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学与和谐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2022-05-16 13:20:05 | 浏览次数:

“墨学与和谐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11月21日至23日在墨子故里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召开。这次学术会议由河南省墨子学会、河南省中原文化研究中心主办,中共鲁山县委宣传部承办。河南省政协副主席龚立群,河南省墨子学会名誉会长葛纪谦,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张锐,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河南省墨子学会会长赵保佑,中国墨子学会副会长孙中原、平顶山市政协主席裴建中及鲁山县主要党政领导出席了会议。

来自日本、越南和中国的6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50多篇。中国人民大学孙中原教授、人民出版社金春峰编审、日本崎玉工业大学冈本光生教授、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萧鲁阳研究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张斌峰教授等做了大会发言。随后,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墨子的和谐世界观与兼爱思想、墨经逻辑、儒墨之辩、墨子政治与法律思想、墨子里藉生平等中心议题,进行了分组讨论。现将会议作一简要综述。

一、墨子的和谐世界观与兼爱思想

中国人民大学孙中原教授认为,“和”与“兼”,是墨家和谐世界论的基本范畴。“和”是对立和谐,“兼”是整体兼容。对立和谐与整体兼容,是墨家和谐世界论的主要观点。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萧鲁阳研究员认为,墨家之和,贯穿于全部墨论之中,墨家思想的整个体系,就是和谐体系。墨家和谐思想直接启动了历史上大同思想的诞生,又是大同思想的基本内容。今天提出构建和谐社会,是历史的必然。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河南省墨子学会会长赵保佑研究员认为,“兼爱”是墨家思想体系中的核心内容,是墨家社会政治思想的中心思想。弘扬墨子“兼相爱”、“交相利”思想,应该是构建理想和谐世界的共同道德基础。

徐州师范大学陈延斌教授在提交的会议论文里就《墨子》的普世伦理思想作了分析梳理,并探讨这些思想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世界的现实价值。《墨子》的伦理思想并不因社会的发展而失去其意义,只有不同民族、人群通过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伦理对话和共识,普世伦理的构建才是可能的。

华中科技大学韩东屏教授认为,墨子的“交相利,兼相爱”思想很好地圆融了义与利的对立。除此之外,他的“明鬼”、“天志”、“尚贤”等伦理思想也非常重要,同样暗含着他丰富的“和谐”观,值得我们很好地探究。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程有为研究员发掘了墨子的社会和谐思想的诸多闪光点,例如发展社会生产、满足人们物质需求的思想;反对奢侈腐化、提倡节俭的思想;反对社会贫富分化、主张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条件的思想;主张统一思想认识、上下情畅通、消除隔阂的思想等。

徐州师范大学梅良勇教授分析认为,墨子和谐世界思想的积极意义在于,从义利辩证关系出发,侧重于宗教伦理角度为我们建设和谐世界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高秀昌研究员认为,墨子希望通过“我爱人人、人人爱我”的“兼爱”精神来构建爱的秩序,并进而构建世界秩序,以求达到家庭的和谐、社会的和谐、世界的和谐。

山东省教育学院曾凡朝副教授认为,墨子在继承中华文化重视“和”的思想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在宇宙论意义提出了宇宙之“天地和”的应有之态,提出了实现“天下和,庶民阜”的天下世界之最高理想诉求。中国政法大学解启扬副教授认为,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面对日益盛行的极端个人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或国家至上主义,重新诠释墨家“兼爱”伦理精神,在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诸多领域均具有重要意义。

河南大学越南藉留学生许氏明芳提示说,墨子思想很早就已经随汉字、汉文化跨越地理传播到越南。墨子的“兼爱”思想以及胡志明的“博爱”精神有相辅相成之处,都体现了人类对和平、幸福生活的愿望和追求。

二、墨经逻辑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李永铭教授的观点是,墨经中的逻辑成果,主要集中在非形式逻辑范畴。从非形式逻辑理论的角度研究墨家的学说,将使中国逻辑史的研究跳出形式系统的迷思,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逻辑思维问题作更准确精细的刻画。上海古籍出版社韩国建副研究馆员分析认为,《墨经》的“辩”是以一对矛盾句的方式来进行,一对矛盾命题不可同时都是真的,必有一个是假的。这应当看做是《墨经》对“矛盾命题”而制定的规则。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聂长建博士论证,“杀盗非杀人”是价值判断而非事实判断,是法律命题而非逻辑学命题,从逻辑学的角度来批判这一命题是犯了方向性的错误。由于法学的涵摄推论不同于逻辑学的涵摄推论,“杀盗非杀人”这一在逻辑上错误的命题在法学上是成立的。

三、儒墨之辩

人民出版社金春峰编审认为,墨子的反儒确是带有阶级和社会利益的重大内容的。古代思想家的社会政治思想都以追求社会和谐为目的,但其阶级和社会内容却往往不同,甚至尖锐对立,这是值得注意的。日本崎玉工业大学冈本光生教授认为,荀子的理想的和谐社会是以礼义为基础的社会,是静态的社会,不发展的、停滞的社会,是所谓“贫穷性乌托邦”。而墨家的理想社会,是“兼相爱,交相利”的和谐社会,是动态的社会,发展的社会,追求进一步富裕的“乌托邦”。吉林师范大学薛柏成教授认为,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儒家文化,有“精英文化”之称,而墨学有“平民文化”之称。把所谓“精英文化”与“平民文化”有机对接,是优化中国文化的内在结构,消融西方文化,为今天经济的发展提供思想文化借鉴的必要方式之一。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葛景春研究员认为,墨家多是站在平民立场上考虑问题,故对儒家的观点,常常从不同的角度和视阈,进行重新审视,这些思想,是对儒家思想的驳正和补充,也为中国思想文化增添了新的思想元素。

四、墨子政治与法律思想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张斌峰教授认为,墨子是中国第一个主张“法治”(亦即“法治国”)的思

想家。墨子的“法治”观展示了“法治”之法的规则性、规范性、普遍有效性、强制性、实践性、正义性、平等性;在“法治”之价值论上,提出了中国最早的法律正义观与平等观;在法治方法上提出了著名的“三表法”与“中效观”;在法治逻辑上提出了适用于中国传统法律思维与实践的法律逻辑。

华中师范大学玉玉德教授提示说,长期以来,人们多注意到墨子的平民色彩,但是,在战国时期,思想家想要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就必须得到各国君主的首肯。墨子也是如此,他思想里的专制特征一直以来较为被人们所忽略。

阜阳师范学院程梅花教授认为,《墨子》论述其“十论”主张的文字中贯穿着一种基本的论述方式——志功为辩。墨子真正关注的是治国者的心志及其对治国根本目标的认知、明确与坚守。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鲁庆中副教授从墨子重“技”的角度,分析了墨子率众徒奔走天下,止争息斗,以自己之技能,亲为设计、制造守战之械的“大爱无疆”的行为,体现的是一种实践的“存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伟大的功利主义思想。

河南大学叶平副教授认为,墨家伦理观有自己的特色,与儒家有同有异。墨家在五伦中首重“朋友”一伦,而“君臣、父子”等则排在“朋友”之后。墨家学派的政治理念背后由墨家的“朋友”伦理观支撑。

五、墨子里藉生平

安徽大学徐华教授通过对《汉书·艺文志》中有关墨家出于“清庙之守”论断的研究,认为如果仅将“清庙之守”作“掌管太庙或王祝之官”理解,不完全准确;《艺文志》以“清庙之守”命墨家,其用意在于以“清庙”与“明堂”相呼应,暗喻墨学非仅枯守之说,而亦为治政之术。

河南省墨子学会理事张新河、张九顺考证,墨子“止楚攻宋”发生在公元前440年;墨子起于楚国北部重镇鲁阳(今河南鲁山县),十日十夜,到达“江陵北里郢”(今湖北省钟祥市郢中镇);说服公输般和楚惠王后,返回途中经“夏路”折许(今许昌东),去宋都睢阳(今商丘南),拜访宋昭公和探望在宋城上守城的三百弟子,撤除防御楚国工事。墨子并非宋国人,也非鲁国人,而是楚国北方边陲的楚国鲁阳人——今河南鲁山人。

河南省墨子学会理事张怀发考证,墨子于公元前480年生于鲁阳即今河南省鲁山县境内尧山镇一带,公元前389年卒于今鲁山县熊背乡黑隐寺黑隐洞处。墨子在鲁阳境内亲身从事社会活动应在60年左右。墨子的思想实践在鲁阳留下了烙印。

河南省鲁山县文化局郑建丕经考证认为,墨子同鲁阳文君和吴虑三人同住古鲁国,也即现在河南省鲁山县,从三人居住过的遗址看只有20华里距离,有相互交往的条件和可能。清嘉庆志都有专集记载墨子、鲁君、吴虑的章节,说三人同是鲁山县的先民是有据可查的。

河南省邓州市地方史志办公室肖华锟提交的会议论文依据大量史料及墨城遗址和出土文物研究考证,战国时的墨子是楚鲁阳即今河南省鲁山县人,非今山东省人。河南邓州市构林镇西北战国墨城遗址,是宋大夫墨子去止楚攻宋和楚王、鲁班理论所筑的演兵城,叫圉城,是墨子“守圉”论和“非攻”、“兼爱”思想的集中体现。

这是河南省墨子学会主持召开的第二届墨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学者们发掘了墨学中和谐世界的思想,一些论点新颖独特,道前人不道处。在墨子研究的其他方面,也都有创新的见解和重大的考证发现。这次研讨会,是近期墨学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现,对墨学研究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责任编辑:沐 紫

推荐访问: 综述 学术研讨会 和谐 国际 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