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化教学设计方法与应用

2022-05-06 17:40:03 | 浏览次数:

总结题目的单词或短语时,她就在大纸的上端写出短语,队员们一起将纸条进行分类,把每个纸条放在合适的标题下面。接下来通过组织与缩减分类项,进一步优化问题。最后以相似的技巧集中于每个问题的解决上,一次处理一个问题——首先在粘纸条上写下他们的观点,然后把纸条上交,并大声读出内容,大家进行表决。[25]

2. 应用于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如果是经过整理的,可以直接拿来画图;但如果内容还没经过整理,也没关系,只要一边画图一边尝试错误,从中整理出有价值的信息就可以了。一般在教学内容分析时,画图要注意以下几个基本环节:熟读材料,抓住核心,明白教什么;内容分类,结构化,制作关系图;确定教学重难点,进行价值判断;教学内容编排,掌握顺序。同时,进行图解是一个深度加工的过程,所以用轻松的气氛开始投入,相当重要。图4和图5是两位教师对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本中《太阳》这一课文进行的内容分析图,形式上差异很大,这完全符合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真实情况。

加拿大学者范梅南认为教学就是“即席创作”,[26]教学不仅需要技术和技能,而且需要艺术素养和审美情趣。目前教育研究界提供的教育教学指导过于单一、机械,忽略了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动态性和审美功能。如果教师实践教学中的知识归纳、分类与图解能力得到重视和开发,将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个性特点,扩大教师的创造空间,放飞教师的思维。

3. 应用于学习评价分析

画图适用于教师教的过程,也适合于评价教学的结果。通过学习,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应该出现什么变化?教师怎样知道这些变化已经发生了?图形反映出什么不同,怎么不一样?差异感在哪里?对于以上问题,通过图形分析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得出结论。

首先,现场通过学生画知识图,依据序号的排列评定学生对知识点的熟悉程度与思维方式。教师强调学生在画概念的同时写下序号,编号靠前是学生获得的新知识框架中最稳固、印象最深刻的概念。构成关系图后,沿着数字递增的顺序,知识点呈现的逻辑状态反映了学生的基本思维方式。

其次,从知识表示的能力看,概念图能够构造一个清晰的知识网络,便于学习者对整个知识架构的掌握,有利于直觉思维的形成,促进知识迁移。通过画概念图可以直观快速地检测到学习者是否把握了一个概念体系。旺得瑟认为,[27]概念图创作连接着学习者的理解、解释、认知转换以及创造力。通过层级分析,也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逻辑把握的深度和广度。

最后,思维导图呈现的是一个思维过程,学习者能够借助思维导图锻炼发散性思维能力。同样可以通过画思维导图让学习者回顾整个的思维过程,看清学生思维的脉络。罗宾逊认为,[28]一张思维地图就像教室的一面镜子,反映了学习者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通过思维导图,不仅可以注意到学生的模仿能力,还能注意到有没有扩展,思维过程是否灵活、概括迁移能力的强弱、是否善于组合分析、伸缩性大小及思维的结果等。

人类的经验证明,不太成功的问题解决者似乎会花更多时间固守着无效的策略或方案,而不会寻找最佳的策略与方案。而成功的问题解决者则很快就会发现他们最先发现的方法是否有效,假如不适宜,他们就会改变策略。经典的教学设计模式将教学设计过程还原为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等五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又有具体的任务,但在实践中却很少有人以这样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设计,这已成为困扰教学设计发展的瓶颈问题。假如从可视化着手,在教学设计的每一个阶段都尝试通过图示的方法进行,传统的教学设计不仅会变得简单易操作,而且因给予了教师创造的空间,也会进一步促进教学设计理论对教学实践的指导。

推荐访问: 可视化 教学设计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