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地区数学教学中实施德育的研究

2022-05-11 11:45:02 | 浏览次数:

摘要:利用学科教学这一教育主阵地,发掘学科内部德育素材,在西藏地区开展德育的渗透式培养,是可行的、有效的。数学学科在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发展探索能力,培养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锤炼坚强的意志,养成良好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提升学生的美学修养;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理论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德育;学科教学;数学;渗透式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9-0196-02

学科教学是学校推行素质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同时也是学校开展德育的最基本、行之有效的形式。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主要是在相应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提炼德育素材实现的。数学课本中包含了大量的德育内容,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从教材中充分发掘德育因素,结合数学学科的特性,利用课堂教学进行渗透式教育,使学生受到科学精神、社会人文精神等熏陶,形成良好的品德。次仁玉珍在《西藏中职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调查报告》中,通过调查发现西藏中职学生在理想信念、道德品质、法纪意识、心理环境、学习状况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巴桑罗布在《新时期西藏农村学校德育整体优化初探》中认为西藏地区开展学校德育要达到德育目标层次化、德育内容现代化、德育形式多元化等要求。除了常规的专门性德育课程外,所有学科都要作为德育的阵地。

德育过程在一个人良好品德的形成过程中特别重要。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借助于教育内容和方法,对受教育者进行身心修养提升的过程,也是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的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成长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开展活动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就是要注重在学生德育过程中知、情、意、行的提升。在学科教学中采用渗透式教育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而渗透式教育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这两者的结合既借助学科德育素材这一载体,又营造了良好的教育氛围,能够比较符合人们的心理特征,使受教育者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发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优化。这种方式可以弥补一般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尤其是灌输式教育的不足。数学学科教学对学生的德育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数学学科教学有助于学生理性精神的培养

藏族的学生性格开朗、活泼,爱唱爱说,但不太爱动脑钻研,缺乏理性精神。所谓理性精神,是思维过程中突出有理有据、实事求是,对科学真理执著的追求。美国数学家克莱因把数学看成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精神”。齐民友先生则进一步认定数学精神集中地体现为“彻底的理性探索精神”。学生理性精神的培养离不开数学的学习和熏陶。希腊人一直把数学当成是哲学的一部分,是一种精神层面的东西。希腊数学中所采用的公理化方法和演绎证明方式,只是研究数学的众多方式中的一种。但之所以采用这种严格的方式,完全是因为在希腊文化中凝结着强烈的理性精神的原因,而这种严谨的数学又培养着他们的思维方式。我国古代数学,是在缺乏理性精神的实用主义的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被社会当成了一种技艺,是开展一些具体测算的工具,没有上升到精神层面、哲学层面来对数学进行思考,也没有赋予数学重要的地位。历史做出了选择,希腊人的数学成为了现代数学的源头与主流。数学证明是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重要活动方式。数学证明是一个活动、一个过程,是探索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对学生求真意识的内化。在西藏的数学课堂中,我们要特别重视问题的提出,作出合理猜想,并且验证猜想的过程。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在观察、类比、归纳、猜想、实验、总结等科学研究方式的潜能。让学生尝试探求命题的演绎证明思路,不断调控和修正证明过程,使理性思维得到的发展。

二、培养批判精神,发展探索能力和创新意识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从疑问中产生。”当学生今后独立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时,能否拥有探索未知,用质疑的目光审视世界,以创新的思维改造世界?初一数学《游戏公平吗?》课题的教学中,创设掷硬币的情境,探索正、反面朝上的概率。数学探索活动中让学生经历了问题的提出、操作试验、数据分析、尝试概括结论等,这些都是很好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同学们并且反思自身在探究过程中缺乏的求实态度和主观臆断的行为,这也是对学生的很好提升。张奠宙教授曾经提出了一个关于“对顶角相等”的生动案例,这是平面几何中的第一个定理。定理非常直观,显而易见。“对顶角相等”这个定理要不要证明?如何证明?证明可以利用“等量减等量所得的差仍相等”这样的公理进行证明。可是哪来的公理呢?这么一对照,我们才知道古希腊理性精神的伟大之处。从“显而易见不必证明”到“崇尚理性需要证明”是思维方式的飞跃,对学生有着震撼的效果。

三、汲取榜样力量,锤炼坚强的意志,养成良好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

数学史上很多的数学家是勤学不怠、百折不挠的楷模。很多的数学成就都是历经挫折、失败,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取得的。数学是在追求真理、追求更加合理的解答中不断发展进步的。泰勒斯因天文观测而掉进阴沟;索菲热尔曼在墨水结冰的冬夜仍勤奋学习;斯坦纳家境贫寒而自强不息;西帕蒂娅因追求真理而死于基督徒之手;西伯斯推翻老师毕达哥拉斯的论断,成功地用反证法证明了无理数的存在,却被反对派扔进了大海淹死;罗巴切夫斯基在不为常人所理解的情况下创立了伟大的非欧几何,打破欧氏几何一统天下的状况;阿基米德在罗马士兵的屠刀前依然演算着数学问题……这些优秀的历史人物的事迹可用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从他们身上汲取榜样的力量,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养成良好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

四、提升学生的美学修养

古今中外许多著名的数学家都曾对数学美学问题作过重要的论述,不但认为数学与美学密切相关,而且数学中遍布美的元素,熠熠生辉。二千年多前的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就高度赞赏整数的和谐美、圆和球体的对称美。英国著名数理逻辑学家罗素指出:“数学饱含冷峻而严肃的美。”英国著名数学家哈代说:“不够美丽的数学在世界上是没有长久容身之地的。”美国数学家、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则说:“数学实质上是艺术的一种。”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说:“就数学本身而言,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认为数学枯燥乏味的人,只是看到了数学的严谨性,而没有体会出数学的内在美。”数学中蕴含的美千姿百态、丰富多彩,如美丽的形式化符号,美妙的公式,优美的曲线、曲面,简洁而完备的证明,深邃美的理论等。数学美的特征主要有:语言美、简洁美、和谐美、奇异美、对称美、抽象美、创新美、统一美、辩证美等。

五、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社会责任感

数学学科教学中,向学生介绍中国古代具有世界意义的数学成就。《周髀算经》约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书中记录了勾股定理及其证明。三国时期的赵爽又做了注释,给出了漂亮的证明方法,2002年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召开,大会的徽标就是这个美丽的“弦图”。中国古代伟大的数学家刘徽(生于公元250年左右),他的著作《海岛算经》和《九章算术注》是我国数学遗产中的瑰宝。刘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十进小数概念的人,并且正确地提出了正负数的概念及其加减运算的规则。他创造性地采用了“割圆术”,不但用此方法求出圆周率π约为3.14,而且在割圆术中提出的“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是我国古代极限思想的精品佳作。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祖冲之就能算出π的真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相当于精确到小数第7位,简化成3.1415926,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成就。在数学史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其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热情。

数学学科教学以知识的传授为基本载体,注重学生在思想、方法和精神的上陶冶,不仅反映出数学学科中深蕴的文化价值,而且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审美情趣、伦理道德等。在数学或其他的学科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和开发德育素材进行西藏地区青少年的德育渗透式培养,可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参考文献:

[1]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次仁玉珍,范友悦.西藏中职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调查报告[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5).

[3]巴桑罗布.新时期西藏农村学校德育整体优化初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9).

[4]方斯实.渗透式教育方法初探[J].三明学院学报,2006,(3).

[5]张乃达.数学证明的理性精神[J].中学数学教与学,2003,(6).

[6]赵东霞.关于数学文化教育价值与运用现状的网上调查[J].中学数学月刊,2013,(3).

推荐访问: 西藏 德育 数学 实施 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