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戏《张协状元》的世俗性分析

2022-05-10 09:45:04 | 浏览次数:

摘 要:南戏《张协状元》作为一部宋代的民间戏剧,它的情节来源于民间俗文学,故事作者是处于市民阶层的文人,它的文本在剧情、语言、人物形象塑造和遣词用句等方面无一不散发着世俗的气息,它是民间社会重要的文化现象更有着直接的社会功用,这些特点都说明南戏《张协状元》有着强烈的世俗性。

关键词:张协状元;来源;作者;文本;演出;世俗性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0--01

一、故事来源和故事作者的世俗性

“张协故事”在前代就已经产生,所以南戏《张协状元》和许多戏曲一样,都经历了对原始故事的加工改编这样一个过程。在戏文的第一出中,从“诸宫调唱出来因”[1]可以看出南戏《张协状元》当是改编自民间讲唱文学《诸宫调张叶传》,所以这部戏文的源头便是民间俗文学。其次,关于这部戏文的剧作者,在戏文的题目下,可见“九山书会编撰”这几个字,而我们知道书会是宋金元时代编写剧话本的团体,书会的才人则是社会地位不高,属于市民阶层的小知识分子。所以南戏《张协状元》的作者处于社会的下层,属于最具有世俗性的市民阶层。

二、文本内各元素的世俗性

本剧文本内的各种元素也有明显的世俗性。首先从剧情上看,这是一个典型的婚变戏,婚姻爱情历来都是民间文学的重要主题,本剧中的“金榜题名”、“升官发财”和“洞房花烛”这些剧情则直接体现着世俗民众的价值取向和个人追求,而且大团圆式的喜剧结尾也明显是为了迎合下层世俗民众。其次在语言上,本戏大量使用口语、俚语和俗语,总体风格粗俗浅显,这不仅是因为剧作者文化修养不高,更主要的原因是为了适应文化水平同样不高的广大平民百姓的接受能力,如第五出下场诗:“(净)不听自然无,家中没闷婆。(末)你也忒吵!”[2]。再次,作为一种地方戏剧,南戏《张协状元》存在着大量的浙江方言。戏文最初发源于温州地区,为适应本地区观众的审美实际,因而采用了大量的本地方言,例如戏文第一出的“真个娇妳妳也。”[3]娇妳妳的意思就是说娇生惯养,温州方言至今依然如此。再者,《张协状元》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也有着世俗性的特点,《张协状元》中简单直白的剧情、脸谱化的人物形象、爱憎分明的情感取向和喧闹华丽的戏剧场面,往往会紧紧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张协落魄书生的身份会拉近同是社会底层人的观众的心理距离,而中举后富裕豪华的生活则会更加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让他们沉浸在剧情中的同时获得虚幻的满足感。最后,戏剧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表演形式,需要集合多种艺术形式,而这其中音乐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戏剧文学也可以说是一种音乐文学,《张协状元》在音乐上使用大量的民间歌谣为曲调,如:【东瓯令】、【台州歌】、【福州歌】等等,而这些富有民间歌谣特点的曲调音乐更加彰显着此剧的世俗性。

三、戏文演出的世俗性因素

南戏是古代民间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显示出了独特作用。我们知道古代民间的物质生活是不充裕的,因此各类节日往往会举办得尤为隆重,在敬神驱鬼的同时也成为人们难得的娱乐活动。在记述宋代社会生活的各类笔记小说中就有许多关于节日庆典上敷演戏文的描述。例如《东京梦华录》卷六“元宵”有云:“露台子弟。更互杂剧。”[4],《武林旧事》卷三“社会”记载:“二月八日为桐川张王生辰,霍山行宫,朝拜极盛,百戏竞集,如绯緑社(杂剧)。”[5]等等。可见,在两宋时期的庆典中杂剧演出是重要的环节。除此之外,在民间的婚丧嫁娶和勾栏瓦肆的娱乐活动中,敷衍南戏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总的来说,戏文的演出在宋代社会民间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承载了相当多的社会功能。而《张协状元》作为一出早期南戏,必定在宋代被伶人们于各类节庆典和不同场合上不断地敷演着,而且这出戏到了明代被抄写进《永乐大典》里来垂范后世,说明它必定是民间知名的剧目。综合来看,南戏《张协状元》的演出也具有强烈的世俗性。

四、总结

中国传统戏剧历史源远流长,从宋元南戏到明清传奇,其产生与发展始终与民间世俗文化保持着紧密地联系,传统戏剧上接远古祭祀的巫觋文化,下至明清纷繁复杂的世俗生活,民间文化与传统戏剧是相互影响发展的,中国古代社会中的戏剧包含着太多的民间文化因素,也有着直接的民间社会作用,是中国俗文化的代表。而南戏《张协状元》作为民间戏剧,其来源、内容和社会作用都有着丰富的世俗因素,因而更加凸显出世俗性。

注释:

[1]钱南扬.《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9:2.

[2]钱南扬.《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9:33.

[3]钱南扬.《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9:3.

[4](宋)孟元老撰、邓之诚注,《东京梦华录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2:164-165.

[5](宋)周密著、钱之江校注,《武林旧事》[M].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51.

参考文献:

[1]钱南扬. 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 2009.

[2]俞为民. 南戏通论[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8.

[3]吴同瑞、王文宝、段宝林. 中国俗文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4]徐振贵. 南戏《张协状元》新论[J].艺术百家, 2009, (4): 138-142.

[5]滕振国.《张协状元》研究[J].江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 (1): 77-89.

推荐访问: 状元 世俗 分析 南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