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千米认识教学设计(全文完整)

2022-10-24 09:00:10 | 浏览次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千米认识教学设计(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2023千米认识教学设计(全文完整)

 

 学科册次 二年级下册 主持人

 备课日期

 课 课

  题 千米的认识

 课型课时 新授课 参备人员

 授课教师

 授课日期

 第 第

  周 星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长度单位千米(km)。知道 1 km=1000 m,知道 1 公里=1千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体验 1 km 的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与态度:通过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培养探索发现能力。

 重 点 难点 重点:知道 1 km=1000 m,知道 1 公里=1 千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难点:调查在日常生活中见过的里程标志,并作记录。

 教具学具 课件 师生活动 复备 课前导学 体验 1km

 情境导入 1.我们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

 )、 (

  )、 (

  )。

 2.它们分别用哪些字母表示?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

 )。

 3.请孩子们用手比划出 1m,1dm,1cm 的长。

 生 生

 师

 共 共

 导 自学书 23 页上的例1:

 依据你的发现,完成下面填空:

 计量比较长的距离,通常用(

  )为单位。

 1000 米也就是(

  )千米, 1 千米也叫(

 )公里 例 2 活动感知:生活中的 1 千米。

 1.体验想象 1 千米的长度 8 个小朋友站成一排,手拉起来大约有 10 米长。

 80 个小朋友站成一排,大约有(

  )米长。

 800 个小朋友站成一排,大约有(

 )米长? 2.分组活动:

 方案 1:学生用卷尺测出教学楼到操场的距离。记录:我走了(

 )米,走了(

 )步,用了(

 )分,估计走 1 千米用(

 )分;我跑(

 )米,跑了(

 )步,用了(

 )分,估计跑 1 千米用(

 )分。

 方案 2:50 米的跑道,走路要用(

 )分,跑要用(

 )分,估计走 1 千米要(

 )分,跑 1 千米要(

 )分。

 方案 3:200 米的跑道,跑 5 圈,跑 1 圈用(

 )分,跑 5 圈用(

 )分。„„ 引 引

 领

 导 导

 悟 1.完成例 5。(先齐数,再独立填空。) 2.完成第 5 页的课堂活动。

 3.拨一拨、说一说。

 (1)先拨 3200,再说由(

 )个千和(

 )个百组成。

 (2)先拨 5320,再说由(

 )个千、(

  )个百和(

 )个十组成。

 4.说一说。

 (1)5400 是由(

 )个千和(

 )个百组成。

 (2)1234 是由(

 )个千和(

 )个百(

 )个十(

 )个一组成。

 体 体

 验

 导 导

 达 1.填空。

 (1)比较长的距离通常用(

  )作单位,用字母(

  )来表示,100m=1(

  ),1km 也叫(

  )。

 (2)4 千米=(

  )米 9 千米=(

  )米 3000 米=(

 )千米 6000 米=(

 )千米 3.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铅笔长 17(

 );

 课桌面的宽 4(

 ); 一棵大树高 8(

  ); 江口到羊角的公路长 14(

  )。

 板 板 书 设 设 计 千米的认识 1000 米也就是(

  )千米, 1 千米也叫(

 )公里

 课 课 后

 反 反 思

  学科册次 二年级下册 主持人

 备课日期

 课 课

  题 千米的认识(单位换算)

 课型课时 练习课 参备人员

 授课教师

 授课日期

 第 第

  周 星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体会 1km 有多长,熟悉 km 和 m 之间的进率,发展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经历合作交流的过程,学会与他人合作。

 情感与态度:进一步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合作学习所带来的快乐。

 重 点 难点 重点:进一步体会 1km 有多长,熟悉 km 和 m 之间的进率,发展空间观念。

 难点:进一步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 课件 师生活动 复备 课前导学 练习

 基本练习 1.填空。

 (1)教室长 8(

 )。

 (2)飞机飞行高度为 8(

  )。

 (3)武隆到仙女山全长 50(

  )。

 2.思考:千米和米之间可以比较大小吗?

 综合练习 (多媒体出示例 3 的情景图)

 观察提问:

 1.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三峡大坝全长(

  )。

 隧道长(

 )。

 2.你想提哪些数学问题? 3.怎样知道“三峡大坝”与“隧道”谁长? 小组交流讨论,然后解答:

 要比较两个数的大小,首先要统一(

 ),我们已经知道 1 千米=(

 )米,所以可以把隧道长 3km 转化为米作单位的数,即3km=(

 )米。然后就转化为两个大数的大小比较,先比较最高位(

  )位,发现(

 )﹤(

  ),所以 2300m ○ 3000m,即 2300m ○ 3km。所以可知(

 )长。

 比较千米和米的大小时:

 都是先把不同的单位化成(

 )再进行比较;可以把(

 )数换算成(

  )数,也可以把(

 )换算成(

 )。

 成课本第 24 页课堂活动第 3,4 题。

 1.第 3 题 老师用电脑课件出示本题插图,请学生分别说说大约几千米。

 2.第 4 题 (1)用课件出示本课第 24 页的插图并提问:

 (2)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算一算。

 (3)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

 (4)全班交流。

 拓展练习 1.在○里填上“﹥”“﹤”或“=”。

 8km○7800m

 6000m○6km 8000m○4km

 5km○5600m 6m○39dm

  50m○500dm 2.填适当的数。

 6km=(

 )m

  8000m=(

  )km

 5000m=(

  )km

 4km=(

  )m 200cm=(

  )m

  3000m=(

  )km 1m=(

  )dm=(

  )cm

 板 板 书 设 设 计

  千米的认识(单位换算)

 1km=1000m

  1m=10dm=100cm

  课 课 后 反 反 思

  学科册次 二年级下册 主持人

 备课日期

 课 课

  题 毫米的认识

 课型课时 新授课 参备人员

 授课教师

 授课日期

 第 第

  周 星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 1 毫米的概念,感知 1 毫米有多长,知道 1 厘米=10 毫米。

 过程与方法:通过整理,对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有系统、完整的认识。

 情感与态度:。结合实践活动,渗透长度单位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空间概念 重 点 难点 重点:初步建立 1 毫米的概念,感知 1 毫米有多长,知道 1 厘米=10 毫米。

 难点:让学生通过整理,对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有系统、完整的认识。

 教具学具 课件 师生活动 复备 课前 导学 练习。

 情境导入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课桌高约 7(

 )

 课桌高约 70(

 )

 铅笔长约 14(

  )

 火车的速度约为每小时 120(

 )

 2. 测量物体时,有时不一定都是整厘米数,如果多一点点,或者小一点点,你会表示吗 生 生

 师

 共 共

 导 观察自己的直尺,并结合课本 25 页自学例 4,勾出书上重要的地方。

 1.小组合作,完成活动目标:

 (1)看一看,直尺上 1 厘米中间有些什么? (2)找一找,直尺上有哪些长度单位,你是怎样发现的? (3)指一指:用笔头指一指 1 毫米,看一看 1 毫米有多长。(要求学生多指几处)

 (4)数一数:1 厘米中间有多少个 1 毫米。

 (5)毫米用字母( )表示。1 毫米可以写成( ),那么 1厘米=( )毫米,也可以写成:

 引 引

 领

 导 导

 悟 1.感受 1 毫米的长度。

 (1)猜一猜,桌子上什么物体的厚度大约 1 毫米。

 (2)量一量,学生证的厚度究竟是不是 1 毫米。

 (3)用手势比一比 1 毫米。

 (4)说一说生活中一毫米的物体。

 2.议一议: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体 体

 验

 导 导

 达 1.做教科书第 25 页课堂活动第 1 题。

 2.学生独立完成课堂活动第 2 题。

 3.课堂活动第 3 题,先估计 100 张纸的厚度,再实际量一量,并做好记录。

 4.铅笔的长可能是几厘米? 5.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床长约 2(

 );牙膏长约 16(

 ); 作业本厚约 3(

  );课桌高约 8(

 ); 轮船每时约行 20( );小明身高约 125()

 6.在○里填上“<、>或=”。

 5 米○50 厘米

  400 毫米○4 米

 7 厘米○62 毫米

 97 厘米○10 分米

  83 毫米○8 厘米

  40 毫米+6 厘米○1 米

 板 板 书 设 设 计

 毫米 的认识 1cm=10mm 课 课 后

 反 反 思

 学科册次 二年级下册 主持人

 备课日期

 课 课

  题 测量长度练习课

 课型课时 练习课 参备人员

 授课教师

 授课日期

 第 第

  周 星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练习,进一步体会 1km 的长,知道 1mm 的实际长度,熟知相邻的两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过程与方法:

 能熟练地使用和选择长度单位,发展空间想像力。

 情感与态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 点 难点 难点:能熟练地选择和使用长度单位,在千米,米,毫米之间进行换算。

 重点:加深对 1 千米的空间概念。

  教具学具 课件 师生活动 复备 课前导学 练习

 基础练习 3km=(

  )m

  10mm=(

  )dm

  20mm=(

  )cm

 7dm=(

  )cm

 600m=(

 )km

  5m=(

  )cm

  5km+7km=(

  )km

 8m+6m=(

 )m

  800m-4km=(

  )km

  7km+3000m=(

 )km 综合 练习 练习 1.第 5 题:学生独立练习后进行全班交流,要求学生口述解题思路,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解题策略解决问题。

 2.第 6 题:涉及单位换算,又要进行加减,教学时先让学生仔细看图,读懂题意,即线段下面是直线上的点表示数量,线段上面是单位长度表示的数量。然后明确 1 个单位长度表示2000 米或 2 千米。最后同学生独立完成。

 3.第 7 题:重在练习长度单位的选择。教学时可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交流汇报,说出理由。注意在小结时要先让学生想象生活中的真实物体的长度,再看单位前的数,然后思考计量单位。

 4.指导学生做第 8 题。

 课件展示第 7 题插图,指导学生观察独立思考,找出小东家到游乐园最近的路。

  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发现:

 小东家到游乐园有两条路:

 (1)5km+4km=9km;

 (2)2km+4km+4km=10km.

  显然第(1)条路最近,如上图所示。

 拓展练习 让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探究解法。

 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

 (1)一个红色椭圆 5 厘米,一个蓝色椭圆 2 厘米,一个重叠交叉部分 5 毫米;(2)要求的是 3 个红色椭圆和 2 个蓝色椭圆连

 在一起的全长; (3)有 4 个重叠交叉部分的长,即:

 5cm×3+2cm×2=19cm, 5mm×4=20mm=2cm , 19cm-2cm=17cm.如果学生有其他正确算法,应给予鼓励和肯定。

 板 板 书 设 设 计 测量长度练习课

 3km=(

  )m

  10mm=(

  )dm

  课 课 后 反 反 思

 学科册次 二年级下册 主持

 备课日期

 课 课

  题 综合与实践: : 体会千米

 课型课时 实践课 参备人员

 授课教师

 授课日期

 第 第

  周 星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体会 1Km 的长 过程与方法:在实践活动中,加强对 l 千米概念的建立。

 情感与态度:感受生活与数学息息相关,体验观察比较的思想方法,享受成功的快乐。

 重 点 难点 重点:加强 l 千米概念的建立。

 难点:理解 l 千米的长度概念。

 教具学具 课件 师生活动 复备 课前导学 体验 1km,收集关于千米的资料。

 情境导入 说一说,我们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分别用什么字母表示?相邻两长度单位之间进率是多少?

  生 生

 师

 共 共

 导 学生自由汇报课前收集的数据资料。

 例如:长江全长 6397 千米,黄河全长 5464 公里,地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是 1.496 亿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约 6371 千米„„

 1.感受千米。

 (1)学校操场的跑道一圈是 200 米.(

 )圈是 l 千米? (2)引导:同学们分组活动, 15 名同学在跑道上走 5 圈,5 名同学记录他们走完 l 千米所用的时间;l5 名同学在跑道上跑 5 圈,5 名同学记录他们跑完 1千米所用的时间。

 2.体会 I 千米。

 谈谈自己走或跑完 l 千米的感受。

 3.估计 1 千米。

 (1)通过走、跑,真真实实感受了 1 千米的长度,想一想学校与你家的距离大约是多长?从学校出发到哪儿大约是 1 千米? (2)从学校出发到人民医院大约有多长?到图书馆大约有多远?„„ 引 引

 领

 导 导

 悟

  说一说:l千米大约多长? 归纳:走1千米大约要20分钟;跑l千米大约要10分钟„„

 体 体

 验

 导 导

 达

 对所收集资料进行全班展示、分享。

 板 板 书

 设 设 计 综合实践:千米的认识

 走1千米大约要20分钟;跑l千米大约要10分钟„„

 课 课 后

 反 反 思

推荐访问: 标签 千米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