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使语文课堂教学不再平静

2022-05-16 16:50:04 | 浏览次数:

【摘要】汉语是一种充满诗意的语言,它能把每一片飞花,每一线星光,每一缕期盼都凝化成诗意的存在,感受这种美好的诗意、享受人生的幸福是语文教学的崇高使命,《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应该考虑汉语文字的特点对学生在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很显然,这是在强调语文教学必须遵从汉语文字的特点和规律。同时又指出:“语文学习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到既遵从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就成了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应该好好思考并努力去实验的非常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对联;兴趣;要求;情景

一、创造情景培养学生对对联的兴趣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兴趣是最好的突破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乐之”也就是对事物的兴趣。而我们讲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非只是说说笑笑,做游戏,而更要去启动学生的想象空间,去探索、使用知识。“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有良法”。我们要善于博采众长,肯于革新创造。挖掘和利用各种内在规律,了解学生的兴趣点,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并利用兴趣点,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创建有自己特色的教法体系从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提供良好的空间。

1.借助对联故事,培养兴趣

(1)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企图复辟当皇帝,在唾骂声中死去,还算是有自尊心)

(2)马过木桥蹄打鼓,鸡啄铜盆嘴敲锣。(卖肉的屠户取笑穷秀才)

(3)三强韩魏赵,九章勾股弦。(钱三强、赵九章考察的故事)

2.出示简单对联,让生掌握技巧

遵循学生认知心理特点,先出示一字对子让学生对,如“大对小”、“来对去”、“云对雨”“雨对风,大地对长空”等,让生一步步琢磨对对子的诀窍,如“词汇意义要属于同一大类,如天文对天文,人事对人事,数量词对数量词等,不能重复,意思或相反,或属同一类;词性相同,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平仄相对。

3.出示内容,让生尝试

如:杨柳岸对( ),学生畅所欲言,有的填“桃花村”;有的填“苹果村”等,然后引导学生自己评价,哪个好,最后从平仄上感到“杏花村”好,读起来有韵味。

(1)下面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对出下联。

(上)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下)人参鹿茸貂皮全为东北珍宝。

(上)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下)地为琵琶路为弦,哪个能弹。

(2)将下列打乱的对联准确配对。

发愤识遍天下字,雨滋春树碧连天。

腊梅吐芳迎红日,学海无涯勤可渡。

书山万仞志能攀,立志读尽人间书。

绿柳展枝舞春风,风送花香红满地。

(3)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进行适当的调整。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

(4)方法点拨(口诀)。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杨柳对梅花,红日对春风。

绿对红,新对旧。青山对绿树。烟楼对雪洞,佳丽对英雄。

晨对午,西对东。大江对小苑。下晌对高舂,古柏对苍松。

千对万,薄对浓。暮鼓对晨钟。山茶对石菊,烟锁对云封。

二、让学生了解一些对联基本要求

(1)字数相等。这是对联的基本要求,也是对联形式工整的前提。

(2)断句一致,词性相对。即上联的一个字对应下联的一个字,上联的一个词对应下联的一个词,上联的一个短语对应下联的一个短语。同时对应位置上的字词应具有相同的词性。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等等。

(3)语义相关。上下联所表达的含义要相互关联,上下联内容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语义。

(4)仄起平落,平仄相合。即上联的最后一个字用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用平声。除此以外,上下联对应位置上的字要尽可能平仄相反,使得对联读起来抑扬顿挫,优美动听。(宽对即可阴平 阳平为平 上声 去声为仄)

三、多种情景写对联

1.抓好预习课前对

预习是学好语文关键的第一步,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的开端,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有效的预习,能明确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可以提高学习的质量。良好预习习惯的形成将为课堂教学节约许多宝贵的时间,使得教师不必讲解学生就能自己获得知识。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也改善了师生关系,更重要的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将会大大提高。

新课学习之前,提前一天在黑板上写出一上联,要求学生预习课文,根据上联的字数,结合要学习课文的内容写出一下联,并且写在黑板上,师生提前3-5分钟进教室,共同欣赏学生的创作,但不作评价,如果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大家就抄在专门的记录本上,作为一种积累。学习《岳阳楼记》,提前给出上联:欧阳修琅琊山中与民同乐,要求学生利用自己手中的工具书自学课文,对出下联。学生对出了以下下联:范仲淹岳阳楼里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内不以物喜、范仲淹岳阳楼上忧国忧民,有学生用课外内容对下联为:孙悟空水帘洞内自立为王、白娘子雷峰塔里痛不欲生、陶渊明桃花源里吟诗作赋、柳宗元小石潭边诉说悲情、刘禹锡陋室之内怡然自得。所有的对子,称不上是佳对,但学生表现非常踊跃。我想,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是不会写出这样的下联的,学生要想完成这样的任务,那一定得去读、去想,他去读去想,也可能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是不是就达到了预习课文的目的呢?那算不算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方式呢?也有人埋怨自己的作品没有得到展示。

2.课文研读课中对

对联学习大大地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所以在教学中经常能够对出佳句。在课文的教学之中,我会设计一到二个小题目,或针对课文内容、或针对修辞手法、或针对课文结构、或针对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学习的内容,来对出下联,好处是一方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遣词造句能力。在教《沁园春·雪》时说:“本文包含了许多对联素材,你们能找出来或者根据课文写出对联吗?”通过自学、合作、交流以及我的指导、点拨,学生写出了“昔日帝王输文采,今朝英雄竞风流”等非常精美的对联。

3.强化学习课后对

课后对对联,主要是通过作一些小练习,以达到巩固课文所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的目的。学习《木兰诗》后,我要求学生继续用课外材料为上联“岳鹏举精忠报国美名扬”对下联,学生对出的下联有“托举哥舍生忘死风采展”、“张丽莉奋不顾身师魂闪”、“邹市明拳坛称霸豪气贯”。学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后,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学生把自己所了解的武松、林冲、鲁智深三人的故事,按照谁、为什么、干什么用十二字各写一联,写的好一些的有“武二郎为报兄仇手刃西门庆”“鲁智深替人不平拳打镇关西”“鲁智深路见不平痛打镇关西”“花和尚义救金兰大闹野猪林”“林教头火烧料场枪挑陆虞侯”,同样有学生没听要求对为“黑旋风替母报仇抡斧杀大虫”“宋公明为救兄弟怒杀阎婆惜”。

四、结语

总之,对联学习可谓益处颇多,就语言发展而言,它不但能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还能够提高学生对语言的品味感悟能力;不但能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品德素养,还能够让学生在应试中应对自如,通过学习对联,认识社会,了解历史,提高认识能力,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提高我们的艺术鉴赏力。

作者简介:

陆久敏(1973~),女,贵州习水人,本科学历,一级教师,主要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

推荐访问: 课堂教学 对联 语文 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