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民族地区文化资源产业化路径

2022-05-16 19:55:03 | 浏览次数:

zoޛ)j馟i]]4㮶m5NtӾi_}?im5^tM]]vmӮvM76iiZ主题公园的典型代表。此种模式在氛围和真实感的体验方面自然稍逊于民族村寨游,因此对此类项目可行性和前景评估及投入运营后的管理和创新就显得十分重要。

民族节庆游。对西南地区民族节庆资源进行旅游开发,既可依托景区景点进行渗透性开发,如在民族文化主题公园、民族村寨现有的设施基础之上,举办和展演民族节庆活动,以提升游客旅游体验,也可独立开发,但其旅游经济效应有限,需慎重对待。若一些民族地区及民族节庆开始并不未为众人所知,但存在能够转化为地方标志性节庆的潜在可能性,则地方政府应大力支持。如云南沧源“摸你黑狂欢节”在县政府打造和推动下变成发展地方旅游经济的“新引擎”和“着力点”,成为展示沧源佤族文化魅力和扩大地方知名度的窗口。

(二) 技术渗透融合

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技术渗透融合可理解为两大产业技术向彼此的扩散、借用。滇黔桂丰富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通过一定的旅游技术手段开发即可转化为旅游产品。在旅游开发实践中,如云南多地的民族工艺村旅游和工艺品制作就属此列。在西南民族地区,许多工艺制品承载着民族工艺技术和独有的制作流程而富有观赏和收藏价值,可融合旅游技术,将其开发为旅游商品。

(三) 功能互补融合

滇黔桂三省区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功能融合可形成文化资源产业化族群:

体育旅游。根据滇黔桂资源和经济条件来看,可开发两类体育旅游:一是利用城市体育、户外体育运动基地资源开展城市竞技体育观赏业、训练服务业和各类山地体育健身娱乐业。二是开发民族体育旅游。三省区保留有大量内容丰富,且与舞蹈、音乐和游戏、竞技和娱乐相结合,表现形式独特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可利用这些资源,在知名的旅游景区景点、文化村寨策划开展观赏性、参与性的民族体育旅游。

修学旅游。修学旅游是以个人的知识研修为目的、以线路旅游的形式自发或有组织地到异地参加非学校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旅游形式。作为旅游目的的西南民族地区,入境修学旅游是目前最具活力和潜力的黄金旅游市场之一。从资源的角度看,滇黔桂区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异质性强,文化企业和旅游企业可合作开发主题鲜明、富有个性的民族文化探索型产品,同时通过“修学游+培训”、“修学游+研讨”、“修学游+探险”等旅游和文化活动的优化组合来创新修学旅游产品。

红色旅游。滇黔桂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可在原有的《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名录》和全国100个红色旅游景点景区(点)规划的框架下,在可行线路再设计、增加资金来源等方面做出努力,深化红色旅游开发。

影视旅游。西南民族地区具备发展影视旅游的影视文化资源优势。但已建的众多影视城(基地)均属于单项影视城,经营模式单一,同质化倾向严重,收益来源仅为剧组承付的租场费。因此滇黔桂需要借鉴国内外影视旅游产品开发的成功经验,并与地区实际情况相结合,设计开发参与性、体验性强的影视旅游产品,如将影视基地打造为影视主题乐园,以满足旅游者的心理诉求,发挥影视基地的旅游经济效应。

演艺旅游。西南民族地区多彩、神秘的民族风情文化资源为旅游演艺节目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养分和无限的空间。在求新求异的大众旅游需求下,大量高品质演艺旅游产品应运而生,如《印象刘三姐》、《云南映象》、《多彩贵州风》等,在旅游市场中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滇黔桂演艺旅游业态已有较好基础,但还需在艺术化和商业化、市场化和产业化、精品化和品牌化三方面的协调发展作出努力,以实现演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四)市场共生融合

西南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相对成熟,已经培育出规模较大的旅游市场,文化产业应借助旅游市场,在市场层面与旅游业进行融合。如将节事节庆资源通过旅游市场扩大其市场影响力就属此列。随着经济文化发展,各地涌现出许多以地方特色为基础,以经济文化为主题的地方性、区域性甚至国际性的节庆活动。节庆活动能引发形成旅游消费链,经济效应显著。滇黔桂三省区有许多现代经济文化节,可利用这种节庆拉动当地旅游经济增长。如广西南宁国际民歌节,以其浓郁而独特的民族性、广泛的国际性、高雅的艺术性及大众的参与性,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成为国内六大节事旅游品牌之一,为广西更为南宁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应、文化效应。

[参考文献]

[1] 姚伟鈞.从文化资源到文化产业——历史文化的资源保护与开发[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

[2] 胡惠林.文化产业概论[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174.

[3] 张磊.产业融合与互联网管制[M].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67.

[4] 张海燕,王忠云.旅游业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26(4).322-326.

[5] 李美云.论旅游景点业和动漫业的产业融合与互动发展[J]. 旅游学刊,2008(01).56-64.

[6] 任丽梅.现代文化技术的本质与特征[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9(5).49-53.

[7] 石培华.旅游业综合功能与国家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9.

Abstract: Yunnan, Guizhou and Guangxi provinces have prolific and unique cultural resources which lay the material foundation for the cultural development in the region, but the cultural resources are difficult to be industrialized. However, cultural resources in the ethnic minority region of Southwest China can be transformed into industries through source sharing, technical fusion, functional complementation and culture-and-tourism merging.

Keywords: industrial merging, the ethnic minority region of Southwest China, cultural resources industrialization, Yunnan, Guizhou and Guangxi provinces

(收稿日期: 2015-08-17 责任编辑: 垠 喜)

推荐访问: 产业化 路径 民族地区 文化 资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