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野外实践教学人性化改革探讨

2022-03-13 08:07:00 | 浏览次数:

摘要:野外实践教学是生态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加强实践教学是培养高素质的生态学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生态学开展野外实践教学存在和面临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从教和学两方面进行了人性化探讨,提出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生态学;实践教学;人性化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8-0221-02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科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科学[1]。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生态恢复与治理需求不断提升,人才的稀缺程度逐渐明显。我国在培养生态学专业人才的力度上尽管在逐步加强,但理论讲授重于野外实践的问题是各大高校在生态学教学中存在的通病,往往形成培养三四年的人才一进入实践工作则百无一用的尴尬局面。在此形势下,国内很多专家学者开始探讨生态学教学改革问题,研究如何强化生态学野外实践教学的措施,并提出了很多良策[2,5]。但是,在具体操作中成效并不显著,野外实践教学的窘境并没有得到改善。笔者基于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分析了生态学野外实践教学诸多问题之所在,并提出应对策略。

1 生态学野外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野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足。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大多数高校而言,建设生态学野外实践教学基地不过是在某森林公园、旅游景区挂个牌子,有条件的也许能够有一片“自留山”进行一些简单的建设。但这些举措对于生态学野外实践教学而言实在是捉襟见肘。野外实践教学是生态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决定人才培养水平的关键所在。一个功能完备、条件适合的教学基地将有效地形成良好的实习氛围,提供坚实的野外实践教学物资基础,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湖北民族学院在生态学野外实践教学上虽然拥有“鄂西林海”的广阔资源,但至今仍没有一个好的长期固定的实习基地。

1.2师资力量不足,管理水平难度大。作为一个传统学科,加之全社会生态意识的提升,理论上而言生态学不存在师资不足的问题。但现实确是如此,湖北民族学院的生态学专业教师不过五六人,具有深厚造诣的也许就是独秀一枝,况且,能够将理论真正联系到实际开展好生态学野外实践教学的教师不仅要求的是理论水平,更重要的是实践操作,因此不能不意识到师资力量不足是制约生态学野外实践教学开展的重要因素。

生态学野外实践教学不是一对一的辅导,而是在荒郊野外进行的群体性工作。这就把教师又推向了管理者的岗位,而且是一个专家型的管理者岗位。每次实习,少则二三十人,多则七八十人,就算专业老师全体出动,也无法顾及到每一个学生。管理之难可想而知。

1.3学生内需不足,主动意识不够。教学是一个学生和老师相呼应的过程,要改变生态学野外实践教学的窘境,只靠学校和老师来改变显然是不行的,学生恰恰是关键。而现在的学生,整体上而言是浮躁的,组织纪律性散漫。加之现在的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拈轻怕重,承受不了野外实践的辛苦,更没有足够的主动意识去配合老师的野外实践教学。也有人说,现在的学生是茫然的一代,不知道过去干了些什么,现在在干什么,将来要干什么。他们生态学知识的学习可能只限于课程的过关,出于应付式的学习。并没有求知若渴的心态对待生态学知识的学习,加之上述提到的吃不了苦,可能最终对生态学野外实践教学的态度不仅不是积极的,反而是反感的。这就必然致使教学质量下降,成效不显著。

1.4教学质量检验标准不科学。学校要评价教师的授课质量,老师要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都必然有一套较为规范的评价体系。但就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而言,都是刚性的、指标性的检验。学校注重的也许只是出勤、课时、经费等,老师对于学生的要求也局限于实验报告上的等级评定或分数量化。这就给应付式的教和学以温床,老师可以轻松过关,学生可以通过马而虎之的抄过关。

如上述分析,生态学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归根到底是人的问题。如何以人性化的措施解决当前的一些困境,实现培养生态学专业实用人才的目的,提升生态学教学质量是关键。

2 生态学野外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2.1野外实践教学目标人性化改革。野外实践教学中科学研究的成分应该少一点,重点在于教会学生应用生态学原理和知识去认识、解决、恢复自然生态环境。因此,在开展野外实践教学时应当把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定位在学生准确、科学地运用生态学知识上,注重实践操作上的过关,体现出人性化。简而言之,就是让学生以一种愉悦的心情掌握原理,应用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如果可行的话,可以考虑免除实习报告的写作。

2.2野外实践教学筹备工作人性化改革。野外实践教学毕竟不同于课堂室内教学,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不可控性,而大多高校都没有开设野外实践教学相关知识讲授的专业课程。当然,具体课程实习中,教师会有一些野外实践教学准备工作的叮嘱,但远远不足以应对野外实践的复杂环境。笔者认为,可以根据教师对实习场地情况的现场查勘,提出具体的筹备工作内容。例如:穿着规范:鞋子应当规范为运动鞋、球鞋等便于行走、爬坡的鞋子,严禁穿高跟鞋、凉鞋;衣服应当规范为长筒裤、长袖衫等具有保护功能的衣服,严禁穿裙子、短裤、短袖衫等;帽子应当规范为草帽、帆布帽等遮盖能力强的帽子,严禁戴网帽、装饰帽等。饮食规范:饮用水由学生自备矿泉水、纯净水,严禁在实习场地引用坑塘水、山泉水;食物由学生自备面包、饼干等即食性食品。药用物品:应当要求学生自备一些防蚊虫的药品、防过敏的药品,最好是学校能够统一配备医药箱用于急救。

2.3野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人性化改革。野外实践教学也是要注重教学,并不是要标新立异地做出什么惊人之举,选择代表性的地域作为基地即可,并不一定要在荒芜的原始地带。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在临近城区的林地建设一个规范的教学基地。以湖北民族学院为例,完全可以选择望城坡、铜盆水等林场结合一些地方资源加大教学基地建设。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配套住宿、饮食、医疗急救等设施设备,做一些防护、围栏等安防设施,让学生无顾虑地开展实习。当然,这可能涉及到一些硬件设施的投入,但笔者认为现在的高校都具备一定的投入能力。

2.4师资力量配套人性化改革。师资力量是衡量一所学校教学水平的基本要素。就生态学野外实践教学而言,如果单纯局限在生态学专业教师范围内,尚不能满足生态学野外实践教学的需要。笔者认为应当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师资力量的整合,跳出单纯的生态学专业教师框架。在实践教学的授课上以生态学专业教师为主,辅以树木学、动物学、微生物学、土壤学等专业教师,丰富教学内容,充实管理队伍。

野外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环节,在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艰苦奋斗和创新精神等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生态学野外实践教学是一项基础性、技能性和综合性的训练,是生态学整个教学过程的关键环节,是学生掌握生态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并将生态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步骤,尤其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以上,仅是个人对开展野外实践教学的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对于这一课题的研究和探讨还将继续进行。

参考文献:

[1]孙儒泳,李庆芬,牛翠娟,等.基础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艾训儒,姚兰,王柏泉.基础生态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实践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1,(21):102-104.

[3]王育鹏,张震,欧红梅,等.生态学专业课程教学实习的改革与实践[J].河北农业科学,2011,15(1):138-139.

[4]秦钟,章家恩,赵本良,等.生态学野外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与实施探讨[J].广东农业科学,2011,(7):197-200.

[5]吴永波.农林院校森林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林业教育,2010,28(2):43-45.

[6]杨晓菁,顾延生,葛继稳.“普通生态学”野外实践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地质教育,2009,(4):114-117.

基金项目:湖北民族学院校级重点教研项目:园林专业校外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讨(2012JY033);园林专业建设研究与探讨(2011JZD12);湖北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2010270);湖北民族学院招标项目(2011JZB01)

作者简介:姚兰(1982-),女,湖北恩施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植物与生态。

通讯作者:艾训儒(1967-),男,湖北利川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生态学研究和教学管理工作

推荐访问: 生态学 野外 人性化 探讨 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