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兴政 收藏是对生活的一种欣赏

2022-05-14 16:10:04 | 浏览次数:

一个明媚而慵懒的午后,在梧桐掩映下的雍福会,我们见到了汪兴政。他衣着艳丽而考究,带着一副独一无二的眼镜,站在这个自己精心打造的梦幻空间里,对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收藏感受侃侃而谈,显得魅力十足。

汪兴政不仅是国内时尚设计界的先锋人物,还是一位有着近20年收藏历史的收藏家。对他而言,收藏古董只是把经过岁月沉淀的美放到这个时代来欣赏。欣赏是一种态度,这种欣赏是超越时空边界的,而且经历愈多,看得愈真,愈懂欣赏。

怀旧情结

很少有人知道,汪兴政早年生活在一个中国式的大家庭中,从小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对中国古典的亭台楼阁、雕花门窗情有独钟。幼时家里用过的老旧家具,一直是萦绕在汪兴政心头的旧梦。

正是这种情结,让汪兴政迷上了收藏有历史感的物件。十几年前第一次在旧货市场上看见一张旧梳妆台,便让他一发不可收拾,明清家具、徽雕石刻、晋式门窗、楹联匾额……只要是他觉得美的,都会买下来。

所以在他的收藏品中既有罕见的带有青花红木的古董床,又有隐含“寿字当先,五福临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之意的大红色桌布。汪兴政说:“这些老东西都是由能工巧匠精心设计并手工雕琢而成的物件,形态和做工都不尽相同,各具特色。几百年来经过无数人的手还能留下来,其中总有某种独特的美和可贵之处,因为只有大家都喜欢的东西才能保存下来。”

阅历成就欣赏品位。汪兴政这种独到的欣赏眼光,源于他丰富的人生经历。传统家庭的生活经历,赋予他对传统文化精神的深刻理解力;多年的时装设计师经历,强化了他对风格和特色的敏锐感受力,而正是这些成就了汪兴政独到的欣赏眼光。

酝酿中西融合

虽然生于传统家庭,热爱传统文化,汪兴政却不是个中国文化的卫道者。年轻时,他在国外学的是当时国内最前卫的时装设计,回国之后,他开创了自己的服装品牌“尊龙”,设计的时装款式仅在德清的一次订货会上就预订出40万件,一时之间风靡大江南北。

这让汪兴政有实力也有机会去探讨深层次的文化诉求。在1996年移民美国后,他跑遍了伦敦、巴黎等欧洲文化名城,在搜集自己喜爱的收藏品的同时,追寻西方文化的精髓。在法国,他发现咖啡馆遍布大街小巷,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坐在那里闲聊、阅读、思考,平静而悠闲。这种西方咖啡文化所代表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理念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冲击:西方文化中对人文精神的崇尚、对个性的关注、对各种文化元素的包容、对现代生活方式的推崇……让他在中西方文化中发现差异与共鸣。汪兴政意识到自己所要做的,不是将西方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搬到中国,而是要创造一种亦中亦西的现代生活方式,一种让中国人和外国人都能欣赏的美。

平衡文化冲突

在一次为自己的品牌专卖店做室内设计时,汪兴政将江西农村的米桶和古旧的牛车轱辘请进了上海淮海路巴黎春天专卖店的橱窗。这种前卫的装饰风格让汪兴政赢得了更多的目光,也让他发现室内装饰这一表达方式比时装更自由、更不受局限、更长久。

于是时装设计师汪兴政摇身一变,成了装饰艺术家。凭着多年在时装设计界造就的超凡创造力,从自己十几年收藏下来的近万件宝贝中挑选最合适的,创造了“鲜墙房”、“乾门”和“雍福会”。“这是我尝试着完成中西文化相容的实验品,这种相容不是指和谐,而是指在文化冲突中体现一种美妙的平衡”,汪兴政如是评价自己的设计。这些实验品是汪兴政对自己数十年来生活经历的总结,也是他对现代文化的阐释。

在雍福会,每一件珍品的摆设都在诉说着文化的交融:天花板上的吊灯是铸铁雕花的,案上台灯是镶拼玳瑁壳的,吧台上的两根柱子却是水晶的;欧式壁炉上方悬挂的一块匾额,居然是刘墉的手迹;桌上放在印有毛泽东头像的陶瓷杯旁边的是大红底色的英式茶杯。汪兴政用那些从不同国家淘来的旧物件,展现出一种超越时空的现代感。

2004年,世界权威性时尚设计杂志《Wallpaper》在已经评出了一个全球最佳会所设计奖的情况下,破例增加了一个名额,并把该奖项颁给雍福会。但汪兴政却说:“这不是一次设计,而是一次实验,因为设计必然有先在的理念,而实验则充满了不可知,在一次又一次地尝试推翻与重建中达到美妙的状态。”

从“鲜墙房”到“乾门”,再到“雍福会”,汪兴政尝试着从设计师的角度将中西文化在碰撞中融合,实验品一个比一个精彩。汪兴政将诸多中西元素以颠覆性的手法加以重叠、整合,给了人们无限的新鲜和思考。汪兴政把自己的收藏、经验和回忆都拿出来,用自己的方式展示给众人,表达自己对生活、对美的理解。在他的实验中,每个人欣赏到的都可能有所不同,因为每个人所欣赏的美都源于自己的人生经历。

鲜墙房:大胆拼贴

“我不是在做饭店,我是在‘倒退’着去追寻一种历史和文化的的源头和它以什么形式来体现和诠释国际文化的一种相容。”汪兴政这样解释他在1996年创办鲜墙房的初衷。汪兴政认为经历了历史沉淀的“旧”是最美的。上海虹桥路鲜墙房就是汪兴政大胆尝试拼贴中西文化的实验。从远处看,鲜墙房不过是虹桥地区的一所充满西洋古典风情的德国老洋房,但是洋房的里面却是别有洞天:从山西淘来的一扇扇晋式花格子大门、晋式长条靠椅、江南的八仙桌、条凳、明式卧榻,甚至乡间孩子的立筒、纺车、扬谷用的风车,看似随意放置在大堂的四周和廊沿的周边……既作点缀,也作实用,粗看散淡,其实都是汪兴政精心设计的。

乾门吧:异质融合

在鲜墙房,汪兴政成功地完成了他第一次为中国传统文化穿上西方外衣的实验。这次实验的成功坚定了他要把异质融合的创意贯彻到底的决心,而新的实验——乾门吧和鲜墙房相比,更具超越性,也更具冲击力。

在2001年面世的乾门吧里,中西文化的对比融合不再停留于不同的空间范畴,而是将两种格格不入的风格——中国传统的古意盎然和西方文化的雍容奢华,展现在同一个空间内,并且水乳交融。

汪兴政花了两年多的时间来完成这件实验品。他去了欧洲很多地方,借鉴了欧洲文化,经过自己奇思妙想的改造,使之浸润着中国文化的底蕴:四十几扇花格子雕花长门借助轨道滑轮开合自如;西式的咖啡桌旁配上了明式座椅;黑色幔板辅以中式宫墙庭园格调的白底红色布幔;西式台灯衬以楹联、匾额;东厢的顶壁俯视着寒光熠熠的刀叉杯盘……汪兴政用500多件大大小小的私人收藏,营造了乾门吧饱含中国古风且又现代感十足的欧式优雅。鲜墙房融会中西的设计理念在乾门吧得以发扬光大。

雍福会:极致颠覆

如果说,乾门吧里强调的是将异质的中西文化进行融合,那么雍福会强调的则是中西文化在碰撞中走向和谐,颠覆各种条条框框,通过令人难以置信的组合方式营造出最具视觉冲击力的效果。

从2001年到2004年,雍福会近三年的创作过程,就是反复地拆拆建建的过程。汪兴政把这个过程称为一场“苦难的经历”,因为创作雍福会的时候,连他自己也不知道会做成什么样子:“我要的并非和谐,而是冲突中的和谐、和谐中的冲突。过程中我经历了无数挣扎,经常陷入绝望,觉得没有出路可寻,但经常就是在这种癫狂的状态下,灵感又出现了”。

“密训堂”酒吧的一侧由苏州园林的门窗组成,但其间彩绘玻璃已经拥有西方元素。而另一侧,就是彻头彻尾的维多利亚风格的落地镜。本来准备采用中式古典大门,但他却推翻了这个想法,因为这样就太和谐、太完美,感觉像假的,很沉闷。汪兴政思考了很久,也不知道该在这里放上什么,直到他忽然看到了一扇完全现代化的自动门,他才恍然,原来这就是他想要的东西。

汪兴政对纺织品的运用也极具颠覆性。在传统的设计理念中,纺织品只是室内的点缀,但在雍福会,汪兴政不但在室内广泛运用各种纺织品,还打破成规,用纺织品来包装室外,他在不同地方用不同的织料,有的地方用粗的麻料,有的地方用普蓝的丝绒布,有的地方又用非常鲜艳的帘子。他对织物、布料的偏爱和了解在雍福会表现得淋漓尽致,时刻提醒着人们,这里的主人曾经是个出色的时装设计师。作为汪兴政最成功的实验作品,雍福会凭借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世人。它既是中外名流流连忘返的顶级会所,也是艺术家们最推崇的交流乐园。时至今日,汪兴政还经常以时装设计师自居,他从不穿重复的衣服,也不做重复的实验。对生活始终坚持着一种欣赏的态度。

推荐访问: 欣赏 收藏 生活 汪兴政
  • 上一篇: 失鹤帖
  • 下一篇:桔逸势的书道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