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壮剧《冯子材》的艺术亮点

2022-05-09 09:30:04 | 浏览次数:

[摘 要]壮剧《冯子材》的故事内容主要反映了广西提督冯子材70岁挂帅出征,带领跟随了他几十年的老亲兵“九命猫”亲赴前线,并与壮族女首领青凤联手共抗强敌,与气势汹汹的法军展开了生死搏杀……该剧具有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性格唱腔, 音乐素材取材于壮族民间音乐,并借鉴西洋戏剧的创作经验进行创作,总体既有时代特点又有鲜明的民族风格特征。

[关键词]壮剧;冯子材;艺术亮点

壮剧《冯子材》是近年来广西壮剧中的一部诚意之作,它的艺术亮点体现在题材、音乐、表演等诸多方面,正是这些亮点使该剧一经上演就受到广泛的关注。该剧于2016年获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最佳音乐创作奖”。

亮点一,以广西历史文化名人为题材,富有现实意义。

壮剧《冯子材》之所以获得广泛的关注,选材是重要的因素之一,也是其艺术亮点之一。该戏非常符合我们这个时代的要求,也非常符合我们国家的主旋律。冯子材是一个有分量的历史人物,70岁挂帅出征,他并不是一个鲁莽的将士,而是一个足智多谋的老将;他还不仅仅是一个战将,他是大谋略家、大政治家,而且是有大局观念的军事家。虽然他在历史上确实镇压过农民起义,因为他作为清朝的一名大臣,必须要维护朝廷利益。但是在这个戏里面没必要交代他这一面,在人物和立意安排上主要是交代他怎么联合当地的少数民族首领来抵抗法国侵略者。在剧情上主要讲的是镇南关之战,镇南关之战是鸦片战争以来,我们国家与外国战争中唯一一次不割地、不赔款的战争,促使了当时的法国总理茹尔费里的下台,也让法国东部统帅尼格里受伤。从这几点的结果来说都是我们广西人引以自豪的一件历史史实。

而且,选取这样的历史故事是符合中国人审美习惯的,不论是该历史人物还是历史史实都在观众心目中有很高的认知度,从而能唤起观众去欣赏壮剧的兴趣。《冯子材》的故事是一个十分厚重的历史题材,它涉及军魂国魂、民族矛盾、宗教信仰和壮族人文等诸多方面。通过戏曲这一综合艺术表现形式,并用广西特有的剧种——壮剧来具体呈现,带给当地观众的是更加直接的心理认同和心灵触动。

该剧突出表现出了壮族人民不畏强暴,与侵略者殊死搏斗,用生命保卫家园的伟大精神,着重表现汉壮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这样厚重的历史题材在多年来壮剧题材中较少涉及,所以《冯子材》这一题材编成壮剧选材既经典又新颖。全剧结构紧凑、故事完整,符合大多数中国观众对戏曲艺术作品的欣赏习惯。

亮点二,特有的壮族音乐元素、唱段旋律动听。

壮剧《冯子材》的又一大亮点则是剧中丰富的壮族音乐元素和动人心弦的优美唱段。该剧在音乐素材上做了大胆编排,唱腔设计歌剧化,音乐旋律地域化,配器集体交响化。一部地方戏曲的音乐不仅要有主题音乐的贯穿,而且要有一定元素的地方音乐符号。该剧第一幕中“青凤”出场的时候,就有一段壮族山歌元素的合唱,并且该旋律一直贯穿全剧。除充满壮族特色的音乐之外,还有夸张改良的壮族民族服饰、壮族传统敬酒歌、壮族师公戏等壮族文化特色的展现。剧中多次出现了用壮语演唱的唱段和念白,如“回家了”、“喝酒”、“杀”等。虽然全剧不能使用壮语来演出,但还是把最具代表性的壮族文化的艺术符号在剧中展示了出来。

壮剧《冯子材》的曲作者是广西戏剧院壮剧团三位非常有经验的作曲家,他们长期研究壮族音乐文化,将具有当地特色的唱腔韵律运用到壮剧创作中,谱写了多段旋律华美流畅的合唱和独唱唱段,如第三幕中冯子材和“九命猫”的重唱唱段以及第五幕中冯子材、灵儿、“九命猫”三人的唱段,这几段旋律是比较流畅、优美且让人印象深刻的。最出彩的伴奏配器在第六幕打红毛鬼子的场景中,曲作者巧妙的运用木叶的音乐旋律配以铜鼓、锣鼓镲的鼓点作为伴奏,并且加上了一些西洋乐器的军鼓进行点缀,使得剧情紧凑又吸引人。此处音乐气氛的笼罩给舞台上所发生的一切带来了微妙的色调差别和心理暗示,这些配器的着意处理对营造该场紧张的气氛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聽觉上感到整幕的音乐既神秘又富有地域特色。就此而论,这幕的写法是全剧中运用音乐营造气氛最出彩的段落。

壮剧《冯子材》的音乐旋律动听而富有民族特色,和声的简洁、配器的着意处理、音乐风格成分多样,一些风马牛不相及的异质音乐元素在该剧中融成了一个令人信服的统一体。动听的旋律让壮剧艺术走进观众的心,并走近了人们的生活。这也是该剧音乐能获得广泛好评的重要原因。

亮点三,本地优秀演员的用心演绎。

壮剧《冯子材》男女主角主要由广西戏剧院壮剧团的优秀演员担任。其中饰演“冯子材”的李森、饰演“青凤”的哈丹、饰演“九命猫”的唐红友等演员的用心演绎也是此剧亮点之一。

“冯子材”这个人物,换过两次角。最初的“冯子材”是壮剧团的黄励勤老师,黄老师音域属于中音区,所以在表现“冯子材”这个英雄人物的时候气势上略有些欠缺。后来换了京剧团的演员李森,李森的音域属于中高音区,声音洪亮、高亢,所以改动后唱段也随之增加了几段,并且该演员还可耍刀枪演武功戏,使人物形象不再单调和符号化,对塑造人物形象有帮助。特别是在最后一幕中,他将冯家子弟兵“萃营”布防于最前线,身先士卒,命人抬着为自己打造的楠木棺材上阵,该场他的独唱唱段唱得既大气又投入,把“国是我的国,我命是国命”这一以身许国的决心和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但在高音上如能站得更稳会更出彩。在表演上,他更是精细到了每一个动作和眼神,把冯子材英勇善战的英雄形象演绎了出来。

哈丹曾演过《邕州阿姆》《赶山》《挑山女人》等剧目,擅长的行当是花旦、青衣。之前塑造的人物基本是比较温婉、柔肠的女性形象。而这一次在《冯子材》里面演的“青凤”这个角色,是很有英雄气概的首领形象,并且武功高强、精明能干,对民族、对国家、对老百姓、对壮家人都有很深的情感,但同时又非常善良。这个角色对哈丹来说虽然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是她本人勇于突破自己,并希望在舞台上能呈现与之前完全不同风格的人物形象,所以下了很大的功夫来琢磨和排练。哈丹在该剧饰演的“青凤”演唱时音色纯净明亮、音质圆润浑厚、行腔自如,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把这个角色那种坚韧、淳朴、霸气的性格很好的用歌声诠释了出来。

“九命猫”的饰演者唐红友,曾出演多部壮剧,他的声音音色高亢明亮,穿透力强,特别适合演唱壮族山歌类型的曲调,所以在有几幕中,都安排他用壮语清唱了几段壮族山歌。整部剧中可以看出唐红友对角色进行了深度的揣摩和理解,他演绎的“九命猫”在形体装扮上是一个驼背的、独眼的壮族民众的形象,而且他用洪亮的歌声表现出足够的戏剧性,轻松得体,高音区很有凝聚力,韵腔娴熟,通过自已的歌声和舞台表现把“九命猫”这一角色的智慧、质朴和勇敢展现了出来。同时,饰演“灵儿”、“冯老太”、“冯相华”的几位演员在剧中的表现也可圈可点。

壮剧《冯子材》可谓艺术亮点颇多,值得我们用心欣赏。整部戏流畅、大气、震撼,有血性、有力量、有激情。但该剧最大的缺陷,就是不太进入“冯子材”这个人物的内心,“冯子材”的内心应该是非常浩渺广大的。因为他知道,这四十多年来,所有的英魂、所有战死的英烈、所有百姓的呼号每日每夜都让他难以入睡,这些感情全部涌到他心头上来。那种情感的释放,想必是非常适合用戏曲来表现的。我们一贯写这种关于历史题材的英雄人物,很容易只停留在表现该人物的表面气势和气概上。如果把他的这些思绪和感情适当的写进唱段里,会非常动人,该剧就是在这方面考虑得比较少。当然,这部作品在创作上无论一度、二度都还存在一些不足,有进一步修改提高的空间,还需要不断的推敲、打磨和提升。但值得肯定的一点,这部壮剧是写给中国人听的,是给老百姓看的,故事感人、音乐好听、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足矣。

推荐访问: 亮点 艺术 谈壮剧 冯子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