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讲堂孝老敬老,弘扬美德—拗九节_

2021-10-10 11:28:51 | 浏览次数: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参加今天的以“孝老爱亲,弘扬美德”为主题的“道德讲堂”,讲述身边好人的道德故事,分享身边好人的道德感悟,二月适逢我们福州的传统节日—拗九节,一起来学习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我是这次活动的主持人**。

    今天的道德讲堂有七个环节。

  首先,我们进入第一个环节,自我反省。

  请大家微闭双眼,静穆反思,“三问”自己:忙碌了一天,一有没有给父母打个问候电话?二有没有认真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三有没有善待周围的每一个人?   好的,相信各位心中已经有了答案,没做到的尽快去补做,还来的及,做到的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而感到自豪! 接下来是第二个环节,话拗九来历习俗。

来历:“拗九节”来源于“目连救母”的传说。据传,古时候有一个叫目连的人,其母生前悍恶,死后被关在阴间牢房里,他探监时,经常送食物给母亲吃,但均被看守的狱卒给吃掉了。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用荸荠、花生、红枣、桂圆、红糖等原料与糯米混合,煮成甜粥,盛上碗后,再洒一把黑芝麻送去给母亲,看守狱卒见这稀饭黑乎乎的,问道:“这是什么?”目连随口答道:“这是拗垢粥。”(福州话“九”与“垢”谐音)看守信以为真,认为这粥很脏,不敢吃。因此“拗九粥”才得以送到目连母亲的手中。这天正好是正月廿九,目连的母亲这年也正好二十九岁,闽俗中,正月分“三九”,正月初九称为“上九”,十九称为“中九”,廿九称为“后九”,所以这粥便叫“后九粥”。以后又以粥的颜色拗黑,叫“拗九粥”,以目连孝顺母亲,又叫“孝九粥”。

不管是正月廿十九,还是二十九岁,都是目连的母亲落难的年月,于是福州人逢九就犯忌,认为“九”是厄难的岁月,所以,凡逢“九”岁数的人要吃太平面,出嫁的女儿,也要给父母送“九”,以求父母平安、健康。

习俗:正月廿九日,在福州人的传统观念中,“九”是不好过的。这天清早,家家户户都用糯米、红糖,再加上花生、红枣、荸荠、芝麻、桂圆、白果等原料,煮成甜粥,称为“拗九粥”,用来祭祖或馈赠亲友。已出嫁的女儿,也必定要送一碗“拗九粥”,有的还要加上太平面、蛋、猪蹄等,送回娘家,孝敬父母。此外,凡是岁数逢九(虚岁)的人,如九岁、十九岁、二十九岁……(称“明九”),或是九的倍数,如十八岁、二十七岁、三十六岁……(称“暗九”),也要像过生日一样,吃一碗“太平面”,以求平安、健康。

第三环节唱感恩歌曲《感恩的心》。请放音乐。

  接下来,我们进入第四个环节:诵经典。

《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是耽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象小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尊老、敬老、养老,让辛苦了大半辈子的老年人颐养天年,安享天伦之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敬老人需要得到整个社会的关注。只有让全社会共同承担起赡养老人的责任,才能真正地让老年人能安心享受到幸福的晚年生活,子女们则会更加安心于自己的工作,我们的社会生活才会更加稳定、和谐、安宁。对待孩子,不管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都要有一种普天同爱的态度,做到“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让孩子们幼有所长。

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五个环节:学模范。

看《感动中国孟佩杰事迹》视频。

  孝顺,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我们可喜地看到,今天,像孟佩杰这样恪守孝道的善良人士依然大有人在,他们付出的是孝心、爱心和耐心,赢得的是尊重和敬意,让我们在感恩的心中重新发现向善的力量,让传统的孝道充满生活情味,也让我们从生活的细节中寻找到生活的理由。

  刚才这部短片为我们再现了孟佩杰的感人道德故事。

  第六个环节:谈感受   看了孟佩杰的感人故事后,大家有什么感想呢?   爱是一种博大、是一种宽容、是一种人生的态度,爱可以感动我们每一个人,我们的感动也将因为爱而更加深刻。

  在孟佩杰身上,我们感受到的亲情力量和亲人的责任。道德楷模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他就在我们身边,看得见也学得到。

  刚才,学习了几段孝道相关的经典,听了道德模范的感人故事,相信大家都有所感悟,我们请两位现场听众与我们一起分享一下今天的道德感悟。

  道,源于教育;道,重在传承;道,贵在坚持,我们的道德讲堂是属于大家的讲堂,讲述的是我们身边好的的道德故事。真诚地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为道德的传播者,践行者和受益者。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这是我们这个千年文明古国所积淀下来的道德古训,有因必有果,好人必有好报,让我们共同祝福我们大家:厚德善行,吉祥相伴。

  本期道德讲堂到这里就结束了,衷心感谢大家的热情参与!谢谢大家! 综合办 2017年2月23日

推荐访问: 讲堂 美德 敬老 道德 拗九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