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瘟热的诊断与防治研究

2022-03-13 08:27:14 | 浏览次数:

[摘 要] 犬瘟热是由犬瘟热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双向发热,呼吸道和消化道炎症,消化道炎症为非化脓性脑炎,主要表现为神经症状。犬热病传染性强,死亡率在30%~80%,这种疾病往往会导致混合感染。本文概述犬瘟热病原体、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總结诊断方法和治疗、预防措施,以供兽医和养殖者参考。

[关键词] 犬瘟热;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 S858.2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8)21-113-2

1 病原

犬瘟热病毒属于副粘病毒属和麻疹病毒属,是一种带有包膜的RNA病毒。病毒颗粒是圆形或非形状的,有时是线状的。犬瘟热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对热和干燥比较敏感,干燥和大多数消毒药物均可杀死病毒,对紫外线也很敏感,如用0.75%苯酚溶液和0.3%季铵消毒剂溶液在4 ℃下经过10 min即可灭活。另外,3%甲醛溶液、5%硬脂酸盐溶液和3%氢氧化钠溶液也是良好的消毒剂。本病毒对人无感染性。

通常,犬瘟热病毒在50~60 ℃条件下经过30 min就可以灭活,在-10 ℃条件下可以存活数月,而且可以在-75 ℃条件下贮存或长时间冷冻干燥。

2 流行病学特点

病犬和带毒犬是这种疾病感染并造成主要传染的动物,并且这些动物可以通过各种分泌物和粪便将病毒排出体外。病毒主要通过直接接触进行感染,但也可以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其他动物。疾病的发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在冬春和秋冬寒冷季节多发(10月至次年4月),主要原因是犬瘟热病毒在低温环境下能够较长时间存活。在犬聚集的地方,如宠物店、养犬场、流浪狗收容所等最易发生疾病的传播。犬瘟热各种年龄均可感染,但2月龄内幼犬因接受母源抗体,多数不会感染发病;4~12月的犬发病率最高,死亡率在50%以上;2岁以上发病率逐渐降低。犬瘟热的症状轻重不一,多种多样[1]。

3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3.1 临床症状

经过3~9 d的潜伏期后,患病的犬变得焦躁不安,吃得少或不吃,懒散,呼吸得更快,鼻腔流出清澈的液体,双眼流泪,呕吐,咳嗽,打喷嚏,体温上升至39.5~41.5 ℃。其中,呼吸系统型临床上大多出现支气管肺炎等主要症状,甚至出现鼻内窥镜干裂,呼出有臭味的气体,鼻腔排出脓性黏液。眼部可见脓性液体,严重情况下上下眼睑出现肿胀、疹子和黏连,角膜发生溃烂。早期可在肺部听到干啰音,然后变成湿啰音。如果在此阶段确诊,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治愈率可达百分之百。如果这个时候不能及时治疗,很快就会发展成系统性综合征,两三天后体温会再次上升,并持续很长时间。胃肠型出现胃肠道炎症,精神萎靡与食欲减退,干呕,粪便干燥,整体瘦弱。病毒发展到严重时攻击狗小脑与脊髓,患病的犬出现神经症状,初期出现嘴唇、眼皮部和头上部抽搐,严重的出现空咀嚼、磨牙齿或碰撞、口腔出现白沫、惊厥、倒地以及癫痫发作持续数秒至数分钟,发病的频率和持续时间随病情进展而增加和延长[2]。

3.2 病理变化

心外膜有出血的组织,心内膜有出血的点,心脏部位脂肪变性;肝充血;脾肿大,出血;弥漫性肾黏膜下层针尖出血;出现肺气肿、水肿、充血,严重的肺部出现变性肾皮质呈灰褐色;胃肿胀甚至坏死,严重结肠,黏膜脱落,空肠黏膜出血或坏死等。

4 诊断

4.1 病理组织学检查

根据流行病学特征,综合诊断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常用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为使用胃和肠黏膜制成触片,干燥后用羟基甲烷固定,并且用苏木素—伊红进行染色,用显微镜观察,显微镜检查显示上皮细胞的细胞质和核有被染色的包涵体。

4.2 荧光体检查

将肝脏和脾脏组织制成组织接触片,用二甲基酮进行固定,然后用稀释过的阳性犬瘟热荧光抗体染色30 min(在37 ℃培养箱中),洗涤、吸干并通过荧光显微镜进行观察,可以看出细胞质中有颗粒形状或弥散性绿色的荧光,细胞核为深黑色。

4.3 胶体金诊断技术

临床常用的试纸诊断技术快速、简便、特异性强。取病犬的眼、鼻分泌物或血液、尿液、粪便少量,加5 mL生理盐水,摇匀,静置5 min。将上清液倒入试纸条的S孔中,并水平放置15~20 min后进行仔细观察。阳性病例在检测区(T)和对照区(C)分别出现紫红色线,阴性病例只在对照区出现1条紫红色线[3]。

4.4 其他诊断方法

犬瘟热传染性特别强,患病犬的年龄大多集中在2个月龄至1周岁,3~6月龄幼犬最容易感染此病。感病后,体温在40.0 ℃以上。结膜充血有大量分泌物,鼻腔有清色鼻涕或黏液,并出现干咳、呼吸短促等支气管肺炎等症状[4]。神经症状出现在疾病晚期,如会出现局部抽搐、瘫痪和原地转圈。长期患病的犬在下腹部或股骨头内部有水泡或脓性皮疹等,而且枕骨角质层增生。

5 综合治疗

目前主要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着眼于增强机体抵抗力,抑制病毒增殖或繁衍,主要控制并发症和继发感染。在疾病的早期和中期不出现症状时,可以使用高剂量抗血清、干扰素、聚肌苷、单克隆抗体等抗病毒药,以及增加机体抵抗力的药物,并同时使用抗生素如磺胺等对症治疗的药物,可提高治愈率。

5.1 西医治疗

5.1.1 血清治疗。高剂量(2.0 mg/kg体质量)犬血清或犬瘟热单克隆抗体与左旋咪唑2.5 mg/kg体质量每日一次,给药5~7 d,以增强免疫力。

5.1.2 抗病毒、抗感染、抗休克。可使用头孢唑啉钠、小诺霉素、犬毒霸注射液、韦巴利林、双黄连注射剂、可的松、肌酸酐、辅酶及维生素、生理盐水、葡萄糖注射液和糖盐水等药物进行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5];用病毒唑加常规治疗,治愈率在70%~80%。高热者,用清开灵注射液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如果仍然不退热,可以注射安替比林甲胺甲烷,或口服清开灵或板蓝根加味散。

5.1.3 输血。采取患过犬瘟热而康复了的犬的全血经静脉输给患病犬(血型必须匹配),4~6 d即可治愈。同时,口服中成药银翘解毒丸,可提高治愈率。

5.2 中医治疗

使用清瘟败毒饮效果较好[1]。清瘟败毒饮成分有石膏6 g、黄芪6 g、水牛角9 g、柴胡6 g、升麻3 g和地黄6 g,水煎,连续5 d,每天1剂。

在疾病后期出现神经症状时,应采用中药(安宫牛黄丸、特效抗痫散、大活或小活络丹等)、西药(阿米那嗪)、针灸治疗及调理配合治疗。

6 预防

定期接种疫苗,及时隔离治疗,预防继发感染,是提高治愈率、减少死亡率的关键。按规定进行疫苗注射是最见效的预防方法。可用犬瘟热疫苗在50、80、110日龄进行3次免疫后,每年加强免疫1次。也可使用犬三联苗、五联苗、六联苗和七联苗,均按说明书使用[6]。

发病初期使用大剂量犬瘟热高免血清、犬瘟热单克隆抗体和犬用丙种球蛋白。犬瘟热高免血清小犬每次5~10 mL,大犬每次20~40 mL,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3~5 d;犬瘟热单克隆抗体每次5~20 mL,皮下注射,每天1次,连用3 d;犬用丙种球蛋白小犬每次2 mL,大犬每次4~6 mL,每天2次,连续3~5 d。

参考文献

[1]周建强.宠物传染病[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2]叶俊华.犬病诊疗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3]王宏俊,张培军.犬猫常见疾病防治[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4]张泉鑫,朱印生.畜禽疾病中西医防治大全:畜禽[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5]胡功政,崔耀明.兽药合理配伍使用[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6]王祥生,胡仲明,刘文森,等.犬猫疾病防治方药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推荐访问: 防治 诊断 研究 犬瘟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