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思考

2022-03-02 00:15:38 | 浏览次数: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成效直接影响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针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探索与实践,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重点应落在提高教学实效上。本文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入手,提出了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22—0169—02

一、认真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现状来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形成自己鲜明的教学特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应有的教学效果,从而影响了对大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主渠道作用的充分发挥。一堂课下来,教师虽付出很大,学生却收效甚少。沉闷、呆滞的课堂气氛,极大地影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要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既有来自学生和教师方面的原因,也有来自社会的客观因素。

1.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关注度不高。“学生不欢迎,老师很无奈”,一段时间以来,已成为一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种常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沉闷气氛,在部分高校的课堂上已经司空见惯,上课自觉做笔记的也不多见。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有:第一,功利主义。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所学专业无关,与就业不直接挂钩,学不学用处不大,即所谓“重智轻德”。第二,抵触情绪。受社会上不良因素影响,一些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抵触情绪。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一种空洞的说教。当代大学生既要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同时又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但部分大学生没有摆正德与才的位置,没有深刻领会提高思想理论素质对自身、对家庭、对国家、对社会、对民族的重要意义,没有真正意识到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

2.师资队伍薄弱。教师队伍水平的整体薄弱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例如,科研意识不足、科研气氛不浓、科研能力较弱。目前高校扩招,思想政治理论课师的数量与学生规模的增加不成正比例,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任务过重,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教研教改,习惯于单纯地传授知识或照本宣科地阐释理论,缺乏对现实问题在理论层面的研究,不能很好的理论联系实际,从而影响教学效果。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体系,对原有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能回避、必须重视的。

3.教学方法的灌输式。在“灌输式”教学模式中,教师居高临下地教导学生无条件地接受现成的理论成果。这种灌输方法剥夺了大学生思考和选择的余地,与他们的新思想、新观念产生了冲突,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性,致使正面引导难以产生共鸣。如果我们依旧传统守旧、说教繁琐乏味,还不及时地转变与更新观念,必将严重制约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具体措施

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大学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性和战略性举措。面对日益突出的教学矛盾,不能把原因简单地归结于大学生自身,而是应该结合高校人才培养目标、针对大学生新的思想特点,及时地调整教学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应更加注重实效性。

1.探索新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新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应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激励起来,使他们愿学、乐学、肯学。例如,运用多媒体教学、采用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来吸引学生的思维。新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应强调师生互动,体现“三贴近”原则(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坚持主渠道和多途径相结合,充分调动教和学两个积极性;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紧密结合当代中国的实际和时代的发展,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感召力和说服力。

新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要把握四点:一是确立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二是充分发挥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三是要为教学营造一个相对开放、自由和宽松的创新环境。四是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将教学内容以学生最易接受、最快捷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过程中的优势和作用。以上几方面是当前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手段、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所努力的方向。

2.钻研教材、设计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实践表明,大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往往是凭直觉上的好恶,而不是经过理性的分析。这种认知倾向,直接决定了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对感兴趣的内容听得津津有味,而对那些自认为兴趣索然的东西,即使教师再三强调也无济于事,有的照样心不在焉,甚至可以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课堂上有的教师除了授课之外,还要经常担负起维持教学秩序的职责,这些现象的存在,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关键。教师不但要教得得法,更要满腔热情、持久地去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密切关注学生的课堂反映,营造师生双边互动的场面,而不是一头热一头冷,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课堂教学。

3.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是“知”与“行”的教学。通过实践,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社会,认识国情、民情,提高学生服务社会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实践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完全不同于基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作为灌输对象的传统教学模式。

我院在进行实践教学改革时,将实践教学设计成一个由课内实践、校内实践、校外实践共同组成的完整体系,分别由任课教师、系部以及学生处组织实施,实践教学课时不少于总课时的20%。根据各门课程的特点,提倡实践教学形式多样化。例如,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组织学生观看相关视频资料;给学生开办讲座和专题报告;组织、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公益活动(含“三下乡”、“青年志愿者”活动)等,用事实说话,进行现场教学。用所学的理论去看待社会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读书活动也是我院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门课程由教师按照教材的内容制定相应的读书目录,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阅读有关的经典理论著作,有计划地围绕相关读书主题,针对性地开展一些理想信念、道德、法律修养为主题的演讲、征文等活动,以进一步强化读书效果。读书活动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思想道德修养和自我教育能力,又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4.建立科学的学生考核评价体系。思想政治课考试评价体系应改变以往陈旧、呆板、机械、单一的考试方式,即只注重卷面成绩而不管学生平时的实际表现,只以笔试为主而不管学生实际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现象,要向多元化、多视角、全方位综合考核评价体系转换。

很多院校在此方面开始了有益的尝试。我院的做法是期末考试成绩、实践教学成绩和日常思想品德表现三部分按4∶3∶3的比例计入学生的课程成绩之中。期末考试实行统一命题,客观题与主观题相结合,采用开卷的形式,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的掌握和理解;实践教学成绩主要考察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以及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日常思想品德以出勤率、作业情况、平时表现为主要依据。考核评价体系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构建起任课教师、学生所在系、学生处三方全面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体系模式,真正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能。

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育部社科司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表示,“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在于教师的理论功底和教学艺术,教师队伍如果不行,教材再好也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师资队伍的素质是决定教学效果、教学质量的保障。一是要广泛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工作。教学理念的提升、知识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进需要不断地学习。例如,通过送教师进修、鼓励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培养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等,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业务水平、学历水平和整体素质。二是要加强团队建设,积极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开展集体备课、集体评课和教学研讨活动,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进步。三是要加强教科研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以科研带动教学,以科研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的提高。鼓励教师多培训、多学习、多参加社会实践。对不适合担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教师要坚决调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岗位。

十七大报告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用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承担起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努力提高学识水平和科研能力。同时也要注重个人修养,做教书育人的表率,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力求以教师的学识和激情感染学生,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三、结束语

针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探索与实践,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重点应落在提高教学实效上。我们要更新教学理念、全面掌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着眼于提高教学质量,强化教学效果,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帮助当代大学生提高思想政治觉悟,使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蒋霞.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思考[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5,(4):62

[2]何勇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建构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06,(7):99

[3]陈克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探析[J].理论界,2006,(11):243

[4]赵琼.建构主义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J].教书育人,2006,(9):58

[5]田成义.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5-01-04.(责任编辑/ 王建国)

推荐访问: 政治理论 实效性 增强 思考 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