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写微博

2022-05-10 12:40:05 | 浏览次数:

严歌苓(旅美作家)我觉得世界上没有不好的故事,只有没写好的故事。写作就是有话不好好说,通过笔来把要说的话说得跟别人不一样,其效果是:说的虽是这件事,但让人想到更多。所以,谁能超过故事本身表现出来更多的思想,谁就能在故事底下埋的更多更深,谁就更牛。

喻国明(人大新闻学院副院长):历史已经证明,今天的思想异端者往往就是明天的大众楷模;今天遭到某些人以道德和正义的名义抨击的观点,也许明天就会成为大众流行之思想。即使不是这样,少数人的异端思想反而会使一个开明的时代更加璀璨耀眼。

胡锡进(《环球时报》总编辑):互联网把发达社会的廉洁标准带入了中国。按这些标准,中国很多官员大概都不达标。目前,整个中国社会就像大染缸,请客送礼和酬谢风严重。舆论将矛头对准官员是必然的,也是对的。我相信中国最终会被舆论“逼”成廉洁社会,这一路也将充满纠结和痛苦,但促廉综合改革对国家头等重要,它应能跟上舆论倒逼的节奏。

周天勇(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政府一家垄断卖地,70年租金一次性收来,招拍挂,千家房地产公司竞价,价高者得。这一定是一个推动地价,进而推动房价上涨的制度安排。

凤岐(北大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至今对企业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以义取利”的道德规范,及“仁义礼智信”的信用文化是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信”字最重要。“信”,诚信也。企业只有讲诚信,才能发展,才能处理好与市场的关系,处理好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

贺炜(央视评论员):深感当下中国危险的对立,不是富与贫,不是左与右,不是庙堂与江湖,而是有底线与无底线,有信仰与无信仰,有共识与无共识之间的对立。因所处社会地位不同而作出不同选择可以理解,但底线、信仰及共识则是不被贫富左右、官民均赖以生存的公约数。毁之则众人互害,保之则多元并存。

六六(作家):给我做装修的师傅小唐,中专毕业进沪干装修小工。刚来上海时,天不亮就跑去公司,到后来买自行车、助力车、摩托车、汽车,再到现在自己带队做老板,我敢于向每个朋友推荐他,他是个完全值得信赖且踏实努力的人。他到上海凭自己努力没失业过一天,从没听他抱怨制度的不公和担心饿死。所以,当前的社会制度的确需要改进,但没饭吃是因为人的好高骛远还是制度问题?

李希光(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上世纪80年代中,我读研时立志做科学记者,但今天少有这样志向的学生。当今电视台有各类谈话栏目,但少有科学类谈话节目,更不见科学记者成为谈话节目主持人。是科学记者不够靓丽帅气,还是观众看科学节目不会像看名人节目那样兴奋?抑或更不会像看调查类节目那样容易发出怒吼?难道唯有名人和丑闻才能救中国传媒,而不是科学?

慕容雪村(知名作家):有人说,内地人纷纷赴港购物,是为了香港的繁荣发展,这话扯远了,其实是为了更便宜的价格和更好的服务。有些香港人反对允许赴港产子的移民政策,但也该看到,这政策为香港带来了人才、知识及经验。相对内地而言,香港是一个更自由、更开放的城市,自由社会的公民应该有更广阔的视野。

张向东(3G门户网总裁):一个开发者是什么样的人,产品就是什么样的产品。你虚心,产品就懂得学习,集百家精髓;你心态开放,产品就不会封闭;你懂得协作之道,产品的性能、体验、商务接口就敞开。IT男女要把个人成长和产品成长融为一体,才可做产品。

王志乐(商务部国贸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吉利汽车成功收购了瑞典沃尔沃轿车,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打造源于中国的全球公司。总裁李书福对我说:“国家应该废除外商投资汽车业股比不能超过50%的规定。”他认为,那样做反而不利于中国本土企业与外资企业竞争,放开竞争最有利于中国本土企业发展。我十分赞同他的观点。经历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应该有新的发展思路。

推荐访问: 名人 写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