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常规检验的质量管理方法研究与讨论

2022-05-15 09:15:04 | 浏览次数:

zoޛ)j馞4m4MzmvM6M׍vMzmѨky对照组。观察两组尿液样本的检查不合格率。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尿液样本的检查不合格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等指标均较佳,但是研究组尿液样本的该项指标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常规检验的常见不合格因素包括仪器操作不当、标本存放时间较长、样本污染以及患者准备不当等,在进行检验质量管理过程中加强这些因素的管理与控制,可以有效地将不合格率降低,值得重视。

[关键词] 尿常规检验;质量管理;方法;实施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46.1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5(b)-0115-02

尿常规检验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检验方法之一,该项检验不仅可以对患者的各项机体指标进行有效的了解,为相关疾病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1]。同时还能对一些疾病的治疗效果以及预后进行有效监测与评价。除此之外,该项检查还可以对相应病征进行有效的判断。临床应用范围广,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该文研究与分析尿常规检验的质量管理方法与实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尿常规检验的尿液样本400例,其中200例尿液样本选取时间为2016年12月—2018年12月(实施质量管理后),该200例尿液样本作为研究组,有200例尿液樣本选取时间为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实施质量管理前),该200例尿液样本作为对照组。在研究组的200例样本中,男性106例,女性94例,患者的年龄为25~79岁,平均年龄为(50.56±3.92)岁;在对照组的200例样本中,男性105例,女性95例,患者年龄为23~79岁,平均年龄为(51.21±3.87)岁;参与该次研究的患者均由该院医务人员详细告知。两组患者及其尿液样本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尿液样本仅实施常规质量管理,在检验的过程中不重视尿液样本不合格原因。

研究组:研究组尿液样本实施针对性质量管理方法,在检验过程中高度重视尿液样本不合格的研究,对不合格的原因进行仔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来制定质量管理措施。具体的质量管理措施如下:①科室中高级人员对临检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与考核,禁止培训不合格就上岗等情况的出现。②患者在检验前,由医务人员对其进行健康教育,使其充分认知尿常规检验对其自身疾病诊断的重要意义,严格遵循医嘱进行尿液样本准备,降低检验不合格率。需要特别注意在尿液样本收集过程中的饮食控制,停用对尿常规检验产生影响的药物或者必须在收集前需要服用的药物,但是在服用药物之前需要由患者主治医师确认且签署同意书,在进行尿液检验之前,将相关文件送至检验医师处进行查阅。③在收集样本之前要防止样本被污染,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方式进行样本收集,不可以在尿液样本中收集到经血、精液以及阴道分泌物等。在收集样本之前,对患者的尿道口使用0.02%的呋布西林溶液进行彻底清洁,可以有效地降低样本污染,减少样本检验过程中的干扰与误差。收集时尽量选取中段尿。④患者在完成尿液收集过程后,应及时送检,最大程度地减少尿液存放时间,以此来有效地降低误差率,在夏季温度较高时,要求尿液收集完毕后1 h内送检。在冬季时,可以延长至2 h。如果因为某种因素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将尿液样本送检,需要将收集到的尿液样本存放至2~8℃的环境下进行保存,冷冻时间不可以超过6 h,否则需要重新进行尿液收集[2]。⑤在日常中,要加强仪器的维护与保养,例如尿试纸仅可以存放在试纸生产厂家的配套容器中。配套溶液打开后,则需要在最短时间内尽快封闭,医务人员需要严格按照厂家的要求保存试纸,禁止触摸试纸上的化学反应模块,避免出现试纸污染,造成检验结果不准确。

1.3  评判标准

由临检组人员对两组样本的不合格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等数据进行详细记录,并且存档。其中患者满意度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评判,主要问卷内容包括健康教育、样本收集指导、检验人员态度以及检验结果合格等多个方面,调查问卷主要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3个选项。

1.4  统计方法

将两组尿液样本的不合格率等指标数据记录于SPSS 22.0统计学软件中,其中使用(%)来表示样本中的计数资料,随后采取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尿液样本的检查不合格情况

研究组与对照组尿液样本的检查不合格率等指标均较佳,但是研究组尿液样本的该项指标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满意度

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等指标均较佳,但是研究组尿液样本的该项指标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和习惯的改变,泌尿系统疾病尤其是慢性病的发病率不断提高。尿常规检查则是最为直接、有效的泌尿系统疾病检验方法之一。通过检测尿液成分的变化来反映泌尿系统及其他组织的病变,其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等各个方面。很多不良因素均会对样本的检验结果产生影响,导致样本检验不合格率升高。根据大量数据显示,尿常规检验的常见不合格因素包括仪器操作不当、标本存放时间较长、样本污染以及患者准备不当等。除此之外,一些患者在收集尿液样本之前进行吸烟饮酒,也会干扰尿液样本的检验结果。患者在收集尿液样本之前服用大量的头孢霉素类药物或者大庆霉素等药物,会使患者的白细胞出现假阴性等现象[3]。患者的尿液样本收集过程前,患者的情绪波动较大,则可能导致蛋白结果呈现弱阳性,患者运动强度过大,也可能导致蛋白结果呈现弱阳性。在进行样本收集过程前,患者摄入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则可能导致尿糖呈现阳性。总之,尿常规检验结果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干扰,必须采取多方面积极措施来进行处理,必须保证全面质量管理来提高检查合格率。

该文研究与分析尿常规检验的质量管理方法与实施效果,结果显示研究组与对照组尿液样本的检查不合格率等指标均较佳,但是研究组尿液样本的该项指标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结果同赵杰[4]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似,在其研究中,研究组尿液样本的检验不合格率仅为1.00%,而对照组尿液样本的检验不合格率为13.25%。而且赵杰等[4]人的研究中对于质量管理方法等方面叙述较为相近,值得该研究进行学习与借鉴。这些研究结果均表明,在进行尿液样本检验过程中要高度重视检验的质量管理,不仅要从患者以及样本自身原因出发,还需要加强对检验实验室以及检验人员的管理。加强医患沟通,在进行尿液检验之前,需要最大程度地取得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支持与配合,及时与检验人员沟通交流,让其充分了解标本的留取方法,提升质量管理效果。同时,全面加强检验与临床和护理的交流,深入沟通以达成共识,提高管理质量。另外,要高度重视检验人员的培训,确保在检验过程中操作规范,避免差错事故[5]。而且要建立严格规范的规章制度,完善質量管理体系,将送检、验收程序以及制度进行完善,及时检出不合格标本,严格执行退回以及拒收程序,必要时可以要求患者重新进行尿液样本的收集。

综上所述,尿常规检验的常见不合格因素包括仪器操作不当、标本存放时间较长、样本污染以及患者准备不当等,在进行检验质量管理过程中加强这些因素的管理与控制,可以有效地将不合格率降低,值得重视。

[参考文献]

[1]  邴欣,刘静静,张震,等.食源性致病菌的纸芯片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6,37(14):178-181.

[2]  马威锋.尿常规检验质量控制方法及施行意义探究[J].母婴世界,2016(16):66.

[3]  李正凯,赵丽影.分析临床尿液常规检验中质量控制的对策与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4):157-158.

[4]  赵杰.尿常规检验的质量管理方法研究与讨论[J].医药前沿,2016,6(26):369-370.

[5]  胡晓波.尿液检验质量的风险管理[J].检验医学,2017,32(11):947-948.

(收稿日期:2019-02-15)

推荐访问: 质量管理 检验 方法 研究 尿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