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气象业务现状与发展趋势

2022-05-06 18:45:02 | 浏览次数:

摘 要:根据国内农业气象业务的发展和现状,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的气象为农服务的重点任务。本文主要从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气象业务,加快完善农村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及努力提升农业农村防灾减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气象服务能力来发展我国的农业气象业务,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保障。

关键词:农业气象 情报和预报服务 业务体系建设

1 引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农业是“气候型”农业,气象条件是影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笔者根据气象发展战略精神和现代农业发展对于农业气象服务的需求,结合长期从事预报服务工作的体会,客观地分析了我国农业气象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未来发展趋势和工作任务,对加强农业气象业务工作和现代业务体系建设无疑是很有必要的。

2 我国农业气象业务的现状

2.1农村气象防灾减灾能力不断增强

气象灾害监测预报能力稳步提高。气象部门已建成146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121个探空站、2438个地面气象观测站,建成28235个自动气象站,5颗风云极轨和静止气象卫星在轨运行。建立了精细到乡镇的气象预报系统和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预报系统,多部门联合开展了地质灾害气象等级、流域面雨量、森林火险天气等级、沙尘暴天气以及海洋天气预报,乡镇天气预报准确率逐年提高,24小时台风路径预报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覆盖面显著拓宽。中国气象频道在28个省(区、市)的183个地级以上城市落地,全国有1500多个县气象局制作电视气象节目,并在1700多个县级电视频道播出。农村气象手机短信用户达3000万,农村高音喇叭近8万个,乡村气象电子显示屏43000余块,有效改善了气象预警信息最后一公里问题;“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初步形成。气象防灾减灾工作逐步融入地方防灾减灾体系,成为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为先导的气象灾害应急部门联动机制初步建立。

2.2农业气象业务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农业气象业务体系日益健全。形成了国家、省、市、县四级农业气象业务布局,建成专门的农业气象业务机构和具有较高业务素质的业务队伍;农业气象专业化观测网逐步形成。我国现有农业气象观测站631个,农业气象试验站68个,1600多个土壤山情观测站和100个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开展主要农作物及其生产气象条件的观测;农业气象服务领域逐渐拓宽,服务方式不断改进。此外,农业气象服务方式也由过去简单地以信息发布为主的由点到面的服务方式,发展到直接面向农户的点对点服务方式。

2.3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稳步推进

粮食产量预报水平逐年提高。目前,气象部门已开展了主要粮食作物的动态产量与包和全年粮食作物产量预报,以及世界主要产粮国作物产量预报,预报准确率稳定在95%以上;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水平和规模日益显著。全国30个省(区、市)的1959个县开展了高炮、火箭增雨防雹作业,作业高炮达6933门,新型火箭发射架5939部;24个省(区、市)开展了飞机人工增雨作业,年均租用增雨飞机30余架;作业领域由单纯的农业抗旱拓展到农业防灾减灾、增加水库蓄水、改善生态环境、森林草原防火扑火以及保障重大社会活动的人工消雨作业试验等领域,作业方式由过去的被动抗灾到主动防灾转变;农业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稳步推进。各省(区、市)气象局有针对性地开展农业生产布局调整、作物引种的气候可行性论证服务。

2.4农村公共气象服务体系日益健全

农村气象服务机构和队伍建设取得进展。以市、县级气象部门为农村气象服务的主体,按照一个人、一间房、一条专线、一套设备的“四个一”标准,在乡镇建立了15400个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气象部门已建有各种科普馆近200个,各类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117个,出版发行科普书籍和读物近50万册。

2.5气象为农服务部门合作逐步深化

合作领域不断拓宽。与农业部门合作,定期开展农业干旱监测预警服务、农业病虫害监测预报服务、草原火险气象服务、畜牧业和海洋渔业气象服务以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气象服务;与林业部门联合开展沙尘暴气象服务和森林火险气象服务;与国土资源部门联合开展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气象灾害预报;与交通部门联合开展海上搜救、交通安全气象服务;与卫生部门联合开展高温中暑、一氧化碳中毒气象服务。

合作形式日趋多样。通过建立应急联动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合作共建机制等形式,实现各部门在气象为农服务方面的良性互动。

合作效益日益显著。中国气象局每天为60多个部门的400多名应急指挥人员发送气象短信,全国气象部门每天为62万名各级应急和决策指挥人员免费发送气象预警手机短信。与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地质气象灾害预报》,有效防范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的影响,“十五”期间因地质灾害死亡和失踪人数较“九五”期间下降35.3%。

3 我国农业气象业务发展趋势

尽管近年来我国农业气象业务得到较快的发展,但仍存在着农业气象观测基础比较落后,农业气象服务领域不够广泛,防灾减灾应急农业气象服务体系不健全,农业气象业务科技含量不足,农业气象专业人才不足,农业气象业务与天气、气候等相关业务之间,以及与农业等到相关行业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没有实现信息共享,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业气象业务的发展,未来我国农业气象业务将呈现如下发展趋势:

3.1农业气象业务基础建设必须得到加强

为了适应未来农业气象业务的快速发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农业气象监测网络要进行调整和完善,要增设观测项目和时次,开展农田、林地、草地和保护地的小气候观测。农业气象监测仪器将得到更新,改变目前以手工操作为主,改为自动监测为主,数据信息传输也将实现自动化。同时,要加强农业气象试验工作,开展科学研究和标准化建设,为业务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3.2快速拓展面向现代农业的气象服务

抓好《现代农业气象发展专项规划》的组织实施。结合本省不同区域的农业需求,明确针对不同地区的农业气象观测、情报、预报和服务的重点任务,形成分工不同、责任明确、各具特色、优势互补、上下协同的省、市、县三级现代农业气象业务服务体系。要重点发展面向服务一线的市县级现代农业气象业务,强化市县现代农业气象观测基础,提高基层现代农业气象情报、现代农业气象预报和现代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评估水平。

要强化现代农业气象监测预报能力。围绕现代农业生产各个环节和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具体需求,优化全国农业气象观测站网布局和观测项目设置,重点增强主要粮食产区的农作物、土壤墒情和农田小气候观测能力。建立多元化、多时效、精准化的现代农业气象预报业务,重点发展农用天气预报并形成国家、省、地和县四级业务服务能力。

要提高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评估水平。建立和完善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和预警业务,提高针对关键农事季节和具体农业生产活动的农业防灾减灾服务能力通过试验示范,大力发展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技术,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风险的气象保障服务能力。

要继续拓展服务领域、改变服务方式。重点要做好面向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民的气象服务,密切联系当地主导农业、特色农业、设施农业等现代农业主体农户,提高农业气象服务信息传播能力,实现气象服务进村进户。要加强面向农民的气象知识培训,提高农民使用农业气象信息的水平。

要继续加强现代农业气象的科研和技术开发。要加大力度补充、完善各类现代农业气象指标,建立综合性、规范化、共享性的基础农业气象指标库。重视并加强农业气象的试验研究,有针对性地开展气象条件对粮食、经济作物等稳产高产以及设施农业、精准农业等特色农业影响的观测试验,改进农业气象的监测、预测和影响评估技术,提高农业气象服务的科技水平。积极探索科研与业务结合的机制,促进科研成果在业务中的应用,努力改变相互封闭、业务与科研“两张皮”的局面。

3.3加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应对气候变化服务。

要增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气象服务能力;要提高人工影响天气的业务服务能力;探索开展农业农村应对气候变化工作。

3.4加强农村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建设。

要推进城乡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要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气象服务体系;要加强农村气象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强农村综合信息服务;要加大农村气象科技扶贫力度;要强化农村社会管理职能。

此外,气象部门都必将加强农业气象业务和管理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各级农业气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马鹤年,2001.1,气象服务学基础,北京:气象出版社,NO.430

2.DeckerWL.农业气象学的发展历程(马树庆译)[J].气象科技,1996,3:31-35

3.朱自玺.农业气象发展历程的回顾与展望[G]//中国气象学会.我与中国气象事业.北京:气象出版社,2002:332

4.王春乙,张雪芬,孙忠富,等.进入21世纪的中国农业研究[J].气象学报,2007:263-277

5.王春乙.近十年中国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评估技术研究进展[J].气象学报,2007,63(5):659-671

推荐访问: 发展趋势 气象 我国农业 现状 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