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户角度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需求的分析

2022-03-11 08:26:14 | 浏览次数:

【摘要】此文通过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需求进行理论研究,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现状出发,探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需求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实施新型农村医疗保险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有效需求 阳光操作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被定为农村医改的突破口,是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主要形式。在“三农问题”中,最重要的还是农民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改善和提高亿万农民的教育和健康应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所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是以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以大病统筹为主,重点解决农民因患大病出现的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问题,首先保证的是对农民大额医疗费用的补助。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需求的理论分析

(一)影响农户参保的因素分析

对于农户来说,影响其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客观环境因素大体可以分三个层面的因素:即宏观环境、中观环境、微观环境等因素。

1.影响农户参保的宏观环境因素分析

宏观环境对农户的影响,所处地区的政策状况、文化特征、经济实力、思想意识、基础设施等宏观因素的影响。比如在政策状况好的、文化趋新型或开放型、经济实力较强、基础设施完善的地区往往是农户参保意识和参保率高的地区。

2.影响农户参保的中观环境因素分析

中观层面主要指农户所属社区对农户参合造成的影响因素,如社区特征、社区经济水平、风俗习惯、由于历史影响而形成的思维定势和行为特征等因素。中观层面还是属于社会属性的范畴,表明个人在作为特定阶层或阶级时所具有该阶层或阶级的一般性特征。

3.影响农户参保的微观环境因素分析

微观层面主要指与农户个人特征相联系的参保的原因,农户的年龄、工作性质以及家庭资产状况(收入结构、支出结构等)、教育程度、健康状况(客观实际与主观判断)、健康风险意识等。

(二)从农户角度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需求进行的决策模型分析

在分析农户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与否的决策行为时,假定农户是经济理性人。本文从保险经济学对农户参保与否进行理论分析。本文引进R-S模型,不同于R-S模型的是=++,为生病时的固定损失。为农户生病就医可能,为生病了到定点医疗机构就医之后,在领取补偿金的过程中产生的其他成本,为农户选择的医疗服务所需的支出,,=0表示不就医,=1时表示肯定就医。是农户支付的参合费用,生病时,获得合作医疗补偿金额=,为农户选择的医疗服务所需的支出,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费用补助比例,其中=表示参保农户的获保收益。表示不生病失的收入水平,表示生病时的收入水平,那么个人的期望效用为:

(1)

其中U′0,U″0,因为个人是风险规避的。分别为农户的疾病风险,医疗习惯(以医疗服务选择表示),就医可能,风险态度;个人的不同特征分别用表示,i=H,L。H 表示高,L表示低。农户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期望效用为:

(2)

个人不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时的期望效用为:

(3)

当农户采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方式分散疾病风险的效用等于农户自己分散疾病风险的效用时,即

(4)

农户才会考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来分散疾病风险,所以个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条件是:

上式表明只要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带来的期望效用大于未参保的期望效用,农户就会选择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来分散风险。

二、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现状

(一)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已为农民广泛认知

在2003年以后,全国各省积极响应中央政府的战略布置,积极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从经济发达的沿海省市到内陆地区,都在有序有效地实施这项利国利民的制度,并且掀起了建设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高潮。

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知晓率达98.8%。由于知晓率是任何一项制度(对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也是这样)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心理基础,达到如此高的知晓率表明,这项制度已然在全国深入人心。

(二)农民认可当地的乡村医疗机构

乡村医疗机构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网络中最底层的医疗机构,它直接面对农民的医疗需求,是最前端的医疗服务系统。中国大多数的人是居住在农村,对于这项制度而言,最主要的医疗需求在中国广大农村,所以,农民对当地的乡村医疗机构的认可程度是决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需求的重要因素。

调查表明:95.9%的农民看病首选乡村医院。被调查的农户中,有56.6%的农户首选村合作医疗卫生室,有39.3%的农户患病后首选乡镇卫生院,1.2%的农户首选县城医院,2.9%的农户首选个体医生。“您家庭人员若身体不适而不去看病”的选项为“零”。

(三)政府筹集资金60%和受到保险补偿的农民超过20%

大量研究表明,制约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需求的重要因素是合作医疗基金的筹集结构。还有,新型合作医疗保险的补偿效率必将继续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在这次新型合作医疗保险的资金筹集结构中,60%的资金来自于各级政府,20%的资金来源是有农户来负担, 20%的资金是来源于社会公益资金。

从个人缴费金额看,除了困难户外,普通农户每人每年最低的为10元,最高50元,一般以20元左右。个人缴费因投保者的所在地区的经济状况而不同,在经济发达的地区,个人缴费一般为20-50元不等;在经济发展中的地区,个人缴费一般为10-20元不等。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建议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农民的就医用药问题,促进农民无病早防、有病早就医。缓解了农民支付大病、重病的压力,进一步刺激了农民医疗方面的需求,增加了农民在医疗保健方面的支出。通过我们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需求和实施效果的实证分析,提出以下建议:

(一)对政府部门具体建议

加强对政府监管部门的有效监督,加强对药品生产、销售环节和医疗机构的监管。严格的基金管理是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基础,而公正、低成本的基金管理,是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健康运转的前提。合作医疗基金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和福利性,既不同于社会保险,也不同于商业保险,正是合作医疗基金的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合作医疗基金运行管理的基本要求是公正、低成本

1.建立大病医疗保险制度,遵循“制度先行,逐步推进,政府支持”的原则。加强基金管理:一成立专门机构比如大病保险办公室。二设立专门储蓄账户,专账管理。三逐级审查,向参保农民公开收支情况。在不发达的贫困地区,由于当地农民的人均收入和医疗支付能力处于低水平线,可以实施福利型合作医疗,就是对小病进行补偿,保小,不保大。因为对于不发达地区的农民而言,他们的时间价值比较低,因此机会成本也相对较低,所以他们愿意为小额的医疗补助费用等上较长的时间,而且这种福利型合作医疗可以扩大合作医疗的受益面。

2.合理确定筹资比例和报销水平:依据各地实际经济发展状况来具体确定筹资比例,以农民的承受水平为主,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农民的交纳额可以相对少些,其余应集体资金进行负担。这样也可减轻农民的负担。对于报销措施,要分额度,分病种来确定报销比例,这样比较合理、有效和科学,争取以最小的成本来使效益最大化。

(二)对医疗卫生机构的具体建议

对医疗卫生机构重点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1.加强医疗公共卫生设施和基础医疗设施的建设。

2.实行“阳光操作”,做到公开透明。这是让农民群众明白放心、广泛开展民主监督和宣传合作医疗的重要形式,是组织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的重要机制。

(三)对监管部门的具体建议

加强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并以此为依托,建立起从省到县、乡、村的多级报账体系,让农民能够在本村、本乡和本县就近报账。同时合作医疗管理信息系统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为农民建立了家庭名册、健康状况、结算补偿金额等基础性数据,农民可随时查找,财政、审计等部门可对基金的管理和使用进行适时监督,整个过程实现了公开、透明。

参考文献

[1] 陈信勇,王运福.建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路径选择—一个需求演化的视角[J].浙江社会科学,2008(1):146-149.

[2] 付增清.农村医保改革的路径与重点[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0(1):15-17.

[3] 李军.农业保险[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4] 乔治斯.迪翁,斯科特.E.哈林顿.保险经济学[M] .王国军,译.竞争性保险市场的均衡:不完备信息经济学评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张锦歌(1975-),女,汉族,河南郑州人,河南工业大学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物业管理、房地产方向的教学工作

(责任编辑:陈岑)

推荐访问: 农户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角度 需求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