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学生使用社区服务性单位的教学探析

2022-05-08 08:25:03 | 浏览次数:

广州市番禺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智障学生社区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课题编号:2016-ZH046)成果。

摘要: 适合大多数智障学生使用的社区服务性单位主要有医疗机构、餐饮服务单位和购物场所三种类型。教师可以围绕“使用意愿”、“基本事物(人物)”、“基本技能(流程)”、“文明使用”、“安全使用”、“寻求帮助”六个方面,教导智障学生使用社区服务性单位。教师需要尽量让学生在真实的社区服务性单位中学习使用,并与家长合作教导。

关键词:智障学生;社区服务性单位 ;社区参与

无论是《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还是《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均明确指出要帮助残疾学生(包括智障学生)适应社会、融入社会。而社区是社会的细胞和基础,智障学生对社区参与活动的学习必定有助于促进他们的社会化发展。

社区参与是指参与主体参加社区事务的协商、组织、决策、管理等行为,通过广泛的群策群力来实现社区和人的全面发展[1],可分为生活性事务参与、文化性事务参与、经济性事务参与和组织性事务参与,其中前两者属于基础性社区参与[2]。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参与邻里活动、使用社区公共基础设施、使用社区交通设施、使用社区服务性单位、参与社区文体娱乐活动等五种基础性社区参与活动适合于智障学生学习[3]。

本文中,笔者聚焦于“使用社区服务性单位”这种基础性社区参与活动,结合近几年的实践经验,先简单介绍适合智障学生使用的社区服务性单位有哪些,再详细分析如何教导智障学生使用这些社区服务性单位,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

一、适合智障学生使用的社区服务性单位

笔者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结果发现,大多数智障学生适合使用的社区服务性单位主要有医疗机构、餐饮服务单位和购物场所三种类型。

根据我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相关规定,医疗机构包括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综合门诊部、村卫生室(所)等。看病和接受康复基本是每个智障学生都会接触到的事情,因此他们需要学习如何在上述医疗机构获得服务。

根据我国《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餐饮服务单位包括餐馆(有的会称为酒家、酒楼、酒店、火锅店、烧烤店)、快餐店、小吃店、饮品店(例如,甜品站)。智障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较多接触到中小型餐馆、快餐店,包括堂食、外卖两种餐饮服务。

而适合智障学生学习的购物场所主要包括百货商场、超市、小卖部、药店、菜市场。在此,百货商场、小卖部主要指由服务员把顾客所选择的商品拿给顾客的购物场所,只是百货商场相对比较大型,小卖部相对比较小型;而超市主要指顾客自行选择商品的购物场所,包括大型超市(例如,沃尔玛超市)、小型超市(例如,喜士多超市、7-11超市)。

至于銀行、邮局、运营商(例如,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营业厅等社区服务性单位,一般适合于能力比较强的少数智障学生去办理业务。

二、智障学生使用社区服务性单位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

笔者教导智障学生使用社区服务性单位时,一般围绕“使用意愿”、“基本事物(人物)”、“基本技能(流程)”、“文明使用”、“安全使用”、“寻求帮助”六个方面开展。

1.“使用意愿”的教学 在使用意愿方面,笔者依据学生能力的不同来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能力比较弱的学生会接受照顾者的提议,愿意使用社区服务性单位;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会根据实际需要,主动表示要使用社区服务性单位(例如,学生感到不适时,主动告知照顾者要去医院看病)。

若学生没有实际需要时,笔者会在课堂上设计合理的理由,激发学生的使用意愿。例如,学生没有感觉不适时,笔者以“体检”为由带学生去医院;学生不需要为自己或家人购买任何商品时,笔者邀请他们去超市帮教师购买商品。

若学生不愿意使用社区服务性单位时,笔者会使用肢体辅助或非肢体辅助的提示方式,吸引他们去使用。所谓肢体辅助的提示方式,指笔者一边与学生发生身体接触,一边给予语言解释。例如,笔者一边拉着学生去超市,一边对学生说“去超市买好吃的东西”。所谓非肢体辅助的提示方式,指笔者与学生不发生身体接触,只是用其他方式对学生进行解释。例如,笔者出示超市购物的相关视频、照片或学生所喜欢的食品实物等,对学生说“去超市买好吃的东西”。

2.“基本事物(人物)”的教学 在基本事物(人物)方面,笔者教导学生了解与各种社区服务性单位相关的事物或人物。例如,与菜市场相关的基本事物有蔬菜区、水果区、肉类区(即售卖猪肉、牛肉、羊肉等的区域)、禽类区(即售卖鸡、鸭、鹅、鸽子、鹧鸪等的区域)、水产区(即售卖鱼、虾、蟹等的区域)、熟食区(即售卖烧肉、烧鸭、烧排骨、卤水猪耳朵、凉拌菜等的区域)等摊位,基本人物是各摊位的老板。与外卖快餐店相关的基本事物是外卖单,基本人物是服务员。

考虑到大多数智障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欠佳,笔者一般只要求学生指认基本事物或人物,即笔者呈现目标及若干干扰物,询问学生“xx在哪里”或“哪个是xx”,让学生找出目标。例如,笔者出示快餐店服务员、警察、环卫工人、医生等人物图片,询问学生“服务员在哪里”。

若学生无法独立指认基本事物或人物时,笔者会使用以下逐级提示方式:首先,笔者出示和目标相同的参照物,要求找出“一样的××”。此时,笔者不拉着学生的手,也不直接指目标。例如,笔者出示和快餐店服务员目标图片相同的另一张快餐店服务员图片,对学生说“找出一样的服务员”。第二,若学生在参照物的提示下仍然无法找出目标时,笔者指目标并说它的名称(不拉着学生的手),让学生模仿着指。例如,笔者指着快餐店服务员的目标图片,对学生说“服务员”。第三,若学生仍然不会模仿着指时,笔者才一边拉着学生的手指目标,一边说它的名称,让学生配合着指。例如,笔者一边拉着学生的手去指快餐店服务员的目标图片,一边对学生说“服务员”。

3.“基本技能(流程)”的教学 在基本技能(流程)方面,笔者教导学生掌握各种社区服务性单位的基本使用步骤。例如,“打电话叫外卖”的基本步骤有“对照外卖单,制作购买清单”、“找到外卖单上的电话号码”、“拨打外卖电话”、“告知服务员想买的外卖名称及其数量、价格(例如,说‘你好,我想买x份xx。请问多少钱’)”、“告知服务员送餐地址(例如,说‘请送到xxxxxx’)”、“告知服务员联系方式(例如,说‘请打这个电话xxxxxx’)”、“服务员送外卖时,核对所送的与自己所买的是否相符(例如,核对外卖的种类、数量)”、“把钱递给服务员”、“取走服务员找赎的钱、已买的外卖”。

若学生无法主动做某个步骤时(例如,学生无法找到对照外卖单来制作购买清单),笔者会使用以下逐级提示方式:首先,笔者单纯使用问题引导,例如询问“你准备叫外卖,先做什么”。此时,笔者不拉着学生的手,也不直接示范。第二,若学生在问题引导下仍然不会做时,笔者示范并说明(不拉着学生的手),让学生模仿着做。例如,笔者示范在外卖单上打钩,记下想买什么餐、想买多少数量、打算用多少钱。第三,若学生仍然不会模仿着做时,笔者才一边拉着学生的手做,一边说明,让学生配合着做。

4.“文明使用”的教学 在文明使用方面,笔者教导学生在使用社区服务性单位的过程中,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爱护公物等文明习惯。例如,“在药店买药”的文明习惯有“不大声喧哗”、“爱护环境卫生(例如,不乱扔垃圾,不乱吐痰)”、“爱护药品、货架等(例如,不乱拿药品,不随意损坏药品或货架)”、 “不随便打扰别人(例如,不随便触碰别人的身体或财物)”、“其他顾客与服务员说话时,等他们讲完,再与服务员沟通”、“买药时,与服务员打招呼”、“买药后,向服务员表示感谢、道别”、“在收银台排队,不推撞”、“在收银台收拾个人财物时,站在旁边,不阻碍其他准备付款的顾客”。

与“基本技能(流程)”的教学方法类似,若学生主动做出某个不文明行为时,笔者会使用“单纯使用问题引导”、“示范和说明”、“肢体辅助和说明”的逐级提示方式。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文明使用”的教学通常会与“基本技能(流程)”的教学相结合,即笔者一边教导学生掌握社区服务性单位的基本使用步骤,一边观察学生是否会表现出不文明的行为。

5.“安全使用”的教学 在安全使用方面,笔者教导学生在使用社区服务性单位的过程中,养成不乱跑乱跳、不攀爬高处等安全习惯。例如,“在银行办理业务”的安全习惯有“在银行的人工服务区和自助服务区不乱跑乱跳、不攀爬高处等”、“不故意靠近运钞车或押运人员”、“输入密码时注意遮挡”、“不把存折或银行卡的密码告诉家人以外的人”、“不把存折/对账簿、银行卡、身份证借给家人以外的人”、“想丢弃打印凭条时先撕毁”。

与“基本技能(流程)”的教学方法类似,若学生主动做出某个不安全行为时,笔者会使用“单纯使用问题引导”、“示范和说明”、“肢体辅助和说明”的逐级提示方式。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安全使用”的教学通常会与“基本技能(流程)”的教学相结合,即笔者一边教导学生掌握社区服务性单位的基本使用步骤,一边观察学生是否会表现出不安全的行为。

6.“寻求帮助”的教学 在寻求帮助方面,笔者教导学生理解在哪些情境中遇到困难需要求助、可以向哪些可信的人求助、怎样向他们求助。例如,在银行办理业务时,若学生处于这些困境(包括取号、办理开户业务时填写个人基本信息、在自助终端办理补登业务、在存取款一体机或取款机办理查询业务、在存取款一体机或取款机办理取款业务遇到困难),就需要向银行职员求助;若学生在自助服务区办理业务遇到困难(例如,银行卡、存折/对账簿、钞票被机器吞掉),无法求助银行职员时,拨打银行客服电话来求助;若学生发现存折/对账簿、银行卡丢失时,求助银行职员或拨打银行客服电话来求助。

与“基本技能(流程)”的教学方法类似,若学生无法主动做出某个求助行为时,笔者会使用“单纯使用问题引导”、“示范和说明”、“肢体辅助和说明”的逐级提示方式。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有时困境不一定会自然产生,需要教师巧妙地创造出来,才能给学生学习求助提供机会。

三、智障学生使用社区服务性单位的教学建议

考虑到智障学生形象直观的思维特点,笔者建议教师尽量让学生在真实的社区服务性单位中学习使用。

一方面,教師可以在课堂上创设尽可能贴近真实社区服务性单位的情境。例如,教师把教室布置成有货架、收银台等的小卖部;教师与校医合作把校医室布置成有挂号处、诊室、取药处等区域的卫生站。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到校外,在社区服务性单位的真实情境中,指导他们认识基本的事物或人物,掌握基本的技能或流程,形成主动使用的意愿,养成文明、安全使用的习惯,树立适时求助的意识。

当然,校外的社区参与活动更需要家长的参与。教师可以借助联系本、家庭作业等方式,把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告知家长,让家长参照教师的做法去指导学生使用社区服务性单位。教师还可以邀请家长到校,一同带领学生到校外使用社区服务性单位,让家长直观学习教师如何指导,并与教师总结学生的表现、反思自己的教学。

参考文献:

[1] 柯文广. 城市居民社区参与方式研究——以山东省济南市x社区为例[D]. 济南:山东大学,2011.

[2] 王洁. 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对居民社区参与的作用研究[D]. 长春:长春师范学院,2011.

[3] 陈海苑,万莉莉. 智障学生社区参与活动的课型设计与评价[J]. 生活教育,2015(5):85—86.

(作者单位:广州市番禺区培智学校 511450)

推荐访问: 探析 服务性 智障 单位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