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农村生活垃圾现状与处理对策

2022-05-08 08:30:03 | 浏览次数:

摘要:本文分析了南宁市农村生活垃圾现状和存在问题,结合南宁市实际情况及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提出了南宁市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对策。

关键词:农村生活垃圾 现状 处理对策

1 概述

农村生活垃圾是指农村居民在生活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1],主要包括一般性垃圾、人畜粪便、餐厨废物、灰尘等。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与以前相比有了较大提高,但因农村缺乏相应的垃圾污染防治设施,导致农村环境和资源压力过大,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滞后。以南宁市为例,南宁市总面积33112km2,总人口715万人,其中575万人来自农村地区,占人口总数的80.4%。近些年,南宁市坚持推进城镇化建设,农村人口规模不断壮大,制造的生活垃圾越来越多,人们将未经处理或填埋的生活垃圾随意堆置在道路、河道两旁,占据土地资源暂且不论,对农田水利造成的污染是不可忽视的,并且危及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

2 南宁市农村生活垃圾现状

南宁市辖区各乡镇初步形成了以镇区为主要服务范围的乡镇环卫管理机制,有乡镇规划建设站具体兼管环卫工作,有作业环卫工人队伍,有一定的环卫经费投入,组成了局部的道路清扫保洁、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环卫作业链。乡镇级行政区大多只配备清扫保洁人员,没有设立独立的环卫站。配套的生活垃圾转运站缺乏或者是过于简陋,现有配套的收运车辆绝大多数为敞开、非压缩式,且须人工装车,各乡镇均未能实现收集密闭化和转运压缩化。

各乡镇自行采用简易堆放方式处理生活垃圾,存在垃圾、渗滤液、臭气二次污染、滋生“四害”等问题,既达不到无害化处理要求,也容易与周边群众发生利益冲突而引发纠纷,且今后还要付出更高治理成本。

为解决乡镇、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问题,南宁市从2011年起,按照“村(屯)收集、镇(乡)转运、县处理”的基本模式(简称“村收镇运县处理模式”),在六县的部分乡镇开展试点工作,主要建设内容为:在县城建设垃圾填埋场,县城附近的部分乡镇建设垃圾中转站、部分村屯建设垃圾收集点,并配备部分垃圾转运车辆等设备。

经过建设,除武鸣、宾阳分别将生活垃圾运往南宁及来宾处理外,其余4个县均建设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其中,隆安、马山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已经投入使用,横县、上林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已经建成但未投入使用。目前,各县(包括县城)已完成15座垃圾转运站的建设,其余垃圾转运站也正在建设中,初步具备“村收镇运县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模式试点的硬件设施。

3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方法及主要工作任务

对于农村生活垃圾,目前主要的处理方法有3种,即填埋法、简易焚烧法、堆肥法。其中垃圾填埋法是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最常用的方法。生活垃圾进行单纯的填埋处理不仅占用土地,而且其污染并没有转移或减少,仍然污染着环境和水体[2];简易焚烧法在生活垃圾焚烧时没有任何处理,焚烧处理带来的有毒有害气体也污染农村的空气[2];堆肥法是对生活垃圾中的有机垃圾进行处理的一种方法,堆肥时露天堆放,会孽生蚊蝇,释放恶臭气体,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农村垃圾的处理技术还是很落后的,都不能从根本上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找到适宜的垃圾处理方法并强化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制及条件保障是解决农村垃圾污染问题的关键。

4 南宁市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对策

4.1 建立完善城乡环卫管理体制 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原则,理顺环卫管理体制,建立充实基层环卫机构,每个乡镇必须成立环卫站,配备3名以上管理人员,达到机构、人员、经费和制度的“四落实”,行政村、社区配齐保洁人员,按照300-500名人口配备1名环卫工人。切实保障环卫工人的合法权益,解决环卫工人的实际困难,以稳定和发展壮大环卫工人队伍。

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工作思路,形成以市为核心、城区为纽带、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环卫部门为指导的规范运作机制,按照《广西城乡容貌标准》等有关作业规范和要求进行日常管理、清扫保洁和垃圾收运。市、城区环卫部门要深入基层,掌握实际情况,给予具体业务指导。

建立完善城乡环卫工作考核办法,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各部门的环卫工作职责,对各级工作人员进行环卫作业规范培训,相应建立监督检查模式。

4.2 以密闭化收集为目标因地制宜合理配套收集设施、设备 根据国家有关标准,配置符合环保要求和足够数量的收集设施,500户以上居民区和2000人以上企业原则上建设1处密闭式收集房,村、社区、单位、道路等合理设置密闭式垃圾容器、收集房和工班房,合理配备保洁车等作业工具。居民家庭逐步进行无害化户厕改造,粪水处理卫生达标;农村兴建公厕,每个村、社区建有1-2座生态公厕。

4.3 以压缩化转运为导向建设转运站建设及配套转运车辆 23个乡镇,每个乡镇配备一辆16吨的可移动收集的垃圾压缩车,用于乡镇生活垃圾移动收集及转运市级处理厂场,并纳入享受市财政对环卫车辆实行“买一送一”政策范围。或者是有条件的乡镇进一步配套建设压缩式垃圾转运站,而不宜采用简易式。压缩类型可选择垂直压缩或水平压缩,并根据《城镇环境卫生设置标准(CJJ27-

2005)》、《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CJJ 47-2006)》等国家现行标准选址建设以及配套转运车辆,转运站应选址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并应有利于减少对环境和居民的影响、减少工程建设投资;配套转运车辆应每车载重7吨以上,密闭性好,无侧漏隐患;同时可考虑结合今后当地建设垃圾分类收集间、环卫修理车间、停车场、公厕等环卫基础设施的需要适当扩大用地面积。

继续在城区推进城市生活垃圾转运系统建设,继续推进生活垃圾转运系统11座中转站和城南配套工程城北大型中转站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高市区生活垃圾压缩运输率,并为市区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向周边乡镇伸提供二次转运服务。同时,针对土建垃圾转运站选址难、建设难的突出问题“十二五”期间计划尝试、推广使用移动式垃圾转运站,探索垃圾转运的出路问题。并争取在每个城区建设一座设有大型中转站、停车场、修理厂、办公区等的综合性环卫基地。

4.4 构建以公共财政为主导的环卫投资结构 制约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因素在于农村的经济水平[3],是资金问题。农村不像城市有专门的垃圾处理费用,村里的垃圾主要靠村委会出资处理,难见成效。因此,建议快速建立一套以公共财政为主导的投资保障机制,保证垃圾处理资金及时到位,以便充分调动农村基层组织的积极性,切实改善环保治理效果。

生活垃圾处理经费实行“市区补一点、镇里贴一点、村里一点”的办法筹集。各村委会负责垃圾的收集清运,收集、运送到垃圾转运站的费用由村负责;各村生活垃圾收集容器和收集车辆购置配备由各乡镇负责投资。各乡镇负责辖区内垃圾转运站建设、配套车辆,以及生活垃圾由收集点运到转运站,费用由乡镇负责,各乡镇垃圾转运站建设由市、城区财政按一定比例给予补助。转运站的运行、维护经费由城区财政保障。生活垃圾的终端处理由市财政保障。

其次是,按照“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争取开征乡镇、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费,建议市物价部门尽快出台有关建制和乡镇、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费收费政策,以在乡镇、农村开征生活垃圾处理费,一方面有利于推行有偿服务,另一方面又可以增加环卫经费来源。

此外,积极探索环卫基础设施投融资新模式,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投融资机制。通过政府引导,采取不同的资金筹措方式,以多种形式吸收社会资本,实现投资融资渠道多元化。建立开放、规范的市场体系和运行机制,吸引境内外社会资金和企业参与基础设施的投资与运营。近期争取利用BT等运作方式,利用社会资金更新一批环卫专用设备。

4.5 加强宣传教育工作促进城乡环卫一体化 以树立村民的文明卫生意识,促进养成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为目标,乡镇、农村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发挥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大力宣传政策法规,提高知识普及率,使村民从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上,真正成为文明的居民,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知识的传播,不断提高村民的文明卫生素质,实现从源头上抓好管理,从而促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深入实施。

参考文献:

[1]谷中原,谭国志.农村垃圾治理研究——以武陵山区S县L乡为例[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1):34-39.

[2]魏星,彭绪亚,贾传兴等.三峡库区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特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6):7610-7612.

[3]吉崇喆,张云,隋儒楠.沈阳市典型农村生活垃圾调查及污染防治对策[J].环境卫生工程,2006,14(2):51-54.

推荐访问: 南宁市 对策 生活垃圾 现状 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