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与使命——铸就新青海精神高地》五堂党性教育精品课程简介

2022-05-07 10:40:02 | 浏览次数:

《“两弹一星”奉献精神》党性教育精品课程简介

《“两弹一星”奉献精神》党性教育精品课程,又名《“两弹一星”精神永放光芒》宣讲教育报告,是一堂集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为一体的品牌党课。课程主要围绕“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主题,分“歌声最嘹亮的年代”“共和国之恋”“死而无憾”“共和国不会忘记”“民族脊梁”5个篇章,课程时长70分钟,由报告团8名成员采用演讲、音诗画、情景剧等方式,结合由原221基地厂房旧址、原子城纪念馆馆藏实物、照片和视频,全景回顾青海原子城的创建、历史沿革、地位成就及为“两弹一星”事业做出牺牲和贡献的科研人员奋斗故事的光辉历史,集中展现了老一辈革命家、科学家响应党和国家号召,胸怀强国梦想,甘当无名英雄,在艰苦卓绝的環境和条件下,克服巨大困难,战胜巨大挑战,最终以石破天惊的气概,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震惊寰宇,为新中国书写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壮丽篇章。

第一篇章歌声最嘹亮的年代

讲述我国核武器事业发展的辉煌历程,阐述“两弹一星”精神的重要内涵和现实意义,凸显青海原子城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重要作用,不断将“两弹一星”精神发扬光大。

第二篇章共和国之恋

以钱学森、郭永怀等“两弹元勋”的故事为主线,展现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两弹一星”精神。

第三篇章死而无憾

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通过以邓稼先为“两弹一星”事业做出贡献的感人故事,集中展示了我国核工业从无到有,从发展到壮大,自力更生,勇攀高峰的光辉历史。

第四篇章共和国不会忘记

采用珍贵历史照片和现场讲解的方式,生动再现为“两弹一星”事业做出贡献的无名英雄们的感人故事。

第五篇章民族脊梁

反映中国成为有核武器国家后,提升国际影响力,挺起民族脊梁的历史意义。

《慕生忠开路精神》党性教育精品课程简介

《慕生忠开路精神》党性教育精品课程由“序”“走一趟西藏怎么就这么难”“这条路我修定了”“死,也要头朝拉萨”“这个地方就叫韩滩”“永远的丰碑”6个篇章构成,课程时长60分钟,由课程组6名成员综合运用情景表演、朗诵、音乐、背景视频等技术手段,将慕生忠将军和筑路大军在青藏线上筑路的艰辛历程作为主线,情景再现慕生忠将军和筑路大军在短短7个月时间,修筑1000多公里青藏公路的光辉历史,集中展示了忠诚履职、甘于奉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畏艰难险阻、不怕牺牲的高贵品质;军民鱼水深情、民族团结情谊和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

主要介绍了修筑青藏公路的重要意义,再由“将军楼”引出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

第一篇章走一趟西藏怎么就这么难

讲述为了保障西藏的供给,慕生忠带领着部队两次进藏,由于进藏之路的艰难,再加上人员及牲畜的损失惨重,慕生忠萌发了要修建一条进藏公路的想法。

第二篇章这条路我修定了

以驼工小韩与慕生忠因为修路而发生争执的故事为主线,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再现了慕生忠在面对困难时仍然坚持修路的决心。

第三篇章死,也要头朝拉萨

采取视频、图片、音乐与讲述相结合的方式,生动再现慕生忠将军和其筑路队伍在昆仑山口、沱沱河畔、唐古拉山修路时发生的感人故事。

第四篇章这个地方就叫韩滩

通过情景表演,以驼工小韩在修路中因病牺牲的故事为主线,力求还原当时慕生忠将军和其筑路大军用七个月零四天筑路的艰难历程。

第五篇章永远的丰碑

主要以慕生忠将军的女儿通过朗诵书信的方式缅怀父亲、追忆父亲为背景,反映出慕生忠不畏艰难险阻、不怕牺牲、甘于奉献的高贵品质;筑路大军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路”精神。

《尕布龙赤子精神》党性教育精品课程

《尕布龙赤子精神》党性教育精品课程由“大公无私、一心为民”“大爱无疆、清廉为民”“大节无瑕、根植于民”“大德无形、深情爱民”“大功无限、奉献亲民”5个篇章组成,时长70分钟,课程通过宣讲+情景剧+视频辅助方式,讲述了尕布龙同志用85年的一生谱写了一个共产党员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总结出他一生质朴、朴素的人文情怀和生活作风;诠释了他历经沧桑仍然怀有一颗赤子之心,在入党的铮铮誓言下一辈子服务人民的宗旨和信念。旨在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学习和借鉴尕布龙同志赤子精神,向尕布龙同志看齐,学习他无限忠诚、笃定信念、忠贞不渝、爱民如子的政治品格,并以此为榜样和标杆,坚守信念、矢志不渝,坚定不移地沿着尕布龙同志的足迹砥砺前行。

第一篇章大公无私一心为民

通过展示尕布龙同志从牧羊人到共产党员的成长经历,讲述了尕布龙离开家乡后,经组织安排到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县工作的10年中兢兢业业工作的实际,重点突出尕布龙同志在河南县抓教育、灭鼠害这两件大事,集中体现尕布龙同志“我是祖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走到哪里,就服务到哪里”的艰苦奋斗的精神。

第二篇章大爱无疆清廉为民

通过讲述尕布龙同志开“牧民店”的感人事迹,突出体现尕布龙同志为牧民群众解忧、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就是他最大的幸福的百姓底色,以及牢记党员身份,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时时处处永当先锋,一切以党和国家的事业为出发点和立足点的共产党人本色。

第三篇章大节无瑕根植于民

通过尕布龙的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视角,全面展示尕布龙日常的生活状态到几乎苛刻的工作要求,立体地勾勒出一个共产党员干部清苦的生活及没有为家人和身边的人开过一次绿灯、谋过一次私利的无私与伟大。

第四篇章大德无形深情爱民

讲述了尕布龙同志在大通县和民和县的扶贫工作以及1985年玉树抗雪救灾期间亲临一线,在15天的奋战中用生命救灾,最终落下病根,为群众的生命安全呕心沥血的感人事迹。

第五篇章大功无限奉献亲民

讲述了尕布龙同志在西宁南北山用18年的艰辛劳动打下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坚实基础,获得“南北山绿化突出贡献奖”及“首届母亲河奖”的殊荣,但终因积劳成疾魂归故里的感人事迹。

《玉树抗震救灾奋斗精神》党性教育精品课程

《玉树抗震救灾奋斗精神》党性教育精品课程,是在全面搜集整理玉树抗震救灾精神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艺术提炼和具象描写,并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诵、具体可感的艺术场景还原及影像资料展示等表现形式相结合的手段,在表现玉树抗震救灾艰辛历程的同时,形象生动地反映了党与人民群众水乳交融、休戚与共,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在血与火的考验中,始终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课程分“引子”“大爱同心”“最耀眼的名字——共产党员”“最大的期盼”“永远跟党走”5个篇章,时长60分钟。通过对援建省市和单位在援建中的大无畏精神的礼赞,和玉树各族人民自觉发扬主人翁意识服从大局投身重建的抒写,彰显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通过对一个个英模的缅怀和歌颂,表达了中华民族永立世界民族之林的新形象、新风貌。艺术地再现了波澜壮阔的玉树抗震救灾和史诗般的灾后重建,表达了玉树各族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满怀自信昂首阔步走向新时期的决心。

第一篇章大爱同心

集中展示中华儿女在灾难面前爱比山重、情比海深的骨肉亲情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无私奉献精神以及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

第二篇章最耀眼的名字——共产党员

集中展示中华儿女在灾难面前威武不屈、百折不挠的坚强性格以及勇往直前、勇于担当的顽强意志。

第三篇章最大的期盼

集中展示中华儿女在世界屋脊、高寒缺氧的特殊地区、特殊环境和山摇地动、天昏日暗的特殊条件下义无反顾、一往无前地挑战体力极限、精神极限和生存极限的英雄气概。

第四篇章永远跟党走

集中展示了玉树人民对所受大爱、温暖、关心、支持、帮助最真挚、最真诚的感谢,以叙述、抒情,情景再现知恩之心、感恩之情转化为精神动力。

《可可西里坚守精神》党性教育精品课程

《可可西里坚守精神》党性教育精品课程分前言、“人生的第一课”“团结给他生存的力量”“66天的绝境坚守”“万物一体之仁”“为有牺牲多壮志”“多少祈祷在心头”、尾声8个部分,时长60分钟。通过多人上台、旁白叙述、角色扮演、事件亲历者讲述、还原历史场景、搭配背景音视频及演讲朗诵等方式,展示了长年奋战在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的巡山队员,面对恶劣环境,面对生死考验,用生命守护,用信念坚守,为保护可可西里的生态环境,挽救濒临灭绝的物种藏羚羊做出卓越贡献的感人事迹,讴歌了可可西里人忠于党、忠于人民,在苍茫的可可西里铸就的伟大“坚守”精神。

第一篇章人生的第一课

讲述一批批可可西里保护区巡山队员们胸怀崇高理想,努力克服生存极限,坚定地踏上守护可可西里这条充满艰难险阻的道路。

第二篇章團结给他生存的力量

讲述可可西里保护区巡山队员们坚定理想信念,团结一致,相亲相爱,共同捍卫着可可西里的安宁。

第三篇章66天的绝境坚守

通过旦正扎西在无人区66天的绝境坚守的事迹,讲述可可西里保护区巡山队员们在经历一次次的生死考验后,更加坚定自己最初的选择。

第四篇章万物一体之仁

讲述可可西里保护区巡山队员们热爱自然、爱护生命的大爱情怀和与盗猎分子做斗争的勇敢精神。

第五篇章为有牺牲多壮志

以秋佩扎西回忆其舅舅索南达杰、父亲扎巴多杰的壮烈事迹为主线,讲述可可西里保护区巡山队员们在多年坚守的过程中,造就了前赴后继的革命精神和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第六篇章多少祈祷在心头

以秋佩扎西和其爱人的交流对话为主线,讲述可可西里保护区巡山队员们舍小家为大家,无私奉献担当,毅然决然保护可可西里的信心和决心。

推荐访问: 初心 党性 青海 高地 铸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