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北京历史街区夜景照明与保护性设计

2022-05-08 11:35:03 | 浏览次数:

一、我国城市夜景照明的发展

城市夜景照明着重强调光技术在城市夜景中的科学运用,它是自然科学的一种表现手法。城市夜景照明,在“CIE94号文件”中被定义为:“夜间室外城市景观装饰照明”(Exterior Lighting for the decoration of the night time urban landscape),其内涵是泛指除体育场、工地和室外安全照明外的室外活动空间或景物的夜间景观照明。

关于夜景观照明设计的研究在中国起步较晚,它是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而不断受到重视,初期的景观照明形式简单,是用白炽灯勾勒建筑物的轮廓及用霓虹灯进行装饰照明。大规模城市夜景照明工程建设是从1989年上海启动外滩和南京路景观照明后开始的。同时,技术的进步也为城市夜景观的发展提供了保证,由原来的白炽灯、卤钨灯发展到光纤及LED灯。这些新兴的光源不仅使照明形式、灯具变得多样化,还改变了照明亮度和色彩,大大提高了照明效果。

然而我国大多城市的夜景照明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一味的追求亮度、光污染及设计雷同而缺乏地域特色。因此我们还需要借鉴国外的历史城市、建筑遗址保护经验,对我国城市夜景观的发展进行反思和调整。

二、北京历史街区夜景照明现状与问题

(一)传统商业街区建筑夜景照明中的问题

目前传统历史街区常用的建筑照明形式有:泛光照明、轮廓照明、内透光照明。泛光照明是用投光灯直接照射到被照物立面上,能将景物造型、立体感、饰面颜色和材质很好的表现出来。轮廓照明能勾勒出建筑物的形状、尺度和体量,我国传统的大屋顶建筑轮廓多使用这种照明方式。而内透光照明多是利用室内光线向外投射形成夜景照明效果。

经过调研发现,北京部分历史商业街区,因缺少统一的规划与管理,普遍存在着建筑照明形式单一、广告照明杂乱无章现象,光污染严重影响了古街道、古建筑的保护,夜间商业价值比较低的历史街道,其街道与建筑照明亮度明显不足,如琉璃厂文化大街夜间照明昏暗,只有小部分建筑照明采用了泛光照明的形式,其古建筑屋檐及梁坊的立体效果与色彩明显感受不到。而始建于1436年的前门大街,大栅栏是首都北京最古老、最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商业街,明、清民居院落、街巷胡同,形成了独特的城市肌理,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老字号、会馆、旅社、庙宇、戏楼等保存至今,成为北京城可识别性最强的珍贵“历史记忆”之一。2005年以来,街道实施了自明朝以来前门大街规模最大、投入最多的修缮整治。恢复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为主体的建筑风格,大街两侧76%建筑按原状修建,24%实现有机更新。修复后的前门大街恢复了标志性建筑五牌楼和白石御路,现在这条历史街道主要采用了内透光照明与泛光照明的形式相结合,来表现建筑物,其夜景中的色彩照明、广告照明,同样没有很好的体现出老北京传统建筑文化中古朴幽雅的神韵。

(二)传统商业街区户外广告照明中的问题

北京传统商业街区户外广告的形式多种多样、色彩多数不考虑与建筑的协调,商家往往把户外广告做的尽可能的大、艳、动,以引起人们的视觉注意。如大栅栏街区,商家大多采用高亮度、红色闪烁的霓虹灯,不仅造成了视觉污染也破坏了街区的整体色彩环境。日本学者卢原信义曾经说过:“建筑本来是只靠自己本身的形态而存在的,外墙面的大小和屋顶塔楼的比例等是建筑师最费苦心之处。给塔楼外面蒙上一层巨大的霓虹灯广告是非常无情的,就像是在美人头上扣一顶不般配的帽子。”

北京前门鲜鱼口是历史上一条很有名的胡同,从明代开始到清中晚期,就已经发展成店铺连着店铺的大规模繁华商业街,这里老字号云集,有大众戏院、正明斋饽饽铺、长春堂药店、天兴居、华清池、便宜坊、天成斋鞋店,联友照相馆、黑猴百货店和马聚源帽店等,1999年被北京市政府列入第一批历史文化保护街区。在城市化进程中,地方特色的丧失问题已越来越严重,特别是户外广告色彩、灯光色彩方面,较少的针对传统街区的建筑文脉进行设计,没有真正体现出老北京的传统文化,一些大的老字号商铺,广告照明形式已经完全西化,体现不出老北京的地域精神与历史特色。

(三)传统商业街区公共绿化与设施照明中的问题

传统街区绿化、道路、标识系统的照明同样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琉璃厂街区街道照度稍显不足且光色昏黄,给人昏沉、不安全之感,整个街区都没有针对绿化进行照明设计。另外,标识系统方面主要问题是:标识牌的色彩和照明亮度不足,不能同周围环境很好地协调,公共设施看不到警示色彩,这些问题无论是从功能方面还是视觉美学方面都不利于北京传统商业街区的保护与发展。

传统街区作为人类非常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普遍是以保护的方式来进行管理的。然而由于我国夜景观的起步较晚和设计理论的滞后,加上缺乏规划与管理,造成了许多传统街区色彩纷乱和历史文化属性缺失的局面。

三、北京历史街区夜景照明保护性设计原则

(一)注重夜间照明明度、色度的科学性、整体性

目前在进行夜景观照明更新设计时,存在错误的观念:有的认为夜间越亮越好,造成亮度过高,如大栅栏街区,由于夜间亮度过高,导致视觉中心和亮度层次的缺失;而有些街道,夜间却漆黑一片,连最基本的功能照明及标准都达不到。形成了不平衡地城市夜间照明效果,如何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进行保护性更新设计,是北京历史街道照明面临的重要问题。

(二)避免照明形式相互抄袭、无创新性

我国许多传统街区的夜景设计缺乏个性,让人身置其中却不知身在何处。夜景设计应把表现地域特色、场所精神放在第一位,要深入分析、研究当地的文化历史和自然风光特色,选取有价值的景观进行设计,杜绝盲目的模仿抄袭和照搬照用。

(三)注重照明设施的美观及安全性

在传统街区,许多灯具,无论从造型、颜色、还是材质方面都与建筑物及周围环境不协调;白天照明设施暴露在外,且灯具数量过多对传统街区古建筑的整体风貌影响较大,如大栅栏街区灯具的供电线路外露混乱,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

四、北京历史街区夜景照明的地域特色营造

通过对北京部分传统商业街区夜景色彩的调研,我们认为要更好地做好传统街区的夜景规划工作,应重视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特色性绿色照明设计

我国近年来提出了绿色照明系统工程,主要是从节约能源及提高照明系统的效率来考虑。除推广使用高效光源及采用高效节能灯具外,要根据不同的位置、建筑的功能特点及环境的背景亮度确定适当的照度值;还要选用合理的照明方式,优先选用节能的方案

(二)特色性地域灯具设计

前门地区古都风貌韵味浓厚,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传统商业基础雄厚。在照明设计中,尽量使灯具安置于游人视线看不清的地点,遵循所有照明设备及管线对古建文物零破坏的原则,灯具安装全部使用非破坏式的抱卡进行固定,最大化降低灯具安装对古建的干预程度。另外,对游人密集区域的建筑及景观树木等的照明采用小型抗压遮光的地埋灯具进行照明。照明设施不接触建筑的本身,并达到良好、高效的照明效果。

(三)特色性地域色彩设计

北京传统街区夜景色彩,应考虑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审美观点进行传承与保护。自明清以来,前门地区一直是北京建筑文化、商贾文化、梨园文化、会馆文化、民俗文化积淀深厚的特色历史街区,是北京历史文化的精粹,是城市发展的记忆。对于北京城市特色,我们应该从城市的地域文化内涵方面入手,在规划设计中,通过抽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将地域文化内涵与城市建设相结合起来研究,创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夜景色彩。

结语

历史街区是一个城市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的沉淀,其夜景观也是体现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课题组通过对前门大街、大栅栏、鲜鱼口、琉璃厂几条传统商业街区夜景观的调研以及对沿街建筑物、户外广告及街道小品设施综合照明构成的分析研究,论证了传统街区的夜景照明规划设计,必须以延续其历史文脉、保持其场所精神为基本原则,并在其历史特性的基础上进行保护性、科学性的开发营造。成功的传统街区照明营造,是建立在该系统可靠性的基础上,创造一个安全、优雅的夜间环境,使古老的街区焕发新的生机,以展示其不同于白天景观的夜景美学特征。在传统街区照明规划和设计中,如何尊重历史,尊重传统,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技术,进行科学、有效地规划、有机地更新、保护性地设计,是我们设计师今天面临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 郭泳言.城市色彩[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 佚名.城市景观照明建设注意的问题和倾向[J/OL].中国智能照明网.

[3] [日]卢原信义著.街道的美学[M]. 尹培桐,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4] 马永.颐和园夜景照明[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推荐访问: 街区 夜景 北京 照明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