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的意境》导学案] 14山水画的意境导学案答案

2021-11-03 08:59:33 | 浏览次数:

14.《山水画的意境》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够把握文章内容,了解作者观点。

2.能够体会“意境”的本质,提升传统审美情趣。

1.给加点字注音 渲染 暮霭 惆怅 浮光掠影 朝朝暮暮 2.解释下列词语。

渲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惆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浮光掠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语句中运用成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

B.杨丽萍在她的舞蹈表演中,总是使出浑身解数,用灵活优美的舞姿去表现和诠释中国民族舞蹈的魅力与内涵。

C.三年的初中生活,我们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大家相互关心和帮助,相敬如宾,友好相处,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D.相同的思想、观点、趣味及理想,使他们两人常常一拍即合,一见面就感到一种相互理解的愉悦和心灵的快乐。

二、文本探究 1.在文中找出作者原话,说说什么是“意境”。

2.要怎样才能获得意境?请你结合全文做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Xuàn ǎi chóuchàng lüèmù 2.渲染:(1)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大艺术效果。(2)比喻夸大的形容。

惆怅:伤感,失意。

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睡眠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

3.C 二、文本探究 1.在文中找出作者原话,说说什么是“意境”。

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
写景就是写情。

2.要怎样才能获得意境?请你结合全文做简要概括。

首先,要仔细观察对象,深刻认识对象,从而产生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然后将这种思想感情与画作结合在一起,将对象的精神实质表现出来,从而形成意境。

15.《无言之美》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阅读文章,把握作者行文思路。

2.学习举例论证的方法。

3.认识艺术中的无言之美,培养良好的审美素养。

二、课前预习,自主学习 1. 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正确读音 。

意蕴( ) 颦( )  寂寥( ) 谚语( ) 心旷神怡( ) 栩栩如生( ) 目不忍睹( ) 信手拈来( ) 铢两悉称( )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轻描淡写:
(2)栩栩如生:
(3)目不忍睹:
(4)信手拈来:
(5)铢两悉称:
三、文本探究 1.作者是如何引出“无言”这一话题的?作者认为无言的意蕴,应该从哪方面着手研究? 【交流点拨】作者首先从孔子和子贡的对话引出“无言”话题;
作者认为要探究“无言”的意蕴,应该从美术的观点去研究。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证明“无言”也能产生美的?作者在此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交流点拨】作者一共从四种艺术入手,运用了举例论证,论证了“无言”也能产生美。①以“言尽一切”的相片与“言及部分”的图画相比,图画之美证明了无言之美;
②以文学作品的“言不能尽意,也不必尽意”凸显无言之美;
③从音乐中的“无声胜有声”论证无言之美;
④从雕刻艺术的含蓄不露来论述无言之美。

16.《驱遣我们的想象》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

2.品味文中意蕴深刻的语言。

3.理解文章内容,学习欣赏文艺作品的方法。

二、作者链接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江苏苏州人。现代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终身致力于出版及语文的教学。

三、课前预习,自主学习 1. 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正确读音。

桥堍( ) 歌谣( ) 契合( ) 旷远( ) 苟安( ) 拘泥( )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拘泥:
四、文本探究 1.结合文题尝试概括作者在全文中想表达的中心观点。

明确:欣赏文艺作品,要学着驱遣自己的想象力,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2.阅读第8—10自然段,说说作者是如何论证欣赏文艺作品需要驱遣想象力的,作者在论证的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做简要分析。

明确:作者以赏析王维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入手,首先以纯理性思考的方式对诗句进行赏析,如“疑问:大漠上也许有几处地方聚集着人,难道不会有几缕的炊烟吗?”这样的赏析全然得不到诗句中所蕴藏的壮景与情感,换句话说,这是不驱遣想象力的结果;
同时又论述在想象中睁开眼睛来看这十个文字所构成的画面,便能感受到诗中静寂的境界。作者通过举例论证与对比论证,得出了结论:“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一幅图画就显现在眼前了。同时也就接触了作者的意境。” 五、拓展训练 在阅读中拥有“心力量” 朱永新 我们看到的世界,总是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而阅读,就是那副帮助我们清晰看世界的眼镜。

人的生活,包括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两个方面。伟大的书,本身就同时拥有安顿灵魂和激发创造的力量。物质的发展永远会受到各种制约,精神的蓬勃才是不竭的源泉。毫无疑问,阅读正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精彩、更有条理、更有方向、更有智慧。更重要的是,阅读让我们的心灵有一个安身立命之所。

我们需要用阅读来重建信仰。社会需要诚信,人们需要信仰。读书会让人知道世界的深奥,会让人明白自己的无知与渺小,会让人产生敬畏之心。而敬畏之心是建立信仰的重要基础。阅读不是为了帮助我们逃避生活,逃避与人打交道,而是为了帮助我们更积极地面对生活,拥有更和谐的人际关系。共读共行,才能同心同行。

我们需要用阅读来创新创造。好的书会让我们更年轻、更有活力。读书,应该是一种挑战,向未知世界、同时向自己智力的一种挑战。虽然批评式的阅读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不过读书不是为了批评书中的缺点与错误,而是为了创新创造。尤其对于研究问题与建构理论而言,阅读应该以学其所长为主。

我们需要用阅读探索世界。我们看到的世界,总是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比如“近视”“老花”等原因,或者“粗心”“马虎”等心理,让我们无法清晰把握这个世界。而阅读,就是那副帮助我们清晰看世界的眼镜。

我们需要用阅读来反思自我。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本书里,每个读者所读到的,所汲取的,都带有个人色彩。每个真正用心阅读的人,总是能够在书中寻找到自己,从而通过行动,去寻找有意义的人生。

当然,读书需要循序渐进。不同的书会组成一个自然的阶梯,引导我们去攀登思想与智慧的高峰。所以,当我们被一本书阻拦的时候,不要自暴自弃,可以寻找另外更合适的书作为再次攀越这本书的阶梯。

没能养成阅读习惯的人,不妨从现在行动。即使不能以书为友,也应对阅读的好处有所了解,对爱书人、读书人保持尊敬。我们的古人对于书籍、阅读、读书人,都是尊敬的。在古代,连有字的纸张也不能随便乱扔。对这些保持必要的尊敬,本身就是对文化的尊敬,是一种修养。

对于已经养成阅读习惯的人,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要提高标准。读书也是思维与智力的体操。如果不能读一些有挑战性的书、能够刺激自我超越的书,很难有真正的成长。跳一跳才能摘智慧之果。同时还要注意读书方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在朱子24字读书法中,熟读精思是最主要内容。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是很难真正把握书中精髓的,正如饮食,只有细嚼慢咽才能有补于身体。

虽然,现在很多人说书价贵,但毕竟还有公共图书馆和网上阅读等途径,对于想读书的人来说,不会因为没有钱而无法读书。把阅读当做像吃饭、睡觉一样的基本需要与日常习惯,对财力的要求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高。读书,不是无奈的选择,不是为了打发无聊的光阴。最伟大的知识总是藏在最伟大的著作中,只有通过我们的阅读才能转化为力量。

以阅读重建心态,从而拥有“心力量”,必然创造新未来。

1.文中所说的“心力量”指的是什么? 2.在作者看来,阅读能够让我们得到哪些好处? 3.读书要做到哪几点?请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概括。

4.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5.请谈谈你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理解。

参考答案:
1.心灵中安身立命的力量。

2.重建信仰;创新创造;探索世界;反思自我。

3.一要养成阅读习惯,二要不断提高阅读标准,三要注意读书方法。

4.比喻论证。把阅读比喻成眼镜,形象生动地证明了阅读对于探索世界的巨大作用。

5.阅读最伟大的著作,可以使我们获得最伟大的知识,获得最伟大的力量。我们要多阅读最伟大的著作。

推荐访问: 山水画 意境 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