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种放养管理技术

2022-05-15 16:30:04 | 浏览次数:

鱼种放养管理工作是养殖生产中的一项关键技术管理环节,直接关系到全年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的高低。因此,要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措施,认真做好如下工作:

一、鱼种池的清塘消毒方法。生石灰清塘:在池塘中没有水的时候,每亩用生石灰50-75kg;在池塘中有水的时候,水深约1m,每亩用生石灰125-150kg。带水清塘可在池连及池角挖几个小坑,将生石灰放入坑中让其慢慢吸水化开,不待冷却即向池中泼洒。或者将生石灰放入大木盆等大型容器中溶解化开,然后,操作人员穿防水裤下水,将石灰浆均匀泼洒全池,生石灰的毒性消失时间为7-10d。

二、肥水。鱼苗下塘前一周左右注水50-60厘米,但注水时要用密眼网严格过滤,然后在池角释放有机肥料,培养鱼苗的适口天然饵料。施基肥的种类和数量应因地制宜,施人畜粪尿应提前3-5天,每亩300-500千克;施大草绿肥应提前5-7天堆沤,每亩300-400千克,另外,辅施化肥10千克效果更佳。鱼苗池注水施肥后,各种浮游生物的繁殖速度和出现高峰的顺序是浮游植物和原生动物,轮虫和无节幼虫,小型枝角类,大型枝角类和桡足类。而主要养殖鱼类的鱼苗食性转化规律一般为:从轮虫和无节幼虫、小型枝角类,在转向大型枝角类和桡足类。适时下塘就是利用两者的一致性,在池水轮虫量达到高峰时把鱼苗放入池中,使龟苗在各个发育阶段都有丰富适口的天然食物。鱼苗下塘时对水的肥度要求是:每升水轮虫5000-101300个,生物量20毫克升,透明度25-30厘米,溶氧量5毫克升以上,pH应在7.0-8.5。

三、鱼苗放养。鱼苗放养环节,要先把鱼苗喂饱,放养池塘和鱼苗都要提前准备好,在放养时,要把鱼苗先放在盛器内,让鱼苗适应一会,待正常活动后,开始喂食蛋黄水,一般是把煮好的鸡蛋或鸭蛋蛋黄用纱布包裹,放在盛器内进行漂洗,这样蛋黄颗粒会透过纱布浮在水中,鱼苗会争抢分食,如果鱼苗消化道出现一道黄线,就说明吃饱了,然后过10~20分钟,在上风处,把鱼苗的盛器慢慢倾斜,让鱼苗随着水流倒入池塘。

四、合理密放。入池密度是影响鱼苗生长和成活率的重要原因之一,密度过大,饵料和氧气供应不足,鱼苗生长慢,成活率低;密度过小,鱼苗虽然生长快成活率高,但浪费水体和饵料,成本高。目前认为适宜的密度是:育成的鲢鳙鱼苗为20-25万尾/亩;草、青、鲤鱼苗为15-20万尾/亩;养到夏花分池的鲢鳙鱼苗为10-15万尾/亩,草、青、鲤鱼苗为8-10万尾/亩,我国北方可减少10-20%。生产上确定放养密度时,还应根据鱼苗、水源、饲料和肥料来源,鱼池条件、饲养管理水平等情况灵活掌握。

五、鱼苗饲养管理

1. 投喂方法。先将黄豆加水浸泡,然后磨成浆(约1.5kg黄豆磨成25kg豆浆)。浸泡黄豆的时间一般在磨浆前5-6h。浆磨好后要立即喂。豆浆要均匀泼洒。采用“三边二满塘”的投饲法,即上午(8-9点)和下午(2-3点)满塘洒、四边也洒,中午再沿边洒1次。

2.投饲量。饲养鱼苗的投饲量是以亩为单位来计算的,平均每天每亩投喂3-4kg黄豆磨成的浆,一周后增加到5-6kg,并根据水色掌握用量。

3.巡塘。要做好巡塘工作,密切关注鱼苗的生长情况,做到早、中、晚的“三查三勤”工作,即早上巡塘查鱼苗是否浮头,勤捞蛙卵;午后巡塘查鱼苗活动情况,勤除池埂杂草;傍晚巡塘查鱼苗池水质,勤作记录。根据巡查结果安排投喂、施肥、加水等工作,查看有无鱼病发生,以利防治。

4.鱼苗入池。池塘水深为50-70cm,然后每隔3-5d加水一次,每次注水10-15cm,加水3-4次。注水时,在注水口处要采取过滤措施,过滤野鱼和害虫,同时要避免水流直接冲入池底而把池水搅混。草鱼池塘透明度保持35cm為好。

5.管理记录。管理情况每天应建立日记,按时测定水温、溶氧量,记录天气变化情况、施肥投饲数量、注排水和鱼的活动等情况,以便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

6.分期注水。鱼苗初下塘时,因鱼体较小,池水不宜太深,50厘米左右即可。水浅则池水温度提高较快,有利于有机肥的分解和天然饵料的繁殖,也有利于鱼苗成长。同时水较浅则池水体积较小,豆浆和其它肥料的投放量可相应减少,节约了肥料和饲料用量。鱼苗经若干天饲养后,应根据鱼苗的生长和水质情况,适当加注新水,提高池塘水位,以增加水中含氧量,改善水质和增加鱼苗的活动空间,促使浮游生物繁殖和鱼苗生长。注水的多少和次数,应根据具体情况来掌握。一般鱼苗下塘后6—7天进行第一次注水,以后每隔4—5天注水一次,每次注水20厘米至30厘米,最后加至最高水位。鱼苗饲养期间分期注水是提高鱼苗成长率和成活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单位:158200黑龙江省鸡东县鸡东镇政府)

推荐访问: 鱼种 放养 管理 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