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县域内农村公共体育资源运行机制研究

2022-05-12 14:15:02 | 浏览次数: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以农村公共体育资源运行机制为研究对象,以城乡统筹发展的基本条件和政策为依据,提出了政府供给为主、体协供给为辅的新型农村体育资源供给模式,分析了新农村公共体育资源运行的机制原理及特点,提出了农村公共体育资源长效运行的机制,以期为促进新农村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和城乡经济社会的统筹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城乡统筹; 县域; 农村; 公共体育资源; 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840(2018)03-0006-06

Operationalmechanism of rural public sports resources in county area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overall urban-rural development

GUAN Yan-wei

(Dept.of PE,Shandong Youth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Jinan 250103,China)

Abstract:The paper, using literature material and logic analysis methods, taking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of the rural public sports resources as the research subject, and the basic conditions and policy of overall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 county as basis, puts forward the mode that the government supply is given priority to it with the help of supply from sports association. It analyzes the mechanism principl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 rural public sports resources operation, proposes the long-term operational mechanism of the rural public sports resources. It giv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promo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new rural sports and overall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Key words:overall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county territory;rural area; public sports resources; operational mechanism

收稿日期:2018-03-20

基金项目: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编号:J11WH07)。

作者简介:管延伟(1972-),男,山东青岛人,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运动训练和体育管理。城乡统筹发展,需要观念、机制和体制的诸多变革,是一个长期、艰巨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农村体育虽然经过了近十几年的建设和发展,但仍有许多根本性问题亟待解决。国家体育总局前局长刘鹏指出: “今后五年总体目标任务是形成覆盖城乡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要解决城乡之间的基础和条件差距,使公共体育资源向落后地区倾斜,推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的均等化,建立起有利于保障供给,改善服务,提高效率的长效机制”[1]。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也进一步提出要有效整合各类农村文化惠民项目和资源,推动县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和服务标准化建设。

本文是在城乡统筹发展的背景下,为解决城乡公共体育资源之间的差距,促进和保障农村公共体育资源的最优供给、科学配置与利用效率,实现农村现有公共体育资源存量结构改造和增量提升的更高要求,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构建了县域内农村公共体育资源运行机制,并以期实现农村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1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以“体育资源”、“农村体育”、“资源运行机制”为关键词,利用CNKI进行检索,总计查阅200多篇文献,选取了相关度较高的40多篇。以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锁定“三农”问题,提出“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起始,查阅了近十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及体育总局网站有关涉及农村体育的政策20份(项),确定了农村公共体育资源的概念、内容体系以及农村公共体育资源运行机制的概念。

特尔菲法:通过对各级(2个县市2个乡镇8个村社区)体育行政管理者和体协负责人进行访谈,了解专家们对县市农村体育工作的思路及见解,初步构建了农村公共体育资源运行机制。

逻辑分析:运用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通过演义与归纳,讨论了经济社会文化对构建农村公共体育资源运行机制的影响。

2农村公共体育资源内容及运行机制释义

2.1农村公共体育资源的概念及内容

体育资源是体育赖以运动的基础。关于体育资源概念的诠释,体育界至今尚无定论,多数是对体育资源的具体研究,如体育场馆资源、体育人力资源、体育旅游资源、高校体育资源等。要界定农村公共体育资源难度更大,自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锁定“三农”问题,提出“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起始,查阅了近几年中央一号文件及体育总局有关涉及农村体育的政策,均没有提出农村公共体育资源的概念,主要以“完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多渠道投资兴建体育设施”、“广泛开展農民体育健身活动”等要求出现。在同时期体育类核心期刊中研究新农村体育的学者,也主要运用“新农村体育产品”或“体育服务”概念居多。要实现城乡体育统筹发展、协调发展,短期内依靠“体育产品”、“体育服务”满足农村农民的体育期望和需求,这根本不符合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2011年3月,《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中要求促进城乡体育资源和公共体育服务均衡配置,文件中第一次出现了与农村公共体育资源相近的概念。本文在界定农村公共体育资源时,既结合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现状、农村体育发展的特点和资源的性质,又参考了程云峰、刘可夫、任海、陈艳林、谢英、张小林等体育学者对体育资源的前期研究结论,重点从公共服务投入和城乡资源共享的角度定义农村公共体育资源的概念,即农村公共体育资源是指在农村现实发展的基础上,国家为建设发展农村体育,有利于扩大农村社区体育活动和增强农民体质,国家在物质、财力、人力、时间和信息等方面的投入以及农村各类社会条件和自然条件的有效整合。主要包括制度政策、场地设施(物)、体育活动(含器材维修)、经费(财)、村社区指导员(人力)、农村体育宣传(信息)、村级体育项目(含传统体育项目)、体育组织、体质检测和体育活动时间等要素。

山东体育科技第40卷总第174期2018年第3期管延伟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县域内农村公共体育资源运行机制研究No.3 20182.2农村公共体育资源运行机制释义

农村公共体育资源运行机制是指在农村公共体育资源运行系统中优化农村公共体育资源配置与协调其各种利益关系的方式和机理。它影响农村公共体育资源各要素的结构、功能及相互关系,以及这些要素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及其运行方式,也是引导和制约决策并与人、财、物相关的农村公共体育资源的基本准则及相应制度、供给方式等,是决定供给和整合农村公共体育资源行为的内外因素及相互关系的总称。系统中的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彼此联系、协调,保证了农村公共体育资源供给目标和任务的实现。

3农村公共体育资源运行机制的背景、基本条件及政策依据

城乡统筹发展,就是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村生产力尚不发达,城市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已具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条件,国家为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而实施的一种战略决策。作为国家最基本的经济社会单元,县域涵盖着城镇与乡村,还兼有农业与非农产业,是宏观与微观、城市和农村的结合部,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载体[2]。城乡的差距,最深刻的差距是在文化观念上,在人的素质上。如果只讲经济的统筹,社会的统筹,而不讲农村农民的人的统筹,人的素质没有提升,这种社会统筹既缺少技术保障,也很难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因此城乡体育统筹发展既是公共资源物质的统筹,社会管理的统筹,更是人的素质的统筹。

社会文化、生活方式、大众观念等是公共体育设施供给时必须考虑的社会条件[3],是构建县域内农村公共体育资源运行机制的重要因素。体育属于文化,文化具有地域性。农村生产劳动、生活方式是产生农村文化、农村体育活动的基础。同一县域内的农村社区具有雷同的生产劳动方式、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且它们在同一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传统文化观念、社会管理都基本相同,这些条件为构建县域内城乡统筹发展的农村体育奠定了物质文化基础及保障措施。例如以县域命名的传统体育项目有胶州大秧歌、海阳大秧歌和商河鼓子秧歌等[4];在新中国的历史上,也产生过许多不同地域特色的体育县,例如山东掖县曾被称名“田径之乡”,湖南安东为“武术之乡”,江苏丹阳为“篮球之乡”等等。

2002年《农村体育工作暂行规定》要求“县级体育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本行政区域农村体育工作,建立与当地农村体育发展相适应的工作机构,配备工作人员,会同有关部门共同推进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2009年《全民健身条例》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大对农村基层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体育主管部门负责行政区域内的全民健身工作,工作内容主要有制定实施健身计划,体质监测、健身指导、比赛活动等,在《条例》的最后并明确了政府的法律责任,也对政府主导供给农村公共体育资源作了明确规定。《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将发展农村体育纳入当地农村建设规划,统筹城乡全民健身事业发展,促进城乡体育资源和公共体育服务均衡配置,逐步建成城乡一体化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增强农村基层体育公共服务能力。

综上所述,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实现农村体育的城乡统筹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在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有限和农村体育需求强烈的矛盾下,仅有物质、财力、人力等农村公共体育资源的投入还远远不能解决城乡体育差距,这就必须建立一种与发展农村体育关联紧密的城乡经济、文化、社会管理等各种资源互融互补、结构合理、协调发展、整体推进的农村公共体育资源运行机制。

4农村公共体育资源运行机制的构建

4.1构建农村公共体育资源运行机制的基本思路 建设农村体育是一项宠大而长远的民心工程,必须统筹规划,全面设计,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找准实施的切入点,实现重点突破,再逐步提升建设质量和水平。图1县域内农村公共体育资源运行机制4.1.1抓住主要矛盾,实现重点突破 城乡差距,首先是经济基础的不平衡。经济基础决定了村民的体育观念和体育意识,也是保障农村体育活动的基础物质条件。因此为村民提供场地设施、器材和活动维持经费等农村公共体育资源是现阶段供给的重中之重。

4.1.2要保障财物有序运转、重点供给和基本体育活动开展 制度和政策能够保障体育工作以法管理,依法规范政府、社会各种力量在农村公共体育资源供给体制中的角色、作用和行为,保障公共体育资源的科学供给和体育工作的有序发展。

4.1.3其次要保障供给后产生的预期效果,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监督农村公共体育资源向着预定的方向配置,保障供给后产生预定效果,做到农村体育场地设施有人建,有人用,有人管,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这也是政府的职能。

4.1.4最后在初步实现基础供给的前提下,再逐步提高供给的质量和水平,基本实现全面供给 实现农村公共体育资源分类供给、分层供给和在发展过程中供给,在发展中再解决供给过程中产生的次要矛盾,逐步完善供给水平,提高供给质量,满足村民体育需求。

4.2确立政府在农村公共体育资源供给体制中的主体地位和体协的辅助地位

图2农村公共体育资源要素管理结构及供给体制《全民健身条例》依照国家战略决策,规定了政府为农村公共体育资源供给的主体;国家《“十二五”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规划》中也明确指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体育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责任主体[5]。在农村体育建设初级阶段,利用政府的行政管理权力,为农村供给公共体育资源,是较为快捷和有效的手段。其次根据农村公共体育资源本身的准公共产品特征,政府在供给中发挥主导作用是不可推卸的法定职责[6]。依据农村公共体育资源供给体制的构建思路,政府的供给内容主要有制度政策、场地设施器材、维持活动经费、体质测试和综合性赛事(主要是供给项目);其职责就是为村民提供体育活动的物质基础条件,保障基本活动的开展,并通过对村民体质测试和举办综合性賽事能宏观有效监督、协调其它体育资源的有效配置。

政府为农村提供公共服务,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完全由政府提供,一种可以由政府出资购买,也可以由社会组织代理服务[6] 。政府主导下的农村公共体育资源供给是满足村民们的最基本的体育需求,而个人化的发展和享受层面的体育需求,则要通过带有一定经营性质的社会力量或者个人投资解决。当前实行的以政府为主体的“一元”供给体制,其供给结果并不理想。我国农村地域辽阔,体育建设起步晚、历史欠账多,体育资源不足,且各类资源结构不合理,主要有体育项目活动单一,缺乏场地器材,经费来源单一,缺乏组织,宣传力度不够,体育指导员严重不足,无体育社团组织[7]。其次,农村数量众多,农村社区现存体育形式也多样化,传统体育项目、城市体育项目和新兴农村生产劳动比赛项目并存,并且随着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快速发展,体育项目需求数量、结构会不断变化,仅靠政府供给,根本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农村体育需求。最后,农村体育活动是村民的自愿行为,应由村民自发成立组织,把以前命令与控制型的高成本政府供给和管理,逐步让位于低成本的村民自治型模式。总之,农村公共体育资源社会化供给方式在不同农村地区呈现各有不同,形成了对政府供给和市场供给的有益补充[8],实现供给主体多元化是大势所趋。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现在的农村社区建设发展势头比城市要好,它的自治功能也好,服务功能也好,是发展农村自治组织的良机,村民体协就是在政府和村民间架起沟通协调的“桥梁”。政府以政策、法规形式发展体育社团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群众力量,有利于中国体育的长远发展[9],政府与体协共建共享有利于聚焦参与主体的“全民性”[10],能及时反馈村民的真实体育需求。体协主要负责管理协调体育指导、体育宣传、体育组织、体育活动(供给项目的日常活动和单项比赛)和部分配套经费,各级体协依据政策和法规接受政府的管理和监督,但彼此又协同向下一级供给资源。

4.3农村公共体育资源运行的动力关系

图3农村公共体育资源运行动力关系农村公共体育资源运行的动力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各级政府和体协自上而下的供给推动作用;二是村民自下而上的需求拉动作用,两者有机结合形成农村公共体育资源运行的合力。

政府供给是其职责,主要是政策上的支撑和基础经费的宏观投入。在农村体育建设初级阶段,政府首先要保障物质基础的供给,确保村民最基本的体育活动场地设施;其次要保障农村公共体育资源供给后的管理和利用,真正把农村体育工程建成民心工程,使得体育成为政府政治利益诉求的良好媒介,也是体育政府行为的基本动因[11]。但随着农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公共体育资源需求范围、数量、质量等要求的逐步提高,广大村民对农村公共体育资源需求的种类和规模正在逐步扩大,这种状况直接导致了政府投入的扩大,这种扩大将难以满足农民对公共体育服务的持续增长需求,于是就出现了政府以外的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机制—非政府组织自治供给机制[12]。体协的供给是微观的,主要是针对村民个人体育观的提升和体育活动技术上的指导,或帮助村民融入体育组织,全面激发村民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体育活动能力,产生群体效应,扩大体育活动影响,形成活动的良性运转。体协的供给动力一是来自于成员的本身,他们都是村社区体育活动的骨干,都有一定的体育基础和兴趣,通过组织参与体育活动,体现他们的社会价值和个人成就感;二是政府为体协提供一定的活动经费,体协也可以说服企业或个人额外赞助,维持协会的正常运转或获取额外经济利益,驱使体协持续供给。

村民对体育的需求是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形成农村体育可持续发展机制的内在驱动力。体育是上层建筑,是人们解决了基本生活需求后的较高层次需求。吴蕴瑞和袁敬礼两位老先生在1933年合编的《体育原理》中就有精辟论述:体育是生存有了保障之后的文化活动,体育是在人们不再将其全部时间用于谋生劳动之后方可诞生 [13]。在达到小康生活水平后,村民也有了更多需求。首先,发展农村体育是村民們充实劳作之余、娱乐身心和有利于交往的精神需求。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这是马克思主义对于生产方式影响生活方式的一个基本评价,也是现实生活中生产方式与社会关系的客观反映[14]。由于农业机械化发展,工业反哺农业时机的成熟和城乡统筹均衡发展,农村农民的生产劳动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农业现代化程度已达50%,村民生产的重体力劳动已由各种专业机械所替代;村民通过土地流转,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小农场、绿色有机种植、观光农业采摘园等集约化生产方式,农业产值倍增,劳动时间减少,闲暇时间增多,村民对精神生活也产生了内生性需求,更需要一些健康向上、娱乐身心的积极型活动来充实自己,此时体育成为村民消遣娱乐和交往的重要活动内容和形式,农村体育的运行机制也开始从政府主导型向村民自发型转变 [15]。其次,发展农村体育是村民个体的机体需求。城乡医疗基本服务已全面覆盖,村民对健康也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当今村民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因劳动强度减小,食物丰富,饮食结构不合理等原因,在城市中出现的各种肥胖等疑难杂症,同样也发生在农村,也使村民越来越重视身体健康和体育活动对机体健康的作用[17]。上述需求会随着村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而愈发强烈。从建国初期,到新农村建设,再到城乡统筹发展全面建设阶段,农村体育项目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经过调查,2007年山东省当时农村坚持开展的体育项目位列前两名的分别是秧歌和武术,而不是现代体育项目篮球和乒乓球(表3)。由于农村教育发展和农村“体育三下乡”的强力推动,传统体育项目、城市体育项目和新型农村体育项目在农村蓬勃发展,需求内容越来越丰富多彩,且不同地区不同农村、不同时期农村,有不同体育项目需求,不同体育项目对体育资源的要求也不一样,造成需求总量不断放大[18]。表1山东省不同历史阶段农村主要体育活动项目对照一览表[18]年代项目特色产生原因项目排序(前五位)1957劳动角力项目为主农村以体力劳动为主武术、举石锁、赛跑、秋千、掷沙袋2007传统项目为主,城市项目为辅农业劳动机械化,“三下乡”与传统生活方式交错作用秧歌、武术、篮球、跑步、高跷2011城市项目为主,传统项目为辅农村城镇化、产业化的强力推动篮球、乒乓球、秧歌、各种健身操、羽毛球

4.4农村公共体育资源运行过程

村民需求体育活动,各级政府和体协为村民初步提供财、物、组织、信息、项目、人力等农村公共体育资源,保障村民体育活动的基本条件。村民在体协组织的日常体育活动中表达自己对农村公共体育资源的真实需求,体协将村民的真实表达意见反馈给政府职能部门,政府再协调体协,共同为村民提供针对性全面性供给;上级政府和体协根据体质测试和各类体育活动比赛成绩,以奖代补的形式进一步加大对基层农村各类公共体育资源的有效供给,逐渐完善运行过程,形成整个系统供给与需求的良性循环。

5结论

5.1运行机制是一个完整的具有良性循环的有机系统 整个系统有供给有需求,有反馈有监督,有激励有控制,构成要素各负其责,又相辅相成,整体能够长效运行。

5.2整个机制运行动力强劲 一方面发挥了政府公共服务的主要职能,实施强制性供给,保障了村民的内生性需求,同时体育协会以供给资源中的体育项目本身来推动体育资源的引导性供给,满足村民的外延性需求;另一方面政府和体育协会以供给资源中的体育项目本身(主要指比赛)和体质测试激发村民的更高体育需求,实行以奖代补的方式进一步加大供给力度,使整个农村公共体育资源运行机制具有了内外双重动力。

5.3运行机制加快了城乡经济的统筹发展上级政府作为农村公共体育主要资源供给主体,保障了场地设施等基础体育资源供给“一步到位”,加快了供给速度和城乡经济的统筹发展。

5.4运行机制促进了城乡社会管理的统筹发展 把各级体协纳入农村公共体育资源供给体系,既缓解了政府当前供给的压力,又为村民们建立了体育需求表达机制,协调了政府与村民间的供需矛盾,使政府的供给有的放失,解决了供给过程中的结构失衡,实现了资源配置最优化,提高了供给质量,也促进了城乡社会管理的统筹发展。

5.5运行机制扩大了资源供给总量 体协介入供给,为企业和个体等社会力量的多元化投资农村公共体育资源提供了可能,建立了市场化供给机制,拓宽了资金、财物供给渠道,扩大了供给总量。

5.6运行机制促进了城乡“人”的统筹发展 县级体育协会介入新农村公共体育资源供给,为基层村民提供了人力、信息和项目,改变了村民们的体育观念,提升了村民们的体育综合素质,促进了城乡“人”的统筹发展。

6保障农村公共体育资源长效运行机制的建议

6.1明确政府供给责任继续强化政府的供给主体责任,保障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等体育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条件。

6.2健全政策法规 健全各级政府和社会体育组织供给的政策、法规依据,规范政府和社会体育组织的纵向持续供给职能;协调政府和社会体育组织的横向利益及供给关系,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全面完善农村公共体育资源供给体系。

6.3突出乡镇政府职能作用乡镇政府职能机构、体协是农村公共体育资源运行中的重要环节,突出其上传下达作用,辐射、带动各级资源的有效供给和配置。

6.4确定资源配置导向以体育项目、体育赛事作为农村公共体育资源的配置导向,充分利用供给资源,实现资源供给效益最大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6.5加强供给过程中的沟通协调 各级政府和体协既要明确职责,又要加强沟通协调,全面提升供给质量和水平,形成共同推进农村体育工作发展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纲要(2011-2015)》的通知[EB/OL] .中国政府网,2011年3月24日.

[2]孙晓青.产城结合:探索县域经济的未来[EB/OL] .凤凰城市网,2014年2月25日.

[3]张金桥,王健.我国公共体育设施供给实践的内在逻辑[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8):6-11.

[4]半島都市报.半岛网,2010年5月22日.

[5]“十二五”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规划[EB/OL].http///n16/n33193/n33208/3425606.html.

[6] 王玉明,刘湘云.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多元复合模式[J].新疆社科论坛,2011(1).

[7] 刘守君,董渝华,刘晰.北京市新农村体育服务体系的构建[J].北京体育大学报,2011,2(34):98.

[8]李珊珊.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探索[J].体育文化导刊,2014,12(12):43-46.

[9]戴永冠,王家宏等.体育强国建设中转变政府职能的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8):1-5.).

[10]汪文奇等.共建共享视域中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的困境与突破[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7,51(10):26-31.

[11]秦春林,肖林鹏.论体育政府利益[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2(5):1-7.

[12] 唐鹏,潘蓉,刘嘉仪.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构建研究[J].体育与科学,2010,2(31):56.

[13]吴蕴瑞,袁敬礼.体育原理[M],1933.

[14]卢元琪.社会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57,73.

[15] 赵晓红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体育的发展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5.

[16] 管延伟.山东省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及项目开展情况调查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9,3(45).

[17] 周军华,于军.农村体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融合发展[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3).

[18]管延伟.城乡统筹背景下新农村公共体育资源供给及配置模式研究.山东省高等学校社科课题(J11WH07),2013,6.第40卷第3期 Vol.40 No.3山 东 体 育 科 技Shandong Sports Science & Technology2018年6月June 2018

推荐访问: 统筹 城乡 县域 运行机制 农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