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剧舞台的特色乐器与特色组合

2022-05-10 18:50:03 | 浏览次数:

【摘要】潮剧舞台的特色乐器有二弦、椰胡、曲锣、深波、号头。特色器乐组合有唢呐领奏组合、笛子领奏组合、二胡领奏组合。特色锣鼓组合有大锣组合、小锣组合和苏锣组合三种。

【关键词】潮剧;潮剧舞台;特色乐器;器乐组合;锣鼓组合

潮剧舞台的特色乐器有二弦、椰胡、曲锣、深波、号头等。

二弦,俗称“头弦”,文畔伴乐的领奏乐器。定弦为F调5—1,常用音域5—2之间,其结构有弦筒、弦杆和弦轸,均用乌木制成。弦筒长约11.7厘米,前圆直径为5.7厘米,后圆直径为7.8厘米,前圆孔蒙蟒蛇皮,弦杆长78厘米,弦弓以竹弦作张马尾,长约84厘米。用竹马,发音尖脆清亮。70年代对二弦作改革尝试,弦筒略宽,改丝弦为钢弦。汕头蔡福记乐器店老板蔡春福在30年代与潮剧名头手张林贤、洪炳合等人合作,在二弦的音色上作了一些改进。提高二弦的“钟声”,共鸣不断加强,使二弦音色向高、清、亮发展。

二弦的演奏技法丰富,变化多端,其弓指法有“文、武、病、狂”、“画眉点珠”,同时,沿袭古乐的演奏方式,每首弦诗乐曲有“行”、“拷”、“催”、“单催”、“双催”、“双叠催”等形式,俗称“三催三拍”,成为潮剧音乐演奏的特色。

椰胡,又称辅弦,是辅助主弦的意思。人们把它称作潮乐中的“甘草”。定弦为F调1、5,常用音域在八、九度之间,故伴奏时有高音低奏、低音高奏的特点,它音色淳厚圆润,演奏时像一根丝线,把颗颗明珠穿起,使其聚而不散,十分和谐。其结构为:弦杆长74厘米,弦筒用椰子壳制成,面蒙桐木板,后面雕花窗作发音孔,弓长约80厘米,用蚶壳作弦马,丝线为弦。属中音乐器。

曲锣(俗称小斗锣)铜质乐器,直径约32厘米,定音为F调5,常以双锣同时使用。发音铿锵、明亮。是“大锣戏”的主要乐器。

深波,铜质乐器,直径约64厘米,边宽约14厘米,用竹片夹布团作锣槌,定音为F调1或2。发音浑厚、深沉,富有余韵,为潮剧特有的打击乐器。

号头,俗称胡嘟嘟,铜质拉管乐器,吹管分三节可伸缩,长约94厘米,吹口为小圆盘,出音管口向上弯。音域为2—2,音高用气控制。具有音声凄历、苍劲的特点,用于战场、校场、刑场等壮大场面。

潮剧锣鼓有音高定音的有锣仔锣、曲锣(也称大锣或斗锣)和深波,其余打击乐器以此调音使其协和。新中国成立前,潮剧锣鼓音高定音因班而异,各班定音没有统一标准。根据20年代到40年代录音唱片测定,以潮音老赛宝丰班定音最低,1=E,因其班多由成年演员演唱;以潮音老三正顺香班锣鼓定音最高,1=G,或高于#G,因其班演唱多为童伶。潮音中一枝香、老怡梨春、老梅正兴、老中正顺香、老元华兴、老玉楼春、老赛桃源、老宝顺兴、老正天香、新荣和兴、三赛桃源等班,均在1=F或高于F、或低于F之间。但凡老丑演唱剧目皆唱1=E,或1=D调。30年代左右,由教戏徐陈拱(乌辫)在调教童伶中将锣鼓音高定在四孔,也即1=F。由于他的提倡,凡有童伶演唱的调高,多定为1=F。以后,新文艺工作者参加潮剧改革,由张伯杰、谢永一根据正顺、源正等潮剧团扬琴测定,确定潮剧定调为1=F,此后,各潮剧团均以此定调作为标准,并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形成习惯,成了潮剧调高的唯一标准,忽视了传统中调高根据演员音域来确定的优良传统,强化了童伶制的调高,给此后大小生的唱腔改革带来不少困难。目前,潮劇锣鼓定调问题,仍然是限制潮剧唱腔向多元化发展的主要障碍,有志之士正在探索和研究之中。

潮剧的深波,其发展还有一个过程,据老艺人传说,昔年潮音班,只有小锣鼓八音,深波和大鼓是每演到一地,向孔庙或家族祠堂借用,深波也只有八、九斤重,名称或叫灵锣,乃为神明祭器,为宗族所有,演奏时用手扎草绳敲击,其音甚坚。随着营业性潮音班的发展,各班才始购置深波,并改用竹片扎布棰敲打。由于对音色的要求,深波重量不断增加,由十一斤、十八斤、二十一斤、二十三斤、二十八斤,迄今已经发展到三十几斤,高音也由1=A,渐低到1=G,1=F等。这个过程大概经过近百年才完成,而发展最快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从二十几斤到三十几斤只用20年左右便完成了。

曲锣随着各班定调不同而定音也各有差异,后统一为C=5。钦仔锣以前也有多种定音,后也统一用1=F,改革时也有用1=F,1=G,1=A三个音,一般只用一个1=F。

潮剧舞台的乐器组合主要有唢呐领奏组合,乐器是:大唢呐、小唢呐、椰胡、扬琴、中笛、大三弦、洞箫、低胡等。大唢呐除伴奏唱腔外还多用于吹奏牌子曲,小唢呐多用于伴奏唱腔和吹奏乐曲。这种组合善于表现欢快、轻松、热烈和喜乐的情绪,或用于喜剧、闹剧及丑角人物的伴奏。

笛子领奏组合,乐器有笛子、椰胡、扬琴、二胡、低胡、三弦等。其音色优雅清晰,有宫廷、乡村田园、高山流水的风味。笛子又以曲调悠扬柔美见长,常用于迎客、摆酒、游园、夜境、长空等场面。

二胡领奏组合是以二胡、扬琴、椰胡、三弦、琵琶、古筝等乐器组成。二胡作为潮剧伴奏和领奏乐器始于20世纪30年代,由广东音乐传入,经过改制,定弦为F调5、2弦。由于音色柔和、富于抒情,多用于表现沉重、委婉、悲恻缠绵的情绪。二胡组合音色淳厚沉实,在伴奏悲剧唱腔时有独到之处,故为潮剧伴乐中有独特风格的伴奏形式。

打击乐锣鼓组合有大锣组合、小锣组合和苏锣组合三种。

大锣组合响器有曲锣、大钹、小钹、深波和铜钟五件。大锣组合善于表现庄重、深沉、悲壮、委婉和抒情的场面。其“锣花”优美多样,“匾句”谐和齐整,“寒蛩科”意境突出,是潮剧锣鼓的特色。大锣组合多用于正剧,如《扫窗会》、《芦林会》、《井边会》等,也有用于喜剧的,如《闹钗》等。

小锣组合则以小锣、小钹、钦仔、月锣、大斗锣等。

苏锣组合具有表现壮阔激烈、高昂豪放、苍劲大方的特点,如《闹开封》等。多用于武打戏、公堂及声势浩大的场面。

由于剧情需要,一个戏可用一种锣组合,但三种锣鼓组合也可在同一出戏中交替使用。通过音色量和节奏的对比,表现各种不同的情绪和意境。潮剧锣鼓以其音色和谐、变化多端、丰富多彩的特色而引人注目。

【作者简介】

陈旭西,广东潮剧院二团三级演奏员。

推荐访问: 潮剧 特色 组合 乐器 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