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医尿诊理论体系研究纵览

2022-03-12 08:05:21 | 浏览次数:

【摘要】藏医尿诊在藏医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历代藏医著作和其他传统医学详细记载了尿液采集、观察、诊断的方法,本文通过文献整理的方法对尿诊的技术方法和诊察项目进行研究,结合目前尿诊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藏医尿诊研究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藏医;尿诊;理论体系

【中图分类号】R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3)10-0001-03

藏医的诊法中以尿诊最有特色,纵观世界的各种传统医药,藏医尿诊是描述最为细致的一种诊断方法。尿诊是藏族对饮食物在体内的消化和转变的独特认识和长期在高原环境实践下总结出的一套诊断体系。藏医尿诊产生的时间很早,至少在1300年以上。藏医对尿诊的描述非常的详细,以饮食物的消化过程来说明尿诊形成的原理,由于饮食物的消化吸收直接关系着尿液的色、气、质地等,所以,藏医对尿诊前的准备做了十分详尽的说明,对于尿诊的环境也有具体的要求。尿诊包括观察尿色、尿的蒸汽、气味、漂浮物、浮皮等,并用竹竿搅动尿液以察看尿液的气泡变化。

古希腊、罗马的医学比较重视观察尿液,波斯、阿拉伯医学对尿诊的论述也比较丰富。而藏医尿诊体系出现在与阿拉伯医学尿诊大致相同或稍早的时期,《四部医典》等藏医经典比阿拉伯医学大师阿维森纳的《医典》早数百年。与世界其他传统医学相比较,还没有哪种医疗体系尿诊的内容能与藏医尿诊相比。可见,藏医尿诊在世界医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与其他传统医学相比较,藏医尿诊的内容更为丰富,临床使用更为频繁,诊断也更为准确。与现代医学进行尿液化验的方法也不同,现代医学更注重理化指标的检测,而藏医尿诊则强调对尿液热、温、冷三个阶段九种诊察项目的特征的细微差别加以区别,根据尿的色泽、气味等来判断病性、病位。这种诊断方法方便、快捷,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患者的病情。这种方法至今仍在藏区推广和使用,许多藏医院、门诊和民间医生将尿诊作为临床诊断的必要手段,这种简便传统的方法在藏医临床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即使在现代诊疗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藏医尿诊也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

1、藏医典籍对尿诊的记载

藏医药博大精深,记载藏医药知识的古籍文献也浩如烟海。尿诊作为藏医的重要诊疗方法,也倍受重视。从最早的藏医药典籍《月王药诊》开始,历代藏医药家都对尿诊进行过论述,《四部医典》是其中的集大成者,将尿诊的性状概括为三个阶段九种诊察性状,并提出尿诊是诊断疾病寒热的纲领。此后,历代医家就沿用这种分类方法,但至今没有医家系统整理过尿液特征和疾病之间的对应性关系和诊断规律。对藏医尿诊的科学阐释和系统整理必须基于对历代藏医药著作有关尿诊性状的提取和归类,建立传统藏医尿诊的诊疗体系。

1,1 《月王药诊》 现存最早的古代藏医经典《月王药诊》详细记载了藏医对疾病诊断的方法,以望、问、闻为主要手段,详细阐述脉诊、尿诊、舌诊等诊疗方法。这些内容后来被《四部医典》等诸多藏医著作所录用,可以说《月王药诊》为《四部医典》的问世奠定坚实基础。

《月王药诊》在第10~14章专门对尿诊进行论述,且将其排在脉诊之前,足可见对尿诊的重视程度。《月王药诊》作为最早的藏医药经典,还没有明确提出尿诊的三个阶段,只是从尿液的颜色、泡沫、搅动后尿液复原的情况、渣滓颜色等四类情况对藏医尿诊进行了论述。

仁青加在对《月王药诊》原著中一些代表性章节深入分析、理解基础上,运用比较文献学的方法,将《月王药诊》的内容与同时代或更早的古印度吠陀医学古典著作和汉族中医《黄帝内经》、《脉经》以及阿维森纳《医典》等古代医经对应的内容逐一进行对照,比较其异同,分析其含义,探讨其关系,证明《月王药诊》吸收了古希腊医学祖父希波克拉底的尿诊方法。

1.2 《四部医典》 公元8世纪末,著名藏医始祖宇陀·云丹贡布编撰的藏医学经典著作《四部医典》问世,标志着藏医学从此走上了成熟发展的轨道。《四部医典》是第二部论述藏医尿诊的重要著作,是藏医使用尿诊技术1000多年历史的源头,提出藏医诊断疾病的提纲性方法。强调脏器的疾病用脉诊,腑器的疾病用尿诊,生死以脉诊做定夺,寒热从尿诊区分。这一观点,一直指导着藏医对疾病的诊断。

《四部医典》在继承《月王药诊》的理论基础上,对藏医尿诊进行了发展,明确提出藏医尿诊的三阶段九种诊察项目的诊断模式,认为在诊尿过程中主要应该分为尿热、尿温、尿冷三个阶段。《四部医典》对藏医尿诊进行了系统归纳总结,为藏医尿诊的专著出现奠定基础。在公元8世纪前后,《尿诊金鉴》和《尿诊》两部尿诊专著问世,标志着藏医尿诊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了。

1.3 《四部医典系列挂图》 17世纪第司·桑杰嘉措编绘的《四部医典系列挂图》共有79幅,其中有5幅专门绘制了尿诊的器材、诊断分类、操作技术等重要内容。

第司·桑杰嘉措认为,尿的颜色应趁热时观察。正常尿液新鲜时,尿液颜色清亮、呈淡黄色,热气均匀,泡沫一般,沉淀物少,漂浮物薄;冷却后,仍清亮,呈淡黄色。妊娠妇女尿液显浅蓝色,犹如海水的颜色。隆型人、老年人以及寒冷地区及夏、冬两季,正常尿液亦略带浅蓝色;赤巴型人、壮年人以及干热地区和秋季,正常尿液略带黄色;培根型人、青少年以及潮湿地区和春季,正常尿液略带白色;此外,血病尿色鲜红,黄水病尿色淡紫,溃疡病尿色深黄。

1.4 《藏医精要》《藏医精要》为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东旺乡云丁寺哈咱活佛与弟子向·初称江楚撰写的一部关于藏医辨证论治的论著,1991年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藏医精要》尤其重视尿诊,对患者尿液观察的十分仔细,对每一种疾病都很注重尿液征象的描述和分析。

隆病患者的尿液稀薄呈青蓝色,味淡泡沫多,有时尿液也会呈红黄色,无尿液浮膜。赤巴病分为寒热两种类型。血胆如果增盛是热症;饮食不消化、培根与隆夺位则为寒症。热症表现为,尿液呈现红黄色、气味浓,泡沫小,尿液清。寒症表现为大小便呈白色,肝脏肿大,进食后不容易消化,尿液似清油状。总的来说,赤巴的特性与人体的颜色有密切关系。一旦赤巴患病,则表现出身体正常颜色的变化,如上面提到的角膜变黄,大小便颜色改变等。培根病是一种寒性疾病,尿液色白混浊气味小,味臭及蒸气小。涎液杂症,尿色呈紫红色,质油腻、浓稠,有沉淀物,尿液有时可呈绿色。

《藏医精要》提出了对足部象皮病诊断的方法。将患者的小便装入容器后,用白布蘸尿液后擦洗患处,如果出现红点、青点、杂色点者可诊断为足部象皮病。

痞块症尿液呈现出鱼目样点滴,尿液中呈现断裂的浮膜。转化热症,尿色赤黄、味浓、蒸汽大,浮膜多呈液态浓稠。虚热症,尿色赤黄、多泡沫。伏热症包括热性和寒性2类,热性表现为,尿色赤黄难以转清;寒性表现为,尿色青不易转清,尿液色浅蓝,泡沫容易消失,浮膜厚结成块状。陈旧热症,尿色赤而且蒸气长盘旋,气味浓而且很难消失,边沿浮膜厚。痢疾,尿液红黄、气味臊臭,蒸气大,浑悬物厚。转化毒症,尿液呈红或紫色无泡沫。

虫病包括热性和寒性两大类,热性虫病尿象色红气大、浮皮较厚;寒性虫病,尿色清或白,尿液浑浊。糖尿病,尿色呈黄色或黑色、浑浊如膏、尿迹苍蝇群集,有浑浊物大而厚密,气味臭而熏人,泡沫细如鱼目,色微黄消失迅速,时有浑浊物呈细沙状,色青灰沉于容器底部。

1.5 《八支精要释论》 《八支精要释论》中详细记载了20种疾病分型的尿液情况。分别包括培根型10种,赤巴型6种,隆型4种。培根型有10种,即尿液粘腻但透明的“水尿”;浑浊色紫,如甘蔗汁的“甘蔗汁尿”;尿味涩的“酒尿”;浓如撒毫毛状的“毛尖尿”;色如米粉的“米粉尿”;如精液状的“精液尿”;浑浊如细砂的“砂尿”;尿量多而凉的“寒浑尿”;尿量多而淋漓不尽的“淋漓尿”;如唾液的“唾液尿”等。赤巴型有6种,即焦青稞汁尿、墨尿、蓝色尿、小檗汁尿、茜草汁尿、血样尿。隆型有4种,骨髓尿、骨油尿、大象尿、蜂蜜尿。

综合以上藏医药经典著作的记载可以看出,藏医尿诊的诊断要点基本一致,呈一脉相承的发展特点,只是在对尿液颜色、气味、泡沫及蒸汽特征的描述上所应用的比喻不同而已。如《中国藏医学》认为隆病尿诊时可见尿液搅动后泡沫较大,而《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藏医学》中将这种较大泡沫用“犏牛眼”作形象的比喻。

2、其他传统医学对尿诊的研究

2.1 古代西方医学 古代西方医学中古希腊、罗马的医学比较重视观察尿液,特别是继承希腊、罗马医学体系的波斯、阿拉伯医学,对尿诊的论述比较丰富,尿诊被广泛应用。公元前400年前,Hippacrates在他的著作中经常提到尿液检验在认识疾病上的重要性。他曾注意到发热时儿童和成年人尿液的变化,也注意到尿液的臭味不同和颜色的不同变化。从公元前100年起的500年内,医生诊断疾病一定要看一看尿瓶。欧洲在此时期建筑的一些天主教堂内,都有医师在观察尿瓶的雕刻。

波斯名医Ismail在公元1000年描述过其对尿液研究的实践,并且叙述了尿液的7种试验和观察,即颜色、粘稠度、尿量、透明度、沉淀物、臭味及泡沫。

虽然吐蕃时期阿拉伯医学大量传入西藏,可能对藏医尿诊的发展产生了影响,但据史料记载,藏医尿诊体系出现在与阿拉伯医学尿诊大致相同或稍早的时期,《四部医典》等藏医经典比阿拉伯医学大师阿维森纳的《医典》数百年。

中世纪时,尿液检查项目和技术进展不大,用肉眼观察尿液十分流行。逐渐出现了自吹通过检查尿液就能预知病情的庸医,甚至将观察尿液鼓吹为能预测未来的神奇方法,使尿液研究受到置疑。西方于19世纪初期用科学的方法来检验尿液,传统的尿诊技术逐渐消失殆尽。而藏医吸收了古希腊等传统医学尿诊的诊察经验,并与当地环境、医学文化相结合,发展出了独具特色的藏医尿诊,将这项古老的技术完整地流传下来,并且赋予其新的知识内涵。

2.2 维吾尔医 学在维吾尔医学中尿诊占十分重要的地位,与脉诊同样对待。通过对尿的检查,可明了机体的体质,主要诊察尿液的颜色、浓稀度、气味、泡沫、沉淀物、尿量的多少等。维吾尔医学认为人体体液有4种,故人尿之色呈四体液之色,同样是正常状态。正常尿液颜色发白而清澈;各色的变异,预示着各个不同的体液之多寡或盛衰。

2.3 蒙医学 蒙医在尿诊的前1天要求患者禁止食用能使尿液颜色发生变化的饮食、药物,以及能使尿量发生变化的饮食和活动,如大量饮水、饮酒、剧烈活动等,这些均影响尿诊结果。尿诊时一般取晨尿,放在无色干净的容器中,观察尿的颜色、气味、泡沫、沉淀物、浮沫、变化时间、方式及变后情况等。正常人尿液呈淡黄色,泡沫中等,有骚气味,尿液蒸气的多少及其蒸发时间的长短、泡沫的大小都很均匀。蒙医尿诊按“三时九诊法”分析尿液,三时指热时、温时和凉时。九诊指热时分析尿颜色、尿蒸气、尿味和泡沫;温时分析尿沉淀物和浮沫;凉时分析尿液变化的时间,方式和变后睛况。

蒙医尿诊“三时九诊法”和藏医尿诊的“三个阶段九种诊察项目”内容十分相似,反映了两种医学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的共同发展和繁荣的局面。

3、尿诊研究存在的问题

目前,许多学者对藏医尿诊的原理、理论、诊断、注意事项进行了总结和梳理,提出了尿诊的发展思路和科学价值,并对一些零星疾病尿诊的情况进行了阐述;黄福开等学者提出了藏医尿诊应从三个阶段九个项目进行诊断。但是目前对藏医尿诊的研究没有系统分析尿诊在诊断某类疾病所表现出的规律性认识,缺乏通过收集某地区一定样本量的病例,在系统收集、分析各类疾病尿液诊察特征的基础上,应用统计学分析其规律性的方法。故还停留在一般现象的描述,缺乏系统的探讨和分析,并且对不同藏区所使用尿诊方法的相同性和差别性没有做过相关研究。

针对以上问题,许多学者对藏医尿诊进行了研究。王建农等提出使用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尿诊与证候之间的关系,利用多种谱学技术建立代谢物指纹图谱来表征这种动态的多元生物整体信息的改变,并利用化学计量学的方法挖掘蕴涵的信息,确定证侯的生物标记物,可从系统生物学的代谢物组学角度阐明中医证侯的微观本质。李杰。认为代谢组学采用的尖端技术可以克服传统医学“尿诊”方法的局限,为从代谢的视角认识传统医学的现代内涵提供可靠依据。罗艳秋等提出将传统藏医尿诊的技术体系以及藏医疾病分类体系相结合,应用数量分类学的原理和方法,根据证候类型的特点,提取尿液诊断形状,实现藏医尿诊的定量研究。

藏医尿诊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对尿诊技术体系和诊断标准的研究还十分薄弱,综合应用其他学科方法对其机理进行阐释势在必行。对其临床价值和科学内涵进行系统而全面地揭示,不仅能保留下这份宝贵的民族医学遗产,为藏医学的继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更有助于发挥藏医学的学科优势和特色,推动传统诊疗技术方法汇入现代医学,将局限于某区域使用的有效的诊疗方法推陈出新,更加广泛地服务于医疗卫生体系。

推荐访问: 藏医 纵览 理论体系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