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社会评价:模式划分及特点分析

2022-05-11 19:00:04 | 浏览次数:

zoޛ)j馟i4@׮]Mx]5ӝ8]iuuiۮӽ<viiiiui]5ii]]wiixwچ报告,准备好现场考察所需要的材料。三是现场考察。认证机构派出主要由各方面专家组成的工作小组到被认证学校进行现场考察。四是作出认证决策。认证机构理事会、专家委员会在审查研究考察报告的基础上决定是否授予认证资格。五是延续考察。院校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评自改后,认证机构会在规定时间内派专家到院校进行后续考察,以确保学校的质量改进。

(4)认证结果的权威性 认证模式以高校自评为基础、同行专家现场考察及评议为核心、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认证方法为认证结果的权威性提供了保证。首先,认证的目的是为了改进学校或专业的教育质量,因此,被认证学校愿意提供真实的信息,这就为认证决策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打下了基础。其次,同行专家的评议有利于避免由于自评而导致的失真效应,同时专家的特殊身份,使得认证意见具有较强的“权威效应”,大大增强了认证结果的可接受和认同感。再次,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扩大了认证主体的范围,拓宽了认证的信息来源渠道,使认证置于社会公众的公开监督之下,既增强了认证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独立性和公正性印象,又增强认证结果的客观性和权威性。

三、结 语

我们应该清楚,任何关于模式的研究都有其局限性,因为模式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任何模式都有可能做到最好。我们研究模式的意义在于,在清楚认识模式优缺点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模式的优势之处,同时努力规避其缺点,以便模式的不断改进。在以上三种大学社会评价模式中,认证模式作为一种合格性评价,它的作用在于保证和改进学校(或专业)的教育质量。由于其专业性和权威性,可将其作为政府决策和个人教育投资的重要参考。排名模式作为一种终结性评价,由于排名机构一般都是新闻(或网络)媒体,可以通过社会舆论的强大威力,表达社会公众对质量的追求,并且为高校提供质量反思以及寻找质量差距提供参照标准。评议模式作为最为随意的一种大学社会评价模式,但作为大学社会评价的一种重要的补充形式,评议模式将社会上分散的、与高等教育有着利益相关的个体和社会群体吸引到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中来,发挥社会公众对高等教育的评价和监督作用,有利于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质量氛围,唤醒公众质量意识,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念。三种评价模式各有优势与不足,我们在进行大学社会评价时,必须要发挥他们的优势,弥补其不足,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力量在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与保证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守福.国外大学评价的几种模式[J].比较教育研究,2002,(6):44-48.

[2]赵小花,姚运标.全球视野下的大学评价类型述评[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9):25-28.

[3]赵婷婷,张彦通.高等教育评价模式的理论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08,(1):38-45.

[4]李守福.论大学的社会评价[J].比较教育研究,2003,(5):1-5.

[5]陈新汉.评价论导论——认识论的一个新领域[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

[6]李福华.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大学管理体制创新[J].教育研究,2007,(6):38-41.

[7]顾志跃.转型中的教育评价[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5.

[8]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9]马廷奇.大学利益相关者与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创新[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116-121.

[10]乐国林.考生、家长心目中的大学评价——以天津市高考志愿填报情况为例[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5):7-9.

[11]马陆亭.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录用与评价[J].高等教育研究,2002,(1):43-47.

[12]尹晓敏.利益相关者参与逻辑下的大学治理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13]刘 珵,蒋 凯.全球大学排名:高等教育作为一个市场[J].大学教育科学,2012,(6):109-114.

推荐访问: 划分 评价 模式 社会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