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济”时代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思考

2022-05-10 13:15:04 | 浏览次数:

摘 要:在21世纪人类文明的今天,传统而古老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似乎在商品经济风起云涌的大潮中逐渐的淡化、消失,成为人们节日和喜庆之余的生活点缀。然而,西方发达国家正进行着由“知识经济”时代向“文化经济”时代的转型,各国都高度重视对本民族特有文化的保护与开发。为此,笔者运用文献资料法,在前人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理论与结果的基础之上,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本源、传承动力以及基本特征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旨在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得出:(1)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文化本源是农耕文化时期散落于民间的原生态民俗体育文化;(2)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的动力:图腾崇拜与宗教信仰;(3)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基本特征包括①具有地域性、民族性、世界性,②民俗性与时代性共存,③呈现出重表演、重过程、轻竞技的思维特征。

关键词:文化经济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思考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12(a)-0169-03

在科学知识产出和速度不断加快的今天,由科学技术这一第一生产力所发展起来的“知识经济”时代正面临着西方文化的强势入侵、本民族精神文明的严重缺失以及国家关于和谐发展的多重危机。有资料显示:法国、加拿大等国为了抵制美国等文化强国的文化侵略行为提出了“文化例外说”来保护本民族的文化以及文化产业[1]。在西方国家正进行着由“知识经济”向“文化经济”转型的历史时期,我国传统而古老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似乎在商品经济风起云涌的大潮中逐渐的失去存在与发展的基础而成为人们节日和喜庆之余的生活点缀。为此,国家领导对本民族的文化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就曾提出:“抛弃传统,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的重要论断[2]。

1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文化本源:农耕文化时期散落于民间的原生态民俗体育文化

当今世界研究人类文明的起源主要从农耕文化、游牧文化以及商业文化这3大板块进行探析。出于我国特殊的地理环境,中国的华夏文明是建立在农耕文明基础上的文化体系。据史料记载,先秦时期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的农耕文明奠定了华夏文化的基础。纵观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难发现其中蕴含着浓厚的农耕生活气息。例如土家族的“茅古斯”舞,苗族、瑶族等其他少数民族共有的“跳鼓”、“接龙舞”、“上刀梯”以及“脚踩独木穿急流”等都是源于狩猎与征战的现实需要;又如苗族的“打脚泥”、“爬竿”,江华瑶族的“人龙”,土家族的“摆手舞”则是由反抗压迫与纪念、崇拜英雄人物演变而来的体育项目。众多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也许在具体文化的内涵上会有不同的文化体现,但在较为封闭的农耕经济时代,加之地理環境与民族心理的双重闭塞,形成了以“儒学”为核心的内陆性文化体系。华夏文明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以“仁”为核心、崇尚“三纲五常”和中庸之道的处事准则[3],表现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则产生了有别于西方体育文化崇尚竞技的显著性差别。

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因此,如果不从文化的本源来加以把握,我们就无法认清事物的本质。体育文化是体育范畴中最高层次的上位概念,是以运动基本阶段进行身心健康锻炼和教育的社会文化形态。民族传统体育代表了一个地区的体育民俗,是在人类进化与发展中各民族融合发展的结果,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就是一种区别于大一统精英文化的各民族的民俗袖珍文化。

2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的动力:图腾崇拜与宗教信仰

每一项伟大事业的背后,必然会有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作为支撑,而在这种精神力量的背后一定与该项事业的社会文化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动力就来源于图腾崇拜与宗教信仰。

首先,图腾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化现象之一,是人类祖先以及保护神的象征。在远古时代,由于生产力的低下与科学技术的落后,先民们面对一些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时便开始了以图腾为象征的对超自然神灵的崇拜。当图腾崇拜发展到一定阶段,就逐渐演变为古代先民们在岁时节令通过模仿图腾动物而形成的各种竞技活动和民俗舞蹈,这种最原始的祭祀舞蹈就成为了后来众多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雏形。以龙图腾崇拜发展起来的舞龙习俗不仅蜕变成了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还发展成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图腾象征,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4]。其次,一切体育活动都来源于宗教,而图腾崇拜又是人类最早的宗教仪式,是宗教、文化、社会组织等的起源。正如马克思所说的“思想、观念和意识的产生最初是与人们的物质交换、现实生活和语言交织在一起的”。这表明宗教的产生是社会生产力、宗教观念和图腾意识发生到一定阶段后形成的,并且它们不是相互孤立的存在与发展的,而是彼此联系的命运共同体,因此,宗教与节日庆典、岁时节令的结合也并非偶然。而由宗教活动对这些原始舞蹈与民俗运动所赋予的新的、神圣的文化内涵,又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丰富奠定了基础。

最后,我们结合社会文化学理论的器物、制度、意识形态三个层面进行分析:器物层面,以记载我国现有977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志》(1990年版)为典型,表明了器物层面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最为表层的表现形式;制度层面,在费孝通先生称之为“差序格局”的社会结构中形成了中国的宗族制度和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方式,就在这种相对保守的文化交流氛围下保留了各民族特有的传统体育文化形式;意识形态层面:人与人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是意识形态的最佳表现形式,生活在北方的游牧民族,以体现竞争与对抗为主题的射箭、赛马、摔跤等活动形式即是游牧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表达形式,更是其民族性格的延续。

因此,我们可以说图腾崇拜与宗教信仰无论是在历史的纵向传承和地域的横向传播过程中都是传统文化内在的精神推动力,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孕育和传承的动力之源。

3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基本特征

3.1 具有地域性、民族性、世界性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就是指由于我国地理环境的显著差异,孕育了56个民族不一样的性格特征,造就了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西北地区以游牧为主的民族擅长赛马、骑射,生活在东北的民族的则创造了滑雪、滑冰等项目,而居于山地水乡的南方民族又酷爱游泳、赛龙舟等运动;这些活生生的例子无不彰显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地域特征。同时,无论在在具体的历史过程还是在某一特定的发展阶段,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都渗透在文化的各个层面,存在着不同的民族差异;因此,每一个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也都蕴含着本民族独特的“基因密码”,是一个民族在历史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民族群体共有的并区别于其他民族体育文化的特征。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虽然具有多元的民族文化特点,但同属于中华文化的范畴,呈现出多元一体、和而不同的格局。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中的足球,其雏形就源于中国古代被称为“蹴鞠”的传统体育项目,所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体育文化也出现了“大一统”的趋势,只有坚信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向同奥林匹克运动一样的普世性,民族传统体育才能更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才能更加的绚丽多彩。

3.2 民俗性与时代性共存

民族传统体育源于民间不同的生产活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多元性虽然是体育文化本身具有广泛民族性的结果,但“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也表明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不同的民俗特征。民族传统体育与立春、雨水、惊蛰、春分等在内的二十四节气和包含元宵、除夕、端午、重阳、中秋等的传统节日的完美结合就体现出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鲜明的民俗特征。人类的发展是以螺旋式的方式不断的向前推进的,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就是对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特征的总体反映,即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时代性特征。进入现代化社会之后,国际社会表现出趋同性,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剧,各民族、国家的文化均呈现出相同性或相近的时代特征;并且在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到一定的历史时期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则逐渐走向交流与沟通,出现融合发展的局面,此时,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时代性、民族性与世界性并存。因此,作为时代精神晴雨表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反映时代性的过程中无不表现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3.3 呈现出重表演、重过程、轻竞技的思维特征

目前,在经济全球化的格局下,世界体育文化一体化趋势不斷加快,但东西方文明却融合发展,呈现出文化的多样性。寻求根源就在于东西方两种文化具有本质上的区别。在农业文明时代,中国形成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使人们形成了精耕细作、刀耕火种的生产生活方式,加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社会风气,铸就了中国人骨子里内敛、中庸以及吃苦耐劳的文化精神。正是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孕育了我国重表演、重过程而轻竞技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思维特征。孔子云“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3],表明射箭中输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整个过程中对于“礼”的规范,这便是中国自古以来被称为“礼仪之邦”的最好说明。实际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哲学思想与我国的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中国绝大多数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也都体现了“轻竞技、重表演”或者“重过程”的思想特点。东西文明的碰撞最为显著的差异在于西方文化强调的是追求自我与竞争,而东方文明却突出的是群体与中庸,在体育文化中则主要表现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当前西方奥林匹克文化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众所周知,奥林匹克运动在表现形式上注重精确的量化分析,追求的是“更快、更高、更强”的宗旨;这与构建在商业文化基础上的西方文明是密不可分的。而民族传统体育多强调参与者的气韵神色,注重的是定性分析,将“人”看作核心,围绕“人的和谐发展”而进行的各项运动。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典型项目武术为例,通过对多种动物动作的模仿,对人体各项素质进行训练,以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其追求的是“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思想境界[5]。

4 结语

伴随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及当今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加快文化软实力、建立中国文化大发展战略和提升国家的话语已迫在眉睫。而作为一个民族身份象征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它的良好发展是这个民族得以稳定、延续,并满怀自信走向未来的智慧源泉与精神力量[3,5]。因此,繁荣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不仅是打破西方体育独尊世界体育文化的重要举措,还是建设体育强国、提升文化软实力、保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内在需要。

参考文献

[1]王晓德.全球自由贸易框架下的“文化例外”——以法国和加拿大等国抵制美国文化产品为例[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12):71-77.

[2]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上的讲话[R].2014.

[3]王智慧.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本源、特征与传承方式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5,1(32):75-81.

[4]毛迪,王智慧,洪晓波.舞龙运动: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与价值认同[J].体育与科学,2012(2):29-32.

[5]王智慧.图腾崇拜与宗教信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精神力量[J].体育与科学,2012,33(6):12-17.

推荐访问: 文化 思考 民族传统 我国 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