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21例术后切口感染临床治疗体会

2022-05-16 18:50:04 | 浏览次数:

【中图分类号】R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082-02

【摘要】目的:探讨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特别是真菌感染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 2007年8月至2013年8月233例发生切口感染患者。结果:发生切口真菌感染者21例,占同期院内感染的9%,主要病原菌为白色念珠菌(占80%);均有大量应用广谱抗菌药物的用药史,部分患者应用过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结论:合理应用广谱抗菌药物及皮质激素类药物是预防切口真菌感染及改善预后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外科手术;切口真菌感染;白色念珠菌

切口感染是外科手术后较常发生的并发症,近年来,医院内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切口内真菌感染成为重要的医院内感染之一。由于人口的老龄化,老年性疾病的增多,广谱抗菌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使得条件致病性真菌得以大量繁殖而致病[1]。笔者调查了我院2007年8月至2013年8月21例 院内切口内真菌感染患者的病历,总结如下: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我院收治的腹部切口感染病例233例。男135例,女98例。年龄7~65岁,平均38岁。因肠梗阻急诊手术32例、急性阑尾炎急诊手术32例、消化道穿孔急诊手术39例、肝胆手术130例。真菌感染21例,占9%。其中肝胆手术占11例,阑尾炎占4例,消化道穿孔急诊手术占4例,肠梗阻急诊手术占2例。

2.临床表现及治疗

切口感染病例一般发生在手术后3~7d,最早发生以切口红肿,伴有切口流出淡红脓性引流物,培养并获得分离出来的微生物,伤口感染的症状或体征(疼痛、压痛、局部肿胀、发红或发热)。切口感染真菌指分离出来的微生物为真菌,有些伴随全身真菌感染,抗真菌治疗后有效,所有切口感染真菌病例经过停用激素,切口换药,局部应用抗真菌等治疗后痊愈。

二、结果

233例切口内真菌感染的患者中,确诊为真菌感染的有21例,占院内感染的9%。其中肝胆手术占11例,阑尾炎占4例,消化道穿孔急诊手术占4例,肠梗阻急诊手术占2例。21例切口真菌感染患者在继发真菌感染前均用过大量的高效、广谱抗菌药物其中3联用药者11例(占52.4%),2联用药者6例(占28.6%)。用药时间在1周以上的有16例(占76.2%。最常用抗菌药物,广谱青霉素类有哌拉西林、阿莫西林,头孢菌素类有头孢三嗪、头孢哌酮、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噻肟等;喹诺酮类有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氟罗沙星等;其它还有泰能、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21例切口真菌感染患者中,用过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者有5例(占47.6%), 常用的皮质激素为地塞米松、甲基强的松龙。从21例切口真菌感染患者送检标本以 白色念珠菌最多(占80%)。21例切口真菌感染患者中,16例接受了抗真菌药物治疗,其中用酮康唑者3例,氟康唑者2例,采用抗菌药物治疗后痊愈。

三、讨论

切口真菌感染是严重外科手术后并发症,如处理不当,可增加病人的痛苦,延长住院时间及加重病人的经济负担。切口真菌感染是外科术后重要问题,随着广谱抗生素,皮质类固醇,细胞毒性药物和放射线广泛应用,改变了严重感染时病人对真菌防御机制,加重病人抵抗力的降低,使真菌感染的发生率日益增多,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甚至滥用的现象也较为普遍,由此诱发的各种院内严重感染,特别是真菌感染在逐年上升[2]。及时,准确处理切口真菌感染,既能加快切口愈合,又能预防真菌感染由切口扩展至全身,引起真菌血症,浓血症等。切口真菌感染防治要通过及时诊治,切口换药,停用广谱高效抗生素及皮质类固醇,适当使用抗真菌药物来到目的。

3.1 及时行切口分泌物培养明确诊断:切口真菌感染跟一般切口感染一样都好发于术后第二把手3~5d,主要为切口出现红肿痛,切口泌分泌物大都呈淡黄色,有些为淡白色。切口内可见白点,白膜样絮状物覆盖,全身症状在感染严重时可出现畏寒发热,神志淡漠,白细胞升高,抗菌药应用无效等。怀疑切口真菌感染应及时行切口分泌物培养,一旦发现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氏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等真菌。则诊断成立,考虑到周围污染可能,培养时要严格无菌操作,切口在培养前严禁局部应用抗生素和抗真菌药,保证培养准确性。

3.2 避免滥用抗生素和皮质类固醇:21例切口真菌感染患者在继发真菌感染前用过大量的高效广谱抗菌药物80%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30%。大量用使体内菌群严重失调, 微生态失衡,真菌大量繁殖而致病真菌感染患者中还存在无指征用药 、抗菌药物频繁更换、配伍不当及疗程过长等现象,提示临床医师应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应用指征[1],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皮质激素抑制炎症反应,使吞噬细胞功能减弱,稳定中性粒细胞溶酶体膜, 阻止酶的释放,细胞与液体渗出减少,使纤维的形成和创伤修复迟缓;削弱患者的免疫功能,使机体对细菌、真菌感染的耐受性降低,增加感染的发生率,促进感染的扩散。因此,对基础状况差,应用广谱抗菌药或免疫抑制剂或皮质激素类药物者,应高度警惕是否继发切口真菌感染。在诊疗过程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合理应用广谱抗菌药、免疫抑制剂及激素类药物,结合中药治疗,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是预防切口真菌感染的重要措施。

3.3 适当使用抗真菌药物:对于明确诊断切口真菌感染患者在停用广谱抗菌药、免疫抑制剂及激素类药物前提下,应起用抗真菌药物,目前真菌感染培养大都为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对于抗真菌药物治疗敏感,其中用酮康唑者8例,氟康唑者8例,伊曲康唑者5例,21例患者用过2种抗真菌药物,治疗后均痊愈。

参考文献

[1] 刘振声.医院感染管理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0.321

[2] 杨金.普通外科诊疗术后并发症及处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80.

推荐访问: 切口 术后 浅析 临床 感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