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散文大全(2)(全文)

2022-11-15 08:40:54 | 浏览次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煤矿散文大全(2)(全文),供大家参考。

煤矿散文大全(2)(全文)

 煤矿散文大全(23 篇)

 煤矿散文大全(23 篇) 煤矿工人的工作条件是艰辛的,但他们都有颗奉献的心。以下是赞美煤矿工 的散文 23 篇,总有一篇适合您,同时我们也提供高质量的原创写作服务,您可 以咨询全国免费电话:400-0121-855 (篇一) 不是我们硬要选择这条路,是命运为我们指明的航向,在这遥遥无期的航 程中,没有浪漫与潇洒,没有诗情与画意,只有苦行僧般的单调与乏味——我们 是煤矿工人。

 做为普普通通的矿工,是平凡,是伟大,我们并不在乎;是高、是底、是 贵、是贱,我们并不去管它。我们只求拥有每天的工作,我们只求拥有按月的报 酬,那么,我们不仅能养活我们自己,养育我们后代,还能孝敬我们的双亲。

 我们的工作很苦、很累,甚至有危险。不苦不累何为工作?不入虎穴焉能 得到虎子?这一简单的道理,成为我们人生的天平,于是我们弓起了背,弯下了 腰,钻进了地下八百米深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黑色世界里艰苦劳作,黑 色铸就我们坚强的信念,黑色染成我们煤一样的身躯,黑色伴随我们人生的旅程。

 我们头顶着青山绿水,我们脚踩着溶岩灰浆,我们心却溶于天地浑然。黑 汗随煤灰涌上我们头顶,黑汗随煤灰涌出我们心窝,黑汗随煤灰流进我们生命!

 我们左手推开了瓦斯、冒顶、涌水等自然灾害,我们右手采集着乌金光照 人间。我们眼前同样闪着光,我们心中始终发着热。

 我们走在平凡人生路上,即使永远平淡无奇,我们也无悔无怨,因为世界 离不开我们的平淡,离不开我们这类平淡的人。我们也曾向往过轰轰烈烈的人生, 向往过煇煌的里程,然而,这种向往不是每个人都能如愿以偿的,多数人和我们 一样,在平凡中劳作,在平凡中生存,在平凡中默默奉献……

 (篇二) 在**黑色金腰带上,有一个因煤而生,因煤而市的城市,这就是我的家乡陕 西省**市。走过 60 年光辉岁月的**煤矿,已经把记忆镌刻在了我的心底,我是 煤矿工人的后代,对家乡的煤矿有着很深很深的感情,是**煤矿哺育我长大。每 当徒步走在矿区这厚重的土地上,我都会浮想联翩,思绪被带到那如火如荼、战 天斗地的岁月之中。

 我们的父辈们在**煤矿耕耘,不望富贵,不求闻达,倾尽了一生,白了双鬓, 花了双眼,将光明和温暖送进了千家万户、大江南北,将家乡贫困的历史改写, 将美丽的家乡重建,他们付出了艰辛的汗水和一生的心血。有的长眠在这土地上, 深情地守护着这里的山山水水、矿山村庄。

 60 年前,在**的百里煤田上,一批天南海北揣着梦想踏着坚定步伐的外地 人纷至沓来,不分地域,不分阶层,不分生活习惯,一起战斗在史家河、三里洞、 桃园、王家河、**、李家塔、金华山、**、徐家沟、东坡、焦坪煤矿。千尺井下, “活着干,死了算”“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谱写了一曲曲特别 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凯歌,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和风流人物。

 现如今,去往东区煤矿的铁轨已有了锈迹,轰隆轰隆的火车已不再奔驰,车 站上已显得沉寂,矿区生产区那热火朝天的生产场面也已销声匿迹了。由于资源 的枯竭,煤矿已下马,整个矿区显得格外的空旷。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遥想当年,罐笼把矿工运送到井下,把一车车煤从井下运上来,通过运输皮 带到选煤楼进行筛选,装到火车皮上,满载煤的蒸汽火车冒着浓烟,像条黑色铁 龙疾驰而来穿梭在铁道线上,支援祖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

 矿工们住在简陋的土窑洞、土坯房、棚户区里,当矿区黎明还未睁开双眼, 那熟悉的矿井旁,已经闪烁着他们明亮的矿灯。铿锵的脚步声,回荡在空旷的巷 道里。矿工黝黑的脸上,充满了希望的双眼。

 我小的时候,经常到矿上洗澡,每次去都要赶在交接班之前,这样能洗上清 水澡。矿工每人一个工作箱,里边放着上下班更换的服装和洗澡用品,下井的矿 工上来,满身的煤灰沾满了全身,只露出洁白的牙齿,熟悉的面孔都很难辨认出。

 那时没有洗头膏,矿工们用洋碱(肥皂)洗头,洗的速度很快,一池子水很快就会 变黑变凉。

 冬季的闲暇日,会同家人和小伙伴到煤矸石山上捡有明煤的矸石,用来压炉 火。上学都在矿上的子校上,家境贫困的开个证明,可以免除学杂费用。冬天教 室没有暖气,每个教室生个炉子取暖,矿上有医务所,免费接种疫苗,我们这一 代人很多,每个矿上子校每一级都有好几个班。这些都惠及了我们这一代的矿工 子弟。

 矿工俱乐部里,我们经常免费欣赏秦腔豫剧歌舞表演,看得最多的要算是电 影了,六七十年代的国产电影几乎都看过,好听的电影歌曲到现在都让人难以忘 怀,时不时还能唱出一段。父辈们大都喜欢听豫剧,豫剧名家来演,票紧俏得很, 有的步行十多里路到红旗街矿工俱乐部看,河南话成了矿区的官方语言。

 印象最深刻的是上小学四年级时,老师领着我们从五一路火车站坐闷罐车到 **矿,再徒步到霸王窑参观阶级教育展览馆。那是我第一次坐火车,黑乎乎的什 么也看不见,火车钻过乔子梁和周家口隧道就下车了,再徒步一会就到了霸王窑。

 到了霸王窑,窑洞里有一小矿井,井口边有一轱辘,绳索伸到枯井下,这口 枯井,见证了旧中国矿工们的身影,许多矿工付出了生命。另一个窑洞,尸骨骷 髅,看得人毛骨悚然,不敢久留,让人恐怖,印象深刻。

 早在上个世纪的三十年代,陇海铁路咸铜线就开通了,这条铁路专门运煤。

 那时,**煤矿叫铜官煤矿。1958 年,国家一五重点建设项目中,有了苏联援建 的现代化**煤矿。从此,**与煤矿工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成了名副其实的煤 城,成了中国西部煤矿队伍中培养优秀矿工的“黄埔军校”,为西部培训了无数 的煤矿技术人才,为共和国经济建设做出过巨大贡献。

 如今**煤矿经过近六十年的开采,资源已枯竭了。年轻的矿工有的分流到玉 华、陈家山、下石节煤矿,有的分流到陕北神华矿区。现在这里开发建设成** 矿工业遗址公园,供人们参观游览。

 往日热闹的生产区,一下子变得冷冷清清。选煤楼、俱乐部、矿工单身宿舍、 文化广场、职工食堂、机关楼已人去楼空,这些建筑物在蓝天白云绿树下显得格 外的静谧。通往山上生活区的小火车也懒散地上上下下。

 整个生产区只有几位老矿工家属在悠闲地纳凉散步,**煤矿成为他们的第二 故乡,这里有他们的酸甜苦辣和经历的风风雨雨,有他们流血流汗还流泪的记忆, 有他们的悲欢离合和激情燃烧的岁月,有他们熟知的邻居和长眠于此地的工友。

 随着岁月的流逝,父辈们是越来越少了,他们都到了耄耋之年,年轻时受过的苦 和累,病和伤陪伴他们度过晚年。

 漫步在矿区,与开饭店的老板闲聊,得知高峰时,**矿有职工家属近 4 万人, 有全国各省的人汇集矿区,街道如过会般热闹。现如今,人口是越来越少,许多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门面都已关门。人们纷纷迁到**新区新建的铜煤小区、老区的荔枝园小区居住, 好多房子已成空巢。

 **煤矿现正在筹建万亩牡丹园、樱花园和俄罗斯小镇。坐在写有“一山一世 界,一石一行云,傲背起长虹,凹地聚精神”字样的大理石下,可以看到整个** 煤矿,在四周绿树倒映下,巍峨而又壮观。

 恋恋不舍地告别了**煤矿,回头又深情地望了望西山居住的楼房,挥了挥手 说:“等到万亩牡丹园盛开时,我还会徜徉在‘异国小镇’,去感受矿山人的热 情。”

 通往市区的路上,一座座光伏发电板矗立在公路两边,昔日的煤城已转变了 发展的理念,清洁能源正逐步取代了高污染能源,家乡的山更绿了,水更清了, 天更蓝了,矿工也更加富裕了。煤矿工人的生活条件、工作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 化,集中供暖、安居工程、棚户区改造工程等多项惠民工程陆续实施,投入使用, 昔日低矮、破旧的平房被一栋栋漂亮、整齐、气派的楼房所替代。宽阔、平整的 路面使出行更加快捷。驶进驶出的私家车,彬彬有礼的矿工,优雅舒适的广场, 舞动的身姿都镶嵌在每个矿工家属人的脸上,人们更加精神抖擞地走在幸福的阳 光大道上。

 (篇三) 相较于大城市的繁华和喧嚣,我更喜欢矿山的惬意与宁静,这里的一草一木、 一山一景,都融入了我无法割舍的浓厚感情。因为我出生在煤矿,这里有我的亲 人,我的朋友,还有我最为敬佩和尊重的煤矿工人。

 我的父亲是一名矿工,于是在我心中便根植着对矿工的敬佩和亲切之情。从 记事起,在家中就很少看到父亲的身影。每天早上醒来,父亲早已顶着清晨第一 缕阳光上班去了,等到晚上父亲回家时,我却早已在睡梦中。也许在一般人的眼 中,矿工的工作虽不光鲜,但却是体面的,没有人知道他们“高工资”背后的艰 辛和汗水,更没有人能体会到他们在地层深处工作的危险性和辛苦。矿工们每天 在黑暗、阴冷的井下工作长达八小时以上,出来以后除了牙齿是白色的,其余都 是黑色的,根本认不出谁是谁。从父亲身上大大小小的伤疤,我深知井下工作的 不易和危险。正因为如此,我深深懂得矿工的平凡和伟大。他们在几百米的地层 深处开采“光明”,长时间见不到阳光,他们与煤尘、水、火、瓦斯、顶板等灾 害作斗争,却把光明和温暖带给了我们。当千家万户用电灯照明、用电脑上网, 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围坐在电视机前观看精彩节目时,可曾想过是谁为我们开采了 光明?是谁为我们带来了温暖?是谁在默默无闻地辛苦着、劳碌着? 正是他 们,这些平凡而伟大、勤劳而朴实、奉献最多、索取最少的矿工们。

 路遥曾在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中,这样描写过那个年代煤矿工人的工作 环境:“在数百米井下,黑暗、潮湿、见不到阳光,到处都是乌黑的煤炭,狭窄 的巷道和工作面,每当采煤放炮过后,空气中弥漫着呛人的气体,低矮的作业空 间使人具有恐怖之感……”。幸运的是,现在的煤矿较之前有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煤矿机械化程度大幅度提升,生产作业环境大为改善,安全监督管理不断强化, 矿工的安全意识明显增强,安全生产得到了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

 然而,当今社会上却有那么一些人看不起煤矿工人,认为他们头脑简单、没 有文化、目光短浅;甚至,有些人认为雾霾天气都是煤炭污染造成的……,面对 这些不公平的看法和误解,煤矿工人没有气馁,依然默默无闻、不知疲倦地奋战 在地层深处最艰苦地方,在千米井下阴暗、潮湿的巷道里,时刻都能看到他们忙 碌身影,勤劳、善良、朴实、坚强是他们的高尚品格。也许他们很普通、很平凡,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但正是由于他们平凡,才汇聚成一支坚不可摧的力量,才衍生出千家万户的光明 与温暖。人们歌颂医生、护士、老师、军人……却很少有人去歌颂矿工。医生、 护士、军人都有自己的节日,而矿工却没有属于自己的矿工节,只能和其他产业 工人一样过着属于劳动人民的“五一”节。虽然矿工们脸黑、手黑、衣服黑、工 作环境黑,就连挖出的产品也是黑的,但他们的心灵却是最纯净、最无私、最美 丽、最高尚的。

 如今,矿区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街道也变得繁华、热闹起来。记得 刚搬到矿上时,家属区只有几幢四层高的楼房,虽然也有学校、幼儿园、街道, 但是由于人少,环境差,矿区很冷清,现在矿区内高楼林立,学校重新修建了教 学楼、教师宿舍楼、食堂、操场……学生们的学习环境好了,住宿条件也改善了, 学校的教学条件好了,街道路边安装了仿古的路灯,凿开河修建了水坝,河水清 清地流淌、河壁上还悬挂着彩色的荧光灯;矿区最醒目的建筑就是 21 层的单身 公寓,一到晚上矿区灯火辉煌,夜景漂亮极了。通往矿区隧道通车了,矿区的人 出行不用再翻山越岭,更不用为下雪出山而发愁了……如今矿工的文化生活丰富 了,工作环境改善了,生活条件提高了,更多人都在城区买了楼房,买了车,他 们在矿区幸福地生活……

 (篇四) 1987 年 8 月,我怀揣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咸阳师专中文系毕业来到** 矿务局**煤矿宣传部工作。

 **煤矿动工兴建于 1958 年 10 月,经过大跃进、三年困难、国民经济调整巩 固提高等各个阶段,于 1966 年 12 月 8 日建成投产。多年来,在地质条件很复杂、 煤层赋存不稳定、机械化程度相对低的情况下,**人发扬煤矿工人特别能吃苦、 特别能战斗的精神,不畏艰难,勇于拼搏,乐于奉献,同恶劣自然条件作斗争, 促进了煤炭生产的健康发展,支援了国家经济建设。

 **矿距离**市三十多公里,不是很远,但在八十年代去一趟市里确是一件比 较困难的事。一条不平坦的公路穿山而过,路上有数不胜数的上坡下坡,数不清 的弯道坎坷,汽车行走在这样的路上就像老牛爬坡一样慢。再加上车次少,错过 一趟就得等大半天,算不好时间还要在**住一晚上,很耽搁事。当然,也可以不 在**住宿,晚上九点半有一趟拉煤的火车,加挂了一节拉人的车厢,也就是人们 常说的“闷罐子”。“闷罐子”里没有照明灯,只有两个一尺见方的小窗口,算 是可以起到通风排气的作用。“闷罐子”可以坐二三十个人,大家你拥我挤,漆 黑的车厢里能听到人们之间的窃窃私语。路上,火车就像一条没有吃饱的长蛇一 样,有气无力地缓慢爬行,大家焦急回家的心情在“咣咣”的火车前进声中时常 有急迫而又无奈的感叹,此情此景,至今我依然记忆犹新。

 刚到**矿,这里的一切都是我之前从来没见过,也没经历过的,即陌生又新 鲜。一个“多”字可以形容这里的一切。工人多、家属多、小小的平房多,遍布 矿山的角角落落和沟沟坎坎,只要可能的地方都会有小平房的存在。当然最多的 还是煤炭,像山一样堆着,乌黑透亮,闪着光芒。其实,当时的**煤矿就是一个 小社会,建矿时间长,小学、中学、医院、邮局、商店、俱乐部等各项基础设施 健全完善,职工家属生活其中,其乐融融。**矿和**市的地理环境差不多,也是 两山夹长川的地理地貌。矿上的一条主马路穿街而过,绵延六七公里,人来人往, 车水马龙,小摊小贩,摆摊设点,卖衣服、卖小吃、卖水果、卖玩具的应有尽有, 显得繁华而热闹。

 **矿宣传部在一座又小又普通的楼房四楼东头的两间办公室里,楼外长着粗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壮的大树,树冠成荫,为办公室遮风挡雨,夏天也不觉得热。当时,宣传部共有 八名工作人员,包括两名女广播员。我刚刚参加工作,起初没有确定具体的工作 任务,主要是熟悉单位情况,有时下发文件、召开会议、帮忙跑区队送文件发通 知,也借此了解一线工作情况和煤矿的特点。三个多月后,宣传部领导安排我负 责理论研讨工作,就是当理论干事。理论干事工作难度大,干过的人心里都明白, 这是个枯燥乏味吃苦费劲的差事,单位领导认为我大学毕业肯定能够胜任。其实 我知道书本上学的东西和实践相差太远了,何况我又是第一次接触煤矿行业,一 切还得从头开始,必须向单位同事学习,向一线工人学习,向工作实践学习。

 1987 年同我一起分配到**煤矿的大中专学生共有八名,大部分是采煤专业, 也有学机电、计划、医疗的。八个人被安排住在两个宿舍,刚刚参加工作的我们 按大小排了序,名为八大弟兄,我排名老六。老大是从陕西财校毕业的,名叫徐 苍,分配在计划科工作。徐苍性格豪放,大大咧咧,他的性格和煤矿这个特殊行 业很合拍,加上岗位比较重要,他也善于交流,时间不长就和许多人熟悉起来, 办事能力因此提高了不少,对别人来说很困难的事在他面前显得小菜一碟。我们 当时的住宿条件相当简陋,我们不理解,觉得矿上对我们这些大中专学生重视不 够,徐苍鼓动我们联合找矿上,要求改变住宿条件。约定第二天一上班就去找组 织部。第二天,八个人结队来到组织部,组织部和宣传部在一层楼上,我觉得和 他们一块去有点不大对,多了个心眼先回了办公室。不大一会儿,听见了争吵声, 徐苍等人和组织部长吵了起来。架吵完了,一点问题都没有解决,这件事掀起了 不小的浪花,传得沸沸扬扬,这是矿区原来不曾发生过的事,我们八个人的名声 也随之一时大振。至今想起,真是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率真或莽撞,既有意 思又不禁为当时的血气方刚惊讶或发笑。

 我第一次到井下是和单位同事一起去打扫卫生。井下打扫卫生就是把影响生 产的废料、杂物清理出去,工作量不大,也不是特别累。第一次下井,换上工作 服,戴上安全帽,穿上高筒靴,挂上矿灯自救器,俨然一个采煤工。排队来到井 口,坐上罐笼,一声铃响,整个人就像坐在浮云上一样往下飘,一会儿就到了井 下。下了罐笼,沿着铺有轨道的主巷道一直向前走,大约一个小时左右就到了我 们打扫卫生的地方,大家七手八脚,你扛木料,我装废渣,你推小车,我铲小煤 块,十几个人两三个小时就完成了工作任务,然后原路返回,碰巧了还可以坐上 乘人的矿车。升井程序和下井一样,坐上罐笼,一声铃响,整个人就像坐飞机一 样向上飞,瞬间又回到地面。升井后的感觉太好了,空气新鲜,树木葱绿,阳光 灿烂,暖洋洋的,很是舒服。只是有点累,赶紧洗完澡,在小摊上买一大碗棍棍 面,三下两下狼吞虎咽下肚,再喝一大碗面汤,原汤化原食。然后回宿舍美美睡 一觉,人累觉也香,舒服还解乏。下井是要发班中餐的,每人两块烤得焦黄焦黄 的大饼,香味扑鼻,一时舍不得吃完,用纸包好放起来,等到再想起时时常已经 坏了!

 我下井扛过铁柱子,铁柱子是采掘工作面支撑顶板防止坍塌用的。采掘工作 面搬家,机关工作人员每人领了搬两根铁柱子的任务。每根铁柱子重 60 公斤, 超过了我的体重。搬运铁柱子距离不远,也就千儿八百米,只是工作面空间太狭 小,有的地方直不起腰,还要上坡下坡过水沟,空人走都费劲,再加上 60 公斤 的东西,要搬动困难程度可想而知。我人小力单扛不起,只好抱着走一会,拉着 走一会儿,磕磕绊绊,连爬带滚,一身汗水一身泥,等到把两根铁柱子扛到地方, 人也累趴下了,躺在休息的地方半天起不来。常听工友说采掘一线的工人特别厉 害,即使一手提一根铁柱子在巷道里行走,也可以用健步如飞来形容,个把小时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就能扛十几根铁柱子。可见,人们常说煤矿工人特别能战斗,确实是一点也不过 分的。

 由于受地理条件限制,**煤矿宿舍楼是沿马路两边向外延伸而盖的,楼房依 山而建,因势造型,携手而立,肩靠着肩,星罗棋布,遍布山腰。距离矿部不远 的南山脚下有一条弯弯的小河,河水很小,潺潺而流,暮春初夏,草长莺飞,暖 风沉醉。尘嚣散去,沿小河漫步,听河水欢唱,闻槐花沁香,看蜂蝶起舞,抚百 花盛装,心情像熨斗烫过一样,十分惬意舒畅。沿河边崎岖小路蜿蜒攀登,不一 会儿就到达南山山顶,站在山顶迎风眺望,矿区景色尽收眼底。伟岸的**煤矿崛 起在南北两山之间,宛如龙蛇行走,狭长的街道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川流不息, 一派繁忙热闹的景象。此时,细细欣赏煤矿工人艰苦奋斗的建设成果,倾听地底 深处传来的拼搏战歌,呼吸巍巍矿山蓬勃发展的强烈气息,青春的热血像沸腾的 群山一样起伏,心中的激情像熊熊烈火一样燃烧,跳动的脉搏像奋进的战鼓一样 擂响。为了矿山繁荣,甘献热情和青春。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荡,烘炉照破夜沉沉。” 矿山处处披新绿,红杏枝头春意闹,我愿是一缕春风,吹遍山峦河川,染绿院落 庭前,让厚重的冬衣消失在和煦的阳光里,让单调的黑色融化在山花烂漫中;我 愿是一场春雨,甘露矿山煤海,滋润万物生灵,惊雷阵阵传递春天喜讯,希望的 原野涌动勃勃生机,矿山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城;我愿是一朵白云,徜徉 蓝天大地,萦绕山河耳畔,似仙女曼妙起舞,像阳光和暖轻柔,让青春之花分外 妖娆,使生命之光更加璀璨。

 (篇五) 春,是一个美好的字眼,春天,是一个美好的词语。自古以来,中国的文人 骚客们无不赞赏春天,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言佳句,让后人们对春天多了许 多的遐想,也让春天有了描述的词语。

 然而,说到煤矿,似乎和春的关系不大。或许在人们的印象中,“黑”应该 才是煤矿的代名词,姹紫嫣红,花红柳绿又怎能和“黑”扯上关系呢?况且,矿 工们每日都在井下,四季如一,毫无差别,春天好像不会给他们以不同的感觉! 其实,并非如此,煤矿的春天依然很美,煤矿人也在张开怀抱迎接着春天。

 那花园式的矿区春意盎然。也许这高原的深处在您的感觉里只有深山藏古寺, 密林小幽径,然而,只要你步入矿区,你却会惊奇的发现,一座座高楼矗立,一 片片花海紧簇,一张张笑靥如花……现代化的矿区早已今非昔比。人们都渴望大 城市的繁花如锦,却不知这深山之中却也是别有洞天,宽阔的马路畅行无阻,齐 全的超市衣食无忧,优美的环境畅人心舒……我们不是城市,但我们能享受到城 市的一切,花园式的矿区让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处处舒心。春天来了,你看那整整 齐齐的树木吐出了嫩芽,那各色各样的花枝开出了新花,我们的矿区正春意盎然。

 那标准化的井下春意喜人。煤矿的井下是什么样的呢?也许在大多数的人感 觉里是矮小、漆黑的,那是您还没有见过我们的井下,宽阔的大巷车辆来往,笔 直的巷道灯光明亮,无尘化、清洁化让矿井环境日益美好,自动化、无人化让煤 矿人的梦想在这里实现,“五精”管理让岗位和现场环境不断升级……不知不觉 间,煤矿井下“脏乱差”的环境已成为历史,工人的劳作不再是那个环境恶劣的 所在,“穿着西装”上班让煤矿人昂首挺胸,现代化的矿区发展真是“春”意喜 人。

 那甜蜜的小家春意暖暖。结束了一天的劳作,回到家里,满桌温馨的小菜让 人困意全无,一瓶温润的小酒让家处处飘香,哪里有家人哪里就是家,煤矿人的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家温馨却从不单调。这里是大家庭,大家在一起就是兄弟,你来我往的生活从不 缺乏欢乐。井下“三违”被罚了,好胜的自己还不好意思到家,岂不知家协的大 姐们已经登门,回家后,妻子面前惭愧的神情告诉妻子“以后再也不违章了”, 桌上的小菜依然香甜可口。矿上的活动,妻子孩子都来了,那就好好表现吧,拔 河时,孩子的加油声让你格外有劲,一个小奖品让孩子无比兴奋,其实幸福就是 这么简单,一家人和和美美,生活中任何时候都是春意暖暖。

 春天,总是让人喜爱,喜爱它,不仅是它的美丽,更是因为它给人的希望。

 煤矿的春天亦是如此。

 (篇六) 有人说,人生像一条路,有大路小路,也有坎坷崎岖的山路;有人说,人 生如舞台,有时是喜剧,有时是悲剧,有 时有掌声和鲜花,有时只有寂寞的舞 台。而我要说,人生如煤海,神秘莫测,深远无限,是每一个有志者施展才华的 战场。在这个战场上拚搏的人们,曾有智者称他们为“普罗米修斯”,曾有诗人 称他们为“开采光明的人”。

 每当初升的太阳为大地和山峦带来第一缕晨光时,矿工们便穿上黑黝黝 的作衣乘坐着人车奔赴地层深处;他们来不及欣赏霞光初升的美景,就带着劳动 工具坚定地走向工作面和掘进头,迎接新的一天的挑战。每当漫长而幽深的夜晚 来临时,他们在漆黑的井巷里独自承受着黑暗和孤独,用心中的希望和自信采集 着火种,为大地上的人们输送着一片片光明。

 也许,你还不曾了解煤矿,只是从画报上欣赏过那一幅幅彩色的煤城图 片;也许,你还不曾亲临矿工的工作现场,只是从媒体上看过一次次矿难的报道;

 也许,你还不曾近距离地与煤矿工人接触过,只是从历史教科书、从人们众多的 传闻中略知一二。因此,我要郑重地告诉你,煤矿工人丝毫不比军人逊色;他们 也像军人一样地舍小家、为大家,他们也像军人一样地顽强拚搏,甚至流血牺牲。

 有一位采煤队长,在煤矿井下已工作了近二十年;二十年来,他也只是每隔三四 年才回老家探望一次年迈的父母亲;二十年来,他为了生产很少休过双休日,经 常是一听说井下生产遇到麻烦,就半夜爬起来急急地赶到井下现场处理设备故障。

 来自商洛山区的四兄弟,刚来到煤矿时还是农民工身份;十多年过去,他们早已 转为固定合同制工人,其中的二人还当上了队长和科长。还有一个来自山区的工 友,刚到煤矿时很不适应井下的工作和生活,看到漆黑的煤壁、听到时时作响的 顶板,很是恐惧;后来,随着企业对井下安全设施的加大投入,井下采煤和掘进 大都用上了综合机械化设备,安全上有了充分的保障,这名工友在学习和进步中 很快成为井下的一名大工师傅;后来,他就把家安在了矿上,又让高考落榜的儿 子和女婿先后来到煤矿当上了新时代的矿工。像这样的事例还有许多许多,他们 可歌可泣的业绩丝毫不比军人逊色;煤矿工人应该被誉为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也许,他们的人生是平淡的,平淡得如山坡上的野花野草;也许,他们 的生活是平凡的,平凡得一如那默默的煤炭。但是,他们的内心却是炽热的,就 像那乌金散发出的缕缕光焰;他们的志向是高远的,就像那一列列的矿车,昼夜 不停地把黑色的能源从地层深处缓缓运出,又运向祖国的四面八方。

 月亮高悬在山头上,大山一派寂静;茫茫天际,撒下无言的絮语,久久 回荡在心头。煤矿工人披着皎洁的月光,悄然地望一眼熟睡中的妻儿,缓步走出 家门,走向沸腾的夜色中的矿山和矿井。他们把所有的苦、所有的泪都化作了点 点汗珠;汗珠里迸发出乌金的光芒,彩色人生的光芒。他们平凡的人生里蕴含着 伟大的事业!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篇七) 在参加工作之前,我对于煤矿的印象很模糊,仅限于一车车往外运输的拉煤 车和厚厚的煤尘。直到去年,一条渣道改变了我对煤矿的认识。

 那是一个雨过天晴的日子,陪爱人回家看望公公婆婆,刚走到村口,看到多 年的渣道涵洞被拆除了,不禁有点好奇,“这是怎么回事?” 渣道是老矿区最独特的风景线,在蒲白矿务局原有老矿中,唯有白水煤矿的 渣道最为“壮观”。听老人们讲,渣道始建于上世纪 70 年代,东起老井口,西 到南乾村西沟,是由矿井中产生的废渣经过了多年的铺垫而形成的,他是百年老 矿发展的真实写照,它纵向记忆着老矿区跳动的脉搏,横向展示着老矿区厚重的 历史。

 在那里,我知道了什么是渣道?也明白了父辈心中的“渣道”。渣道刚建成 时,是用来运送矿井中渣石有轨电车的路基,那一块块渣石都承载着一个故事。

 父辈大多是矿工,那里有他们辛勤的汗水,听老人们说,那时干得最多的就是铺 设渣道,听得最多的就是电车轰隆隆的声音。九十年代初,随着白水煤矿新矿井 的建成投产,这段渣道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失去了以往的“辉煌”,再也听不 到电车过往的轰鸣声。

 随着新矿井的投产、生活水平的提高,渣道也走过了几十年的路程,渐渐的, 渣道成为过往行人的一条便道,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闲谈,也是一些晨练爱好者 的“乐园”。如今渣道在渐渐的变小,中途的三个拱形涵洞被拆除,使渣道被分 为几截,有的地方已被夷为平地,有人将渣石取走另作他用,也有人将渣石移走 建起了房子。渣道在人们的记忆中已渐去渐远了。看到现在的渣道,断壁残垣, 难免有几分伤感在心头。但又一想,渣道原本就是在农田上垫起的,这也许是渣 道最好的归宿。但在他脑海中渣道却有着难以抹去的记忆,小时候,他每当听到 渣道上电车的轰隆声,都会好奇的跑出屋子,抬头看看,直到电车消失在视线里 才肯离开。仿佛现在那里还有童年的笑,童年的哭…… 也许因为老公的家就在渣道旁,从小就与渣道有不解之缘,渣道才载满了他 满满地记忆。如今,每逢周末回家总爱拉上我,爬上渣道,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看一看周围的变化,听他讲讲小时候的事情。小时候,渣道是童年伙伴戏耍的聚 集地,长大了,离开了家,也离渣道越来越远了,但每每回家看到蜿蜒的渣道, 看到上面散步遛弯的老人,还是会勾起他太多的往事。许是风吹进了沙子,许是 看得久了,眼睛有点青涩,用手擦拭湿润的眼眶,耳畔视乎又想起了轰隆隆的电 车声。

 再一次凝眸这个老矿区,才发现一座座崭新的住宅楼拔地而起,宽敞整洁的 人行道环矿而建,道路两旁的树木郁郁葱葱……一切都变了。老矿区正以青春焕 发的姿态述说着另一个灿烂的记忆。

 (篇八) 矿山是男人的世界,而矿山女工就像火红的花朵点缀着刚性的矿山,生活 和工作在矿山的女工们,用娇柔的身躯与男职工们一道拼搏在百里煤海,默默地 奉献着,用青春与智慧拖起煤海“半边天”。

 煤矿女工朴实又平凡。她们的工作岗位虽然不在百米井下,却每天为矿井 实现安全生产保驾护航。充电房、选煤楼、机修车间、洗衣房……处处都有女工 的飒爽英姿,成为矿山不可缺少的“后勤兵”。高耸的井架,挺立的煤仓,飞转 的皮带运输机描绘了矿山壮丽的图画,而最美丽的要数活跃在这里的一群美丽矿 山女工。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手选女工们每天 8 小时与煤块、矸石为伍,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着矿山的财 富。煤尘弥漫、机声隆隆、酷暑严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艰苦的环境本 不属于她们,这繁重的劳作更不属于她们!她们娇嫩的双手,细腻的肌肤,怎能 经得起矸石的磨砺?她们灿烂的花季,青春的容颜,又怎能不日渐苍老?可她们 从不抱怨,依然与企业风雨同舟。

 矿灯房的女工们,用爱的双手擦亮了矿工的“眼睛”。从清洁到充电,从 检修到维护,精心呵护着每一盏矿灯。一盏盏小小的矿灯,在那层层叠叠的采场 上,无不散发着她们的芬芳。而在黑暗中作业的矿工汉子们,正是凭借着头上的 光亮开采“光明的世界”。

 洗衣房的女工们,洗一件工作服要经过检查、装机、洗涤、脱水、烘干、 叠检、缝补、对号、上架摆放整齐需要十多道流程,工作单调、枯燥而繁重,而 且每天都要和沾满煤泥同时异味刺鼻的工作服打交道,但是她们没有怨言,而是 以百倍的热情持续投入到工作中,因为她们深知工作服越脏说明职工工作越辛苦, 更要保证矿工们可以穿着干净舒适的衣服上岗作业。

 在轰鸣的绞车房,默默无闻、昼夜工作的绞车司机们。一成不变的倒班制 度,注定了她们要用违常规的作息方式来作业。黑白颠倒的日子熬红了双眼,挡 住了神韵,却挡不住她们操纵绞车的手。那庞大的机器就是她们的伙伴,那绞车 旋转的声音伴随她们进行着无私的奉献。

 机修车间,弧光闪烁,车床旋转,女工们戴上防护罩,手拿电焊工具,与 男焊工一样,双手沾满油污。她们或蹲、或站,一干就是五六个小时,一蹲就是 二三个小时,她们从来没有怨言。是什么力量促使她们用快乐满足的心情坚守在 工作岗位上呢?我想,是信念,是用心做事的信念在她们的心中始终不断闪现。

 勤劳善良的矿嫂们,她们用锅碗瓢盆奏响了生活的乐章,用自编自演的相 声小段和歌舞为矿工们送来了朴实的平安祝福,用真挚的感情铸就了牢不可破的 情感长城!矿工汉子们在那一碗碗热气腾腾、美味可口的饭菜里,品出了温柔、 贤淑、还有善良!每天一早便带着嘱托、企盼,美滋滋地去开始新一天的征程。

 那整日里精打细算的女财务人员、忙忙碌碌的煤质化验女工以及工作在领 导岗位的女性们……,上班时,细心工作,不敢有丝毫的马虎;下班时,经营着 平凡的爱巢。一盏明亮的灯就是一个精致的女人,一个精致的女人就是一个幸福 的家!矿山的夜晚,因为她们们而显得祥和、安宁。还有更多来自不同战线上的 女工们,是她们们用实际行动做出了令人赞叹的业绩,为矿山赢得了沉甸甸的荣 誉。她们与男同胞们同样为矿山的发展发一分光、献一份热,矿山的发展离不开 她们的默默奉献与鼎力相助。

 像这样的矿山女工还有许许多多…… 女工们脚踏实地为矿山奉献着,矿尘掩盖不了她们满面的灿烂,岁月夺不 走她们自信的容颜。人们通常喜欢用花来形容女人,但我觉得我们的女工们不仅 有花样的风采,更有绿叶一样默默奉献的质朴情怀。

 因为工作,所以美丽。这些就是我们身边美丽的女工,她们自强、自尊, 在自己热爱的岗位上编织着美好的人生,她们用自身的细腻和聪慧,用内在的精 神和力量续写着矿山的奇迹和辉煌! (篇九) 看!那一群提小桶、拿小刷的年轻人蹲在路伢边在干什么?走近一看,原来 他们正在给路伢换新装——用刷子仔细的刷上黑黄相间的油漆。他们就是煤矸石 电厂的党员们,时值正午,他们也顾不上饥肠辘辘的肚子,依然一丝不苟的刷着。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那边,苗圃里三三两两的职工,他们有的曲着身子正在锄草、有的手拿剪刀 正在修剪花草,还有不远处,有人手握水管正在冲洗路面,这是煤矸石电厂的职 工们正在清理自己的卫生责任区。

 春天来了,他们除了要给自己换上美装,当然不能忘了美化他们的家园了。

 办公楼内,有人正在为全厂的财产清查做准备,从领导小组、各项分工、清 查内容、清查要求…所有前期的工作都安排的井井有条,为财产清查工作的顺利 开展做好充分准备。

 有人正在低头为合同文本的一字一句来回琢磨、推敲,合理维护双方权力, 力争将合同的风险降到最低,做到及时、规范的签订各项合同。

 楼梯、走廊内人们步履匆匆,相遇也只是微微一笑,就都快速投入到了自己 的工作中去。

 这就是煤矸石电厂,楼外一片生机勃勃,楼内一片繁忙景象。

 是啊,春天,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谁又会将这美好的时间付之东流呢?矸 电的职工,他们勤奋、勇敢,乘风破浪、永勇直前。

 “一、二、三、四,二、二、三、四……”,看,这群身着工作服动作规范 脸上洋溢着无限自信的人们在铿锵有力的广播声下做着早操,他们美好的一天又 开始了… (篇十)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的老爸从遥远的**县来到了**矿务局董家河煤矿当工 人,过了一两年又带去了我妈,听我妈说爸爸的工作很艰苦,每天在井下工作很 长时间,每个月的工资也只有几十元人民币。矿工的工作环境也是想当的差,工 作的时候身体周围都是黑乎乎的煤块和石头,唯一的照明设备也仅仅是头顶安全 帽的一个安全照明灯。

 记得有一次,妈妈带我到井口等父亲下班,妈妈指着黑黑的井口告诉我:“爸 爸就在这里面上班”。当时的我倍感惊奇,心里更是充满了恐慌,心想爸爸怎么 会在这样的地方工作呢?由于家里孩子多,父亲在家庭经济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供 我们念书。为此,您每个月都出满勤干满点,为的是多挣点钱。现在的我才渐渐 地体会到父亲工作的艰辛。

 我就说说煤矿工人的生活吧,煤矿工人究竟是在怎样的环境下工作?也许各 位想象得到,但各位肯定和我一样,只有停留在想象的边缘,而无从真正的亲身 体验!矿工们每日前往工作地点时,要匍匐着身体爬行而过;每日在高粉尘的环境 中一待就是一天,甚至在这种环境下啃干粮充饥!每日在地下挖掘,面临的是常 人难以想象的塌方,透水,瓦斯等事故带来的风险,可以说是用生命作为抵押! 有些矿工在工作了 30 年甚至 40 年之后终于可以退休了,却落下了一身的病! 我的爸爸就是父亲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直到退休,现在几乎每天都在吃药, 高血压、气管炎、咽炎等病痛时常困扰着他。但他很少把病痛显现在儿女面前, 总是呈现出高兴快乐的样子,默默地承受...... 如果说,新中国的建立,是中国人民政治上的解放,那么,实现采煤机械化 企业现代化,便是煤矿工人重体力劳动与生活重负的第二次翻身。

 现代化煤矿,把昔日煤矿工人苦、累、脏、险、穷、没文化的形象,定格成 不堪回首的历史:推翻了压在他们身上的水火、瓦斯、顶板等威胁生命安全的座 座大山;终结了手刨肩扛人拉低效的落后生产方式;奏响了自动化高效率的先进 生产力和实现煤矿工人幸福人生的交响乐。

 作为一名矿工之子,我想说得太多太多......其实像父亲这样的又何止他一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个呢?那些默默无闻、老实巴交的善良人们,其实都是**矿业公司的真正建设者, 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热血浇灌着**局的每一寸土地,但得到的却是最少的回报, 可他们从来没有叫屈、叫苦。最后,我不得不说的是说:煤矿工人是世界上最辛 苦、最艰难、最脆弱、也最伟大的劳动者。

 (篇十一) 风走过的地方就是风光 风一直在吹。

 风终于吹到了煤矿。在一台机器的帮助下,风吹到了井下,吹进了一条条巷 道,吹进一个一个采场,吹进了一页一页煤层。

 像一个人的气习。自然而然的吹动,风带上阳光的气象,带上了又一棵树的 气味,带上了一个人的气质,带上了一个世界匆忙或雍容的气韵,在巷道里冲冲 撞撞地走。巷道断面越来越小,风的脚步越来越快,越来越急。

 风在翻动。像一个声音在呼唤,风翻过高耸的井架,翻动绵长的巷道,翻出 沉甸甸的煤层,翻进层叠的地质年代,翻出了大地最深刻的内心。

 风在寻找。风在寻找另一个人的气息,风在寻找自己的曾经的气息,在树上, 在煤里。风在把所有的气息合在一起,使事件越来越完整、完美。

 风在深入。深入地参与,参与一个事件,参与长长的时间,为时间在天空、 在地上、在煤块上,留下痕迹。

 风走过的地方就是风光。

 在地面,风走过一个人,走过一棵树,走过一朵花,走过一片月光,走过星 星下的两个人窃窃私语,走进了人间的一刻日常生活。在井下,在巷道,在煤层, 风走过累积下来的黑压压的时间。黑压压的时间就是时光,它们收集下的光亮把 时间一分一秒地攒在这里,使它成为时光的富矿,等待着风来唤醒,光阴无限。

 风景在,风继续吹。吹过一年的巷道,吹过十年的矿井,吹过亿万年的煤层。

 是的,风吹过的,风吹出来的,都是风光。风来了,在此时,在这里,在我面前, 风光无限。

 煤巷里的山河多么辽阔 山在这里,高高地耸立;河也在这里,幽暗地深陷。

 在煤矿的井下,一条煤巷,在大地深处,像母亲巨大胸怀里的子宫,在孕育, 在生出;再将这山,将这河,滋养,抱在怀里。

 山是一座高山,时间的山峰上,上亿年的光线一点一点堆积,由亮到黑,光 芒最有份量的质地,在结构里抱紧。时间如流水,水流到这里,就了江河。河水 在煤层深处蜿蜒,多少时间被它紧紧地抱住,深深地收藏,成为亿万年的秘密。

 我站在山上,我无法得到山的高度;我陷在时间的河水里,我不能随波逐流。

 我在宇宙之外,像一个旁观者,默默地注视、分辨。

 真相从来模糊不清。山河之上就是日月,日月之间就是故事,故事里的经历 是多少次天翻地覆。那些树,那些花,那些累累的果实,那些厚厚的落叶,那些 或浅或深的印迹,没有人看见,没有人闻到,没有人收取。

 再长久的时光也是有限的。山河在煤巷里局促,像我一样,怎么也转不过身。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巨大的孤寂深埋在这地层之中,成为时间的宝藏,在人间 转身,成了一个富矿。它们让大地如此充实、圆满,成为大地的核心部分。

 煤从煤巷出来,仿佛开始了又一次的江湖行走,煤不是树的轮回,煤在又一 个江山里挺拔,怀揣着时间的光。

 煤巷打开了矿藏,煤巷打开了历史,煤巷打开一层一层的故事。乾坤在。哪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怕只有一米宽,哪怕只有一百米长,这一条煤巷,已经拥有了无限的辽阔。

 故事已经虚无,虚无成黑,黑夜一样。总有一些光亮渗漏过来,煤层中零零

 碎碎的脉络,甚至化石,一粒未来得及发出幼芽的种子。像是一种叙说,被一阵 一阵的风唤出,在山边,在河里,无声地,喋喋不休,没有止境。

 所有的气息都是气韵 它们从煤的身体里滋生、出发。它们是煤的呼吸,是树的呼吸。它们使这些 煤,保持了另外一种生命,带着生命的气息。

 它们是瓦斯。

 瓦斯在煤层深处潜伏。瓦斯不停地挪移,煤与煤在密切地交流,在真诚地交 换内心。是的,煤在此时有了内心;煤在此时,心心相连。

 瓦斯是老虎。在煤矿,瓦斯是最凶狠的老虎。稍稍放松,它就会跳出来,咬 人,吃人,会把整个人、许多人全部吞噬,把整个煤矿吞噬。

 老虎就在我的面前,我面对着它,我看不见它,我默然地相想着,想象着它。

 煤在地层中已经亿万年。亿万年的埋没,不见天日;亿万年的挤兑,逼仄着 身子紧缩自己;亿万年的压抑,喘不出一口畅通的气来,以委曲求全。这气息, 这瓦斯,它们已经是一种火,一种火气,在大地身体里,冲突,冲撞。

 生命无常。多少躁动、甚至是冲动,被压在强硬的内心。它们不得不苦苦地 撑着。它们痛恨,它们挑拨,它们离间,它们鼓动了一股气流,想从最深处颠覆。

 在深夜,在煤壁的一边,我面对着这黑压压的煤。我看到了,我感觉到了, 一种气息成为气势,咄咄逼人;一阵气流成为气韵,让煤的生命复活,让大地深 处有了生气,让我在暗黑里感动不已。

 蝴蝶飞 这一只蝴蝶,嵌在煤层里,终于得到了不老的容颜。

 不老的不仅仅是容颜,还有它的低低飞翔,谣曲一样,在长长的黑暗里,穿 过一曲没有冲突的戏剧,忧伤地飞。

 仿佛只是为了这飞翔的完整和完美,这一只蝴蝶把曾经飞抵的树带到了地层 里,把几朵花带到了树中间,把低矮的天带到了花上面,把花开的热烈长久地封 存地地下,矜持地散发。

 现在,它在一棵树上飞,它在几朵花之间飞,它在亿万年的时间里飞,它在 慢慢凛冽的气息里飞,在我灯盏前,犹犹豫豫地飞。

 故事用自身留存在岩石深处,蝴蝶在故事里侧着身子。它不是道具,也不是 背景,不是一段情缘的美好说辞。它是主角,它从不停止地飞,它把大地的坚实 和深刻,飞成了空灵和虚幻。

 蝴蝶飞,飞出一条路途,在大地深处,让这个矿井、这一条巷道、这一面煤 壁成为了通道,一个一个场景还原到最初。场景里有我,我不在梦里,我在飞, 飞进另外的时光里。

 这是大地的内心,大地的心思,也是我的心思。在这个深夜,在这个煤壁上, 有了一只蝴蝶在飞,无论这里多么深奥,无论它们是多么坚硬,大地也是灵动的, 在黑暗里充满了光明。

 (篇十二) 仿佛就在昨天,确要时空倒退三十多年,我才能回到那黄土高原边上的山城 **.

 那里有我下河捉鱼时被河水打湿的半节裤管,还有河水中映出的稚嫩笑 脸。有我河边偶尔拣到的鸟蛋,还有爸爸拧耳朵的疼痛感…… -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那里有我上山摘酸枣时被荆棘挂破的千层底鞋,还有漫山中回荡的童年歌 谣。有我田里顺手“摘”来的生瓜蛋,还有妈妈高抬手下的轻拍灰…… -

 那里有我得了第一名的心底骄傲,有我见到老师的问好。

 在那里我佩戴 上国旗的一角,有了我眼睛明亮、视野逐渐开阔。

 那里有我至今想念的玩伴:书生气十足的尹杰,瘦瘦的微笑的周虎,不 会生气的王利军,教我打乒乓的扈斌…… -

 那里还有我尊敬的老师们,也有我们栽种的白杨树。有我走了无数次的 上学路,有停留在我记忆中的校园…… -

 那里有我和她互相回避的目光,有我们一起并肩时被月光投下的背影, 有我人生的第一个热吻,有我锁入梦境的飘逸马尾……

 这一切都在眼前,可我怎么也触摸不到。这一切分明离开了很久,可我 总能在梦里感受到它的温度!-

 (篇十三) 我的矿工父亲 很早,就想写一篇有关父亲的文章。父亲生前是一名煤矿工人,他离开我整 整十年了,每当想起父亲,我情感的闸门会失去控制,无法自拔。想写父亲的墨 笔也就悄悄搁浅了。父亲的一生,和很多矿工的人生是一样的,即平凡也是伟大 的。父亲生前的自足与自豪感,曾不止一次感染到我,以至成就今天的我,一名 和父亲一样的煤矿工人。

 人生的信念和追求都是不一样的,父亲的信念和追求没有轰轰烈烈,没有远 大的宏图;有的就是安于现实,做平凡的自己,做好当下该做的一切。而这平凡 的一切,成就父亲一生永恒的话题。也成为我人生路上,一座伟岸的坐标。是这 一切,让我明白如何做人,如何对待人世间的功名利禄,如何面对人生的苦难和 挫折。人生虽然有普通平凡,甚至微不足道,但是,父亲的人生没有平庸,更无 乏味。

 在我很小的时候,父亲披星戴月,每天早早出门,很晚才回到家。他一年四 季始终如一,全身心投入工作,也为一家人的生计,历经酷暑寒风,从不懈怠。

 那个时候,能坐在父亲自行车的前梁上,享受着父亲轻咬头发的惬意是很奢侈的, 因为他很少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在物质生活还很匮乏的计划经济年代,全家八口 人全靠他一个人的工资维系生存,我和兄弟姐妹的童年,却在无忧无虑的环境中 长大,我们的衣食用品,包括读书用具都令身边同龄的孩子羡慕甚至嫉妒。父亲 没有文化,并不识几个字,但他能够把每一项细微的开支,做的有条不紊,周密 合理。他给我们创造了最完美的文化知识、在校教育的最佳环境。父亲对家,对 我们的爱是超自然的爱。

 父亲擅长修理,谁家的锅碗瓢盆或用具漏了、断了、弯了,都会送给父亲, 他挤时间把它们修好,然后物归原主。邻里哪家有事,他都第一个前往帮忙,他 用自己善良、朴实、厚道的为人,赢得了邻里及周边人们的认可和称赞。

 地壳深处的夺煤之战,似乎并不比刺刀见红的战场逊色,上世纪七十年代的 采煤工作面,条件还很差,父亲曾不止一次经历过,惊心动魄的大冒顶,也为抢 救工友生命和国家财产有过英勇壮举。父亲从不好功自傲,也不沾沾自喜。他把 每一次得到的一纸奖励,轻轻地叠在一起,存入箱底。

 有一次,父亲在采煤工作面受伤。他被冒顶的粉煤埋住,头部也被一块岩石 划伤,工友们把他抢救出来,送进医院。全家人听到这个消息,感觉天塌了,我 们兄弟姐妹跟着发疯般的母亲跑去医院。在抢救室的门口,我看到几位穿着工服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的叔叔,他们头戴帽斗 ,身扎一条皮带,皮带上挂着矿灯盒,一端载有连接线 的灯头挂在脖子上,脖子上还缠有一条白色的毛巾,说是白毛巾,其实已被汗渍 和煤灰染成黑色。满身满脸都是污垢,他们象极了电影里的刚果人,只有说话时, 露出的牙齿是白色的。母亲的惊恐和哀伤,不言而论,那从未有过的绝望,让我 胆战心惊。就在此时,其中一位穿工装的叔叔,扑通一下跪在母亲面前,他哭诉 着说:”嫂子!大哥是为了救我受伤的!我的一时疏忽,造成了这场事故。“

 后来得知,那位叔叔思想开小差,在采煤工作面突然冒顶的瞬间,选错了逃 生的方向,是父亲冲上前推开他,自己却被埋受伤的。所幸,父亲那次并无大碍, 经过抢救,他很快恢复呼吸,只休息了一天,又投入了夺煤会战。事后,自己还 风趣地说:”摸了把阎王爷的鼻子,阎王爷要我回来了!“ 类似这样的故事, 其实父亲的经历远不止一次,在生与死的瞬间,父亲会毫不犹豫,果断出击,他 不想让事故无端地结束工友的生命,他也不想有悲剧发生在自己的身边。

 我少言寡语的父亲,就是用实实在在的行动,维护着自己的善良和尊严,维 护着他勇于奉献,大公无私的做人底线。在讨论采煤工作面如何避险的分析会上, 父亲根据自己多年的现场经验,说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而且还分门择类,举一 反三,通过以往的事故案例,做出了很系统的阐述,受到各级领导及安检部门的 认可,得到了众多工友的赞许。

 时光飞逝,岁月辗转。我和兄弟姐妹相继走出校园,哥哥姐姐走上理想的工 作岗位,妹妹也做了教师。父亲却老了,但父亲对我们的爱和教诲没有终止,他 时常对我们说的只有一句话:”无论做什么,只要用心去做,用爱去做,一切事 情都会尽善尽美的。“ 一九八五年,父亲完成了四十年的采煤任务,光荣退休。

 我在父亲的鼓励下,顶职入矿,接过了父亲深深热爱着的矿工职业。离开矿井的 父亲,不时遥望着高高矗立的井架,遥望着一列列运送煤炭的列车,遥望着那沸 腾的、曾经鏖战的疆场,目光久久不肯移动。回到父亲的身旁,父亲那和蔼的目 光,再一次落在我的身上不肯转移,那目光里的爱让我永久地回味和享受,让我 更坚定自己的信念,沿着父亲走过的巷道,勇往直前,义无反顾。

 二零零七年末,父亲七十三岁,因病与世长辞。父亲去世的那天,是一个漫 天飘雪的日子。我不知道这样的日子相对父亲来说,该预示着什么。在这个寒冷 的日子为父亲送行,泪水结成一粒粒冰棱,哀乐在夹杂白雪的朔风里,低惋迂回。

 送葬的车队拉的很长很长,这里边有单位的领导,有邻里,有他曾并肩作战的兄 弟,也有他叫不出姓名的采煤工。

 看着采集了一辈子光和热的父亲,被推进火化间,我的心彻底碎了。碎在轰 轰烈烈的炉火上,碎在发出光刃的每一块煤炭上,碎在高高矗立的烟塔上,也碎 在灯火通明的光芒里、、、、、、

 十年后的今天,我终于写出了有关父亲的文章。但我哀叹,我文笔功力的肤 浅,没能写出父辈矿工的真实写照,落笔的刹那,我下意识地呼出:”爸爸,您 在那边还好吗!“

 (篇十四) 亲历巨变

 “爸爸,怎么还吃这个,我都吃腻……”“快吃吧宝贝,这是补锌的,吃 了它会越来越聪明……”8 岁的女儿坐在餐桌前,向我表达着对晚餐的不满。每 每这个时候,我总是想起自己童年,想起这些年在自己身上发生的巨大变化。

 “孩子赶上了好时候” 1978 年出生的我,老家在**省宁阳县的农村,父亲是**矿业集团公司杨庄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煤矿的一名井下工。8 岁以前都在农村生活的我,小时候听大人们说的最多的一 句话是“孩子赶上好时候了!”现在想想,当时大人们说这话,主要是因为我这 代人的生活比上代人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时正处在改革开放初期,物质生活 相对比较匮乏。每年冬天,母亲都要准备一整箱的煎饼,为的是弥补细粮的不足。

 当我和上了年纪的爷爷奶奶一起享受炝锅面条时,其他大人们只有用剩下的汤泡 煎饼吃,他们一边津津有味吃着,一边对我说:“真香!”那时我并没觉得面条 有多么好吃,心里老是盼着爸爸能早点回来,因为,他每次回家总会从矿上给我 和爷爷奶奶带回一些油条、肉包什么的,在当时的农村,这就算是改善生活了。

 几乎每次享用这些“盛宴”,大人们都会说,还是你有福气!再后来,这些情况 都变成了过去式,吃的问题慢慢已经不是什么问题了。除了吃饱吃好之外,想的 最多的就是如何吃才更有营养,怎么吃才更健康。真正的好时候是最近这几年的 事,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职工收入的不断提高,社会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 在吃这方面是我们真正有了选择的空间。女儿出生后,全家的注意力转移到了下 一代身上,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从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得到的健康饮食信息, 全部应用到了餐桌上,各类补锌、补钙、补脑食品换着样的给孩子做,唯恐孩子 吃得少、吃不好,影响了身体发育。每当这个时候,以前大人们曾经羡慕自己的 话就会在脑海里浮现:“孩子赶上了好时候!”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 1985 年,为稳定井下工队伍,全国煤炭系统对在井下工作到一定年限的老 矿工,实行“农转非”政策。1986 年,我同母亲“农转非”来到当时的**矿务 局杨庄煤矿生活。从小没有走出村子的我第一次有机会感受外面的世界,离开老 家的时候,我还抱着奶奶问外面到底什么样?奶奶告诉我:“楼上楼上,电灯电 话”。随着大量职工家属的不断涌入,“住房难”成为每一个矿区家庭面临的第 一大难题。当时,矿上的房子非常紧张,我们一家三口只分到一间 20 平方米的 “筒子楼”,饮食起居、做作业都挤在一间房里,大有“难民营”一般的感觉。

 但我和母亲却感到非常幸运,因为比我们迁来晚的连这样的“筒子楼”都分不到, 只好就近到农村租房子住。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九十年代,期间,历任矿领导都 把解决职工住房问题当成一件大事来抓,每年都兴建好多住宅楼,并且在住房分 配方面优先照顾井下一线职工和独生子女户。1991 年,在筒子楼住了 5 个年头 后,我家终于分到了一套一室一厅 30 平米的房子,父母和我感到激动不已,地 面、墙壁什么也没动,拿到钥匙当天晚上就搬进了新房。房间虽然不多,也不大, 但我们总感觉到能住上“套房”真是太幸福了。父母住卧室,我睡客厅。可就是 客厅我也没能住上几天。为了照顾年迈的奶奶,父亲把在农村奶奶接到了家里。

 我又被临时“调”到了阳台,九十公分宽的阳台,刚好容下我的单人床。虽然和 奶奶感情很好,可心里还是有些酸溜溜的。当时,母亲劝我说:“省的睡觉打滚 掉下去”,我听了一脸的无奈。现在想想,九十公分宽也就在那里平躺一下,还 怎么打滚啊!2005 年,集团公司实行住房制度改革,决定逐步取消住房福利补 贴,向市场化过渡,并放宽住房政策,允许职工自由买房。我作为一名年轻职工, 虽说还没有多少积蓄,但对住大房子毕竟看到了希望。特别是 2007 年底,在杨 庄煤矿职工医院工作的妻子,应聘调来集团公司机关医院工作,我也调到电力公 司政工部。从此,两人开始了来回赶班的生活。为了避免旅途劳顿,我买房的心 开始变得跃跃欲试,决定借上部分贷款也要在集团公司机关驻地买一套属于自己 的楼房。经过反复磋商,2008 年 1 月 3 日,是值得纪念的一天,我们终于签订 了房屋买卖协议,以 18 万元的价格买下了一套 120 平方米的二手房。房子装修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期间,我和妻子就盘算着如何安排家人的房间,因为三室两厅的房子,第一次让 我们真正有了选择的权力。搬进新房的那一天,我把以前用的折叠椅、折叠床、 折叠饭桌和所有因为适应狭小环境而经过“改造”的旧家具请进了地下室,取而 代之的是宽大的双人床、漂亮的布艺沙发、大理石的餐桌……。

 从收音机到网络时代 小时候几乎没有什么娱乐生活,捏泥巴、逮蛐蛐、玩骑马打仗几乎是自己 全部的快乐。记得那时,爷爷奶奶最大的享受是坐在马扎上听收音机里的小曲, 慢慢的,村里便有了黑白电视机,十二寸的、十四寸的,都很小,也收不到几个 台,不过这已经成为当时很少有的奢侈品。全村十几个孩子拥到一台黑白电视机 前,用惊奇的目光注视着很小又不太清晰的电视画面,从此,《铁臂阿童木》、《花 仙子》、《聪明的一休》、《黑猫警长》等经典形象深深印到了我的脑海里。每次看 完电视回家,我总会兴奋地给妈妈说起这些电视情节,她总说我掉进了福堆里! 随着集团公司的发展壮大,矿区干部职工的生活越变越好。人们手中可以支配的 收入越来越多,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人们更加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首先 是家庭文化娱乐用品迅速增加,电视机、录像机、影碟机、音响等快速步入矿区 居民家庭,其次是休闲娱乐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如今,多层次、多内涵的 文化生活已牵动着百姓的心。泡吧、看大片、上网冲浪、听音乐,这些过去连听 都没听说过的娱乐项目,已经变成今天人们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消遣方式了。从 清晨的跑步锻炼、舞剑、习拳,到傍晚的广场文化、打球、跳舞,再到平时的种 花养草、上网,异彩纷呈的文化娱乐生活陶冶着矿区人们的情操。娱乐化时代为 我们的生活打开了另外一扇窗,也让我们惊叹着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

 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蓬勃发展;改革开放,使人民生活安居乐业。展望 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明天会更好,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富足! (篇十五)老矿山人 (散文) 中国煤炭新闻网 2017/1/22 16:11:36 散文 荟萃 前些日子,我去**矿参加煤炭安全宣教业务培训,在西三环门前倒 21 路公交车,半个小时过去了,车却迟迟不到,雾霭沉沉中,我询问一位过路的卖 菜大娘。

 “21 路车啊?近期好像因修路临时改线了,虽然公交车站牌还在,但是 不从这儿过了,从这里到**矿还有一段距离,你得打车了,或者往那个方向走。” 大娘停稳她的电动三轮,为我指了指矿山所在的方向。

 “但是,这段距离真不近,打的也不好打。”大娘看了看我,热心的说:

 “看来你是不熟悉这里的路线吧?正好,我卖完菜回矿里,拉你过去好了。” 致谢后,我坐上了卖菜大娘的电动三轮,路上,她向我诉说起了**矿和煤 炭工人的现状。

 “煤矿关了,以前是多好的煤矿啊!”她摇了摇头,神色恍然若失,继续 说:“这一晃又快到年底了,我忍不住想起了前些年**矿辉煌的时候,每逢过年 时,那烟花燃放的,啧,真是好看。” 车子慢慢的行走在显得这条有些萧条的小路上,大娘指着路旁的一座幼儿 园说:“这是我孙女上过的幼儿园,现在你看,都已经关门了。” 我转目看去,路旁是一座已经关闭的幼儿园,大门紧锁,教室贴着卡通画 的窗户上蒙着厚厚的灰尘,园内的塑料布偶娃娃依然笑容灿烂,但已经被灰尘覆 盖的几乎看不清面孔了。

 小路有些冷清,虽已临近中午,但路旁的行人却稀稀落落,形色匆匆,偶 有鸡鸭狗会在路中央往来穿行。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矿关了,矿工也都走了,这条街上的人也少多了,现在在这卖菜菜也不 好卖了,我都到市里去。”大娘叹了口气,接着说,“我以前在这矿上做事,我 儿子也是这的矿工,现在他被分流到山西的矿上去了。形势不如以往,煤现在卖 不了好价钱了,矿上家属的日子也都不好过。”

 “这只是一个时期,现在煤价也有所回升,形势会慢慢会好起来的。”我 安慰她。

 车子在一个小铁路岔口停了下来,路杆横下,一列小火车缓缓的鸣笛通过, 卖菜大娘和几个推着自行车的矿工扭头望着远去的火车,陷入沉思。火车轮毂与 铁轨那富有节奏感碰撞声,将他们从艰难的现实中短暂剥离,成为了一针麻醉剂。

 “张大娘!卖菜去啦?今天菜卖的咋样?”铁路对面的一声招呼,让卖菜 大娘缓过神来。“小侯啊!今天卖的不错!一上午就卖了 100 多斤白菜。”

 “卖的挺好嘛,我过两天回新疆矿上了,你可保重啊!” “好的好的!你好好干,下次回来到俺家吃饭!” 对话完,大娘笑了一下:“街坊,以前俺儿子一起做工的,现在分到新疆 矿上去了。” 车子重新启动,大娘的神色也好转了不少:“我现在虽然不在矿上了,但 我想开了,矿山没了,人还在,日子总得过,我现在每天卖菜,菜都是我自己种 的,自食其力。” “我儿现在也在山西做的挺好,儿媳妇在家带着娃,日子不算富裕,但也 算是和美吧。” 她顿了顿,指了指路边的一家早餐店:“大家也各有生计,比如这家,他 以前就是矿上的掘进工,现在虽然不干了,但是自己学的做油条饦汤,每天早上 不到 5 点就起来鼓捣,人有劲,也勤快,街坊都照顾着,生意还不孬。” 大娘又指了指路边的一家卤肉店:“这是矿上一位做饭的师傅办的,他饭 做得好,现在他家卤肉做得也是这街上最好吃的。” 说着说着,大娘头昂了起来:“我们这儿的,都是老矿山人,啥苦没吃过? 啥艰苦生活没经历过?虽然矿山关停了,我们心里不好受,但矿山人的精气神还 在,大家去山西的去山西,去新疆的去新疆,在家做买卖的做买卖,这点困难压 不倒咱!世上总有活人的办法。” 大娘音调虽然不高,但是这句话,我听起来却重若千钧。

 从卖菜大娘的话中,我读出了老矿山人的韧性和顽强,读出了老矿山人精 神的深刻内涵。正是老矿山,铸造出了矿山人这股子不怕苦、不服输的精神,这 精神仿佛是能刺透黑暗的闪电、融化冰雪的火焰,成为了矿山人的传家宝,也成 为了矿山人即便是面对困难、面对挫折、面对失败,也敢于亮剑的精神图腾! 身边的雾霭在逐渐散去,阳光也明媚了许多,**矿终于到了,致谢告别后, 我思绪万千,对矿山人的未来充满了信心。我得感谢这位大娘,她那朴实的话语 鼓舞了我,给了我力量,让我站到了老矿山人的精神高地上。

 (篇十六) 矿工心声 不是我们硬要选择这条路,是命运为我们指明的航向,在这遥遥无期的航程 中,没有浪漫与潇洒,没有诗情与画意,只有苦行僧般的单调与乏味——我们是 煤矿工人。

 做为普普通通的矿工,是平凡,是伟大,我们并不在乎;是高、是底、是贵、 是贱,我们并不去管它。我们只求拥有每天的工作,我们只求拥有按月的报酬,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那么,我们不仅能养活我们自己,养育我们后代,还能孝敬我们的双亲。

 我们的工作很苦、很累,甚至有危险。不苦不累何为工作?不入虎穴焉能得

 到虎子?这一简单的道理,成为我们人生的天平,于是我们弓起了背,弯下了腰, 钻进了地下八百米深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黑色世界里艰苦劳作,黑色铸 就我们坚强的信念,黑色染成我们煤一样的身躯,黑色伴随我们人生的旅程。

 我们头顶着青山绿水,我们脚踩着溶岩灰浆,我们心却溶于天地浑然。黑汗 随煤灰涌上我们头顶,黑汗随煤灰涌出我们心窝,黑汗随煤灰流进我们生命!

 我们左手推开了瓦斯、冒顶、涌水等自然灾害,我们右手采集着乌金光照人 间。我们眼前同样闪着光,我们心中始终发着热。

 我们走在平凡人生路上,即使永远平淡无奇,我们也无悔无怨,因为世界离 不开我们的平淡,离不开我们这类平淡的人。我们也曾向往过轰轰烈烈的人生, 向往过煇煌的里程,然而,这种向往不是每个人都能如愿以偿的,多数人和我们 一样,在平凡中劳作,在平凡中生存,在平凡中默默奉献

 (篇十七) 黑色的思念 细雨柔柔,淋湿所有的记忆,也淋湿所有的思念。阳光明媚,映照着矿山的 一草一木;天轮旋转,转动着几多快乐和几多伤感的往事。

 初来时,你是那么的年轻;一脸的纯朴,一身的乡土气息;腰间扎一根 藤条,简简单单的行囊;几乎没带分文,就走进了矿山。矿山人以博大的胸怀接 纳了你和你的同伴。在煤矿,你学会了采煤,学会了掘进,学会了打眼放炮,学 会了驾驶电瓶车。你用曾经扛过锄头的手,握起攉煤的铁锹,扶起打眼的风钻;

 你用曾经扛起过麦子玉米的双肩,一次次地扛起一根根矿柱、一台台设备。逐渐 地,你成为煤矿井下的熟练工人,成为采煤队里的兵头将尾,成为运输线上的司 机,成为工作面上的“领头雁”。

 每天每天,你用双手推开历史的大门,用心灵的钥匙打开黑色的金库;你 用诗的语言和激情澎湃的歌谣,唤醒沉睡的乌金老人;吹一口时代的清风,让他 们重新焕发青春,列队走出长长的井巷,迎着金色的光明,迎接新的世纪和新的 人生。你曾经征服着自然世界,如今,你依然征服着自然世界,只不过从地面走 向了地层深处。依靠着常人无法比拭的力量,依靠着永远善良和纯朴的心灵,你 一次次地感动着朴素的煤层,也感动着朴素的煤矸石;于是,煤矸石从你的身边 悄悄地溜走,只留下乌金,只留下光明和温暖;你把这光明和温暖又转手送给千 千万万的人们。

 每当入井时,你就从天上摘下一颗最亮的星星,挂在头顶,揣进心间,用 她照亮深长幽暗的井巷,照亮人生的沟沟坎坎。矿灯越亮,你的心里就越踏实, 你前进的步伐就越快,你冲锋陷阵的威力愈彰显无遗,你生命的意义无与伦比。

 你开采着光明,也挖潜着真理;你奉献着温暖,也诠释着生活。你黝黑的脸上写 满了忘我的善良,你明亮的眼睛里,闪烁着用汗水和生命凝结的崇高境界。

 黑色的旷野,黑色的林莽,危险无所不在。你小心翼翼地开采着,劳作着, 但难免会有失手的时候;于是,你和你的工友被冒落的矸石砸伤了,被片帮的煤 体压倒了,被爆燃的瓦斯击倒了,被黑暗吞噬了。……植物死去时,把它的生命 留在了种子里;而你离去时,把自己的生命融入了乌金中;那人世间的每一片光 明和每一缕焰火,都是你生命的再生。你走过了地狱,也走进了天堂;你走过坎 坷的人生,也赢得了悲壮的美丽。生命虽然逝去,但精神永存;那种开拓进取的 精神,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那种温暖人间的精神,依然会永远激励人们前行。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思念,是一根长长的丝线,一头牵着今天,一头牵着历史。他们走了,像 一颗流星,悄然离去,甚至没有留下点点痕迹;他们走了,像一盏熄灭的矿灯, 默默无闻;但他们的事迹和精神已印入每一个正直人的心中,人们的心中必然会 亮起无数盏明灯。一排排矿柱,用静默的肃立为你哀思;一列列矿车响起汽笛, 为你致意;一盏盏矿灯汇合成光的海洋,仿佛游动的烛光,为你不死的精神讴歌 和默然颂诵。

 风在哭泣,雨在哭泣。思念,是一把风钻,继续开掘着煤矿工人的精神矿藏。

 (篇十八) 我的城市和煤有关,没有煤就不会有这个城市。

 听人说,有个姓李的人带 领一帮人来到这里,他的头发后来全白了,都喊他李白毛子。在一个城市,我认 识他的女儿李琴,他女儿的老公周福。好像小时和李家住的很近。却不认识那个 是李白毛子。他是开煤矿的领头人。据老人讲,那是个很小的煤窑。如今小煤窑 也很多,李春生后来当过局长没有,我没去考证过。传说这里煤用铁锹就能挖出 煤,开始我还不信,去岗杨沟时的确让我惊讶,一家独门独院人,是玉米杆围的 小院,在这家人的几米的地方我看见一堆煤挖了出来,放在那里,煤的旁边有个 几锹深的坑。在我常去玩的松树林里前年也有人在那里做过发财梦。有两个男的 在那里挖,我故意绕过去看。那个位置离马路有三十米的距离,我还发现这两的 男的是一早一晚偷偷摸摸的在挖。我隔两三天去看他们的进展,不到几天功夫, 洞是斜着往里伸延下去。我想,他俩是想在这找煤。煤矿?不像。倒像是大耗子 盗的穴。我还记得我问了那俩人一句;‘你们在这开煤窑啊。’那人说,是。

 这个洞我出于好奇总去俯下身往里面看。他们的作业很简单,挖出的黄土一 天比一天高,直到我看不见挖煤的人,却看见真挖出一大堆煤。当时我感觉这里 遍地都是煤。没到四个月,我又趟着没膝盖深地绿草走去时,松林里的拐弯处意 外出现深深的轮胎痕迹。这意外的车怎会开进树林里?这是极少稀见的现象了。

 我判断,准是没经过官方允可,就想在这挖宝。

 谁那么天真,大胆的想法,我想起这里煤矿的初期,李白毛子不是和这俩个 人一样吗!那个年代已太遥远了,李是有功之臣,他把煤放在太阳下晾晒,那的 荒野中大煤田中的创始人。在煤堆里站立的城市,闯关东的,全国各地的人都往 这里聚集着。

 在全国的笔会上有人问我是那里的,我说是煤城,一个主编在混熟时说那么 几句,他说;冰女,煤堆多,别让煤把你埋没了。他的话是一种暗示,他也是煤 矿来的,还说我。我只是笑了笑,没反击他。他后来听说去了南方的深圳,这些 人都长了翅说飞就飞。煤矿,我的梦里没有你,也许一直没离开的原故吧。

 (篇十九) 我的父亲是矿工 常从报纸上关注一些关于煤矿工人的事情,某年某日,那里的煤矿又发生了 矿难,那些煤矿又出现了啥情况,这些新闻的出现,顶多也就是我们茶余饭后, 偶尔关注一下的新闻事件而已,有时,为这些不容易的煤矿工人担心,也有时为 那些不幸在矿难中受伤害的死难者,感到伤心难过,但是,从未想到,这些矿工 的悲剧和心酸故事,与我有多大关系,矿工的工作和生活,没有亲身的经历,我 们很少有人能够真切地感知,作为一个煤矿工人的喜怒哀乐,而我,在闲暇时间, 陪着年迈的父亲,听他聊起自己作为一名煤矿工人的岁月,才会感到,我是一个 煤矿工人的儿子,我的父亲,是一个煤矿工人。

 父亲没去煤矿工作之前,只是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我的家乡,就毗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邻亘古文明的京杭大运河,由于当时的家境不错,爷爷置备了一条小木船,从台 儿庄向南方运送一些布匹,

 粮食,因此,父亲有机会跟随爷爷,随船下江南,无论是烟花三月,还是烟 雨朦胧的梅雨江

 南,父亲,早早地就接触到了外面的精彩世界,从周总里的故乡淮安到人间 天堂的苏杭,一路行船,一路的风景,脑子里这些精彩的画面,是父亲多少年前 给我讲故事的时候,便早已印记在我幼小心灵中的一道抹不去的风景,烟花三月 的扬州,细雨朦胧的江南水乡,还有那北方人一直津津乐道的扬州美女,我的江 南梦就是从那个时候做起的。

 父亲是一个文化人,至少我还有很多的乡邻眼里这么认为,由于家境不错, 父亲读过几年的私塾,据父亲说,村里和他一起读书的小伙伴,没有几个能坚持 的,只有父亲,坚持了好多

 年,私塾先生是本村一位有名的黄姓秀才,在父亲的眼里,先生虽然穿着寒 酸些,但是确是一位学富五车,饱读四书的能人,据父亲讲,当年村里一位姑娘 出嫁到外村,嫁给一户有钱的人家,怕人家瞧不起自己的女儿,在出嫁那天送客 的时候,请了黄老先生去送“大客”,当时男方招待贵客时,想捉弄一下女方娘 家的人,就把一条没做熟的鲤鱼端上来,见过场面的黄老先生,一看便知有诈, 于是装作不知,伸手便去抓鱼,然后,装作很烫的样子,四处乱甩手上的油,边 甩边说“富贵有余”,弄得几个陪客的人很是尴尬,知道是遇到了高人,于是, 重新上菜,隆重接待,自此,男方家人,再也不敢小瞧姑娘家了,所以,父亲对 文化人,最是敬佩,这也是这么多年来,父亲一直坚持培养我们上学的原因 。

 父亲的私塾功底和随船行走江南的经历,让父亲有些与一般的村民略显不同, 后来,徐州矿务局来村里招工,这在我们农村,可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成为工 人,吃国家粮,,对于这

 些祖祖祖辈辈生活在这个偏僻乡村的人来说,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 竞争自然激烈 ,七个自然村,一共就招三人,父亲还是凭借自己的实力,脱颖 而出,最后成为一名在那个年代,引以为豪的煤矿工人。没有人理解煤矿工人的 艰辛与危险,有的只是家里出了一个吃皇粮的工人,这在十里八村,也算是比较 长脸的事情。

 父亲被招工后,经过简单培训,直接分配到了贾汪煤矿,由于贾汪距离我家 有 50 公里的路

 程 ,没有人见过父亲的工作单位和工作环境,所以,对父亲的工作认识, 只是从表面上穿的理解,父亲每月回家一次,骑着买的飞鸽牌自行车,用工资买 着好吃的,所以,在一般人的眼里,父亲的工作是很体面的,生活也是光鲜的, 至于把父亲和那些整天脏兮兮的“煤黑子”联

 系在一起,我从未想过。

 上小学的时候,放暑假,我闹着跟父亲去贾汪,父亲拗不过我,带我来到贾 汪煤矿;父亲的 宿舍在贾汪城区,条件比起今天的矿区生活,要好的多,食堂和澡堂离宿舍 不远,父亲给我饭票自己去食堂吃饭,每次父亲回来,都是洗完澡,穿着干净的 衣服 回到我面前,父亲与我现在脑海中的穿着脏衣服,满脸黢黑的煤黑子印象, 相去甚远,只是有一次,父亲上夜班,早晨在我睡意朦胧中,下班后不放心来看 我,没来得及换衣服洗澡,这才是我惟一一次看到父亲的煤矿工人形象,头上顶 着头盔,带着矿灯,身上是脏兮兮的工作服,脚上雨鞋,脸上除了牙齿,都是黑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的,就这一眼,是我今生中,唯一的一次,看见父亲穿工装的画面。

 三间宿舍住了 6 个人,都是父亲的工友,也是父亲的徒弟,据他们说,父亲

 为人忠厚老实,待人诚恳,工作认真能干,所以,深得领导的赏识和同事们的赞 扬,由于井下挖煤,既危险,又需要经验技术,所以,一般的家长都喜欢把孩子 送给我的父亲带,把这些年轻的孩子,交给我的父亲,父母放心。据父亲说,这 其中就包括一位矿长,那个年代不像现在,有本事的

 领导,直接给孩子安排好的工作,为了锻炼孩子,将来能够胜任更高的工作 岗位,矿长的儿

 子,也得下井,下井挖煤,小事故不断,大事故常有,孩子交给谁放心?这 样的重担自然交给

 我的父亲,在父亲的照料和呵护下,矿长的儿子平安地完成了井下工作,父 亲说,当时,为了

 感谢他,矿长曾经让父亲提条件,甚至不少次提升父亲的职务,但是,父亲 都一一推辞,最

 后,矿长送了一板车煤炭,还是我五叔和二叔用地排车,来回 100 多公里运 回来的,个中的艰

 辛可想而知,有人说,父亲真傻,东西不要,官不做,父亲常常笑着说,自 己不是当官料,

 我也曾经迷惑好多年,父亲曾有无数次当官的机会,自己都放弃了,为何就 这样只愿做一个普通的煤矿工人?

 父亲兄妹九人,他是家里的老大,而我们家也是姊妹 6 人,所以,父亲微薄 的收入还是有

 些捉襟见肘,姑姑们要钱,叔叔们要钱,爷爷奶奶看病也需要钱,而我们自 己家,这一大家子人,更需要养活,生活的沉重负担,没有让父亲放弃,他用微 薄的收入,省吃俭用,照顾着我们这个大家,那个年代却吃少喝,人们无法解决 温饱,每到月底休班回家,父亲都会用自己省下来的粮票,从食堂买来白面馒头 带回家来,这可是全家人的盛宴,作为家族里的老大,父亲就这样承担整个大家 的家庭责任,而我,也从未听到父亲抱怨过 。

 不当官,父亲对获得的各种荣誉还是比较珍惜的,曾数次获得徐州矿务局的 劳动模范,先

 进个人等,还是优秀的共产党员,家里至今还保留着父亲获得的各种荣誉证 书和奖章,这对父亲来说,是他最大的自豪。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的?”,整天在危险的煤井下工

 作,小危险时时有,大危险也不断,怕母亲和家人担心,父亲从不讲井下的 事,直到有一次,井下冒顶,眼看塌下来的煤石要砸到父亲的两个工友,父亲奋 力推了两人一下,才没出现大的人命事故,他的两个工友受点轻伤,但是,父亲 还是被塌方砸断了小腿,直到有一天,矿上通知母亲说父亲出事了,母亲才带着 我匆匆赶到医院,看到躺在病床上的父亲,母亲都吓哭了,而我,看到父亲受伤 的腿打着石膏,缠着绷带,被高高地吊起,才意识到,父亲,躲过了一场生死劫, 而被父亲救下的俩位工友,也因此,成为了父亲余生患难的兄弟。

 由于是硬伤,父亲身体基本无大碍,由于出现了这次事故,父亲的工作出现 了变动,这也

 让母亲和家人们感到欣慰,父亲由一个井下工人,被调到垞城煤矿保卫科做 门卫工作,给煤矿看大门,说来是个轻快活,其实也不轻松,矿里物资多,周边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又靠近农村,每日进出车辆无数,所以,很多想从矿里弄点公家物资的人,门岗 这一关是比较难过的,据父亲后来说,不少人曾提出给父亲好处,让父亲睁一眼 闭一眼,也有的托人找关系,希望父亲能够假公济私,放他们一马,然而,父亲 说,自己从未接受过别人的好处,也没有做过对不起公家的事,父亲是一个普通 的煤矿工人,一名普通的党员,但是,却能这样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有点出乎 我的意料,“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是父亲给我的教诲,这样的教诲也曾让 我在工作中受益匪浅,曾经我做企划部长,手里掌握公司的每月 60 万元的广告 费审批权,多少人又是请客,又是送礼,能想到的办法都想了,而我,始终想到 父亲的教诲,尽管,总部曾经多次派人来审查账目,但是,我都平安无事,这是 父亲的教导和言传身教,影响了我的结果。

 父亲退休了,按照规定,父亲是可以带一个孩子安排矿上工作,然后去一个 接班的,但是,父亲没有这样做,只是最后退休的时候,才让三姐接了班,而其 他的矿工,有的几个孩子,甚至全家都去做了工人,由于在井下放炮挖煤,父亲 的耳朵聋了,加上吸进煤尘等,有了职业病—矽肺,这些都是父亲可以去矿上提 要求的条件,但是,父亲没去,他终于带着一身的

 疲惫,职业病和一大堆荣誉,回到了故乡,而我们家墙上,高高悬挂的父亲 光荣退休的匾,

 写满了父亲一生的自豪和奋斗血泪。

 耳聋加上多年的职业病,还有曾经受伤的左腿,严重影响了父亲的健康生活, 加上母亲的 去世,对父亲的影响最大,尽管,我们家人悉心照料,父亲还是在年前初冬 的一个早晨,交代完我一些事情后,就在我的眼前,平静地闭上了眼睛,无论我 多么地悲伤欲绝,我辛劳善良可爱的老父亲,走完了他八十六年的平凡人生。

 “清明时节雨纷纷,过路行人欲断魂• • • • • • ”,还有两天就是清明节 了,也是父亲去世的第 100 天,我和家人都要回去给父亲烧“百日纸”,祭奠天 国里的老父亲,这纷纷的泪雨,都是儿女们思念的泪滴,作为一名煤矿工人,父 亲是平凡的,但是,父亲又是幸福和自豪的,此刻,我仿佛理解了作为一名煤矿 工人,一名党员父亲心中的人生信念和追求,是的,我是一名 煤矿工人的儿子。

 “ 长歌当哭,泪雨思亲”,想念我的父亲,你是我人生路上一座伟岸的坐 标,是你,让儿子明白了如何对待人世间的功名利禄,如何面对人生的苦难与坎 坷,虽然,你普通平凡,甚至微不足道,但是,你是儿子心中的自豪与骄傲,无 论何时,何地,面对任何人,我都会骄傲自 豪地说:我的父亲是矿工。

 (篇二十) 历史与文化的双重见证 煤的诞生无疑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而又艰难的过程。沧海桑田,**的煤炭自 中生代侏罗纪、白垩纪期至今,最早的已有 2 亿余年的形成史。煤的形成和演变 过程可以说是一次次碳化的过程。而要成长为高品质的煤,则更要多次历经地壳 运动的反复洗礼,在相当高的温度和压力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的成岩变质过程, 才能蜕变为燃烧自己为人类奉献出光和热的较高品质的煤。

 煤,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火车勇往直前,一日千里,源于煤热量的驱使; 黑夜不能成为人们生活的障碍,那是由于煤燃烧而贡献的光明;矿石所以变成有 用的钢材,那是由于煤熊熊的火焰冶炼的结果。至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取暖、做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饭、酿酒、制陶……更是无一离得开煤。正因如此,人们把煤比做工业的食粮, 黑色的金子。尤其是在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百废待兴,新能源尚未研发开采之 时,煤的作用显得尤为突出。

 **就是这样一个因煤而兴的城市。上世纪 50 年代,乘着国家“一五”计划 大力发展工业建设的春风,**因为勘探出大量的煤炭,于 1955 年成立了同官煤 矿,它是**矿务局的前身。至今已有 59 年的历史了。59 年,在人类历史的发展 进程中,也许只是弹指一挥间,但是,在整个**煤矿的发展历史中,却又是一个 满载着奋斗、艰辛和成长的漫长的过程,恰如其所开采的煤的形成一样。

 最初的同官煤矿,是国家计划经济下的产物。那时,井型小、设备差、产量 低,煤的产出全靠煤矿工人的两只手。但是,**煤矿人依然以高度的热情、顽强 的毅力使**煤矿在全国享有盛名。他们“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 数代**煤矿人的共同努力,使**成为享誉全国的“**高原上的黑腰带”。

 成长的过程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伴随着共和国建设的铿锵脚步,**矿务 局从最初的一个小煤矿发展为如今的陕西陕煤**矿业有限公司,成为陕西煤炭行 业的骨干企业,拥有东区、北区两个自然矿区,有 8 对生产矿井,综合采煤机械 化程度达到 80%,其中五大主力矿井的采掘机械化程度达 100%。总资产达 50 余 亿元,有职工 2 万余人,实现了煤炭产销量突破千万吨的梦想。这其中,付出了 多少艰辛与努力,品尝了多少的酸甜苦辣,也许只有矿工们自己知道。我所看到 的只是,矿工们除了牙齿还白以外全身的黝黑,他们长满了老茧的粗树皮般的手 掌和他们不管遇到多少艰难险阻依然挺拔的脊梁。尤其是,国家从计划经济向市 场经济的转变中,煤矿企业首当其冲,不可避免地被推入到市场经济的风口浪尖 上。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多次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也出现过几次伤亡人数很大 的煤矿事故。但是,在铜煤人的字典里从来就没有“退缩”这两个字。他们很快 地调查市场,分析情况,调整思路,改革创新,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各项工作 取得了显著成绩,安全管理也取得了长足成绩,铜煤人以永不言败的精神巍然屹 立。在铜煤的文化墙上,我看到了成百上千的矿工们绽放着的笑颜,想起了他们 永远坚韧挺立的腰杆。我知道,这就是**煤矿人——不管他们付出了多少的艰苦 卓绝的奋斗,他们依然满怀着对自己的信心,满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满怀着 一个建设美丽矿区的梦想。

 关于煤的文化由来已久。明于谦的著名七律《咏煤炭》是这样写的:“凿开 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鼎彝元赖生成 力/铁石犹存死后心/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诗人咏物言志,借吟 咏煤炭的品格,抒发自己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情怀,赞颂为人类造福 而甘愿自我牺牲的献身精神。而这种精神从本质上来说,其实也是铜煤人的精神。

 而现代诗人郭沫若更在他的《炉中煤》中写道:“啊,我年青的女郎/我自从重 见天光/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诗人以炉中 煤的形象比喻自己炽烈的爱国感情,表达对祖国的深切眷念。**诗人党剑在他的 《煤之九歌》中写道“谁的手翻天覆地/火的犁铧沧海桑田/瞬间在火中升起/水 和森林沉浮/席卷千万年的火焰啊/花朵在火苗上开放”咏出了煤的来历煤的品 格。

 铜煤人的文化更是精彩纷呈、缤纷灿烂。铜煤人姚晓舟的歌词《党支山歌给 党听》唱红了大江南北,表达了对新中国的赞美党的真挚热爱和。铜煤人杨治华 中篇小说《矿长的早晨》在国家煤炭部《阳光》期刊上发表后,引起很大的反响。

 铜煤人兰阿利的《为生活歌》,是煤矿人生活的真实写照。**作家黄卫平的小说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梦幻矿山》,是对煤矿人生活的生动描绘。而著名作家路遥以**煤矿为依托写 出的获得矛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更是对铜煤人艰苦创业、顽强 拼搏的精神深刻再现。

 建成于**年的铜煤文化展览馆,分印象厅、溯源厅、发展厅、奋进厅 4 个厅, 展馆内珍藏了通过大量的珍稀资料、图片、辉煌业绩、英模人物,声光电一体的 多媒体影像等,使人们对铜煤企业自 1955 年成立以来,58 年的艰苦卓绝的创业 历程、改革发展的辉煌业绩、各个时期涌现出英模人物以及它对**乃至全国社会 经济发展做出的巨大历史贡献和现实成就有了一个深该直观的认识和了解。印象 厅里长 13 余米,高近 4 米,气势恢宏的大型雕塑《矿工万岁》,是奋战在地层深 处,开掘乌金的煤矿工人的英雄群像,让人深感震撼和敬佩。纪实片《百里铜煤 耀华夏》,则是对铜煤企业半个多世纪艰苦创业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的真实和 直观的再现。馆内珍藏的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矿务局英模人 物照片更是弥足珍贵。它凝聚着几代矿工的勤劳与智慧,融注着铜煤人的坚韧与 拼搏,见证了铜煤人 58 年艰苦创业历程中收获的丰硕文化成果。

 如今的铜煤企业,正在坚持煤与非煤并重、综合发展的方针,发展循环经济, 延伸煤炭产业链,充分利用矿区资源实施瓦斯发电、煤炭化工等项目,将铜煤企 业建设成为陕西煤化集团公司旗下以煤为主,多业并举,煤、电、化、火工、建 材、建筑等综合发展的大型骨干企业。同时,在文化发展方面,以创建学习型企 业,建设和谐矿区为目标,文学、书画、摄影作品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目前已 建成一批“三型六化”的学习型企业示范单位,铜煤企业被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 评为“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创新先进单位”、“陕西省助老明星企业”等。铜煤, 这个历史与文明的双重见证,正以“艰苦奋斗、锐意进取、无私奉献、勇于创新” 的精神气韵,向着明天奔跑,向着未来奋进,走向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篇二十一) 我,煤矿人,一个地地道道的煤矿人。如今时兴喊二代,什么福二代;星二 代,我也是二代,“没”二代。

 八十年代,在懵懵懂懂中,坐着卡车,全家搬迁进入矿山。那时,只知道, 满村都是送行的人,只要我能看见的地方都有人,因为山村本就不大。他们挥着 手,那时的我感觉这是一种礼节,殊不知,是一种羡慕和无奈。很荣耀,很体面, 这是我第一感觉。和最好的好友道别时,他嘴里的话:“你以后别忘了我。” 我第一次回老家,扎着鲜艳的红领巾。农村的孩子,知道红领巾是什么东西。

 我很渴望的想抱抱好友,但他不是很亲切。眼睛始终盯着我的红领巾,总是趁我 不注意时摸我的红领巾。后来我才知道,人只要接受同等待遇,智慧是一样的, 向往也是一样的,没有地位差别,只是更谦逊些,机遇更难求些。

 进入小学,一群来自于天南地北的孩子聚到一起。学校是很头疼的,打破了 宁静,告别了永驻。学校领导很是与时俱进,安排新分配来的老师作为班主任。

 我们就这样,在打斗中、在骂声中、在磨合中、在一天天的害怕检查作业中,无 可奈何的度过自己的少年时光。

 临近中考,老一代的煤矿人,不管自己的孩子学习多么的落后,都寻找着各 自的人际关系,让自己的孩子,进入更高一级的学府。我们的父亲,却默默无闻 的在八百米井下劳作,全然不知道烈日炎炎下,他们儿女的前途今生。我无言了, 只能收住尾巴,拿时间和中考赛跑,哪怕中考能晚一天,我毕将挣回一分。就这 样,放弃了不能学好的,挣得了最佳学科,考入了将来解决工作问题的技校。

 工作矿山,本还是抱着莫大的希望,因为我们的根基在这里。越是这样,越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觉得失望。每每看到太阳东起,我的希望在哪里?每每看到父母的殷切希望,我 总在问自己,这就是命运么?

 煤矿黄金十年,这期间我是奋斗者,也是其中一员。可煤矿人,还是依旧的 煤矿人,掠夺者总是利用你的无知和浅薄,甚至你的人格本性,掠夺走你的利益。

 我们曾经一度改变了生活,看到了希望,可睡梦没醒,就要升起的希望,又一次 被抹灭。难道我们就该承受这样的苦难和煎熬?我的单位,是一个再重组企业, 多少次的风风雨雨,多少次的血与命的交织。铸就了一批没有怨言,没有追求的 人。他们在这片土地上有荣耀——荣耀,还是一个煤矿人;也有付出——付出, 是默默劳作;更有贡献——贡献,是青春年华,一代一代。数一数,哪家哪户, 不是故事奇篇。如今的区队长都慷慨自乐的说:“煤矿安全不好管,安监单位犯 大难,就只是一件小事不杜绝。那就是升井罐笼十分钟,里面是沸腾炸了锅,挤 油油,闹羊啸,你欢我炸一窝蜂,为啥?见得太阳东起西山落,见得明媚和光明。

 再就是澡堂快乐十分钟,洗不洗的干净没人管,只听刷。刷。刷。,盆水飞溅哗 啦响!欢笑声声满堂彩,为的是早走回家还。矿领导开会基层难;单位开会工人 难;回家面对妻儿自己难。最快乐就是上井十分钟,洗澡十分钟。”工人干部, 多么微不足道的要求,在煤矿,这些都是天大的事。

 如今呢?奉献是高调,温饱是现实。我们从跟随父母,到今天养育儿女,为 什么连孩子的书费钱都交不起?我们的父辈没文化,我们上了几天学,我们的孩 子正在上大学,祖国啊!与文化有关系么?

 长期拖欠工人工资,国家企业,没人问津。一旦遇到不能承受的弱势群体, 总是给人下定义,说扰乱工人民心。谁家放着好日子不过?谁家有钱不知道买米?

 用最微薄的力量,呼出最大的共鸣!请你们善待职工,哪怕给我们最低的生 活保障! (篇二十二)

 煤矿——路在何方 我们公司是一个在山沟里涅槃,山沟里腾飞的煤矿企业。它生在**畔,长在 吕梁山。风霜雪雨的桎梏锤炼了他的筋骨,雷电寒暑的残酷铸就成他的肝胆。他 是黄土高原上的一株红梅,他是太行山颠一颗劲松。岁月的沧桑让他伟岸挺拔, 时代的责任一直把他推在风口浪尖。

 这里是主焦煤的生产基地,较高的发热量决定了他是主炼钢铁,发电取暖的 燃料资源。他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人民生活繁荣幸福,立过赫赫战功。

 斗转星移七十年,我们的矿山已经破茧成蝶,飞翔蓝天。从年产几千吨的小 煤窑变成了几千万吨的大企业——昔日的肩扛手刨已成为全部机械化、电气化的 一统江山。经营三个地区,十几个市县,纵深几百公里的煤田。

 过去的破窑洞变成了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残垣断壁的平民窟改造的居民区 可与城市比肩。我们为他的业绩自豪,为他的成就赞叹!这里有我的师傅和工友, 这里有我的妻子儿女;这里是我一生为之拼搏奋斗的“吉祥”之居;这里是我为 之洒血流汗的幸福家园。我们与他的生存同甘共苦,和他的命运休戚相关。

 而今,风光万里姿色盛,风清气爽百业兴;全民同奔强国路,山山水水共欢 腾。我们的矿山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煤田被已关闭的星罗棋布的小窑巷道 切割得遍体鳞伤,很难形成像样的采区,既给机械化作业造成了严重的困难,又 平添了无尽的事故隐患;老窑积水、顶板破碎、瓦斯积聚、煤尘氧化自燃的风 险……严重地威胁着安全生产。这些问题极大地增加了原煤生产成本,干扰了正 常有序地开拓掘进,运输生产。原煤的质量无法保证,工程设计无法正常开展。

 现在,新开发的能源比比皆是,核能、太阳能、天然气等极其严重地冲击着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我们的市场,缩小了煤炭行业生存的空间。环保、资源保护……都限制了我们的 发展。

 国际上,蒙古、越南、朝鲜……的煤炭源源不断输入国内,它们的煤质好, 成本低,价位优势明显,让我们的工作更加举步维艰。

 面对这些客观现实,怎么办?摆在我们的面前。这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规律, 这是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的大势所趋,又一个必克的险关,成为了我们企业面临 的“火海,刀山。”

 这是新时期赋予我们的新任务,这是大战略中小战役的局部必然代价和风险, 这是奔小康的道路上时代进步对我们企业的考验,它铁面无私,极具挑战。

 不过,我们**几十万职工家属也绝非等闲,我们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坚韧不 拔的传统,顾大局识大体的情怀,聪明的才智,和知难而上的精神。

 “**儿女爱潇洒,千难万险玩脚下;胸怀乾坤方略握,改革开放任叱咤。” 这是我们的风格,我们的脚下有的是硫铁矿、铝矾土、高岭土……它们是提炼硫 磺、制作硫酸的主要原料,可以提炼铝金属,生产陶器、瓷器……煤炭可以深加 工,可以提取多种元素,合成其他物质。为国家创造更多财富,开发更多资源的 机遇同样等待着有心人的眷顾。

 多种经营,综合利用是我们克敌制胜的法宝,攻坚克难,一往无前是我们所 向披靡的特色风范。勇敢的智慧者眼里何为一“难”。

 天道酬勤,智勇双全的**人必将在时代进步的建设潮流中大有作为! 愿**矿业集团公司在富国强民地改革历史征程中,一路披荆斩棘,高歌猛进, 再创辉煌! (篇二十三) 割不断的矿山情 这是陈师傅最后一天下井了,上完这个班,他就要退休回家了。区队领导让 他别下井了,干 30 多年了,在地面休息一天工给他报上。可陈师傅说啥也不行, 他说:“我老陈在矿上 30 多年,天天下井干活,没有让区队白报一个工,临退 休了怎么能开这个口?况且我得下井交代工作,其他年轻人心粗,我不放心”。

 说是交代工作,其实陈师傅在井下就是一名普通员工,整天就是用铁锨、洋 镐开帮、起底,为生产班创造条件,工具在下班时都统一交到了工具房,活路有 班长安排,根本就不需要交代工作。大伙看得出,陈师傅是舍不得干了 30 多年 的井下工作,离不开这片黑土地。

 最后一个班的活很快就干完了,陈师傅将工具一件件收拾到一块,擦干净泥 水,又见有一把洋镐把松了,他找了一根新镐把安好,交到工具房,再三叮应看 工具人员点好数。其他人都前头猴急的升井了,最后就剩了陈师傅和班长小王, 陈师傅对跟在后面的王班长说“小王,你先走,叫我到工作面再看一眼,咱这个 工作面就要结束了,顶板压力大,支架的初撑力一定要达到要求,有的支架容易 自卸,我不放心”。王班长劝到“算了吧,工作面有生产班把关,你就放心吧!” “唉!我就是想再看一眼工作面那煤机转动起来的气势,听一听破碎机、转 载机的轰鸣。兄弟,你不知道,这些玩意儿陪伴了十几年,一天不见这心内闹得 慌。”其实,王班长和他儿子一般大,都是 20 多岁的娃娃,平时班长班长的叫 惯了,现在就要退了,叫你一声兄弟也不为过,老王这样说着走着就到了井下人 车场。下了人车,他朝后看了一眼喘着粗气的井下专用人车,他想再也享受不到 这不掏钱的坐车待遇了。上了猴车,他朝后望去,只见那一幅幅安全标语离他远 去,仿佛向他招手、告别。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离矿手续很快就办完了,回家的车订好是明天早晨的,这天晚上,工友们为 他举行了热闹、隆重的送别酒宴。宴席上一向沉默寡言的陈师傅话最多,他叮应 这个小青年一定要注意安全、提醒那个娃娃下班少上网打游戏影响休息;最后他 端起酒杯,走到和他儿子一般大的王班长面前严肃的说 “兄弟,老哥就要走了, 这帮娃娃就交给你,你一定要照顾好他们的安全,娃娃们还小,缺条胳膊、少条 腿,你叫他们的后半生该咋办呀?兄弟,你的责任大呀!”

 王班长接过酒杯,含着泪说:“大叔,您快别叫我兄弟了,您都 50 多岁了, 我才 23。您这安全离矿了,回去以后一定保重身体,矿上的事您就放心吧,这 帮娃娃有知识、守纪律,不会有事的。”

 夜深了,工友们散了,王师傅一人独自坐在员工公寓楼外边的花园边上,看 着天上的星星和矿区广场的灯光眏成一片,听着洗煤厂机器的隆隆声。回想起 33 年前,他 18 岁那一年,学校刚毕业,谈的对象说:“只要家里能买得起一台 彩色电视机就结婚”,于是他夹着铺盖卷就到了煤矿,刚参加工作那一年,他一 月工资 200 多元,他给自己定了一条铁规矩,就是每月不管开多少钱,自己必须 存 200 元,哪怕借生活费都行。这样坚持了 6 个月,把存的钱一把取出来,又向 别人借了 100 元,跑到商店抱来了一台 14 英寸的黄河彩电。可是当他兴致勃勃 的去敲女朋友家门的时候,不料他朝思暮想的最爱的人却在两个月前身患急病去 世。他万念俱灰,把那台彩电连同他那颗思念的心一起埋到了女朋友的坟前。他 整天疯疯癫癫的,除了睡觉就是到女朋友坟前念叨“彩色电视机有了,我们结婚 吧!”时间一长,矿上领导知道了,派人专门到他家给他做思想工作,要他振作 起来,又把他接到矿上给他安排轻快活。一年以后,矿上的好心人为他介绍了一 个女朋友,矿工会为他们举行了热闹的结婚典礼,从此他的心稳定了。他又一次 发誓,要在煤矿干一辈子……

 30 多年来,他把心交给了矿山,多次受到领导的表扬和上级的表彰,他把 那荣誉证书偷偷压在箱子底,不张扬。矿上给他提干他不理,每天低着头踏踏实 实干活,他觉得只有多干活才能对得起矿上领导的关怀和矿山的养育。他天天讲 安全,时时小心,才是自己能够安安全全回家。可他走了,还有这么多的人守在 这里,怎么叫人能放心呢?

 车来了,陈师傅上了车和前来送行的矿领导一一握手告别,他觉得一双眼睛 不够用了,看看这个,又望望那个,随着车速的加快,他恨不得将整个矿区装进 心中带走,可是,他不能。直到矿区的一切变得越来越模糊、成为一个点、最后 完全消失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推荐访问: 赞美煤矿散文 煤矿 散文 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