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 平台 [革命文物数据库综合管理平台]

2021-10-19 14:33:41 | 浏览次数:

革命文物数据库综合管理平台 项目建设方案 申报单位(公章):
山东博物馆 项目起止时间: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 目 录 一、建设单位主要职责、政务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现状 8 (一) 建设单位主要职责 8 1. 山东博物馆简介 8 2. 山东博物馆职能 9 (二) 建设和应用现状 10 1. 基础环境 10 2. 网络系统 10 3. 软硬件设备 11 4. 支撑软件系统 11 5. 信息系统及运行维护情况 11 二、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建设目标 11 (一) 建设依据 11 (二) 必要性 12 1. 政策文件要求 13 2. 信息化发展需求 14 3. 业务需求 14 (三) 可行性 15 1. 技术方面 15 2. 经济方面 15 3. 运行环境方面 16 4. 其他方面 16 (四) 建设目标 16 三、 需求分析 17 3.1.业务描述 17 3.2.数据源分析 17 (1)文物数字化采集数据 17 (2)互联网数据 18 3.3.数据量 18 3.4.服务对象 18 四、项目设计方案 18 4.1. 平台总体架构 18 4.2. 平台架构 19 4.3. 系统部署架构 21 4.3.1. 门户部署 21 4.3.2. 业务应用部署 22 4.4. 关键技术 23 4.4.1. Hadoop技术架构 23 4.4.2. 图像识别技术 25 4.4.3. 静态三维激光扫描技术 26 4.4.4. Web3d&虚拟现实综合技术 26 4.4.5. 应用融合技术 27 4.4.6. 全景图像技术 28 4.5. 应用系统设计 28 4.5.1. 红色革命专题门户 28 4.5.2. 革命文物专题数据库 31 4.5.3. 革命文物资源管理系统 41 4.5.4. 革命战役档案管理平台 43 4.5.5. 红色根据地 46 4.5.6. 革命文物共享资源中心 49 4.5.7. 公共支撑系统 50 4.6. 终端系统及接口设计 53 4.5.1.服务接口设计规范 54 4.5.2.服务接口请求规范 54 4.5.3.服务接口使用规范 55 4.7. 系统部署方案 56 (1) 应用服务器测算 59 (2) 数据库服务器测算 60 四、 项目组织管理 61 5.1. 项目组织机构 61 5.2. 管理机构 61 5.3. 实施机构 61 5.3.1. 实施项目组组织机构 62 5.3.2. 实施项目组岗位职责 62 1、 项目领导小组 62 2、建设机构 63 3、运行维护机构 63 5.4. 项目进度安排 63 5.4.1. 项目建设周期 63 5.4.2. 实施进度计划 63 5.5. 安全管理制度 64 5.5.1. 安全机构管理 64 5.5.2. 安全制度管理 65 1. 管理制度的编制与制定 65 2. 管理制度的评审 65 3. 管理制度的发布 65 4. 管理制度的修订 65 5. 管理制度的管理 66 5.5.3. 人员安全管理 66 1. 人员录用 66 2. 人员离岗 66 3. 安全培训与考核 66 4. 外部人员访问管理 67 5.5.4. 安全运维管理 67 1. 安全事件管理 68 2. 运维监控 69 5.6. 人员培训 71 5.6.1. 人员培训 71 5.6.2. 培训体系 72 5.6.3. 培训目标 72 5.6.4. 培训对象 73 5.6.5. 培训内容 73 5.6.6. 培训计划 73 5.6.7. 承建商授课人员要求 74 5.6.8. 培训的材料和文件 74 5.6.9. 培训实施 75 1、现场安装随工培训 75 2、现场集中培训 75 5.7. 保障措施 76 5.7.1. 质量保证措施 76 5.7.2. 项目进度 76 5.7.3. 需求分析 77 5.7.4. 系统设计 78 5.7.5. 系统实现 79 5.7.6. 系统测试 79 5.7.7. 系统维护 80 5.7.8. 工期保证措施 82 1、识别进度计划所有者 82 2、决定任务和里程碑 82 3、排序工作活动 82 4、活动时间估计 82 5、进度编制 83 6、审查批准进度计划 83 5.7.9. 服务保证措施 83 六、项目预算 84 6.1.预算依据 84 6.2.资金预算表 85 1、平台开发费用 85 2.数据处理服务费 90 3.硬件资源配置费 91 七、效益分析 92 7.1. 社会效益 92 7.2. 经济效益 93 一、建设单位主要职责、政务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现状 革命文物凝结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展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壮丽篇章,是革命文化的物质载体,是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深厚滋养,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继续前进的力量源泉。

山东省作为革命老区,是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坚持华北抗战的四大根据地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革命文物工作,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20 多次,考察革命旧址、革命博物馆纪念馆 30 多次,提出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为加强新时代革命文物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扎实推进革命文物工作,革命文物家底基本摸清,革命文物保护状况持续改善,革命文物教育功能不断强化。与此同时,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加强革命文物资源整合、统筹规划和整体保护,迫切需要深化革命文物价值挖掘阐释传播,迫切需要发挥革命文物服务大局、资政育人和推动发展的独特作用。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筑牢意识形态阵地的战略高度,从坚定“四个自信”的战略高度,推进“互联网+”革命文物,对革命文物进行全景式、立体式、延伸式展示宣传,传承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并充分认识加强新时代革命文物工作的重大意义。

(一) 建设单位主要职责 1. 山东博物馆简介 山东博物馆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座省级综合性地志博物馆,成立于1954年。在此之前,1909年清政府设立的山东金石保存所和1904年成立的济南广智院,是山东博物馆的前身。目前馆藏各类文物和自然标本21万余件,其中一级藏品3401件,青铜器、陶瓷器、甲骨文、碑帖古籍、古生物化石等方面的收藏在国内位居前列。2012年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山东博物馆新馆于2010年11月16日正式向社会开放,主体建筑面积8.29万平方米、高74米,建成后在馆舍面积、展陈环境、自动化管理、文物保护等硬件设施方面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新的博物馆不仅承载着山东省博物馆百年发展历史,肩负着山东璀璨的古代文明,以及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普及自然科学知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责任,并且作为齐鲁文明的窗口,以朴实无华、现代实用的新颖展示手法,力求与国际接轨的先进建筑思想,呈现出人文与自然融合,历史与现实交会的卓越风貌。山东博物馆新馆共有展厅22个,展示面积25000平方米,基本陈列由《山东佛教造像艺术展》、《汉代画像艺术展》、《山东历史文化展》、《鲁王之宝——明朱檀墓出土文物精品展》、《万世师表展》、《山东名人馆》、《考古山东》、《非洲野生动物大迁徙展》、《岱青海蓝筑梦山东——山东区域发展战略主题展》组成,共9个展览14个展厅。

2. 山东博物馆职能 (一)山东博物馆负责征集、收藏全省珍贵文物,开展对各类文物的研究、保护和有效利用。

(二)开展文物展示、宣传教育、文化交流等活动,承担全省各类文物鉴定工作。

(三)通过举办展览、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等发挥藏品价值,并以藏品为基础,开展有关专业学科及应用技术的研究,提高业务活动的学术含量,促进专业人才的成长。

(四)在确保藏品安全的前提下,为馆外人员研究本馆藏品提供便利。根据办馆宗旨,结合山东博物馆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社会教育和服务活动,积极参与社区文化建设。

(五)利用电影、电视、音像制品、出版物和互联网等途径传播藏品知识、陈列展览及研究成果。

(二) 建设和应用现状 近年来,山东博物馆党组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运用先进科技手段,推进博物馆运营管理的智慧化。先后建成了山东博物馆网站、微信公众号、票务自助化管理等系统,初步形成了涵盖博物馆官网、微信、票务、讲解导览等在内的公众服务体系,为山东博物馆文物资源的宣传提供了渠道,让更多民众走进了博物馆,让文物真正‘活’起来。

1. 基础环境 山东博物馆已具备一定的的IT基础设施,在2010年开馆的山东博物馆新馆中专门建立了机房,目前承担官网、博物馆影像资料、图书资料的存储和运行工作。

2. 网络系统 山东博物馆已具备基础网络条件,通过租用互联网光纤宽带,基本满足日常业务需要。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的工作安排,结合山东博物馆自身业务发展的需要,省博物馆接入了电子政务外网。

3. 软硬件设备 山东博物馆现有标准机柜7台,安装有服务器、路由器、光纤交换机、楼层交换机等硬件设备,并安装有防火墙、防病毒软件等软件系统。

4. 支撑软件系统 当前山东博物馆的支撑软件系统主要包括操作系统、防病毒软件、数据库、中间件等。

5. 信息系统及运行维护情况 建设了山东博物馆网站、微信公众号、票务自助化管理、馆藏文物管理系统和智能化藏品协同利用平台等系统,各系统运行维护情况良好,现已具备迁移上云条件。

二、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建设目标 (一) 建设依据 2017年2月,国家文物局印发了《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全面提升革命文物保护展示水平。编制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规划,加强革命文物和革命文献史料的调查、征集、研究工作,做好馆藏革命文物的清理、定级、建账和建档工作。加强革命文物的安全防范设施建设,完善馆藏革命文物监测调控设施,改善革命文物的藏品保管和陈列展览条件。

2018年2月22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鲁政发〔2018〕7号),其中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完善文化生产经营机制,丰富新型文化业态,打造具有山东特色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加强文化资源的数字化采集、保存和应用,建设文物大数据云平台,实施全省馆藏珍贵文物精品、古籍数字化工程。

2018年7月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表示,完善革命文物保护传承体系。保护好革命文物,传承好红色基因。强化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政策支持,开展革命文物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加强馆藏革命文物征集和保护,建设革命文物数据库,加强中国共产党历史文物保护展示。

2018年7月2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印发《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提出加强对革命文物和革命文献档案史料、口述资料的调查征集工作,做好馆藏革命文物的认定、定级、建账和建档工作。分批公布全国革命文物名录,建立革命文物大数据库,推进革命文物资源信息开放共享。鼓励文物博物馆机构、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开展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研究。

(二) 必要性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国家的“金色名片”。革命文物资源作为革命文化的物质载体,是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深厚滋养,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继续前进的力量源泉,革命文物凝结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展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壮丽篇章,为切实加强新时代革命文物工作,充分发挥革命文物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的重要作用。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东时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山东省作为华北抗战的四大根据地之一,革命老区重要大本营红色精神的名片遍布齐鲁大地。在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的情况下人们对精神文明提出了更大的需求,通过传统方式结合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手段摸清我省革命家底,充分挖掘革命文物和革命历史文化资源的丰富内涵,革命文物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1. 政策文件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革命文物工作,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20 余次。2018年6月,中办、国办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提出对今后五年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进行了全面谋划和顶层设计,旨在进一步加强革命文物资源整合,统筹规划和整体保护,进一步发挥革命文物服务大局、资政育人和推动发展的独特作用,进一步完善革命文物保护的财政保障机制,健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多元投入体系,更好地继承革命文化,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更好推动革命文物工作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个以中办、国办名义印发的专门针对革命文物的中央政策文件,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革命文物工作,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历史责任和政治担当。

2. 信息化发展需求 山东省作为革命老区、抗战主战场根据地、沂蒙精神发扬地多张红色名片于一体的革命大省,根据相关材料记载山东现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931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46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16处;全省各级各类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已达50多个,16年进行革命文物普查及报备我省革命文物多大9000余件。作为文物大省,山东革命文物工作仍存在薄弱环节:一些地方和部门对于做好革命文物保护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建设性破坏、法人违法使不少革命历史文物史迹及其周边环境风貌遭到破坏;资金投入不足、保护措施缺位,部分革命遗迹自然损毁严重,甚至面临塌毁的危险。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运用传统方式采集保存结合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应用,对我省革命文物资源进行精准采集、高速扫描、全面清点、标准入库等一系列规划措施是对博物馆的一项主要工作任务。传承发展红色精神,引领革命精神标杆典范,也是为庆祝新中国70华诞献礼。

3. 业务需求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博物馆作为社会公众教育、科学研究和休闲娱乐场所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经济与社会发展使公众对博物馆文化服务需求也急剧增加。通过建设革命文物数据库综合管理平台,唤起老一辈革命家对艰难岁月的回忆,对新一代公民能够了解近现代史、了解革命文化“勿忘历史,缅怀革命烈士,继承优良传统”,盘活革命文化资源,实现“互联网+革命文物”打造山东省博物馆文物资源“古代史+近现代史”新体系。

(三) 可行性 1. 技术方面 兼容性:本项目通过数据资源标准规范实现博物馆数据标准化管理,满足数据从采集输入、管理到输出全过程的兼容性需求。

可扩展性:系统设计中清晰地划分功能块,作结构化、模块化设计,在适应目前需求的基础上,为将来系统扩展扩充留有余地,满足博物馆事业近期、中期和长期可持续发展需要。

与省共享交换平台对接:按照山东省电子政务集约化发展的实施意见的要求,设计与省共享交换平台对接方案,实现数据交换共享、数据服务共享,达到平台通、资源目录通、数据通、服务通的目标。

2. 经济方面 该平台开发是在多年博物馆业务调研与积累基础上提出来的,具有广泛的用户群体,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在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系统测试过程中可节约大量的开发费用,系统属于标准化、规范化、模块化产品,从而大大降低开发成本。该项目建设意义重大,是有效提高办公效率、降低办公成本、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实现文化惠民、数据惠民的关键基础性工程,其所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远超出其开发和维护的费用。该项目在开发前进行了详细的市场分析、业务方案投资预算,确保项目经济可行。

3. 运行环境方面 该项目全部部署在互联网上,系统运行需要Linux、Windows等主流操作系统,系统部署以虚拟机为主,以上所需环境均由政务云平台支撑。

4. 其他方面 项目所在地建设条件优越,山东博物馆馆址是济南城市向东发展的重要空间节点,规划定位是未来的城市公共活动中心,也是市民文化活动的中心,更是适应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措施。

(四) 建设目标 1. 统一数据标准,推进革命文物资源数字化 从山东博物馆自身工作需求出发,建设数字资源管理中心及藏品管理系统,利用统一、规范的技术标准和数据及接口标准,对馆藏珍贵文物进行本体数据、多媒体数据、三维模型数据采集、数字化加工处理,并实现数字化信息的存储与利用,推进我馆文物资源数字化,为我省数据资源共享交换工作提供数据基础,将文物承载的信息更加全面生动地传递给公众。

2. 打造红色革命文化,激发博物馆红色活力 伴随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满足古代文物信息认知的同时,革命红色感知稍有欠缺不足。通过对山东省内革命历史文物数据采集,结合山东红色革命根据带动革命老区经济发展,开展红色旅游让更多海内外了解山东革命历史文化,挖掘革命历史潜在科研价值,打造新时代下新一批革命文物类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3. 强化分析应用,挖掘文物潜在价值 以山东博物馆业务需求为出发点,充分利用大数据基础平台及综合统计分析系统,不断加强馆际互动联合,整合藏品、强化分析、资源共享、协同发展。实现博物馆内部的数据整合,数据管理。进一步挖掘文物潜在价值,为全省文博革命信息资源整合管理,做好数据的支撑。

三、 需求分析 3.1.业务描述 近年来,随着历史文物采集不断完善基本上形成一套规划化、合理化的体系,但是作为历史文物一部分的革命历史文物确还处于采集阶段并没有详尽的管理、编制、存储记录各时期文物现状。进而通过搭建山东省革命文物资源库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全省文物管理,对上对接文物部资源中心,对内实现全省各区县革命文物统一调度,采集实现全省革命资源共享。

3.2.数据源分析 (1)文物数字化采集数据 山东现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931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46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16处;全省各级各类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已达50多个,16年进行革命文物普查及报备我省革命文物多大9000余件。

(2)互联网数据 通过数据采集系统从互联网网站上获取的革命文物新闻、革命文物收藏政策、革命文物收藏成果等相关的数据。

3.3.数据量 根据展览的文物,藏品的增加,访问量增加及参照数据历史积累等情况,预计总数据量约达10TB。

3.4.服务对象 1、管内工作人员,所有互联网用户。

2、上级主管部门统计分析提供数据支撑 3、全省文博单位提供革命历史材料,用于时事研究、文学科创等。

四、项目设计方案 4.1. 平台总体架构 整个系统的部署架构分为三层,省层级、地市级、县区级。山东博物馆革命资源作为文物一部分,本项目部署主要针对省博物馆、地市博物馆、区县博物馆垂直部署,对其他革命文物资源单位亦可通过本平台进行部署,实现全省革命文物资源横纵贯通。

4.2. 平台架构 系统开发设计上遵循系统化、组件化的设计思想,采用统一的数据交换、统一的接口标准、统一的安全保障,旨在构建一个安全可靠的综合服务系统。系统技术架构由上到下分为七层主框架:表现层、应用层、应用支撑层、网络层、云计算、大数据支撑层、数据层。总体架构如下图所示:
表现层:建设山东博物馆红色革命门户,主要包含革命文化专题展、红色根据地、红色讲堂等革命主题栏目的用户在线体验,直接跟社会群众进行交互并提供数据录入、数据显示及系统登录等功能。为了便于应用软件系统的使用,为用户提供风格一致,操作方式统一的操作界面。

应用层:应用层业务系统包括革命文物专题库、革命文物管理系统、革命战役档案管理、红色知识互动、基础业务支撑系统服务于社会公众及馆内工作人员。

应用支撑层:包括各种中间件支撑平台,连接着数据层和上层应用,提供各类支撑功能。

网络层:系统部署于互联网,通过相应的安全设置及网络安全保障措施确保数据安全。

云计算:系统部署于山东省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云平台,利用云服务资源进行基础支撑。

大数据支撑层:提供大数据基础运行环境,搭载大数据计算、存储平台,提供数据接口、统一调度及运维监控服务,支撑大数据运行。

数据层:分为业务数据库、基础数据库及对接山东省共享交换平台,为山东博物馆革命文物管理服务平台提供数据支撑。

根据“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急用线上”的原则,本项目分两期完成平台的建设工作:
第一阶段以门户与基础支撑服务建设为主,实现门户网站各栏目信息的融合,同时建设一体化平台认证中心、用户中心、数据中心,完成工作流及表单系统框架的搭建。

第二阶段以数据信息采集入库与业务系统建设为主,实现革命文物管理系统、革命战役档案管理与红色知识互动系统相关功能的建设。

4.3. 系统部署架构 4.3.1. 门户部署 为了给社会群众提供革命文化、红色文化信息化服务,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时能提高整个系统的应用安全和数据安全,本项目门户规划云服务部署,平台部署于互联网。部署架构如下图所示:
4.3.2. 业务应用部署 采用实时集中模式,进行统一安装部署,各个业务处室的操作人员通过浏览器的方式进行访问。

平台的网络部署图详见下图:
我馆部署一套系统,通过专网进行集中管理,各业务处室和其他单位通过IE浏览器直接访问系统进行业务处理,数据集中存储,统一管理。

4.4. 关键技术 4.4.1. Hadoop技术架构 大数据平台-Hadoop技术架构处理,大型图像数据一直是传统数据处理技术的挑战,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让图像处理这一工作更具实践性。应用hadoop大数据技术架构搭建文物数据库具有以下优势:
(1)存储容量易扩充 存储容量资料占有存储空间远大于关系型数据,博物馆图片、文本、影音等资料庞大,架构设计要做到容量可伸缩。应用传统的技术架构搭建处理如此庞大的数据量需要购买高性能大容量存储,成本较高,而使用大数据技术架构则可以在普通存储设备上按需扩展,大大减少存储成本。

大数据HDFS文件管理系统是一个主/从(Mater/Slave)体系结构,从最终用户的角度来看,它就像传统的文件系统一样,可以通过目录路径对文件执行CRUD(Create、Read、Update和Delete)操作。但由于分布式存储的性质,HDFS集群拥有一个NameNode和一些DataNode。NameNode管理文件系统的元数据,DataNode存储实际的数据。客户端通过同NameNode和DataNodes的交互访问文件系统。客户端联系NameNode以获取文件的元数据,而真正的文件I/O操作是直接和DataNode进行交互的。

HBase是基于列的,所以表的分割并不会关联到表的结构和内容,并且分割的效率也要高很多;
其次HBase会设定每一个表的大小,当达到表的最大值的时候会自动分割。

基于以上大数据处理的技术架构优势,可以解决存储容量限制。

(2)低延迟访问 传统低延迟访问处理技术手段包括:增加带宽、扩大内存、并行处理等技术。

大数据HDFS在处理低延迟访问的方式为:HDFS建立在更多地响应"一次写入、多次读写"任务的基础上。一个数据集一旦由数据源生成,就会被复制分发到不同的存储节点中,然后响应各种各样的数据分析任务请求。在多数情况下,分析任务都会涉及数据集中的大部分数据,这对请求读取整个数据集更加高效。

为达到用户浏览流畅、检索准确,综合应用基于内容的检索技术,以及相关文物资源特征提取技术、高维索引、相似度度量技术及相关度算法等检索技术,这些技术应用在大数据技术架构环境下能达到更高效率,谷歌、百度、Tineye等也已进行了验证。

和存储于数据库中的图对象一样,可大规模进行的操作是用户于查找图片和小范围的图片遍历。至于在图对象中进行更加复杂的分析,可以应用大数据分布式的批处理框架。

(3)图片安全备份 为保护革命文物资产,需要对数据进行备份,应用大数据备份技术,在资源保存时自动复制到至少多个独立的存储节点(后期可以根据业务量的增加进行扩充)上,在提高检索效率的同时,可以快速恢复损坏的数据。大数据文件存储系统HDFS的备份机制能够保证存储在该系统上的文件的安全性,同样具有良好的容灾效果。

4.4.2. 图像识别技术 图像识别技术一般有三个部分组成,图像分割、图像特征提取和分类器的识别分类。图像识别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文字识别、数字图像处理与识别、物体识别。

(1)图片分类 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实现图片的自动归类。图片识别技术识别图片内容,反馈图片的类别,辅助图片库管理人员上传图片的管理。

(2)以图搜图 在美术馆图片库平台中搭建以图搜图引擎,使用户可以根据样图,在海量图片中快速定位相似图片,显著提升搜索效率。

(3)图片关键词 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实现图片关键词的自动生成。图片识别技术识别图片内容,反馈图片的关键词,辅助图片库管理人员上传图片时关键词的补充。

4.4.3. 静态三维激光扫描技术 现阶段三维技术在文博文物保护工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对文物建筑物内部及外观的测量保真、古迹(古建筑、雕像等)的保护测量、文物修复,古建筑测量、资料保存等古迹保护,遗址测绘,赝品成像,现场虚拟模型,现场保护性影像记录。

4.4.4. Web3d&虚拟现实综合技术 基于主流优秀web3d虚拟现实引擎和flash3d引擎,实时渲染,全三维立体身临其境漫游浏览,环境逼真,可以嵌入各种多媒体形式,扩展性强,可以开发出功能强大的交互式体验形式的平台。效果逼真,身临其境的感觉强烈;
扩展性强,可以进行各种功能定制;
flash3d引擎不受网页插件困扰,可以直接进行网上浏览观看。交互性、娱乐性、体验性高。

三维静态激光扫描系统采用非接触主动测量方式对任意物体进行扫描,通过快速、实时、高精度、高机动性、无接触、全数字化的方式,将现实世界的各种图形和位置信息转换成可以任意处理和交换的空间信息数据文件。可以确保在获得极高测绘精度的同时,极大地降低测绘成本和节约时间。

4.4.5. 应用融合技术 应用融合技术是借助现代信息网络和深网数据开采技术,打造“一门式”服务平台。通过技术手段进行政务服务的数据共享、业务融合和流程优化,实现跨部门、跨层级、跨系统、跨平台的业务协同,实现数据间的共享。

应用融合管理技术应独立于各个业务系统的业务逻辑,信息对接与交换流程与业务流程相独立。同时,平台与现有的业务系统应保持相互隔离和透明,并对现有业务系统没有影响或尽量减少影响。并且,在此基础上扩充增加业务系统,不影响应用融合管理技术的基础架构。

应用融合管理技术在统一性和业务独立性的前提下,也要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性。随着业务需求的变化和扩展,可以逐步的把不同的业务数据通过应用融合管理技术实现信息交换。应用融合管理技术的扩展性保证了新增加一种业务类型,不会影响和改变现有的处理模式,方便地实现系统扩展。

利用应用融合技术对各部门的系统进行接口管理,需要与部门内部系统对接,提供一种对原业务系统无侵入的,“所见即所得”的数据获取方式。其总体功能主要由数据接口API生成、数据接口运行平台、数据接口管理平台等功能模块构成。

4.4.6. 全景图像技术 基于FLASH技术开发,360*360度、无视频死角,可发布于网络,无需下载插件,直接网页浏览,数据量小。内可嵌入图片文字视频flash动画文件,增强体验性。

实景拍摄,真实场景再现;
网络浏览,无需下载网页插件,可直接观看浏览;
数据量小,用户等待时间短;
图象清晰。

4.5. 应用系统设计 4.5.1. 红色革命专题门户 利用全媒体展现形式,搭建宣传服务、沟通和交流的平台,为游客和单位提供有革命文物的信息通知、红色历史、热点新闻、互动交流等最新内容和对接窗口,建立一站式的服务融合模式。

旨在宣传革命历史弘扬红色革命传统,通过互联网手段唤醒沉睡革命历史老照片、影音资料、生活物品及作战装备举办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论坛,带动老一辈红色记忆、推进下一代继承红色基因,为游客提供一个开放式、互动是的红色网络空间。

门户基于山东省博物馆主门户网站(http://www.sdmuseum.com)一级链接,面向社会群众用户提供红色文化及革命文物相关的专题通知,实现红色文化专题展的在线展示与体验,提供红色根据地、红色讲堂、社会存留革命文物捐赠等功能。

4.5.1.1.首页 4.5.1.2.红色动态 通过红色门户发布革命历史题材信息通知、热点新闻、展览咨询等内容便于游客了解近期动态。

(1) 展览资讯 拟发布我馆近期红色展览信息,包括预展公告、红色展览新闻等内容信息。

(2) 活动通知 拟发布我馆公益类活动信息,如革命志愿者招募,红色公益讲堂报名等。

(3) 历史今日 以新闻动态形式展示,今昔对比了解历史上的今天,增强网民的阅读性,实现忆苦思甜。

4.5.1.3.红色展览 。

4.5.1.4.红色根据地 盘活革命文物资源,挖掘文物潜在价值,增强网民、游客的互动性,通过采集历史革命知识、红色旅游圣地等内容群众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对革命烈士陵园、战役情况、纪念馆、纪念物等信息的综合了解,可以在线触摸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学会感恩,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实现寓教于乐在提高游客流量的同时也让红色知识代代相传。

实现省内重点革命根据地(如沂蒙革命根据地)详情介绍 4.5.1.5.文物捐赠 社会群众革命历史文物的在线捐赠平台,经馆内相关业务人员审核确认后,实现革命文物的统一管理入库。

4.5.2. 革命文物专题数据库 革命文物专题库主要由文物资源存储平台和文本库、影音库、物品库构成,根据所采集不同种类的革命资料,采用因地制宜的方略进行史事实资料的标准化存储,为山东博物馆后续开展红色展览、红色文创等活动提供强有力数据资源保障。

4.5.2.1. 革命文物数存储平台 革命文物作为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着和其他历史时期文物一样的重要性,数量大种类多且文物资源分散。就现在整理的文物资源主要分为,历史照片、往来信函、通知、影音资料、军需物品等。为了更好存储革命文物通过搭建存储平台,了解不同种类的文物资料馆藏情况,入库管理情况,精准查找文物所在位置,为后续文物展览、外借提供便利化服务。

4.5.2.1.1. 革命文物文本库 文本资料是目前革命文物主要的文物资源,包括历史老照片、信函、任命文书等。通过高速扫描仪器设备对这些文物进行电子化处理。跟进博物馆文物入库相关管理规划范,编制年代、材质、人物、历史事件、地点、馆藏位置等设置主要检索项。

4.5.2.1.2. 革命文物物品库 革命文物物品库主要采集革命时期军队军人所使用的物品,大致分为:生活用品、工作用品、作战设备3大种类。

利用三维技术通过三维激光扫描仪可以快速完成基于完整特征面的测量,从而采集和记录下完备的相关信息。通过三维激光扫描仪的基础扫描,可以采集现场环境的完整三维信息,这些重要的基础信息为场馆运营管理、改建、设计、检测提供真实、高精度的数据源并根据物品信息分类、采集、审核、入库、管理等。

4.5.2.1.3. 革命文物影音库 革命文物影音库包含革命电影、革命专题片、革命英雄事迹影音资料等革命历史文物,采用分布式存储,搭建视频媒体资源库,支持资源多级存储,支持数据资源的分布式存储和资源动态调度,支持按资源使用率进行近线存储和离线存储,对经常使用的资料保存在快速访问设备上,支持随时在线增加存储服务器或硬盘等存储设备。

1) 视频分类展示功能 根据视频的分类,进行统一的分类展示和统计分析。

2) 视频上传功能 采用分布式存储,搭建视频媒体资源库,支持资源多级存储,支持数据资源的分布式存储和资源动态调度,支持按资源使用率进行近线存储和离线存储,对经常使用的资料保存在快速访问设备上,支持随时在线增加存储服务器或硬盘等存储设备。

视频下载功能,用户可将喜欢的视频下载到本地。支持批量下载,支持下载权限控制,支持断点续传。

3) 视频检索功能 根据关键字,进行视频检索功能。

4.5.2.2. 革命文物藏品系统 随着博物馆业务工作的不断拓展,藏品的使用频率大大提高,为扩大博物馆的影响,吸引更多观众,频繁组织对外展览、临时展览,编辑有关展览、举办各类知识讲座等等,藏品进出库房成为常态,动态藏品的管理也日益成为博物馆藏品管理中极为重要的一环。藏品管理系统基于现有藏品管理业务,整合原有数字资源,实现藏品征集管理、信息管理、账目管理、藏品保管、藏品注销、藏品鉴定、藏品修复管理、藏品展览、藏品拍摄管理、统计分析等功能,减少藏品出入库和盘点的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和准确度。

4.5.2.2.1.征集管理 征集管理实现制订征集计划、搜集线索、鉴选与征集、建立征集档案、移交入藏等主要环节的信息化管理。

①征集登记 系统支持“征集申请报告”在线编写,并填写“征集申请审批单”。“征集申请审批单”的信息包括:申请征集项目名称、所需征集经费、申请征集数量、申请人、征集采购对象、具体征集项目介绍(及藏品流传经过)。系统支持在线打印“征集申请报告”、“征集申请审批单”。

②征集登记 “入馆凭证”的内容包括:总登记号、分类号、藏品名称、藏品类别、年代、件套数、尺寸、质量、完残情况、藏品级别、分类单号、拓片号、底版号等。入馆后反写入馆凭证号到“藏品交接登记清单”。

4.5.2.2.2.信息管理 根据藏品文物、未定级文物、复制文物、参考品、借入文物、代管文物等不同类型的文物性质和来源进行登记,并在登记时上传藏品的各类信息,包括电子照片、研究报告、视频文件的多媒体文档。登记完成后进入藏品信息基础库。

①信息登记 登记完成经审核通过后,自动进入藏品总账。藏品信息登记的指标项至少包括总账或辅助账所需的指标项。

②数字资源管理 维护藏品相关的数字资源,根据不同类型的革命文物建立档案,年代、关联战役、人物、名称、来源等作为基本检索项。

4.5.2.2.3.账目管理 账目管理涉及总账、分类账、辅助账等管理功能。

①总账管理 总账分配总登记号,总账的功能包括查询、导出、打印等,总账模块可以进行藏品卡打印和藏品档案的打印。

②分类账管理 分类账包括分类账新增、修改、删除、 查询、打印、送审等功能。

③辅助账管理 辅助账分为未定级文物登记账、复制品登记账、仿制品登记账、资料登记账、借入文物登记账、代管文物登记账、重复文物登记账,每个辅助账都包括浏览、查询、注销、导出、打印等功能。

4.5.2.2.4.藏品保管 藏品保管涉及藏品入库,藏品排架,藏品提用/出库,藏品回库,盘点计划管理、盘点任务管理、盘点进度监控、盘点差异处理等库房盘点业务,库房维护、消毒登记、事故登记等库房日常管理。

①藏品入库 填写藏品入库凭证,记录藏品的入库信息,提交审核,通过征集人、总账人员、库管人员三方人员审核通过后完成入库操作。

②藏品排架 库管员在藏品入库后需对藏品进行上架存放,存放到具体的库位,也可以对库房内的藏品存放位置进行调整。

③藏品提用/出库 申请单信息包括:申请部门名称、经办人、联系方式、提用/出库时间、提用/出库藏品清单、提用/出库目的等信息。

④藏品回库 藏品回库针对出库类型为“借出、提用、观摩”等出库的藏品归还时间的登记管理。

⑤库房盘点 藏品的库存盘点需要支持盘点计划制定、盘点任务分发、盘点进度监控和盘点结果提交和盘点过程中发现的藏品的问题的处理的全过程管理。

1)盘点计划管理 可以根据需要以及当前登录人的管辖权限发起盘点计划,指定参与盘点的范围,盘点紧急程度,盘点类型(静态盘点、动态盘点、责任人巡检、随机抽查盘点)盘点起始和截止日期等;
计划制定后,可以进行修改、删除和计划启动下发等操作;
一旦下发了计划,则不允许再做修改、删除等操作。

盘点计划可以设置盘点时间周期,负责盘点的人员,由保管部负责人进行监管执行。

2)盘点任务管理 系统为盘点人提供盘点清册的导入导出功能,盘点前可以将盘点清册导出到Excel文件中打印出来进行实物对照盘点。盘点结束后,可以在EXCEL表中整理盘点结果后,再批量导入系统进行汇总。

支持将盘点任务下载或通过网络分发到移动终端上,支持扩展成通过移动终端进行现场扫描盘点,亦需扩展支持条形码扫描或RFID扫描盘点。扫描盘点结束后将结果批量提交系统进行汇总。

3)盘点进度监控 在系统上,可以对所有发起的计划按照部门进行任务完成情况的统计,并显示相关的完成进度和具体的各类盘点结果下的文物数量情况。

4)盘点差异处理 盘点计划结束后,可以根据导出的信息差异报表进行调整和处理;
系统可以导出差异报表、信息不符报表、正常报表等。

⑥库房日常管理 1)库房维护 库管员维护管库房信息,对库房中的排架或具体的存储位置、存放方式进行划分定义。

2)消毒登记 登记信息包括:藏品名称、清洁方式、消毒方式、清洁日期。

3)事故登记 事故信息包括:文物名称、事故时间、事故人、事故描述、处理依据、处理结果、处理意见。

4.5.2.2.5.藏品注销 支持总账人员录入注销信息,并注明注销批号和藏品去向。藏品信息在数据库中注销后,信息仍需保留,记录不被删除。

4.5.2.2.6.藏品鉴定 记录藏品鉴定过程中的各类信息,包括藏品鉴定参与的专家,鉴定意见,鉴定结果等。支持将鉴定过程单据按照预定格式进行打印。

①鉴定申请 在征集、接收藏品的过程中,鉴定申请人发起藏品鉴定申请。也可以在后续的藏品管理业务中发起鉴定申请,对同一个藏品在不同阶段可以发起多次鉴定申请,并可以查看历次鉴定信息。鉴定申请审批通过后进入到藏品鉴定环节。

②鉴定业务管理 鉴定项目应该包括确定真伪、年代、定名、定级和分类等信息。

③鉴定专家管理 专家信息包括专家个人信息、资质信息。

4.5.3. 革命文物资源管理系统 革命文物管理系统实现对馆内革命历史文物数字资产的规范化梳理,统一整理入库管理,覆盖数字资产的整个生命周期,功能模块包括资源入库、资源编目、资产检索、标签管理、资产利用、统计分析等模块。

4.5.4.1.数字资源入库 资源入库对数字资产进行入库操作,完成数字资产的信息登记即资产入库。支持手工录入、数据交换等多种模式。

4.5.4.2. 数字资源编目 资源编目模块主要完成对资源的编目工作,设置工作库、资源库、回收库等不同工作区,工作库支持编目,资源库管理已经完成编目的资源,回收库管理除前两者外的资源。

工作库进行资源编目,具体功能点有新增、修改、删除编目信息,支持提交审核、查看等。

4.5.4.3. 数字资源检索 资源查询检索的模块,支持基本、组合、高级、标注等方式检索,可任意字段、模糊、批量、分类检索,支持并、或、非与精确(模糊)等各种组合检索。能够跨库检索,可对资产进行生命周期展示、参考书目管理等。

4.5.4.4. 数字资源标签管理 针对各类数字资源都可以打标签,个人用户可以根据标签自动检索对应关注的数字资源,也可以对自己管理的标签进行管理,也可以将自己打的标签公开,方便别人共享利用。

4.5.4.5. 数字资源利用 使用申请与审批:支持使用申请的新增、修改、删除、提交,并能够跟踪流程信息。编目下载:支持对审批通过的使用申请所涉及的数字资产的编目信息的查看、下载。

4.5.4.6. 数字资源统计分析 支持数字资源多维度等统计方法。如对数字资产各类信息、使用情况、访问者使用习惯等给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

4.5.4. 革命战役档案管理平台 档案资料是历史的见证、社会的财富。为了加强对革命文物保护与利用,通过整理各阶段革命战役可以了解不同时事情战役情况,为研究红色革命时事提供佐证,也为激发广大群众爱国情怀。

4.5.4.1. 战役总览系统 为便于对历史革命战役统一管理,加强对不同时期战役了解,通过建设战役总览系统梳理出山东省内战役数量建立档案,并对知名战役建立特色档案(台儿庄战役、济南惨案、孟良崮战役等)实时统计完善,填补对革命战役管理的空白。

(1)战役简介 实现战役敌我双方政治背景、战略部署、兵力情况等战役背景的综合信息管理。

(2)战役详情 实现战役的经过、敌我双方的战役统计及战略意义等信息的综合管理。

(3)历史资料 实现对战役过程中历史图集、作战地图、缴获物资及老战士回忆录等历史资料的综合管理。

4.5.4.2. 重大革命战役档案系统 革命战役档案管理系统遵循档案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利用、统计等档案管理基本原则,方便了档案的查阅、统计、分类和检索,极大的提高了档案的管理效率,使档案管理逐渐步入科学化、系统化和标准化的轨道。

(1)战役描述 结合历史图片、影视材料、文献资源对本次战役涉及的主要人物、敌对团队、革命战场,开始、经过、最终进行详细的描述。

(2) 战役影音管理 对本次战役按照不同种类题材进行分类分档管理。按照录制年代、内存空间、保存途径、主要人物、参演人员、播放格式等作为检索字段进行管理。

(3) 文献材料管理 将涉及到此次战役所有照片、信函、经过三维扫描处理后的物品进行集中管理。

(4) 在线主题展厅 通过对战役的详细梳理,结合本次战役文物数据实现文字、视频、音频、战役物品在线化展示,打造专题化在线展厅。

4.5.5. 红色根据地 为了加强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在实现革命文物采集的同时充分挖掘文物历史价值,盘活文物资源拉近游客与博物馆、革命文物之间的互动性,进而打造红色根据地,进一步推进精品红色旅游、红色文创、红色知识的灌输。

4.5.5.1. 文评互动 为增强游客的互动性,可以对文物资料、景区景点等提出合理化评论、建议、留言。

图片信息展示页下方显示图片的评论,如下图所示:
4.5.5.2. 红色讲堂 为加强群众、党员及党派人士宣传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博物馆、革命资料、游客三方互动性,拟提供红色知识库、知识问答、在线测评增强趣味性,牢记历史,让红色知识的血液代代流传。

(1)红色知识信息库 实现革命战争年代历史知识库的信息采集、审核、入库、管理等,如红军长征相关知识库、革命根据地相关知识库、抗日战争相关知识库、重大战役相关知识库等。

(2)知识问答 实现知识库问题的在线问答互动,让人民群众能够更加深刻了解革命历史相关知识,牢记历史教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为国家富强美丽奉献终身。

(3)在线评测 实现红色历史知识库不同专题类问卷的在线评测,以选择与判断题的方式,实现测评得分的实时生成。

4.5.5.3. 红色文旅 当前,革命文物工作面临的机遇多,挑战也多,坚守很重要,融合也很必要。一方面要搭上经济发展的快车,以经济发展推动文物保护,让经济发展的阳光照耀到文物工作领域。另一方面要通过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或者文化既搭台又唱戏,以文物保护助力经济发展。

革命文物与众多产业发展有所关联,最直接最紧密的环节当属旅游,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革命文物保护工作能促进红色旅游的发展,提升产业的附加值、衍生值,增强红色旅游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而红色旅游的发展,推动文物“亮出来”“走出去”“活起来”,给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了更有效的经济保障和更广阔的平台,也提升了文物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统筹协调正确处理革命文物保护与红色旅游发展的关系,就应当清楚地认识红色旅游,是“红色”与“旅游”的有机结合,“旅游”是形式、是过程,“红色”是内涵、是底色。“突出红色,坚守红色”才是红色旅游的本质和主旋律。

(1) 红色导览 将我省革命旅游景区集中采集按照地市分布结合以文字、图片、视频内容形式对各地市景区分布情况进行介绍。以动画、图片、文字形式展示服务中心周围的地图信息。

(2) 精准路线推荐 结合百度、高德的精准地图系统,为游客推荐最佳路线以及相邻景区之间最佳安排,以点带面带动革命景区之外其他景点综合发展。

4.5.6. 革命文物共享资源中心 山东省各地市地缘相接、人缘相亲,文化更是一脉相承,作为文化载体之一的博物馆不能“单打独斗”。围绕共同推进博物馆建设一体化,加强博物馆革命文物源整合和开放共享,提高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水平,促进博物馆资源、技术、人才等要素的合理流动,建设博物馆生活圈等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

建设革命文物资源共享中心是必要的,通过革命文物资源共享中心实现省、市、县三级革命资源互通,与各地市建设数据接口,打通与各地市博物馆革命数据连接,可提供登入入口,将共享文物以文字、图片、影像或音频的形式上传至共享中心并详细记录革命文物共享信息。

4.5.7. 公共支撑系统 基础业务支撑系统作为山东博物馆革命文物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的基础框架和服务管理平台,是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平台。它能够持续为各项应用业务提供技术支撑,持续保障平台的平稳运行。

4.5.8.1. 统一用户管理 对平台涉及的所有应用的组织机构和用户身份信息进行集中储存、统一管理和维护。基本管理包括博物馆的基本信息、统一用户管理、单点登录、系统设置、个性化设置等部分。山东博物馆组织的基本信息,包括LOGO、名称、简介、密码管理等;
密码管理指对申请密码的管理,包括密码初始化申请、密码修改、密码找回等功能。统一用户管理对集成到系统的业务系统和网站系统的用户进行统一管理,包括对用户的新增、修改和删除等功能。

4.5.8.2. 统一权限管理 角色管理:按照组织人事的结构进行角色划分,提供角色新增或修改功能,能够对用户进行角色变更的自动更新和批量授权。

岗位管理:除角色设定外,同时人员还有岗位标志,管理和操作方式同角色管理类似,在具体应用中单独或配合角色使用。

应用系统权限的集成和管理:统一用户和授权管理系统,整合当前已有应用系统,提供统一的后台管理界面,对于所有应用系统的模块和权限进行集中管理,支持多级权限。

统一授权管理:通过系统可以进行统一的授权管理操作,可以对用户、角色、岗位进行权限设定,授权内容分为可分发权限和使用权限两种。

系统管理及责任认定:将所有用户的权限修改变化及操作都记录在日志系统中,提供有关日志的后台管理。

4.5.8.3. 工作流管理 ①流程定义 支持跳转、加签、督办,系统管理员任意进行节点间的跳转,并协同处理相应单据的状态;
针对专项办理业务,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督办,加快业务办理效率。

②表单注册 支持注册内部表单、外部表单服务,同时支持在流程定义时选择注册过的表单,并且能够维护表单参数。

③版本管理 支持对流程发布版本的管理,对每次正常的发布都产生新的版本,支持旧版本能够继续为老工单提供流程服务,并支持对历史版本的流程进行局部调整,保存且不再产生版本。

④日志管理 包括组织域本身的日志,也包括应用服务的日志记录功能,应用服务日志主要通过系统提供的公共组件接口,将应用相关信息提交给系统。系统管理员可以通过系统日志监控界面对整个组织域中的登录日志、操作日志、管理日志进行管理和查看。便于系统管理员对系统的安全管理和系统操作的追溯留痕。

⑤安全审计 包括日志审计和安全策略设置功能。根据安全方案要求对系统管理员与安全管理员进行权限分离,安全管理部分的功能由安全管理员进行操作和使用。主要对整个组织域的运行情况进行审计,以及通过安全策略设置功能,对整个组织域安全相关的规则进行设置,包括密码复杂度的设置、登录失败个数的限制、账户安全登录类型设置等。

4.5.8.4. 数据共享管理 按照共享交换标准规范,整合已有系统数据,建设共享数据库,完成数据共享整合,为平台建成后与其他文博部门的数据共享交换提供标准化的数据支撑。

①标准规范体系 为了全面提高山东博物馆工作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强化山东博物馆智慧化管理服务平台项目建设的规范化要求,保证本项目的顺利实施,以国家电子政务标准体系为框架,按照山东省共享交换数据标准,加强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有实现应用系统的整合和优化,最大程度实现信息资源的集成与共享,保证各项业务流程畅通。

②建设共享数据库 依据山东省数据库数据规范,以建立最简化、最易于应用的数据库结构为原则,最大公开限度的数据进行分析、抽取、整合,重建数据结构,建立共享数据库,为全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4.6. 终端系统及接口设计 l 终端系统 本项目建设除桌面终端外,无其他终端系统设计,可为其他终端接入预留接口。

l 接口设计 接口设计一方面是根据《省平台服务接口建设规范》进行接口设计,满足后续对接省共享交换平台需求,另一方面,通过接口设计,为整个项目的设计开发和后续新业务系统的设计开发提供统一的接口标准,更好的实现山东博物馆革命文物管理平台的建设思路。

4.5.1.服务接口设计规范 (1)松耦合与可扩展 服务提供方提供的接口服务应与部门的业务系统解耦,接口服务系统发生故障不应影响到部门的业务系统使用。

系统支持接口扩展,为后续业务系统的接入提供标准的接入规范。

(2)接口权限 服务提供方提供的接口服务应对山东博物馆智慧化管理服务平台开放测试权限,并提供测试用例,以便开展日常巡检工作。

(3)服务接口格式标准 山东博物馆智慧化管理服务平台支持的服务接口类型为webservice和restful接口。若为reset方法,应标明该方法的操作(get、post、put、delete);
服务提供方在注册服务接口时应标明接口的返回格式。

(4)服务接口URI路径设计规范 尽量不要使用Apikey、AppSecret、ApiSecret等参数;
post方式的服务接口支持在body中传递application/json格式的参数;
webservice类型的服务接口,不允许在header中传递参数,应在body中进行传递;
省平台只允许标准的restful和webservice服务接口,不接受(如:提供sdk等)其他方式;
传递参数为中文字符时,要求为utf-8。

4.5.2.服务接口请求规范 (1)协议 应用端调用服务端提供的服务接口应遵循远程服务调用规范。即通讯协议:http;数据格式:json。基础平台提供http协议的远程调用,系统接收客户端调用并同步返回响应。

(2)请求 请求可以通过get或post方式。远程服务地址url格式为:
http://[host]:[port]/[servicename]/[apiinfo] 备注:host:port 为服务器地址和端口;
servicename为对应服务;
apiinfo为接口信息。

请求的head中包含以下属性:Accept=application/json。请求的body为json格式字符串,编码为utf-8。Json报文包括两部分(此请求适用于post方式,get方式可不遵循)。

(3)响应 响应报文MIME类型为:application/json;charset=utf-8,响应报文json包括两部分。

(4)返回数据 相应信息直接就是数据,不用多余包装。

4.5.3.服务接口使用规范 服务提供方在注册接口时,提供详细的服务接口使用说明文档。包括接口概述、访问限制、参数说明、授权说明、调用实例等。

(1)接口概述 对服务接口的提供方、接口功能等信息进行描述。

(2)访问限制 服务提供方应在接口使用说明文档中明确原始接口地址是否有调用限制(是否有IP或端口的限制)。请勿在说明文档中暴露原始接口地址。

(3)参数说明 服务接口说明文档应对请求参数的约束条件进行详细说明。例如:请求参数为手机号,约束条件为11位数字,且为有效手机号格式。

(4)授权说明 服务需求方申请服务接口,需要省共享平台或资源提供方授权。平台授权使用的资源通常适用于无条件共享;
资源提供方授权的资源为有条件共享,或无条件共享,但服务接口需要管控参数。

如果需要授权验证,接受单独的获取授权信息的接口,只允许在业务的接口里授权信息的参数,header或body均可。

如果需要管控参数,服务提供方应在接口使用文档中明确接口管控参数,例如,秘钥、用户名、密码等。

(5)调用实例 服务提供方需要提供调用接口的实例(若有验证码或用户名、密码,请说明接口调用流程,如先获取验证码,然后将验证码作为一个参数再正常调用接口),并标注返回参数含义等信息。

4.7. 系统部署方案 山东省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云平台包含互联网区及电子政务外网公共服务域。互联网区承担社会公众服务的内容,如互联网政府网站等;
政务外网区承担政府内部服务的内容如业务应用系统等,为政务服务网、政务部门应用系统提供基础设施支撑。互联网区和政务外网区之间通过安全隔离措施进行控制。

电子政务外网公共服务域网络分为出口区、安全控制区、业务应用网络、服务管理网络、带外管理网络、容灾网络、数据交换区。

互联网区网络分为流量清洗区、链路负载安全控制区、业务应用网络、服务管理网络、带外管理网络、容灾网络、数据交换区。

本次业务系统部署于互联网区和电子政务外网公共服务域,用于企业填报部分部署于互联网区,用于山东省美术馆数字资源平台内部访问部分部署于电子政务外网公共服务域。

4. 云平台的网络架构 山东省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云平台包含互联网区及政务外网区。互联网区承担社会公众服务的内容,如互联网政府网站等;
政务外网区承担政府内部服务的内容如业务应用系统等,为政务服务网、政务部门应用系统提供基础设施支撑。互联网区和政务外网区之间通过安全隔离措施进行控制。

政务外网区网络分为出口区、安全控制区、业务应用网络、服务管理网络、带外管理网络、容灾网络、数据交换区。

互联网区网络分为流量清洗区、链路负载安全控制区、业务应用网络、服务管理网络、带外管理网络、容灾网络、数据交换区。

5. 性能容量计算 在部署上云平台之前,应对每个应用系统部署上云后所需的虚拟计算进行合理的评估和计算,以确保迁移后应用系统的可用性、可靠性和各项性能指标可满足业务目标。

根据先易后难、先小后大、有关联的业务系统统一上云的原则,并在与客户协商后,确定系统上云的计划,包括迁移时间窗口、所需资源等信息。

应用系统上云前,建议进行健康检查,确保当前应用系统及所属的服务器、存储设备、操作系统、中间件平台等均处于健康状态,没有未处理的告警、报错等异常信息。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建议重启一次业务系统以测试业务是否可以自动启动且运行正常。对于重要或核心的应用系统,建议在进行迁移之前配合用户做好核心数据的备份,以规避迁移过程中由于各种软硬件故障、人员误操作等意外因素所带来的数据安全风险。

(1) 应用服务器测算 估算方式说明 应用服务器与主机测算方法不同,各系统基本上是基于J2EE架构实现,应用服务器运行Java中间件应用。因此,应用服务器测算标准按照业界公认的SPEC组织的Jbb2005作为测算服务器运行Java应用所需要的能力。同时充分考虑系统的冗余处理能力,以及系统资源分配情况,即可估算出服务器的处理能力性能值。估算方法:
计算公式:SpecJbb2005=A×B/(1-C-D) 其中:
A:每秒最多要处理的业务量 B:每笔业务需消耗的SpecJbb2005峰值 C:系统的冗余处理能力 D:非Java应用所占用的系统资源百分比 根据前期对系统业务量以及相关咨询、业务操作等情况的估算,总用户在20550左右,并发比例为8%;
另外,实际应用经验表明,一台服务器的CPU利用率高于80%则表明CPU的利用率过高会产生系统瓶颈,而利用率处于70%时,是处于利用率最佳状态。因此,将CPU的冗余设定为70%;
峰值时用户量为平时3倍;
经验系数为1.3~2(实际工程经验)。

交易峰值有效用户=总用户数量*同时登陆比例(10%);

每笔业务交易消耗一般为300个bops。

SpecJbb2005(bops)=1650*300*3*2/(1-0.3-0.15)=540万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通过查询SPEC测试报告,单台2路8核心应用服务器bops值约为100万,因此本项目每个应用配置应用服务器4台,单台应用服务器的建议配置为不少于8核心服务器,内存至少2:1于处理器核数。

(2) 数据库服务器测算 在进行数据库服务器设备选型时,采用国际上通用的TPC委员会发布的用于评测在线事务处理业务的TPC-C基准为依据,综合考虑本项目各业务系统的交易复杂性、并发交易数、数据库读/写比例、数据库表结构等因素,推算出符合本项目综合业务规模的配置方式,同时考虑到系统管理所需消耗的资源,对重要资源保留一定的升级和扩展空间。

具体评估方法如下:
TPM=峰值标准事务量×峰值时间交易比例×扩容系数/冗余系数。

当前应用系统总用户在20550左右,活跃用户为1650,最大并发比例8%;
根据经验,每分钟每人发起14个操作;
每个操作平均为8个数据库标准事务;
峰值时间处理量为平均值的5倍;
另外,实际应用经验表明,一台服务器的CPU利用率高于80%则表明CPU的利用率过高会产生系统瓶颈,而利用率处于70%时,是处于利用率最佳状态。因此,将CPU的冗余设定为70%。

根据上述分析,数据库服务器的TPM(Transactionperminute)值计算如下:数据库服务器对于综合业务应用的TPM1值估算为:
TPM=1650*14*8*5/0.7=1320000tpmC。

根据上述评估方法计算的TPM值,根据TPCC官网查询主流2路服务器的参考值为1,320,082tpmC,考虑未来三年业务发展,建议选用2台4路服务器作为数据库服务器,确保整个项目的可靠性。

四、 项目组织管理 5.1. 项目组织机构 山东博物馆革命文物数据库综合管理平台项目规模大、涉及面广、技术含量高,涉及多个部门和众多业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实施难度大。为顺利完成项目的需求分析、 设计开发和部署实施等工作, 必须加强项目的 组织和管理, 同时为保证系统建设的质量和工期,通过管理机构和实施机构以及各部门相关人员协助共同配合,完成项目实施。

5.2. 管理机构 山东博物馆综合服务平台项目由山东博物馆负责建设。

山东博物馆成立项目领导小组作为项目的领导组织机构。项目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系统建设、运行的领导和组织工作,对重大的技术和管理问题、业务规范和部门关系协调等方面进行决策。

5.3. 实施机构 项目实施单位为山东博物馆。项目实施机构下设若干小组,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安排:
一、招标小组,主要负责确定项目的招标方式,编制项目招标文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招标答疑,组织专家评审招标文件,签订招标合同等一系列与招标相关的工作。

二、实施小组,全面负责项目的实施工作、编制投资计划和财务决算,制定项目财务管理办法等与资金管理相关的工作,完成项目的财务管理、业务实现、技术实现、项目推广、技术培训等工作。

三、验收小组由政府部门相关人员、监理单位相关人员、承建方的相关技术人员组成,主要工作目标是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风险。验收小组的工作内容包括制定项目验收办法,编制项目验收计划,确定系统验收范围,组织相关专家验收系统,编写项目验收报告和项目验收相关的工作。对各个项目最终成果或阶段性成果进行必要的评审和检测。

5.3.1. 实施项目组组织机构 项目的领导组织机构如下图所示:
5.3.2. 实施项目组岗位职责 1、 项目领导小组 项目领导小组是整个工程建设的领导决策机构,博物馆馆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处处长任成员,办公室设在综合处,由综合处负责统一协调。各处指定一名工作人员作为联络员负责各自监管系统研发及推广的具体实施。项目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项目建设、运行的领导和组织工作,对重大的技术和管理问题、业务规范和部门关系协调等方面进行决策。

2、建设机构 山东博物馆负责项目招标、合同签订,并将监理单位、评测单位、承建单位等组成项目小组,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工作,包括功能的实现、质量的把控等。

3、运行维护机构 运行维护机构由山东博物馆和承建单位组成,负责以下工作:
(1)负责系统资源的安全、完整和有效利用,进行数据备份,在系统遭到破坏时,及时进行恢复或启动备份,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2)协调与政府其他部门信息系统的联系。

(3)建立科学、严格的系统日常管理与维护规章制度,规范系统管理。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将系统日常运行情况与维护人员的岗位考评挂钩,并根据应用部门的反馈考核维护人员。

5.4. 项目进度安排 5.4.1. 项目建设周期 本项目建设周期为6个月。

5.4.2. 实施进度计划 项目建设是在“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下进行,建设周期为6个月。具体进度如下:
第一阶段(1.5个月):需求分析及概要设计 对进行系统需求分析形成需求分析报告,并进行总体概要设计,对项目所要实现的功能点进行梳理确定,确定项目范围,根据需求范围最终确定系统概要设计,并形成文档资产,同步开展原有系统升级工作、各部门系统的改造工作及数据接口开发工作。

第二阶段(2.5个月):系统开发 通过需求调研及结合馆内部情况在系统总体概要设计的基础上,完成项目详细设计和系统开发。

第三阶段(1个月):系统测试及试运行 根据系统开发完成情况进行系统测试,就测试情况整改存在问题并提供测试报告;
在试运行期间制定合理的运行计划并做情况跟进记录。

第四阶段(0.5个月):上线符合验收标准即系统验收提交用户项目验收文档资料,制定项目维护方案。

5.5. 安全管理制度 5.5.1. 安全机构管理 承建方应建设符合山东博物馆革命文物数据库综合管理平台安全管理特点的组织机构,对各个岗位的职责进行明确的规定和说明,并且将岗位落实到人;
制定各信息安全岗位考核办法;
制定相应的信息安全责任追究奖惩办法等。

5.5.2. 安全制度管理 安全管理制度是界定职责与责任的标尺,是对信息安全行为进行奖惩处理的依据,是确定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有效执行的保证。所以建议山东省政务办公厅应根据自身业务特点与实际安全需求,制定满足本项目信息安全管理要求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体系。通常,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包括:新管理制度制定申请、管理制度的编制、管理制度的审核、管理制度的发布、管理制度的变更以及其他管理制度方面的管理规定等。

1. 管理制度的编制与制定 管理制度应该由信息安全管理部(处)指定部门或人员,根据有关法规、政策、标准的要求,结合信息安全管理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制和制定;

2. 管理制度的评审 原有管理制度的修改或新制定的管理制度,必须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充分论证和审定,评审通过后,再根据新编制度的级别送信息安全管理委员会或信息安全管理部(处)进行审批。

3. 管理制度的发布 原有管理制度的修改或新制定的管理制度,通过信息安全管理委员会或信息安全管理部(处)审批后,方可正式发布、执行。管理制度应注明发布范围、有效时限等,通过正式、有效的方式进行发布,对收发文进行登记,并指定有关部门对制度的执行进行监督和审查。

4. 管理制度的修订 信息安全管理部(处)周期性组织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对安全管理制度体系的合理性和适用性进行审定;
每季对安全管理制度进行检查和审定,对存在不足或需要改进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修订。

5. 管理制度的管理 管理制度由信息安全管理部(处)指定部门或人员进行管理与解释;
所有制度文本应具有统一的格式,并进行版本控制。

5.5.3. 人员安全管理 1. 人员录用 严格规范人员录用过程,对被录用人的身份、背景、专业资格和资质等进行审查,对其所具有的技术技能进行考核;

关键性岗位人员必须从内部人员中选拔,并签订相应的安全协议;

2. 人员离岗 严格规范人员离岗过程,立即终止和收回离岗员工的所有访问权限;

将离岗人员身份证件、钥匙、徽章等以及机构提供的软硬件设备立即收回;

办理严格的调离手续,关键岗位人员离岗必须签订调离后的保密协议后方可离开;

3. 安全培训与考核 信息安全管理部(处)制定《信息安全意识与技能培训制度》,针对不同的岗位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对各类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基础知识、岗位技能、岗位操作规程、安全技术等进行培训,并将培训的情况和结果进行记录并归档保存;

信息安全管理部(处)制定《信息安全意识与技能培训制度》,周期性对各个岗位的人员安全意识与技能进行考核,对关键性岗位人员的考核应该更加的全面与严格,并将考核的情况和结果进行记录并归档保存;

4. 外部人员访问管理 信息安全管理部(处)制定《外部人员访问管理规定》,对外部人员的访问行为进行规定和约束;
外部人员在访问受控区域前必须先提出书面申请,批准后方可进入,且访问过程必须由专人全程陪同;
将访问详情登记备案。

5.5.4. 安全运维管理 安全运维管理的三个主要任务是安全事件管理、运维监控和安全审计。这些任务的完成需要通过统一的日志管理系统、统一的安全运维监控系统以及统一的安全审计系统对平台的机房、网络、主机、业务系统、数据、数字证书、VPN账户及密钥等完成基础运维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1. 安全事件管理 (1) 安全事件处置 所有人员均有责任报告自己发现的安全弱点和可疑事件,但任何情况下人员均不应尝试验证弱点;
制定安全事件报告和处置管理制度,规定安全事件的现场处理、事件报告和后期恢复的管理职责;
分析信息系统的类型、网络连接特点和信息系统人员特点,了解本系统和同类系统已发生的安全事件,识别本系统需要防止发生的安全事件,事件可能来自攻击、错误、故障、事故或灾难;
根据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对计算机安全事件等级划分方法,根据安全事件在本系统产生的影响,将本系统计算机安全事件进行等级划分;
制定安全事件报告和响应处理程序,确定事件的报告流程,响应和处置的范围、程度,以及处理方法等;
在安全事件报告和响应处理过程中,分析和鉴定事件产生的原因,收集证据,记录处理过程,总结经验教训,制定防止再次发生的补救措施,过程形成的所有文件和记录均应妥善保存;
对造成系统中断和造成信息泄密的安全事件应采用不同的处理程序和报告程序。

(2) 应急预案管理 在统一的应急预案框架下制定不同事件的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框架包括启动预案的条件、应急处理流程、系统恢复流程和事后教育和培训等内容;
从人力、设备、技术和财务等方面确保应急计划的执行有足够的资源保障;
对系统相关的人员进行培训使之了解如何及何时使用应急预案中的控制手段及恢复策略,对应急预案的培训至少每年举办一次;
针对急预案定期演练,根据不同的应急恢复内容,确定演练的周期;
规定应急预案需要定期审查和根据实际情况更新的内容,并按照执行。

2. 运维监控 运维监控除了云计算平台为项目提供的运维监控管理服务外,还要从以下几点加强运维管理:
(1) 密码管理 建立密码使用管理制度,密码算法和密钥的使用应符合国家密码管理规定。

(2) 监控管理 承建方对提供的云资源可以进行主机运行监视,包括监视主机的CPU、硬盘、内存和网络等资源的使用情况;
对分散或集中的安全管理系统的访问授权、操作记录、日志等方面进行有效管理;
严格管理运行过程文档,其中包括责任书、授权书、许可证、各类策略文档、事故报告处理文档、安全配置文档、系统各类日志等,并确保文档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3) 恶意代码防范管理 承建方提供的培训要包括信息安全的内容,提高山东省美术馆数字资源平台相关使用和维护人员的防病毒意识,告知及时升级防病毒软件;
在读取移动存储设备(如软盘、移动硬盘、光盘)上的数据以及网络上接收文件或邮件之前,先进行病毒检查,对外来计算机或存储设备接入网络系统之前也要进行病毒检查;
指定专人对网络和主机进行恶意代码检测并保存检测记录;
建立恶意代码防范管理制度,对防恶意代码软件的授权使用、恶意代码库升级、定期汇报等作出明确管理规定;
建立恶意代码集中防护的安全管理中心,确保整个网络统一配置、统一升级、统一控制;
定期检查信息系统内各种产品的恶意代码库的升级情况并进行记录,对主机防病毒产品、防病毒网关和邮件防病毒网关上截获的危险病毒或恶意代码进行及时分析处理,并形成书面的报表和总结汇报。

(4) 变更管理 针对山东博物馆革命文物数据库综合管理平台的规划、建设和运维过程,建立变更管理制度,确认系统中发生的变更,并制定变更方案。重要系统变更前,向山东省政府办公厅相关领导申请,变更方案经过评审、审批后方可实施变更;
系统变更情况向所有相关人员通告;
建立变更控制的申报和审批文件化程序,变更影响分析应文档化,变更实施过程应记录,所有文档记录应妥善保存;
中止变更并从失败变更中恢复程序应文档化,明确过程控制方法和人员职责,恢复过程应经过演练。

(5) 备份与恢复管理 针对重要数据资源,制定定期备份方案。规定备份信息的备份方式(如增量备份或全备份等)、备份频度(如每日或每周等)、存储介质、保存期等;
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和数据对系统运行的影响,制定数据的备份策略和恢复策略,备份策略应指明备份数据的放置场所、文件命名规则、介质替换频率和将数据离站运输的方法;
指定相应的负责人定期维护和检查备份及冗余设备的状况,确保需要接入系统时能够正常运行;
根据设备备份方式,规定备份及冗余设备的安装、配置和启动的流程;
建立控制数据备份和恢复过程的程序,备份过程应记录,所有文件和记录应妥善保存;
根据系统级备份所采用的方式和产品,建立备份设备的安装、配置、启动、操作及维护过程控制的程序,记录设备运行过程状况,所有文件和记录应妥善保存;
定期执行恢复程序,检查和测试备份介质的有效性,确保可以在恢复程序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备份的恢复。

5.6. 人员培训 5.6.1. 人员培训 高质量的培训是系统成功实施的重要因素。人员培训作为项目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整个项目的实施至关重要,通过系统的培训,使得工作人员能够快速掌握日常工作所需要的专业技术知识和经验,从而保障整个系统的顺利运行。软件厂商需要提供对系统使用人员进行全面培训,通过教授各种系统性能、结构、维护管理技术及实际操作等培训,掌握安装、配置、修改及维护等方法和技术,使最终用户能独立进行日常业务处理、故障处理及日常测试维护,确保系统正常、安全运转。

5.6.2. 培训体系 1. 2. 2.1. 2.2. 2.3. 2.4. 单位管理信息化水平的高低不仅在于拥有完备的信息化设备,掌握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更为重要的是管理信息化理念的普及信息化工具的普遍使用。持续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的前提是有一套完整的培训教育体系。

软件厂商通过培训我厅的技术人员和业务人员,实现相关人员的自我支持能力和自我维护能力。

为了强化培训力量,需要软件厂商派出我厅认可的具有相关专业资格和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及辅导人员进行培训,主要培训教员至少应具有三年的同等内容的教学经验。

软件厂商须编制详细的系统培训方案包括培训目的、培训时间安排、人数、次数、教材编写、培训课程、培训师资情况、培训组织方式等。

5.6.3. 培训目标 培训是对系统涉及到的相关业务人员的培训。为保证培训的质量,培训过程中,软件厂商需提供系统完整的教程,由具有丰富用户培训经验的培训讲师进行授课。经过系统培训后,相关人员能熟练掌握软件的使用和基本维护。通过系统培训,将达到以下目标:
保证平台各级管理(包括与该系统有关联的部门)的使用人员对系统流程、系统架构、系统体系、系统功能有全面的了解;

保证平台各级使用者能够熟练掌握、操作应用系统;

保证平台维护人员能够对系统进行安装、调试和日常系统维护。

5.6.4. 培训对象 软件厂商需安排项目组核心成员及具备丰富客户培训经验的讲师授课。地点根据项目需求待定,系统上线试运行开始培训,根据用户需要,协商确定培训期数。

培训对象分为三类:操作人员的培训、系统管理员的培训及系统开发人员的培训。

对操作人员,软件厂商需提供相应的培训材料,培训内容包括系统初始化及业务处理等操作。软件厂商需至少对操作人员进行一次全面的软件集中培训。

对系统管理员,软件厂商需提供相应的培训材料,分批分层次进行培训,并将结合现场操作进行现场的咨询培训。通过系统培训,系统管理人员能独立完成初始化工作,熟练操作软件各个功能模块。

对系统开发人员的培训,软件厂商提供相应的培训材料,培训内容主要是对开发源程序、编码、系统架构等方面。

5.6.5. 培训内容 培训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平台的使用培训和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培训以及系统开发培训。

5.6.6. 培训计划 针对本平台,需采用集中式培训的方式,分批次,分操作人员的培训、技术交接的培训及各级领导人员的培训,依据不同使用对象进行授课。

其中业务人员的培训,初步计划安排至少16天时间,前两天采取边讲解边练习的方式,后三天则对相关人员进行现场辅导,真实操作。

培训对象 培训人员 培训时间(天) 主要培训方式 山东博物馆 领导 1 对一培训(集中培训) 业务负责人 2 集中培训+考核 业务人员 3 分批次集中培训+考核 技术人员 1 集中培训+考核 地市级博物馆 业务负责人 3 对一培训(集中培训) 技术人员 2 集中培训+考核 区县级文博单位 技术人员 2 对一培训(集中培训) 业务人员 2 分批次集中培训+考核 16 5.6.7. 承建商授课人员要求 授课人员应具备较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维修、操作实践经验,熟悉培训设备、子系统模块的操作和维修,还需有充足的培训经验,能够善于将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技能较好地传授给学员。

5.6.8. 培训的材料和文件 实施机构提供以下(但不限于)培训材料和文件,所有的培训材料应易于拷贝、复制。

l 系统描述手册 l 软件使用说明书 l 故障诊断手册 l 操作手册 l 维护手册 l 相关讲解PPT 5.6.9. 培训实施 为了更好地达到培训目的,使受训的业务人员能够在运营中有效地操作和维护各子系统,结合系统的特点,承建商将通过以下环节来完成培训工作:
1、现场安装随工培训 承建商在系统安装、调试期间,办公厅派遣操作和维护人员随工同场学习,通过安装和调试实践工作,可以了解软件结构、工作原理,并结合技术说明书,能够初步掌握系统登录、用户管理、权限管理、界面配置等操作方法。

2、现场集中培训 现场集中培训应在系统试运行之前进行,承建商对办公厅所有操作和维护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正常操作程序和应急处理,如:
(1)对模拟情况进行故障诊断,应急处理及纠错措施 (2)测试设备及特殊工具的使用 (3)故障部件或电路板的撤换 (4)系统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 (5)网管操作及注意事项 (6)系统维护程序及注意事项 (7)对系统维护所需工具的描述 (8)系统自检功能的描述 (9)日常维护建议 培训结束后,培训人员应对系统进行熟练操作,并能进行应急处理和常见故障的排除。

5.7. 保障措施 5.7.1. 质量保证措施 通过质量管理责任的分配,通过如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质量保证的实施过程:
5.7.2. 项目进度 项目计划的制定为工程项目实施、管理和支持工作、项目进度、成本、质量及过程产品的有效控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以便所有相关人员能够按照该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
制定《项目计划》,必须获得相关干系人的认可,并以此作为项目跟踪的基础。

项目进度是项目进行是否顺利的最直观表现。制定合理的项目计划首要前提是选择从事类似规模和类似业务项目的有经验的项目负责人参加制定项目进度计划。

项目计划由项目负责人制定,由项目各小组组长、项目成员、干系人、质量保证人员参加一起进行评审。评审过程主要讨论项目计划的可行性,对其中不合理的地方提出修改意见,对计划中不合理的地方进行修改完善,并由质量保证人员对其结果进行跟踪处理,以确保项目计划完整性、可行性,项目计划评审通过后,交由配置管理人员进行配置管理。

在计划实施过程中,按项目计划中里程碑为界限,将整个开发周期划分为若干阶段。根据里程碑的完成情况,适当的调整每一个较小的阶段的任务量和完成的任务时间,动态跟踪和动态调整,以利于项目质量保证的实施。

实际运作中,质量保证人员在对项目执行过程进行检查时,对于发现的项目偏差,以质量审计报告的形式提交项目负责人。由项目负责人组织人员对计划进行维护,对于已经变动的项目计划,由配置管理进行配置管理。

5.7.3. 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开发人员对系统需要做什么和如何做的定义过程。从系统分析的经验来看,这个过程往往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次性对系统形成完整的认识是困难的。只有不断地和客户领域专家进行交流确认,方能逐步明了用户的需求。从系统开发的过程得知,系统分析时犯下的错误,会在接下来的阶段被成倍的放大,越是在开发的后期,纠正分析时犯下的错误所花费的代价越是昂贵,也越发影响系统的工期和系统的质量。

本项目中,将邀请招标方技术负责人参与需求调研,以便保证需求调研质量,同时形成用户需求说明书。需求评审时会同双方管理层、项目实施层共同进行,对于通过用户确认的需求,交由配置管理员形成需求基线。

用户需求在招标方确认后,由系统分析人员形成软件需求分析报告,同时对软件需求分析报告进行评审,对于评审通过的软件需求分析报告可以交由测试人员进行测试计划和测试用例的编写。

对于开发过程存在的需求变动,招标方填写变更申请单发给项目经理,在质量保证人员参加的情况下,对这个变更进行评审,由项目经理组织项目组成员一起讨论实施变更的可行性及实施后所带来的影响,对于影响小的变更直接记录,大的变更则需要形成正式的变更报告,无论那种变更都需要对相应的文档实施同步变更(包括需求分析报告、系统设计、安装手册、操作手册等)。但是对于无法实现或是变更会带来巨大的影响而将导致进度的延期,这时,我们将变更报告提交给招标方并召开协调会议,讨论变更取舍问题或是项目进度变更问题。

决定变更之后,由项目负责人组织实施变更,测试人员检测变更结果,而质量保证人员监督变更实施过程,并协助配置管理员对变更后的成果进行配置管理。变更实施完后,运行前还需要协助用户一同测试并由招标方签字后同意方可上线。

5.7.4. 系统设计 优良的体系结构应当具备可扩展性和可配置性,而好的体系结构则需要好的设计方法,需要针对项目的结构、项目的特征和用户的需求来分析。本项目中将安排高级系统架构师担当项目总体设计师,汇同总体设计组完成系统设计。

另外对公共类模块的开发。由总体设计组通过对用户需求的仔细研究,尽可能的识别出公共类,并进行定义和设计,以减少重复工作。对于项目组提供的设计文档,由项目经理组织,质保小组成员参与,对其设计文档进行评审,及时发现设计中可能存在的错误,降低项目开发风险,同时确保设计文档能为开发人员、测试人员提供切实的指导。对于可复用的设计进行提取作为公共库设计和开发,提供项目组。最后交由配置管理员进行设计文档的版本控制。

5.7.5. 系统实现 系统实现的目的是依据系统设计文档,由程序员进行程序编写,以便实现设计要求,系统实现过程中,开发人员需要对模块进行代码走查和交叉单元测试,以保证模块代码质量。软件实现也就是代码的生产过程。根据上一阶段形成的设计文档,程序员在完成代码之后,可以开始编码并且进行代码走查和单元测试。对于测试完成的程序可以交由配置管理人员进行配置管理。

5.7.6. 系统测试 系统开发涉及到一系列的过程,每一个过程都有可能引入缺陷(Bug),本系统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正常使用和日后的维护。在开发过程中,我们将质量控制贯穿于所有阶段和所有参与系统的人员中,包括系统分析、设计和编码。分阶段的评审和测试是软件质量的有力保障。

系统存在平台测试和应用系统的测试以及最终的测试。由于测试也存在协调的问题,如错误具体定位,在应用系统发现一个错误,到底是应用系统的自身的错误还是中间件存在的错误,需要测试人员进行准确的判断。

为了达到良好的测试目的,本系统测试工作由测试组来完成,主要采用下列方法进行系统的测试:
从测试方法上来说,分为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
黑盒测试:着重于测试软件系统的外部特性;
根据系统的设计要求,每一项功能都要进行逐个测试,检查其是否达到了预期的要求,是否能正确地接受输入,是否能正确地输出结果。

白盒测试:由于软件的所有源代码都要由项目组成员编写,对其内部的逻辑规则和数据流程,都要进行测试,以检查其代码编写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从测试策略上来说分为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
集成测试:在所有模块都通过了单元测试后,将各个模块组装在一起,进行组装测试,用于发现与接口相联系的问题。在通过组装测试后,将经过单元测试的模块组装成一个符合设计要求的软件结构。

系统测试:在本项目通过了以上的测试步骤后,与其它系统元素(如硬件服务器、网络系统等)进行集成测试和系统级的确认测试,将各种可能的缺陷完全排除掉,从根本上保证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5.7.7. 系统维护 本项目中,技术支持小组的任务一方面是保证对项目客户的跟踪服务,另一方面是确保该项目的技术咨询工作。

系统维护期,对于一般性的错误,如操作不当等引起的问题,全部由技术支持小组执行完成,但需要用户测试确认上线。如果较大的修改则需要走变更控制流程,填写变更申请,经项目组讨论分析可行方案在由技术支持小组实施,通过测试后方可提交用户。在这个过程中质量人员需要对维护过程和维护记录单进行检查。

5.7.8. 工期保证措施 进度控制是为保证按时完成本项目、合理分配资源、发挥最佳工作效率而对本项目过程进行的管理。进度控制主要包括定义项目活动、决定任务和里程碑、活动排序、每项活动的合理工期估算、制定项目完整的进度计划、资源共享分配、监控项目进度等。

本项目进度控制将将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1、识别进度计划所有者 在“任务分配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识别所有者或负责开发所有或部分项目进度计划的个人,明确责任机构或责任人,如确定本项目数据交换系统的责任机构为数据交换系统建设小组。采用WBS或者组织的分解结构作为进度开发的基础。

2、决定任务和里程碑 在“任务进度表”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对于每一个最低级别的WBS元素,识别任务和里程碑对应交付的元素。可交付物设置为里程碑,明确时间点,确定任务,用于管理检查点来测量成果。如确定数据交换系统初步设计说明书的交付时间点。

3、排序工作活动 在确定了交付产品的任务和里程碑之后,按逻辑排序。排序建立了任务和里程碑之间的依赖,并被用于计算交付产品的进度。

4、活动时间估计 根据分项的工时消耗情况与资源配置情况综合得出估计工期,并不断细化,贯穿于计划全过程。如估计JAVAEE服务器的部署时间为1天。

5、进度编制 一旦任务和里程碑被识别、排序,并且有了计划的历时评估,对任务计划进行整合,形成进度控制计划。

6、审查批准进度计划 项目负责人对进度计划进行审核并监督执行。

进度计划的制定和变更要分析项目周期、项目资源及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并经过用户及其他有关利益相关者同意。

进度控制流程如下:
5.7.9. 服务保证措施 本项目将从本工程启动开始、至系统上线运行,提供全面的、符合用户要求的现场服务,提供基于中间件产品的全面实施工作。如果承建方承诺提供的服务不能兑现,可以按照如下方式进行追诉和补偿:
继续履行——如果省政府办公厅对承建方提供的服务质量有异议,在没有对项目建设或者工期造成影响的情况下,可即时与本期项目负责运维服务的项目经理沟通、提出意见,承建方需根据建议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双方协商达成一致后,承建方根据解决方案继续履行服务支持,以保证在工期范围内完成项目目标。

采取补救措施——由于承建方的服务质量达不到要求,对项目造成一定影响,被服务方可即时与承建方项目组总指挥或者副总经理提出意见,承建方将提出解决方案,并与业主、监理和开发单位召开协调会,在保证项目建设工期的前提下,无条件的进行补救。

赔偿责任——由于承建方的服务质量达不到要求,对项目工期造成影响,承建方需要按照合同规定支付误期赔偿费。

六、项目预算 6.1.预算依据 1、《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发改委第55号令);

2、《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计价格[2002]10号);

3、《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财建[2002]394号);

4、《招标代理服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计价格[2002]1980号);

5、《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发改价格[2007]670号);

6、其他国家及山东省相关取费标准。

6.2.资金预算表 根据方案规划功能,对本方案建设实施费用进行估算,预算费用合计327万元,其中平台开发费220.4万、数据处理服务费85万、硬件采购费21.6万。详细费用预算见下表(单位:万元):
1、平台开发费用 序号 系统名称 系统功能 功能描述 人月 人员费用 (万元/人月) 费用小计 11 系统总体规划设计 1.通过考察,综合调研分析确定平台建设需求。

2.概要设计:根据用户需求形成交互框架和视觉框架的过程,反映交互控件布置、界面元素分组以及界面整体板式的页面框架图的形式来呈现。

3.制定数据库结构设计、数据表结构设计、数据表逻辑关系、数据存储命名规则、要素分类、分类编码原则等内容. 4.UI 设计:平台各系统应用功能及界面展现设计. 5 1.8 9 22 监理费用 对后续平台开发建设拟邀第三方监理机构进行开发监理,并对开发工程中问题及时汇报

/ / 12 33 平台测试费 平台开发完毕后,交由第三方测评机构对平台进行系统测评,查找问题并及时纠正进而达到上线要求。

/ / 8 4 红色革命门户 利用全媒体展现形式,搭建宣传服务、沟通和交流的平台,为游客和单位提供有革命文物的信息通知、红色历史、热点新闻、互动交流等最新内容和对接窗口,建立一站式的服务融合模式。

7.5 1.8 13.5 5 革命文物专题数据库 革命文物存储平台 整理的文物资源主要分为,历史照片、往来信函、通知、影音资料、军需物品等。为了更好存储革命文物通过搭建存储平台,了解不同种类的文物资料馆藏情况,入库管理情况,精准查找文物所在位置,为后续文物展览、外借提供便利化服务。

20 1.8 36 革命文物藏品系统 藏品管理系统基于现有藏品管理业务,整合原有数字资源,实现藏品征集管理、信息管理、账目管理、藏品保管、藏品注销、藏品鉴定、藏品修复管理、藏品展览、藏品拍摄管理、统计分析等功能,减少藏品出入库和盘点的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和准确度。

15 1.8 24 6 革命文物资源管理系统 资源入库、资源编目、资产检索、标签管理、资产利用、统计分析等模块。

革命文物管理系统实现对馆内革命历史文物数字资产的规范化梳理,统一整理入库管理,覆盖数字资产的整个生命周期。

20 1.8 36 7 革命战役档案管理系统 革命战役总览系统 为便于对历史革命战役统一管理,加强对不同时期战役了解,通过建设战役总览系统梳理出山东省内战役数量建立档案。

6 1.8 10.8 重大革命战役档案系统 革命战役档案管理系统遵循档案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利用、统计等档案管理基本原则,方便了档案的查阅、统计、分类和检索,极大的提高了档案的管理效率。

10 1.8 18 8 红色根据地 文评互动 为增强游客的互动性,可以对文物资料、景区景点等提出合理化评论、建议、留言。

6 1.8 10.8 红色讲堂 为加强群众、党员及党派人士宣传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博物馆、革命资料、游客三方互动性,拟提供红色知识库、知识问答、在线测评增强趣味性。

8 1.8 14.4 红色文旅 拟提供红色景区导览、规划精品路线等。

5 1.8 9 9 革命文物资源共享中心 通过革命文物资源共享中心实现省、市、县三级革命资源互通,与各地市建设数据接口,打通与各地市博物馆革命数据连接,可提供登入入口,将共享文物以文字、图片、影像或音频的形式上传至共享中心并详细记录革命文物共享信息。

10 1.8 18 10 公共支撑系统 统一用户管理 对平台涉及的所有应用的组织机构和用户身份信息进行集中储存、统一管理和维护。

4.5 1.8 8.1 统一权限管理 包括角色管理、岗位管理、系统权限集成、统一授权管理、系统管理及责任限定等功能 10 1.8 18 工作流管理 包括流程定义、表单注册、版本管理等功能。

5 1.8 9 数据共享管理 按照共享交换标准规范,整合已有系统数据,建设共享数据库,完成数据共享整合,为平台建成后与其他文博部门的数据共享交换提供标准化的数据支撑。

5 1.8 9 合计:
220.4 2.数据处理服务费 序号 类别 描述 费用标准 数量 费用 小计 1 照片、信函等文本数据扫描 通过利用专业扫描设备,对博物馆内现存革命文本材料、历史照片、档案卡、往来信函、认证文书等进行特殊化处理,补充著录各种人员名单、名册等人名信息,数据格式转换,调归卷等相关工作。

5000张/万元 150000张 30万 2 革命生活物品建模 根据物品的物理特征利用高精度单反相机,对场馆进行拍照,获取其外貌纹理,构建设备纹理库,以便后期建模处理利用,通过三维激光扫描仪快速抓取物品特性,完成扫描、去燥、去点等工作,基于点云表面数据的基本轮廓建立需要的曲线,再根据多条曲线创建曲面,结合多个曲面的位置和形状,利用拉伸、放样、剪切扫描等操作建立初步的实体模型。

技术要求:
1.建筑物及设备基座平面精度:≤10cm 2.建筑物其它特征平面精度:≤10cm且小于量测对象间距尺寸的20% 3.设备特征精度:≤9cm且小于量测对象间距尺寸的20% 0.02万元/个 2000个 40万 3 革命影音资料处理服务 通过专业设备对现存的革命历史题材的影音资料进行高速压缩,不失真,并提取资料主要字段信息。

1000部/万元 15000 15万元 合计:
85万 3.硬件资源配置费 序号 硬件名称 参数 数量 单价 费用 1 存储服务器 PU:2*E5-2620V4 CPU,内存:4*16GB DDR4内存,硬盘:SR130 RAID卡,1*2T 硬盘,4*GE,2*460W电源,无DVD 2台 6 12 2 中间服务器 CPU:Core i7-6700,内存:64G,硬盘:512G SSD+1TB SATA-7200 rpm,K420(2G), RAMBO 1台 5 5 3 防火墙 高性能千兆企业级VPN防火墙,接口8GE+2GE(Bypass)+2Combo,存储介质:2.5 inch 500GB/1TB SATA硬盘、2.5 inch 480G SSD 硬盘 1台 0.6 0.6 4 交换机 24口三层企业千兆网管交换机;
包转发率72Mpps,交换容量:256Gbps,下行端口:24X10/100/1000Base-T 4个复用的千兆SFP Combo;
上行端口:与下行口共用。

1台 1 1 5 机柜 42U 19英寸标准加厚2米 机柜。

1台 0.5 0.5 6 云负载均衡 负载均衡。

1实例 2.5 2.5 合计 21.6 七、效益分析 7.1. 社会效益 革命文物是国家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承载着近现代中国由衰败走向振兴的转折史。近现代百年山东厚重而悲壮的历史为后世留下了种类丰富、数量庞大、价值突出的文物,是齐鲁儿女艰苦卓绝、英勇斗争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真实和直观的实物见证,在我省文物资源的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收藏、调查、研究、保护、展示、利用好革命文物对进一步深化认识抗日战争有着重要影响,是传承文化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方式,也是当前社会主义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经济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有助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以及和谐社会建设,有助于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从这个意义上讲,在调查的基础上保护和利用好革命文物,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先进文化的需求,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精神滋养。深入弘扬山东红色文化,更好地将革命文物展示应用于红色主题展览,加强革命文物的宣传,彰显革命文物的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深入弘扬山东红色文化,更好地将革命文物展示应用于红色主题展览,加强革命文物的宣传,彰显革命文物的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

7.2. 经济效益 长期以来,山东是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底蕴深厚的观念深入人心随着政府机构改革,文化、旅游部门合并,利用文化遗产开放旅游资源势必成为一个新的热点。通过梳理我省革命文物数据,摸清革命家底盘活革命资源,实现红色旅游、红色文创带动革命老区经济发展,在提高经济的同时,让红色历史深入人心。

推荐访问: 管理平台 文物 革命 数据库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