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实用的校本研修专题讲座_校本研修专题讲座记录

2021-10-19 14:35:19 | 浏览次数:

校本研修专题讲座 各位老师:
很高兴能和大家坐在一起共同学习,今天的任务,我从校本研修理论、以及怎样进行有效的集体研修来阐述校本研修的理论和实践,和大家共同作以探究。

第一部分:校本研修基本概述 “校本”的缘起 “校本”是一个外来词,字面的意思是:以校为本。这是随着课程改革被“引进的”一个新概念,通常理解为: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以学校的自身需要为根本导向、以学校的问题解决为根本目标,来开展教育教学教研及管理等发展与改革活动。西方国家历经近百年的多次教育改革运动之后,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逐渐意识到,国家的教育改革发展战略目标需要落实到学校主体这个层面,就是说,学校要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主体,以主人翁的身份去承担任务,去实现学校所应完成的教育改革发展目标,这样的教育改革发展才有可能惠及学生的发展。因此,学校成为教育改革的承担者,必须拥有相应的主体地位。这是“校本”的深层涵义,是今天我们讨论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深刻理解校本的涵义,我们才能充分发挥学校自身在教育改革、课程改革、课堂改革乃至学校发展中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正是在这种教育改革思想转变的大背景下,“校本”伴随课改的脚步向我们走来了。

“研修”的含义 研修,由两层意思构成。一是研究,二是学习。一般的理解是在职人员的在岗或离岗继续深造和培训,大多是针对岗位上有发展提升前途的人员,提供的继续深层次学习的机会。教师的研和修有不同的情形,有的研为主,有的以修为主,有的是研修并重,但无论哪种情形,两者都是相辅相成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主要途径。在这里,无论从教师教育管理政策要求方面,还是教育教学改革及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需求方面,都需要我们每个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教研管理等方面不断地更新知识、锤炼技能、丰富经验、增强能力、提高品质,即:不断地研修。从学校的角度看,教师的研修是学校文化和学校发展的根本动力所在,只有教师既教又学,既学又研,才能建设一支高素质高能力的教师队伍,有了这样一支队伍,学校才会有强大的改革发展力。

一、 校本研修的概念:
校本研修是在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在教师培训机构指导下,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培训基地,充分发挥教师专业自主,由学校和教师自主确立学习目标、内容、方式,由学校组织实施,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全面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为目标的一种教师学习方式。

校本研修是在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研修”整合了培训和教研两个方面的因素,同时包含了学习、研究、进修等含义。研修一方面强调以研究教育教学问题为主要载体,以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为主要目标;
另一方面,强调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必须以教师 专业发展为前提,通过专业发展去实现教育教学问题的最终解决。因此,校本研修的主旨是让教师成为教学、研究和学习的真正主人,使教师的教学质量与生命质量得到共同提高。

二、 校本研修的基本特征:
三句话揭示“校本研修”的基本特征。

1、“为了学校和教师的发展”(为了学校) 这是“校本研修”的根本目的。“校本研修”目的:是以促进学校、教师的发展为目的,实实在在、一点点、一步步、看得见的发展。表现在“改进学校的课程与教学,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提高。” 2、“基于学校和教师的发展”(基于学校) 这是“校本研修”的基本问题。“校本研修”问题:是学校、教师实际中发现、思考、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而不是由专家批示的问题,甚至是看起来很小、别人以为很肤浅,但必须研究与解决的问题。表现在“学主体,学校研修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也要有促进教师发展的功能”。

3、“通过学校和教师的发展”(在学校中) 这是“校本研修”的主要对策。“校本研修”对策:“在学校(以在学校为主),由教师(以教师为主),有组织、有针对性(包括学习、培训、进修)与教育研究(包括学科教研、教育科研)统一的工作,从目的、内容、形式、活动到管理等方面有机融合在一起,实现“研与修”一体化,进而促进教师专业化。“以学校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教师教育”。简单说“学校和教师的问题,主要由学校和教师通过‘研修’来解决”。

四、“校本研修”三大要素: 1、教师个人:自我反思(实践反思)。即教师对自我教学行为及结果的审视和分析过程。自我反思是建立于教学经验基础上的,是校本研修活动的起点,是承担“校本研修的个人责任”的具体落实,教师只有在回顾基础上提出问题,才能在实践中去解决问题。

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研修的基础和前提。校本研修只有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行为,才能得到真正的实施。只有教师自己才能改变自己。只有教师意识到自己的教学经验及其局限性并经过反思使之得到调整和重组,才能形成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的先进教育观念和个人化教育哲学。

2、教师小组:同伴互助(共同发展)。同伴互助是校本研修的基本形式,它是建立在教师之间的合作基础之上,力求通过合作互动,同伴之间相互影响,以团队的形式进行研究。

同伴互助是教师之间的交往、互动和合作。专业对话,包括信息交流、经验共享、深度会谈(课改沙龙)、专题讨论(辩论)等;
专业协作,包括听评课、集体备课、网络教研等。

3、教育专家:专业引领(专业提升)。校本研修的实质是理念和实践的结合,校本研修虽然基于学校,对学校问题进行研究,提升,需要专家的专业指导和学术支持。

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研修的三个核心要素,它们构成了校本研修的三位一体关系,教师个人的实践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研修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三种基本力量,缺一不 可。

专业引领是专业研究人员在教研与培训中的参与和引导,是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指导,是校本研修向纵深发展的关键。

五、关于校本研修与校本教研: 前几年对校本教研谈得比较多,什么是校本教研呢?校本教研,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

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

校本研修不仅仅包括了校本教研,还包括了教师的培训和教育。校本研修的外延比校本教研的外延更宽,包括的内容更丰富。

校本研修是以校为本,以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师发展和教学研究制度的简称。其出发点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落脚点是教师专业发展。

从宏观上讲,校本研修包括校本教学研究、校本教育科研和校本教师培训三大组成部分。

校本研修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和总结升华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

在校本研修过程中,需要教师:把集体备课变为教学决策与教学设计的研讨 把教研活动变为替代学习与相互切磋的载体 把课堂教学变为行为学习和探索研究的现场 把阶段总结变为实践反思与经验提升的论坛 把管理督查变为建立规范和制度创新的试验 六、校本研修:教师专业成长的支点 校本研修是当前学校开展教研的一个热点,但在很多学校,校本研修效果并不理想。现在教师需要在学校里解决自身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甚至连专家也没有遇到过。因此,校本研修中心下移是势在必行的。校本研修的对象直接产生于学校,是教师个体和群体基于学校文化重建和自身发展而进行的研究活动。“从学校中来,到学校中去”。“以校为本”是校本教研的出发点、主阵地和最终的归宿,即“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校本研修“平民化”,有利于解决教学中最实际的问题,回归教育教学的本原。

学生、教师和学校存在和出现的问题是校本研修的起点,人人是问题的提出(发现)者,又是研修者,人人可参与研究。问题来自学校本身,易认识、易入手、易研讨、易互相解决。在关注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教师的素养,改善教学,最终让学生受益。

上海市卢湾中学校长周宏达谈校本研修提出了四句话“一种精神”;
“两个层面”;
“三个阶段”;
“四项作业”。

一种精神——“哥本哈根精神” 大力倡导“哥本哈根精神”(即平等互助、言论自由、紧密合作的学术精神),尽量少搞专家作报告式的“一言堂”,留出更多的时间给教师进行“草根性”的研究,回归教学第一线。评价校本研修是以“研讨是否开放”的指标为导向,倡导人人开口说话,把缺失的话语权和自主权还给教师,培养教师“乐学”、“向学”的意识,在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等不同层面,构建多元的学习型组织,即学习共同体。

两个层面 一是以“厚德为师”为主题进行师德修养培训,营造和谐奋进的氛围,重建学校文化。

二是围绕“聚焦教学、透视教学”这一主题,引导教师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课堂细节入手,查找教学中熟视无睹的教学顽疾,发现隐含在见惯不怪的教学现象背后的思想和观念,充分发掘和调动课堂上的非智力因素,重构良好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构建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使教师最大化地实践教学智慧,搏出课堂精彩,实现课堂效率最大化、最优化、科学化。

三个阶段——“动起来——活起来——实起来” 我们决定分阶段、分步骤、有序推进。

“动起来”是校本研修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保证,是引导教师“抬头看路”的第 一步。为此,校长亲自挂帅,带头学习研讨,千方百计地让各个教研组真正行动 起来。并且强制性地规定了每周一次的校本研修实践,在制度和时间上加以保障。

全员参与,数量保证是检验是否“动起来”的标准。

“活起来”是校本研修的“热身操”。“人人开口说话”是这个阶段的要求,重 在培养校本研修的开放意识、学习意识和投入意识。

“研起来”强调校本研修的实效性。要求教师从日常实践问题出发,提炼出有价 值的问题进行研究,逐渐形成问题意识、研修意识、课题意识、策略意识。

四项作业 每学期校本研修结束,学校要求老师完成四项作业:一篇教育理论学习心 得,一篇案例或教学反思,一份标准化命题卷,一堂组内上公开课,学校鼓励教 师跨学科听课,要求每位中层干部 每周至少听课一节。

我们还开展多样化的研修模式,致力于改变“满堂灌”、“填鸭式”的培训现状, 改变“你听我讲”、“我说你记”的单向信息传递的方式,增强对话、交流、分 享。积极倡导案例分析式研修、反思式研修、诊断式研修、信息网络式研修等校 本研修模式,激发参与,肯定创新,提高校本研修的实效性。“校本研修”工作 的开展,转变了教师在继续教育中的角色地位,由“受训者”转变为“研修者”, 突出了教师的主体地位。不仅强调“以校为本”,更强调“教师即研究者”。活 动的内容可以更多地来源于教师的自主需求,活动过程可以更充满教师的探究热 情和生命活力。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起整个地球!可以说,校本研修就是激发 课堂生命的支点,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支点,是学校有效发展的支点。

校本研修促进教师发展 三大特质是,“拥有一颗育人之心,一种坚韧之力,一腔学习之情”。这 说明,有效的教学研究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生成土壤。

一线教师搞校本研修的着力点是什么?我认为是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入手,改 变和拓展自己的工作方式和工作内容,一个词:整合。把校本研修与日常教学活 动整合,与教育科研整合,与新老教师的共同发展整合,把问题诊断与经验总结、 经验提升整合。一句话,让校本研修成为教师的日常工作。

教师应在校本研修实践中锻炼成长。这里的“锻炼”有三层含义:
第一,经常反 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实现先进的教育理念与常态课堂教学行为的无缝对接;

第二, 通过教育科研改善教学,形成研究能力;
第三,注重 “三个学习”(向书本学 习、向同伴学习、向学生学习),成为教育的“真人”。

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教师要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变为常态下的课堂教学行为 就必须实现由以教为本向以学为本的转变。

宝剑锋从磨砺出—“一个教师的成长,除了要有积极的工作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外,还得注意科学、合理的工作方式。其中读书、反思、研究和写作,就是最好的工作方式”。

腹有诗书气自华—如果一个人没有广泛阅读,行万里路,不过只是一名脚夫;

读万卷书,才能具有一双发现的眼睛。我们只有不停地读书,才能拥有源头活水。

滋润学生求知若渴的心田;
只有不停地读书,才能打下深厚的精神底蕴,引领学生丰富的精神世界”。

善于反思登新高—区别优秀的教师与平庸的教师,不在于是否犯错误,而在于他如何对待已犯了的错误。善于把教育失误变成教育财富,这是任何一个教育者从普通教师走向教育专家乃至教育家的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留点文字在人间—“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而浮”。如果行而不述,或者述而不作,那么,再有价值的教育发现、教育思想都无法产生深远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在这个问题上,洋思经验确实值得我 们好好借鉴。洋思的成功就在于学生学得好。洋思中学的老师们成功地实现了由 以教为本向以学为本的转变(讲得好学得好)。

1、学生能不能成才不是教师教出来的,是他自己学出来的。

2、教师进课堂的任务不是去讲,而是组织学生学。

3、什么叫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学会了才叫完成教学任务。

研修的内容:
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专业素养(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身心健康);

专业知识;

1、本体性知识(教什么) 2、条件性知识(怎么教) 3、实践性知识(怎么做) 4、发展性知识 专业能力;

1、教学设计能力 2、教学实施能力 3、教学评价能力 4、教学研究能力 5、资源整合能力 6、教育管理能力 7、自我发展能力 研修方式与途径:
(一)做卓越的教师 我的未来不是梦—“当我们启动自己全部的激情去学习、去工作、去生活, 我们对学习、对工作、对生活的爱就如朝阳一样喷薄而出,冉冉升起在我们生命 的天空中,我们就会蔑视失败,渴望成功,拥抱胜利”。

爱我所选终不悔—“尽管教师职业还没有真正达到‘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 地位,但仍然还是最受人尊重的职业。一些教师之所以得不到人们的认可与社会 的尊敬,是因为他们自身存在着太多的平庸和欠缺”。

(二)做幸福的教师 学会看到光明---极度的黑暗预示着黎明的到来,久雨的天气标志着晴天的 来临,皱起的眉头就是即将展开的笑容,越过了高山就可能看到广阔的海洋,乌 云上面总有阳光的照耀。

学会良性对比---不与经商者比财富(你财源茂盛达三江,我桃李缤纷满天 下);
不与从政者比地位(你居庙堂之高有高处不胜寒的苦恼,我处江湖之远, 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 学会看到拥有---面对半杯水,我们不说“我已经失去了半杯水,真烦燥”, 而要说:“太好了,我还有半杯水”。

学会接纳残缺---最完美的产品在广告里,最完美的人生在悼词里,最完美 的婚姻在梦境里。

学会承受冷落---宠辱不惊,看庭院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学会创新工作---每天追求不一样,每节课追求更完美。

(三)做会成长的教师 制定计划(学期计划、五年规划等)。

自我归类(专家型教师、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合格教师、发展中教师)。

经验交流(多与同事交流成功与失败的案例) 自我反思(课后即时修改教案,书写教学叙事,编写试题等) 网络互动(建立博客等) 组织形式:
基本形式(他组织和自组织):
他组织(学校规划设计):它不是自行组织、自行创生、自行演化、即不 能自主地从无序走向有序。而只能在外部指令的推动下组织和演化,系统的整体 活动依赖于外部控制参量,从而被动地从无序走向有序。

自组织(教师自我规划设计):是指组织系统无需外界指令而能自行组织、 自行创生、自行演化、即能自主地从无序走向有序的过程。动力在系统内部,是 内容各子系统之间的竞争与协同,而不是外部指令。

从他组织走向自组织。

初期—他组织:任务驱动 以教研组、年级组、课题组为主流组织途径。

以精神激励、物质奖励、机遇激励为主要形式。

以研究课堂教学到研究学生学习方式为基本方向。

以技术熟练取向到文化生态取向为基本目标。

以重在组织活动到培育研究状态为基本思路。

常态化:自组织——效益驱动。

1、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理论研修为基本途径。

2、以关注课堂、研究学生,提高课堂效率为基本目标。

3、以创新教法、引导学法为基本思路。

4、以理念创新、实现自我成长为基本方向。

推荐访问: 校本 研修 专题讲座 实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