果。龙骨有平肝潜阳,安神镇静,固涩收敛等功效。《黄帝素问》曰:“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慢性前列腺炎可从疮疡论治。现代药理研究表明[16],龙骨具有镇静、催眠、抗惊厥的药理作用,对于缓解慢性前列腺炎造成疼痛和焦虑有很好效果。甘草有补中益气、解毒清热、止咳祛痰、缓急止痛、调和药性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17],甘草具有抗炎、提高机体对毒物耐受性等肾上腺皮质的作用,同时能抗心律失常、解痉和神经保护,对于前列腺抗炎、缓解疼痛具有良好效果。茯苓、龙骨、甘草从中医理论具有利水渗湿、镇静安神、补托扶正等功效,且具有抗炎、镇静、解痉等药理作用,在慢性前列腺炎治疗方面就有一定的疗效。

3.2 高频药物功效分布分析 功效前4类药物为补虚药(370次)、利水渗湿药(175次)、安神药(84次)、收涩药(74次)。慢性前列腺炎的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18]。长期反复感染 (湿浊内蕴) 是致病的关键因素, 而病机特点多以体虚 (脾虚肝郁、中阳不足)[19] 为主,其治法以通阳调气、疏肝健脾为要, 泄浊利湿、散结化瘀为辅[20]。本次数据探析以补虚药为主,强调调补脾肾的必要性,同时利水渗湿药兼顾慢性前列腺炎关键治病因素,符合慢性前列腺炎疮疡论治以通为用的原则,辅以安神、收涩药达到缓解焦虑、通收互用。

3.3 高频药物药性分布分析 药性前3位为温性(352次)、平性(315次)、寒性(139次)。温性药多为补益肝肾为主;平性药多为甘草、人参、莲子养心安神为要;寒性药多为泽泻、滑石、车前子利湿通淋为主,药性归属符合慢性前列炎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病机特点,对于其治疗起到药性对症的作用。

3.4 高频药物药味分布分析 药味频次前4位为甘(606次)、辛(253次)、苦(157次)、咸(134)。甘味能补、能和、能缓,可顾护脾胃,扶正祛邪,治病求本,调和诸药;辛味能散、能行,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功效,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苦味能泄火、能燥湿、能坚阴,具有清热燥湿、泻火存阴的功效;咸味能软坚、能下,有软坚散结、泻下的作用并可引药入肾。甘、苦、辛、咸味藥物并用,体现了用药补泻结合,标本兼治,共同达到祛邪而不伤正之功。

3.5 高频药物归经分布分析 归经频次前4位为肾经(669次)、脾经(412次)、肝经(322)、心经(317次)。《医经精义》亦说:“女子之胞,名血海,名子宫,以其行经孕子也;男子之胞,名丹田,名气海,名精室,以其为呼吸之根,藏精之所也[21]。现代学者认为精室当囊括与男子生殖相关的诸多器官组织, 包括睾丸、附睾、精囊、前列腺等[22]。慢性前列腺炎当属中医“精浊”范畴。王肯堂《证治准绳》曰:溺与精,所出之道不同。所以淋病在溺道,浊病在精道。吴谦《医宗金鉴》叙述更为明确:“浊在精窍溺自清,秽物如脓,阴内痛,赤热精竭不及化,白寒湿热败精成”。前列腺所属精室,慢性前列腺炎在中医里为精浊、白浊名之。本次数据挖掘前两高频归经为肾、脾经,调补脾肾、兼顾先后天,以补虚扶正,托毒排脓为要;肝藏血、主疏泄,气机的条畅直接影响前列腺液的排泄,同时精血同源,进一步说明条畅肝经之重要;慢性前列腺炎从疮疡论治,《黄帝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心为主宰、五脏六腑之大主,前列腺为腑、以通为用,直接受制心的调控。《素问·痿论》:“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纵,发为筋痿,为白淫”进一步说明心经的重要性。

通过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精浊处方中药物的频次、性、味、归经等分析,可以发现历代医家治疗精浊常用药物为肉苁蓉、菟丝子、龙骨、牡蛎、泽泻、车前子、茯苓等药物,以温肾助阳,利水渗湿,宁心安神为法,选药多温平,且归经多为肾经、脾经、肝经、心经。以上药物规律分析能佐证当代对慢性前列腺炎的认识和治疗。进一步明确慢性前列炎从疮疡论治的正确性,对于当代医家在临床上辨证施治用药及开拓治疗新思路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琦,秦国政.王琦男科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265.

[2]王本鹏,李宏军,马凰富,等.慢性前列腺炎中西医诊治策略的对比[J].中国男科学杂志,2016,30(5):64-66.

[3]苏大军,刘瀛.中医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研究进展[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9,34(6):35-37.

[4]彭怀仁.中医方剂大辞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

[5]陈蔚文.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

[6]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7]董德河,段瑞华,张毅,等.中医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研究现状[J].中国性科学,2018,27(7):26-29.

[8]徐福松.实用中医男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9:454.

[9]王琦.王琦男科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642.

[10]秦国政,张富刚,董保福.从疮疡论治慢性前列腺炎简论[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24(12):1597-1601.

[11]秦国政,张春和,李焱风,等.基于疮疡理论论治慢性前列腺炎专家共识[J].中医杂志,2017,58(5):447-450.

[12]秦国政,张春和,李焱风,等.基于疮疡理论论治慢性前列腺炎专家共识[J].中医杂志,2017,58(5):447-450.

[13]张富刚, 陈天波, 李焱风, 等.从疮疡论治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8, 31 (6) :40-43

[14]闵潇,焦拥政.从“腑以通为用”探讨慢性前列腺炎的防治[J].中医杂志,2016,57(20):1788-1789.

[15]方潇,丁晓萍,昝俊峰,等.茯苓皮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9,15(1):187-191

[16]张晗,张磊,刘洋.龙骨、牡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比较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3):1839-1840.

[17]李鹏杰,邓毅,曼琼,等.甘草解毒现代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9,26(3):137-140.

[18]韓桂香, 牛培宁, 曾庆琪.论肝郁气滞在慢性前列腺炎发病及病程中的意义[J].吉林中医药, 2015, 35 (1) :13-15.

[19]吴骏, 曾庆琪.慢性前列腺炎外治法临床研究进展[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6 (5) :434-437.

[20]陈晓文,张斌,黄秀琴,等.中医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15):151-155.

[21]袁轶峰,郭志斌,朱文雄,等.精室辨证在中医男性科中的应用探讨[J].新中医,2019,51(6):323-325.

[22]王劲松, 王晓虎.试述精室与脏腑[J].辽宁中医杂志, 2006, 33 (11) :1411-1412.

(收稿日期:2019-09-18 编辑:刘 斌)

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王明凯(1989-),男,汉族,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中医男科。E-mail:842827966@qq.com

通信作者:王丽芬(1963-),女,汉族,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皮肤病的中医治疗、中医外科教学。E-mail:445031564@qq.com

推荐访问: 方剂 用药 大辞典 数据挖掘 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