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东渐”影响下的庐山近代建筑群及其旅游价值研究

2022-05-13 14:55:03 | 浏览次数:

摘 要:近代的庐山,在“西风东渐”的影响下,形成了独特的建筑文化。作为庐山世界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别墅建筑群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浓厚的文化积淀使庐山具有了其他山岳景区无可比拟的旅游优势。文章对庐山近代建筑群的建筑风格和旅游价值进行了分析,借以为深入的旅游规划与开发奠定基础。

关键词:庐山;近代建筑;西风东渐;旅游价值

中国建筑文化的古典时期,到清代已基本上被画上了一个句号。中国建筑的灿烂的新篇章,是从清末,具体而言,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到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海派建筑开始形成。这期间大约100年的时间,中国建筑文化在不得不接受西方建筑影响的同时,踏上了新的文化历程。西风东渐,中国建筑文化一直在中西冲突与融合之中开辟前进的道路。而庐山这座千年名山,自近代起也在这股“西风”的影响下,在西方文化的不断入侵和植入汇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文化。19世纪下半叶以来在庐山形成的近代建筑群堪称“世界别墅博物馆”,构成庐山作为世界文化景观中最精彩、最重要的部分,代表了中国文化近代发展的大趋势,是建筑艺术中的一颗明珠、世界文化的宝贵遗产。

一、“西风东渐”对庐山的影响因素

(一)鸦片战争和不平等条约

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的积弱腐败和西方的殖民政策构筑了西方文化殖民的大背景。1858年,满清政府和英法等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迫使中国开放南京、镇江、汉口、九江等地为通商口岸。大批外国传教士也随着涌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了躲避夏季炎热,这些传教士开始市到山区寻地建屋避暑,紧靠九江的庐山成为避暑的理想之地。但由于庐山不是通商口岸,不能设立租界,1895年,英国基督教传教士李德立以低价和贿赂官府等手段,与清政府签订《牯牛岭案十二条》,先后强行租借长冲(今东谷一带)地皮4500余亩。随后,美、法、俄等各帝国主义国家也纷纷上山租地,并成立了以李德立为主席的董事会,制定《牯岭避暑地约法》和详细的规划方案,并由外国工程师和社会学家共同主持建造。

(二)传统建筑文化危机

一向名闻天下的庐山寺庙、书院文化,延续至清末时,大都开始没落和衰败。自晋朝以来,庐山儒释道文化就名传天下,宝塔林立,鼎盛时期寺庙多达70余处,庵堂20多处,全山上下共有宗教建筑300多处。但自清末开始,时局不稳,这些建筑在战争和炮火的洗礼下已是满目疮痍。传统建筑文化发展布满危机,急需寻求一种新的生存方式和新式文化注入生机,此时西方建筑文化的植入已是大势所趋。

(三)庐山特殊的地理条件

庐山地处长江南岸,在19世纪末没有公路、铁路的情况下,庐山依靠长江这条黄金水道和鄱阳湖广阔水面,形成了便利的水上交通,这也是传教士李德立最初选择在庐山建屋避暑的主要原因之一。

庐山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具山地气候特色,又因地势较高和较高的森林覆盖率(92%以上),尤其是夏季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只有23℃,比山下九江市约低7~10℃,成为久负盛名的避暑胜地。

由于庐山坐落在湖盆、平地之间,牯牛岭东、西两谷十分平坦,面积较大,还有许多小型盆地,为别墅群的兴建提供了良好的场所。此外,牯牛岭的岩石质坚纹美,地质基础坚硬,为别墅建设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原材料和坚实的地基承载力。

二、“西风东渐”影响下的庐山近代建筑群特点

(一) 庐山近代建筑的开发

庐山山上牯岭地区的开辟始于英国传教士李德立。初期由于道路不通,材料运输困难等原因,建造的房屋体量均较小,为全木结构,铁皮屋顶,多是一些带有西方式样的木板房屋。

1896年,随着牯岭至莲花洞道路的修建完成,各式各样的建筑也逐渐开始在庐山地区大规模出现。由于最初进行建筑设计和建造的都是西方建筑师,所以建筑的样式也都是从西方引入的。据统计,共有十余种不同的建筑式样出现在庐山,包括敞开外廊式别墅建筑、封闭式周边内廊别墅建筑、单亭敞开式外廊别墅建筑、大坡度陡屋面的别墅建筑、古堡式别墅建筑、鱼鳞板外墙轻型别墅建筑、单重和双重四坡水屋顶别墅建筑等。此时庐山地区别墅建筑群的主要特点是,基本上都是欧洲山地别墅样式,其使用功能相似,但造型却互不雷同,各个国家风格都有所体现,整个别墅区形成既别具一格,又相互协调的别墅群体。

经过近30年的建设,到19世纪20年代牯岭已建成英、美、法、俄、德、瑞典、芬兰等12个国家近500栋别墅,其建筑风格和建筑样式各异,充分体现了西方各国的建筑特色。1927年北伐战争以后,外国人放慢了建设进度,甚至有一部分外国人将别墅卖给了中国军阀和富豪。同时,在那段时期庐山成为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军事将领的活动要地,成为了南京国民政府的“夏都”,形成了庐山的第二次建筑高潮。最初也是请西方人设计样式,建造的别墅仍然以西式为主。但随着中国近代建筑科学的发展,设计队伍里出现了中国建筑师的身影,他们的加入使得这一时期的别墅建筑既有西方的建筑特点,又有属于本土的建筑风格,将中西合璧发挥到了极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庐山图书馆和大礼堂。

(二)近代别墅群的建筑风格

1.建筑选材与结构

庐山地区的建筑材料多为就地取材,主要是以本地产的花岗岩、石英砂岩为石料,这种岩石色灰、质硬、石质细腻;木料来自庐山周围各县;还有可作瓦料的青石薄板和当地烧制的青砖,而主要用作屋顶材料的铁皮瓦则多数来自国外。

庐山近代别墅建筑的结构可分为以下几种:

(1)木结构

这是一种以木材为主的轻型别墅,结构较为简单,以圆木为骨架,木板为墙,铁瓦为顶,散布在绿树丛中,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这种西式的全木结构的小型别墅建筑在其它地区很难见到,稀缺性和独特性已经使其成为了一种景观。

(2)石木结构

这种结构的别墅在庐山大量存在,形成庐山地区建筑的主体。这种建筑主要以石为墙体,以木作为廊和屋架,木质裙墙和地板,以铁皮瓦为屋面。

(3)砖木结构

庐山地区早期的砖木结构建筑仅有两栋,一栋为仙岩旅社主楼,一栋为美国学校,这两栋建筑以当地烧制的青砖为墙体,配以木质屋架,铁瓦屋顶。

2.建造手法与装饰

庐山在近代受西方文化影响之深是国内其他山岳风景区所不能比拟的,建筑也不例外。近代西方几种流行的建筑形式在庐山都有所体现。既有以厚实的砖石墙,半圆形拱券,逐层挑出的门框装饰和交叉拱顶结构为主要结构的罗马式建筑,如法国天主教堂;也有广泛应用线条轻松的尖拱券,造型挺秀的小尖塔,修长的立柱和簇柱及彩色玻璃镶嵌的花窗为鲜明特色的哥特式建筑,如美国圣公会教堂。

(1)石砌墙体

石砌的外墙是庐山近代建筑的共性。庐山别墅的墙体、门廊、外廊、石柱、栏杆等,大多是用庐山自身的花岗岩、石英沙岩砌成的,与中国传统的木建筑文明迥然不同。石砌墙体的外表,基本上保留了原本粗糙的岩石石面。因此,庐山地区别墅建筑的整体质感是自然的,弱化了人工斧凿的痕迹,使其能保持自然真朴的韵律,与周围山体、大自然的质朴和谐共存,给人一种浑然天成的美感。另外,石砌墙体,稳重厚实,冬御寒风冰雪,夏抵暑热高温,抗风化能力之强,远非砖石木料可比。德国著名建筑师贝歇尔教授曾评论说:“石砌别墅,赋予了庐山的个性。”

(2)铁皮瓦屋顶

庐山别墅的屋顶,绝大多数采用的是铁皮瓦,漆成不同的颜色。铁皮瓦原是英国的建筑用材,在庐山也能见到大量使用的铁皮瓦,其原因有二:第一,19世纪末登上庐山的交通不便,一米见方的铁皮瓦重量轻便于运输,成为了各个别墅建设者的首选;第二,铁皮瓦比一般石棉瓦更适应庐山的气候。庐山的冬季非常寒冷,气温达到零下十几度,经常都是冰天雪地。树上的结满了冰球冰挂,遇到大风或者气温回升,冰球冰挂就会砸到屋顶上,铁皮瓦比起普通的石棉瓦坚硬,能够抵挡住这些侵袭,也不会冻裂,实用性强。

(3)几何式屋面组合

庐山地区的别墅建筑,多数采用平面几何体式屋面。中国传统的宫殿、庙宇、古典民居的屋顶多为弧形,以柔美取胜,而庐山地区的别墅建筑几乎全是以平面来组成活泼多变的几何体,以强有力的直线表现阳刚之美。屋面形式又有单坡、两坡、尖顶、穹顶等多种,不少别墅则以尖顶为中心,进行多种形式的屋面组合,而尖顶又有正方形、六边形、八边形和圆锥形,多层次的对比充分体现了西方文化的特征,是欧洲民间典型的建筑手法。

(4)拱券符号的广泛应用

拱券,顾名思义是拱和券的合成,常见于西方建筑,用砖、石等材料砌成的弧形跨空的承重结构就是“券”;多道券的并列或联纵称为“筒拱”。拱券之于西方建筑的作用,相当于斗拱之于中国古建筑,二者都是各自建筑体系中的精华。。庐山近代别墅对拱券技术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两个地方:一为承重,主要用于门、窗、客厅等处,大多数为石料砌成,少数用青砖,主要采用了一种呈半圆的放射形的“罗马券”,源自古代罗马,在半圆形的中间有卷心石;一为装饰,使用在房屋外敞开式外廊檐下,多为木质,起装饰、美化的作用。虽在意蕴上还是多取罗马券的弧线,但是不再用类似于“卷心石”的符号装饰,而是在半圆形的中心设计一至两个木制的“悬垂”,更加丰富了外廊的节奏感。

(5)雨淋板

庐山别墅借鉴欧洲古典建筑符号的另一个突出的表现是广泛采用了雨淋板墙面。雨淋板是指,用一块块手掌宽的木板条横叠,上一块的下沿压着下一块的上沿,钉在木柱架上,刷上绿色或红色的油漆,如同悬挂着的极规整的一排排波浪。雨淋板密集的横线条,与铁皮瓦的竖线条,构成了立体的生动多样的线条世界,与画面丰富的环境和谐对比。百年来的历史证实了雨淋板不失为庐山有着蓬勃生命力的建筑美元素。

三、庐山近代建筑群的旅游价值

千姿百态的庐山近代别墅群被誉为“万国建筑博物馆”,形成了我国少见的高山别墅园林群体景观,将庐山之美引向了一个更深、更高的层次, 是庐山文化精髓的一部分。别墅群的出现,是西方建筑文化的具体体现,又是在庐山独特的地理环境中所出现的产物,是建筑艺术与幽美环境的完美结合,并形象地融入了一个时代的文化特征,成为可居、可游、可赏的统一,创造出特有的风景景观群落,极具旅游开发价值。

(一)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按史学界的一致观点,以鸦片战争为标志,中国由此进入了近代历史时期,而庐山近代建筑史的开端,是以1895年英国传教士李德立与清政府签订《牯牛岭案十二条》,强行租借长冲(今牯岭东谷一带)地皮为标志的,由此揭开了庐山地区近代建筑的序幕,以传教士为先导的西方文化,向庐山社会进行了全方位的侵袭,西方文化与文明已渗透到庐山的每一处,使庐山成为西风东渐、侵入中国腹地的代表。此后历经近百年,沉淀了如今丰富的庐山建筑文化。庐山近代的别墅群建筑是中西文化在建筑学上相互独立又相互交融的范例,,由别墅群构成的牯岭山城,在中国近代史和当代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很多影响甚至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事件都曾在这里发生。随着时间的流逝,中外名人在庐山酝酿、导演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及各种故事、趣闻和轶事,与他们所栖身的别墅一起,对游人产了越来越大的吸引力。庐山别墅群已成为庐山人文景观中极具魅力的瑰宝。

(二)极具观赏性的美学艺术性

许多近代建筑本身就是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品,其造型风格及其内部空间布局和装饰陈设,足以给人带来强烈、直观而又赏心悦目的美的享受,使人们在情感上获得无限愉悦,并增添生活的乐趣。庐山现存的近代别墅建筑包容了欧洲古典建筑和近代建筑的设计思想、建筑风格及建筑技艺,融会了古罗马、拜占庭、哥特、文艺复兴等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堪称集欧洲建筑风格之大成。它们是名符其实的西方建筑文化的历史总汇,并以其建筑风格和建筑技术的多样性在世界近代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三)环境与建筑的协调统一

庐山地区的别墅建筑群把尊重风景作为最高原则,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庐山早期开发的规划中明确地规定了建筑物的面积不能超过土地面积的15%,建筑的高度也有相应的限制。庭院全部为自然开敞式设计,即乱石砌筑的低矮的院墙;以乡土树木和花木作为主要绿化素材,稍加修整的自然式园林布置;卵石或乱石铺成的庭院蜿蜒小道,粗犷的条石台阶等,尽可能地与自然融成一体;建造别墅的材料多以石木为主,粗犷凝重的石料不加工或稍做加工,朴素而自然;同时将河流、树林、山坡等作为布局的重要因素,保留了长冲河、将军河等河流以及河流旁边的树林和山坡绿地,保持了地区整体的基本地形地貌,实现了建筑与环境的协调统一。

四、结语

建筑是凝固了的历史,承载着文化,见证着历史变迁。庐山地区的近代别墅建筑群是中国在历经特殊历史时代时留下的产物,是庐山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巨大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观赏价值。不仅要保护好这些近代建筑,还要可持续性的开发利用好,使其能长久的展现在世界旅游者的面前。

参考文献:

[1]肖星等. 台湾地区优秀西洋近代建筑赏析与保护性旅游开发启迪[J]. 广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4.8

[2]向耘郎,张静. 浅谈气候环境下的庐山建筑风格特色[J].艺术科技.2013.8

[3]孙继国等. 西风东渐下的近代济南建筑—以齐鲁大学为例[J].中华民居.2013.10

[4]代莹,曾克峰. 庐山牯岭地区近代别墅建筑的成因及规划特征分析[J].现代城市研究.2006.1

[5]王佳欣,金丽. 天津现存西洋近代建筑的旅游开发价值研究[J].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05.12

推荐访问: 庐山 西风东渐 建筑群 近代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