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的教育理念有哪些7篇

2023-10-11 19:00:37 | 浏览次数:

家长的教育理念有哪些一、家校共育:1,在教育孩子的这条路上需要老师和家长的携手同行,给予彼此充分的尊重与信任。缺少家庭教育的孩子犹如没有根须的浮萍随时都有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长的教育理念有哪些7篇,供大家参考。

家长的教育理念有哪些7篇

家长的教育理念有哪些篇1

一、家校共育:

1,在教育孩子的这条路上需要老师和家长的携手同行,给予彼此充分的尊重与信任。缺少家庭教育的孩子犹如没有根须的浮萍随时都有可能被浪沙埋没,而缺少学校教育的孩子犹如未经风沙洗礼的花朵容易枯萎。所以家庭和学校的共同教育才能完成培养孩子成才的使命。

2、在生活中,一些教师和家长对家校共育的理解还不到位。个别的教师把分内的工作转嫁给家长,让家长批改学生作业,成为“编外教师”。而也有个别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后就撒手不管,把教育孩子的重任让老师扛起。自己做起轻松的“甩手掌柜”。

3、这种对教育理解的偏差,让家长与教师之间的责任边界趋于模糊,从而导致家校共育的教育停留于表面,难以实现预期的效果。孩子们的成长过程离不开学校的引导和家庭的熏陶,学校为孩子提供学习知识、培养素质,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平台。而家庭让孩子感悟爱与亲情,帮孩子树立健全的人格。

4、所以孩子的成长和教育需要学校和家庭紧密结合起来。如果责任边界模糊,就会阻碍家校之间的顺利沟通,影响家校共育的效果。所以理顺家校关系和摆正家长与老师的角色关键在于“共同合作”。

5、学校和家庭的互相配合程度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与发展。而且学校教育是主体,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最重要场所;家庭教育是基础,是对学校教育的必要补充。所以家校各司其职,担负起教书育人的本职责任,才能达到“1+1>2”的效果。

6、家校共育,目标在“育”,都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所以划好家校共育的“经纬线”,厘清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任务分工、职责边界,才能各负其责、同向而行。

我会紧跟学校的步伐,好好配合学校和老师的安排尽最大努力做好“家校共育”这项工作。

二、如何教育孩子:

1、帮孩子建立自信和自尊,很多家长朋友常常忽视培养孩子的自信,维护孩子的自尊,家长应该经常对孩子的独立思考和自我决策行为予以鼓励。

2、在批评孩子的错误之前,首先要表扬他好的一面,维护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即使孩子做错了,也要表扬他独立解决问题的行为,然后再解释为什么错了,这样才有助于孩子自尊心的维护和自信心的培养。

3、很多的批评可以变成对孩子提出问题,其效果也会比批评更有效,教育孩子的契机有很多,比如安排孩子做家务,到邻居家借东西,让他们自己买日用品等等,引导孩子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孩子就能健康成长。

家长的教育理念有哪些篇2

我们知道,要开车必须有驾照,当老师要有教师资格证,而做父母,我们没有经过任何培训就无证上岗了。所以我觉得与其教育孩子,不如与孩子一起学习,和孩子共同成长。

一、学习放手,给孩子真正的爱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现在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是不争的事实。怎么造成的呢?静下心来反思,还是我们大人的原因。在家里,父母把孩子当宝贝一样的珍爱着,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摔着,每天几个人围着一个人转,孩子要什么就满足他什么,什么事都给他代劳了,他用什么来锻炼自已的能力呢?而我们往往却给自己找一个借口:“只要你学习搞好了,其它事不用你操心。”这里,我们恰恰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生活的能力与学习能力是相通的,是能够相互促进的。一个自理能力强的人,就是一个做事有条理的人,也是一个思维逻辑性强的人。这些素质表现在学习中,其潜力是无法想象的。所以我们家长应该尽量放开手去,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为孩子独立性的发展创造环境与条件。

二、学习自律,为孩子树立榜样

孩子其实就是一面镜子,他反射出的问题其实就是父母的问题。

所以,家长要教育孩子还得先约束好自己,规范好自己的行为,这样孩子有一个好的榜样,就算我们家长没有多少说教,孩子也会自觉地跟着去做。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他们时常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模仿身边的人或事物。平时,家长的所作所为,孩子们都在看着,同时也会影响孩子,每位家长都应该用良好的环境和榜样去影响、熏陶孩子。因此,家庭的生活环境、家长的榜样作用便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不让孩子玩手机,家长可以率先捧起书本;想让孩子早睡早起,家长就得有时间观念;想要孩子不挑食,家长在餐桌上就不要挑三拣四;想引导孩子完成目标,家长监督起来就不能时紧时松;要想孩子不说谎,家长就得信守承诺,说到做到……自律不能片面设定在学习一个方面,而应该把自律的培养体现在每一个生活细节处。

三、学习沟通,和孩子成为朋友

孩子为什么不愿与大人们交流,不仅仅是代沟的问题,更主要的是我们家长总是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出现,以一种教训的口气,不停地抱怨,不停地责备。这样的亲子关系,只会越来越差,那就只有沟而不会通了。因此,我们要放下传统的家长尊严,把孩子放在平等的位置上,成为孩子的朋友,和他们主动交心,让他们愿意与你分享心事。

自从孩子上学后,他们的主要问题是围绕着在学校与老师、同学的人际关系、学习展开的。于是,我们和孩子们的交流就放在每天吃晚餐的过程中,问问今天在学校有什么新鲜事,有什么感受,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津津乐道,有开心,有烦恼,我们对孩子的所有话题表示非常感兴趣,从孩子的述说中去发现有没有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引导孩子想出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案,提醒孩子应注意的事项。有时候,还会问问他们今天课上学了什么内容,在他们讲给我们听时,我们有时会故意说一些错误的认识和想法,他们就会按上课的内容来纠正,这样,孩子不仅就记住了上课的内容,还让他们很有认真学习的成就感。这样轻松开心的聊天,无形中让我们亲近了与孩子们的关系。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孩子。所以我们要做学习型家长,只有父母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家长的教育理念有哪些篇3

我们知道,要开车必须有驾照,当老师要有教师资格证,而做父母,我们没有经过任何培训就无证上岗了。所以我觉得与其教育孩子,不如与孩子一起学习,和孩子共同成长。

一、学习放手,给孩子真正的爱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现在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是不争的事实。怎么造成的呢?静下心来反思,还是我们大人的原因。在家里,父母把孩子当宝贝一样的珍爱着,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摔着,每天几个人围着一个人转,孩子要什么就满足他什么,什么事都给他代劳了,他用什么来锻炼自已的能力呢?而我们往往却给自己找一个借口:“只要你学习搞好了,其它事不用你操心。”这里,我们恰恰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生活的能力与学习能力是相通的,是能够相互促进的。一个自理能力强的人,就是一个做事有条理的人,也是一个思维逻辑性强的人。这些素质表现在学习中,其潜力是无法想象的。所以我们家长应该尽量放开手去,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为孩子独立性的发展创造环境与条件。

二、学习自律,为孩子树立榜样

孩子其实就是一面镜子,他反射出的问题其实就是父母的问题。

所以,家长要教育孩子还得先约束好自己,规范好自己的行为,这样孩子有一个好的榜样,就算我们家长没有多少说教,孩子也会自觉地跟着去做。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他们时常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模仿身边的人或事物。平时,家长的所作所为,孩子们都在看着,同时也会影响孩子,每位家长都应该用良好的环境和榜样去影响、熏陶孩子。因此,家庭的生活环境、家长的榜样作用便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不让孩子玩手机,家长可以率先捧起书本;想让孩子早睡早起,家长就得有时间观念;想要孩子不挑食,家长在餐桌上就不要挑三拣四;想引导孩子完成目标,家长监督起来就不能时紧时松;要想孩子不说谎,家长就得信守承诺,说到做到……自律不能片面设定在学习一个方面,而应该把自律的培养体现在每一个生活细节处。

三、学习沟通,和孩子成为朋友

孩子为什么不愿与大人们交流,不仅仅是代沟的问题,更主要的是我们家长总是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出现,以一种教训的口气,不停地抱怨,不停地责备。这样的亲子关系,只会越来越差,那就只有沟而不会通了。因此,我们要放下传统的家长尊严,把孩子放在平等的位置上,成为孩子的朋友,和他们主动交心,让他们愿意与你分享心事。

自从孩子上学后,他们的主要问题是围绕着在学校与老师、同学的人际关系、学习展开的。于是,我们和孩子们的交流就放在每天吃晚餐的过程中,问问今天在学校有什么新鲜事,有什么感受,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津津乐道,有开心,有烦恼,我们对孩子的所有话题表示非常感兴趣,从孩子的述说中去发现有没有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引导孩子想出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案,提醒孩子应注意的事项。有时候,还会问问他们今天课上学了什么内容,在他们讲给我们听时,我们有时会故意说一些错误的认识和想法,他们就会按上课的内容来纠正,这样,孩子不仅就记住了上课的内容,还让他们很有认真学习的成就感。这样轻松开心的聊天,无形中让我们亲近了与孩子们的关系。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孩子。所以我们要做学习型家长,只有父母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家长的教育理念有哪些篇4

近几年,初中生出现问题的概率越来越大,很多家庭面对孩子的问题束手无策,其根本“症结”在哪里?培养孩子到底是为了什么?什么样的孩子才是“好孩子”?怎样才能培养出“好孩子”?日前,教育专家郑委为父母传授了“家长教育”的新理念:要想孩子改变,首先要父母自己转变,转变观念和认识,转变教育方法和方式,转变亲子关系和夫妻关系。记者从中撷取了部分观点,以期引起读者思考。

培养孩子的目的是:让孩子一生幸福

我们培养孩子的目的是什么?有的说让孩子成才,有的说让孩子自食其力,还有的说能当官、挣大钱……郑委认为,培养孩子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一生幸福!

那么,什么是幸福?郑委认为,享受现在生活和过程的快乐,同时不断追求积极的人生目标,这种生活状态是真正的幸福。也就是说,正确的幸福观是“享受着生活、不断追求着目标”。

但是,如今很多人却错把“成功”当幸福,不会享受生活,对现状总是不满,不停地追求新目标,结果,陪伴他们左右的是无尽的压力和焦虑。与之截然相反的是第三种:把“享乐”当幸福,很会享受生活,但是没有积极的人生目标,当下不断壮大的“啃老族”就是这类人。最可怕的是第四种:把“解脱”当幸福,当下生活没有快乐和满足,对将来也没有希望,于是沉迷于网络,甚者跳楼自杀。

把“剥夺”走的责任心还给孩子

什么是好孩子?有人说听话,有人说学习好,有人说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郑委认为,好孩子首先应该有责任心。责任心是一个人成功和幸福的基础。

那么,什么是责任?其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其二,犯了错敢于承担。郑委表示,多年来,他在教育工作过程中看到了太多没有责任心的孩子,究其原因,都是家长一手造成的。一方面,家长没有正确的教子方法,剥夺了孩子的责任,其中最能剥夺孩子责任心的教育方法是“总要求”、“总表扬”、“总批评”、“总讲道理”,还有“总是说话不算数”;另一方面,大部分中国家长包办孩子的一切,“好好学习就可以了,别的都让爸爸妈妈来干”是很多家长的真实写照。

其次,好孩子应该有爱心。“爱人者人恒爱之”,只有爱别人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爱。爱心是责任心的外化,有责任的人才可能有爱心。

再次,好孩子对内要修自己的德行。在中国,最终获得幸福和成功的不是有才华的人,而是有德行的人。德者,不伤害、不妨碍也。一个人做任何事都能做到不伤害、不妨碍社会、集体、他人和自己的话,那这个人就是有德行的人。有才无德的人比比皆是,简称“缺德”,有的可能成为社会败类。

最后,好孩子对外应该展露自己的才华。弹弹琴、跳跳舞、画几幅画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才华,真正的才华是由个性特征、知识储备和智力水平三个方面构成。

一个孩子如果有正确的幸福观,对内有责任心,能够修炼自己的德行,对外有爱心,能够展露自己的才华,将来想不杰出都难。

少表扬,多鼓励;少批评,多评价

说到表扬,最具代表的是中国家长耳熟能详的三个字“你真棒”,与此类似的还有 “你真乖”、“你真聪明”……

郑委认为,这根本不是表扬,如果是事实,应该被称为“赞美”;如果不是事实,应该被称为“忽悠”。在“你真棒”环境下生活,一类孩子会认为自己很棒,因而“不可一世”,等发现自己不棒的时候,就会出现不能承受一点点挫折等心理问题。

郑委表示,正确的表扬方式是:描述孩子的行为+说出行为的结果+表达自己的感受或感谢。比如说,孩子在家里第一次扫地了,你不能一见面就和孩子说“你真棒”,而应该先描述行为“宝贝扫地了”,再说出这个行为带来的结果“扫得这么干净”、“妈妈不用扫了”或者“地方原来很脏的”,然后表达感受和感谢“妈妈谢谢你”。

表扬关注“结果”,一件事情做完了,做得很好,我们应该表扬。孩子的常态生活是积累经验的过程,因此要少用表扬,多用鼓励,因为鼓励关注的是“过程”。郑委说,不论孩子做了好事还是不好的事情,指出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再告诉孩子下一步的方向和方法,这就是鼓励。鼓励的方式是:家长相信孩子一定行+正确行为描述+以后做事的方法和方向+期望。

郑委说,孩子犯了错,自己也想改,具体怎么改需要家长帮助。可大部分家长并没有心平气和地帮孩子想办法,而是火冒三丈、大加批判,有的是发泄式,有的是翻旧账式,还有的是唠叨式和急躁式。这样不断批评的结果是:当孩子犯错后,不再难过、痛苦,甚至不再感到耻辱……所以,正确的批评应该是:描述孩子的行为+告诉孩子这样做的结果+表达家长的感受和痛苦。只有按照这样的流程,才能达到中学教育孩子的目的。

家长的教育理念有哪些篇5

一、家校共育:

1,在教育孩子的这条路上需要老师和家长的携手同行,给予彼此充分的尊重与信任。缺少家庭教育的孩子犹如没有根须的浮萍随时都有可能被浪沙埋没,而缺少学校教育的孩子犹如未经风沙洗礼的花朵容易枯萎。所以家庭和学校的共同教育才能完成培养孩子成才的使命。

2、在生活中,一些教师和家长对家校共育的理解还不到位。个别的教师把分内的工作转嫁给家长,让家长批改学生作业,成为“编外教师”。而也有个别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后就撒手不管,把教育孩子的重任让老师扛起。自己做起轻松的“甩手掌柜”。

3、这种对教育理解的偏差,让家长与教师之间的责任边界趋于模糊,从而导致家校共育的教育停留于表面,难以实现预期的效果。孩子们的成长过程离不开学校的引导和家庭的熏陶,学校为孩子提供学习知识、培养素质,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平台。而家庭让孩子感悟爱与亲情,帮孩子树立健全的人格。

4、所以孩子的成长和教育需要学校和家庭紧密结合起来。如果责任边界模糊,就会阻碍家校之间的顺利沟通,影响家校共育的效果。所以理顺家校关系和摆正家长与老师的角色关键在于“共同合作”。

5、学校和家庭的互相配合程度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与发展。而且学校教育是主体,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最重要场所;家庭教育是基础,是对学校教育的必要补充。所以家校各司其职,担负起教书育人的本职责任,才能达到“1+1>2”的效果。

6、家校共育,目标在“育”,都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所以划好家校共育的“经纬线”,厘清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任务分工、职责边界,才能各负其责、同向而行。

我会紧跟学校的步伐,好好配合学校和老师的安排尽最大努力做好“家校共育”这项工作。

二、如何教育孩子:

1、帮孩子建立自信和自尊,很多家长朋友常常忽视培养孩子的自信,维护孩子的自尊,家长应该经常对孩子的独立思考和自我决策行为予以鼓励。

2、在批评孩子的错误之前,首先要表扬他好的一面,维护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即使孩子做错了,也要表扬他独立解决问题的行为,然后再解释为什么错了,这样才有助于孩子自尊心的维护和自信心的培养。

3、很多的批评可以变成对孩子提出问题,其效果也会比批评更有效,教育孩子的契机有很多,比如安排孩子做家务,到邻居家借东西,让他们自己买日用品等等,引导孩子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孩子就能健康成长。

家长的教育理念有哪些篇6

近几年,初中生出现问题的概率越来越大,很多家庭面对孩子的问题束手无策,其根本“症结”在哪里?培养孩子到底是为了什么?什么样的孩子才是“好孩子”?怎样才能培养出“好孩子”?日前,教育专家郑委为父母传授了“家长教育”的新理念:要想孩子改变,首先要父母自己转变,转变观念和认识,转变教育方法和方式,转变亲子关系和夫妻关系。记者从中撷取了部分观点,以期引起读者思考。

培养孩子的目的是:让孩子一生幸福

我们培养孩子的目的是什么?有的说让孩子成才,有的说让孩子自食其力,还有的说能当官、挣大钱……郑委认为,培养孩子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一生幸福!

那么,什么是幸福?郑委认为,享受现在生活和过程的快乐,同时不断追求积极的人生目标,这种生活状态是真正的幸福。也就是说,正确的幸福观是“享受着生活、不断追求着目标”。

但是,如今很多人却错把“成功”当幸福,不会享受生活,对现状总是不满,不停地追求新目标,结果,陪伴他们左右的是无尽的压力和焦虑。与之截然相反的是第三种:把“享乐”当幸福,很会享受生活,但是没有积极的人生目标,当下不断壮大的“啃老族”就是这类人。最可怕的是第四种:把“解脱”当幸福,当下生活没有快乐和满足,对将来也没有希望,于是沉迷于网络,甚者跳楼自杀。

把“剥夺”走的责任心还给孩子

什么是好孩子?有人说听话,有人说学习好,有人说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郑委认为,好孩子首先应该有责任心。责任心是一个人成功和幸福的基础。

那么,什么是责任?其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其二,犯了错敢于承担。郑委表示,多年来,他在教育工作过程中看到了太多没有责任心的孩子,究其原因,都是家长一手造成的。一方面,家长没有正确的教子方法,剥夺了孩子的责任,其中最能剥夺孩子责任心的教育方法是“总要求”、“总表扬”、“总批评”、“总讲道理”,还有“总是说话不算数”;另一方面,大部分中国家长包办孩子的一切,“好好学习就可以了,别的都让爸爸妈妈来干”是很多家长的真实写照。

其次,好孩子应该有爱心。“爱人者人恒爱之”,只有爱别人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爱。爱心是责任心的外化,有责任的人才可能有爱心。

再次,好孩子对内要修自己的德行。在中国,最终获得幸福和成功的不是有才华的人,而是有德行的人。德者,不伤害、不妨碍也。一个人做任何事都能做到不伤害、不妨碍社会、集体、他人和自己的话,那这个人就是有德行的人。有才无德的人比比皆是,简称“缺德”,有的可能成为社会败类。

最后,好孩子对外应该展露自己的才华。弹弹琴、跳跳舞、画几幅画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才华,真正的才华是由个性特征、知识储备和智力水平三个方面构成。

一个孩子如果有正确的幸福观,对内有责任心,能够修炼自己的德行,对外有爱心,能够展露自己的才华,将来想不杰出都难。

少表扬,多鼓励;少批评,多评价

说到表扬,最具代表的是中国家长耳熟能详的三个字“你真棒”,与此类似的还有 “你真乖”、“你真聪明”……

郑委认为,这根本不是表扬,如果是事实,应该被称为“赞美”;如果不是事实,应该被称为“忽悠”。在“你真棒”环境下生活,一类孩子会认为自己很棒,因而“不可一世”,等发现自己不棒的时候,就会出现不能承受一点点挫折等心理问题。

郑委表示,正确的表扬方式是:描述孩子的行为+说出行为的结果+表达自己的感受或感谢。比如说,孩子在家里第一次扫地了,你不能一见面就和孩子说“你真棒”,而应该先描述行为“宝贝扫地了”,再说出这个行为带来的结果“扫得这么干净”、“妈妈不用扫了”或者“地方原来很脏的”,然后表达感受和感谢“妈妈谢谢你”。

表扬关注“结果”,一件事情做完了,做得很好,我们应该表扬。孩子的常态生活是积累经验的过程,因此要少用表扬,多用鼓励,因为鼓励关注的是“过程”。郑委说,不论孩子做了好事还是不好的事情,指出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再告诉孩子下一步的方向和方法,这就是鼓励。鼓励的方式是:家长相信孩子一定行+正确行为描述+以后做事的方法和方向+期望。

郑委说,孩子犯了错,自己也想改,具体怎么改需要家长帮助。可大部分家长并没有心平气和地帮孩子想办法,而是火冒三丈、大加批判,有的是发泄式,有的是翻旧账式,还有的是唠叨式和急躁式。这样不断批评的结果是:当孩子犯错后,不再难过、痛苦,甚至不再感到耻辱……所以,正确的批评应该是:描述孩子的行为+告诉孩子这样做的结果+表达家长的感受和痛苦。只有按照这样的流程,才能达到中学教育孩子的目的。

家长的教育理念有哪些篇7

我认为学生的教育问题不但是学校的,同时它又是家庭的。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子。为孩子今后的。人生道路奠定良好的基础。我觉得,做好家庭教育,关键应该根据孩子的特征“对症下药”。孩子像春天的花朵,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纯真无瑕,分辨是非能力差,同时有着极强的好奇心,极强的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所以对孩子施教,作为家长绝不能采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应善于引导,想方设法激发孩子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叶圣陶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养成。”“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他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也用不完。”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在平时必须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比如写作业时,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不能边做边玩;自己的作业自己检查,自己对自己负责,家长不得当老师;家长必须注重错题原因分析,不得只盯着分数。这样,让孩子觉得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好的学习习惯,可事半功倍。

二、讲究和孩子交流的方式方法

作为家长应放下架子,和孩子交朋友,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主体,和孩子交流尽量低下身子,少用命令的口气,多用商量的语言。多用“我们”,少用“你应该”等等,即使是批评,要让孩子能感受到你对他的爱。因为孩子的心灵很脆弱,如果家长经常教训孩子,势必使孩子产生恐惧感和厌恶感,不敢亲近你,同时还往往产生逆反心理,不但不爱听你的话,就连学校也怕去了。

三、家长要注重言传身教

作为家长要特别注意自己的形象,在孩子面前,家长言语要文明举止要得体。因为父母是孩子的学习榜样,家长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对孩子成长影响深远。当然,对于孩子我们要有极大的忍耐力和足够的耐心对待孩子。切莫在工作中遭遇到的烦恼时,把孩子当成发泄桶,作为家长是不能乱发脾气的,只能是不厌其烦地说服教育,最多也只能温柔的说一声“你再这样,我真的生气了”,然后还是耐心地引导,说服。

四、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做为家长要想方设法善于引导,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我们都知道,孩子生性好动、贪玩,但是只要他们感兴趣的事,他才会真正认真去学,认真去做,自觉去做。对不感兴趣的事,他们死活都不愿去做,赶鸭子上架在孩子们身上行不通。只有善于引导孩子,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孩子愉快地、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平时我们可以利用自己的知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编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或有趣的游戏等,让孩子在玩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真正的做到“乐学”。

总之,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我们要学会用心去与孩子们交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成长路上,爸妈与你们同在!

推荐访问: 教育理念 家长 有哪些 家长的教育理念有哪些内容 家长的教育理念有哪些方面 家长的教育理念有哪些 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怎么写 家长教育理念是什么 家长的教育理念名言集锦简短 家长的教育理念以及对孩子的培养目标 家长教育理念短句 家长的教育理念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