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危险因素防患于未然

2022-03-13 08:21:57 | 浏览次数:

“医务工作者要积极行动起来,将‘预防’理念转变为实际行动,在唤醒对自身健康重视的同时,提高全社会的心血管风险意识,这是历史机遇,也是医生的历史责任。”近日,记者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定稿会上听到与会专家呼吁,应加强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对可控性危险因素进行综合控制,进而真正从源头上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疾病防治形势严峻 众专家达成共识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主要包括冠心病、脑卒中、腹主动脉瘤和外周动脉疾病,是心血管疾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据我国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2008年发布的《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显示,从1990年起,心血管疾病持续占据我国居民死亡原因首位,且呈年轻化趋势。目前,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病例占全国总死亡人数的40%,我国每年用于心血管病的直接医疗费用达1300亿元。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一级预防,指已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存在但疾病尚未发生或疾病处于亚临床阶段时,采取预防措施,控制或减少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以预防个体发生首次心血管事件和减少群体发病率。为提高我国医生对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重视,合理规范一级预防治疗措施,推动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治战线前移,由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发起,以胡大一教授为首的150余位专家,于2009年4月12日正式启动了《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的起草与制定工作。该《共识》历时半年,在制订过程中引起了医学领域专家的广泛关注,得到了多学科专家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建言。专家们一致认为,该《共识》的出台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医生对于一级预防的关注度,而且将为临床医生的疾病预防提供行为指导。

综合控制危险因素 加快一级预防步伐

早在1997年,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胸科协会(AHA/ACC)率先发表了《心血管疾病和卒中的一级预防指南》,其后随着大量的一级预防证据的推出,该指南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2004年,全球52个国家参与的Interheart研究结果证明,心血管疾病可防可控,已知的8种可控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包括高胆固醇、吸烟、糖尿病、高血压、腹型肥胖、缺乏运动、饮食缺少蔬菜水果和精神紧张。尽管我国目前尚没有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来制定一项完全本土化的一级预防指导性文件,但近半个世纪不同国家和种族所作的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研究显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策略适用于全球各国。为此,该《共识》充分借鉴国外相关一级预防指南。同时应用了我国已有的一级预防证据,使之更适合我国国情。

该《共识》从危险因素的筛查、评估以及血压、血糖、血脂、吸烟等心脑血管事件的主要危险因素的管理和干预,给出了明确的建议和指导策略,并且对唯一拥有大量循证医学证据以及指南推荐的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也作出了明确的建议,以有效指导临床工作者进行合理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一级预防。

规范预防药物应用 实现防患于未然

该《共识》肯定了阿司匹林在一级预防中的临床地位,并明确阿司匹林作为目前唯一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抗血小板药物。已有的研究表明,阿司匹林用于心血管一级预防可使主要心血管事件减少15%,心肌梗死相对风险降低30%,而出血并发症的相对危险增加69%,主要来自于胃肠道出血和颅外出血,出血性脑卒中风险也有所增加。男性的主要获益是降低心肌梗死危险,女性的主要获益是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危险。

在谈到当前临床预防药物应用现状时,胡大一教授指出,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来说,只有坚持循证医学的原则,推行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控制危险因素,合理使用循证药物,才能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有效施行需要医务工作者很好地理解一级预防的内涵,需要医生和患者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在疾病的早期阶段,使用干预手段降低总的心血管风险,让更多的患者意识到一级预防的好处,从而积极参与和坚持,应是今后临床实践的重要内容。

响应健康规划部署 造福广大百姓患者

2008年1月7日,我国卫生部部长陈竺提出“健康中国2020”战略部署的实施。该战略以提高人民群众健康为目标,以解决危害城乡居民健康的主要问题为重点,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切实加强对影响国民健康的重大和长远卫生问题的有效干预,以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该《共识》的建立,正是对这一战略的有力响应,其作为一项长期的健康事业任重而道远,相信其将极大地提高心血管科医生对一级预防的重视程度和诊治水平,对我国心血管疾病的综合防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此我们也呼吁广大社会群体对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一级预防给予关注,通过预防改变中国的疾病现状,真正使百姓获益。

推荐访问: 防患于未然 遏制 危险 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