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社的书画名家

2022-05-04 12:00:03 | 浏览次数:

南社书画名家,值得介绍的不下50名。这里根据吴江博物馆和柳亚子纪念馆两馆藏品,书法方面介绍马君武、王钝根、陈陶遗、姚鹓雏、戚牧、潘飞声、高吹万、蔡哲夫、余天遂、傅屯艮、王西神、吴梅、胡石予、陈其美,画家介绍谈月色、楼辛壶和谢公展。

马君武(1881~1940年),广西桂林人,原籍湖北蒲圻,本名道凝,字厚山,改名马同,字贵公,游学日本后改名和,字君武。马君武是革命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是学者、诗人和书法家。

马君武的对联“讲道论德师儒为表,出经入史制作之家”,撰写于1924年任上海大厦大学校长任上,受赠者是吴江籍学生王孟嘉。学高为师,身正为表,讲究道德,努力做到身为表率,这是上联的含义。下联从字面看,是鼓励孟嘉成为撰文高手,但词义又远远超出写作范畴。制作,有制订、规定之意,那就含有改造社会、移风易俗的深广内容了。其书法主要源于北碑,但并不斤斤于点画笔墨,而是在经意与不经意间任意挥洒,笔力雄健,纵横开阖,那深蕴着的奇宕之气,依稀就是《石门铭》及《龙门二十品》北魏碑铭的影子。

马君武学识渊博,兼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他多次赴日赴德留学,积极寻找强国救国之道;他精通三国文字,是我国获得德国博士学位之第一人;他研究化学,是我国无烟火药制造之第一人。民国初年,马君武有《寄南社同人》一诗,“唐宋元明都不管,自成模范铸诗才。须从旧锦翻新样,勿以今魂托古胎。”马氏提倡的新诗,不仅是形式,更重要的在于内容,将诗界革命的理论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王钝根(1888~1951年),名晦,字钝根,江苏(今属上海)青浦人。从小聪明伶俐,读书过目成诵,16岁以第一名的考绩成为秀才。清末,各地纷纷创办报刊,钝根在家乡办了一份《自治旬报》,不久受上海《申报》邀请出任编辑,并在《申报》开辟副刊《自由谈》,文笔活泼,趣味横生,进而编辑《自由杂志》《游戏杂志》等,风行一时,深受好评。

在编辑《申报》期间结识了柳亚子等人,加入了南社,为反袁世凯洪宪帝制、反张勋复辟摇旗呐喊。遗憾的是,他后来弃文从商,经营铁业,不料经商惨败。后无奈接受了伪省府之聘,出任江苏省议员,抱憾终生。

王钝根书法主要胎息于颜真卿与柳公权,既沉着稳健,平正饱满,又不乏劲健遒峻。就其对联“久知轩冕应无分,聊向渔樵寄此身”看,力度与平正之外,更有珠走玉盘的秀美流润。

余天遂(1883~1930年),名寿颐,号大遂、大颠、颠公等,又别署三郎、仇僧、效鹤,室名天心移、海天雁影楼等,江苏昆山人。民国初年任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府秘书、参与姚雨平北伐戎幕,后任《太平洋报》编辑,受人喜爱。又先后到苏州草桥学舍、上海澄衷中学任教。他还深得家传,精通岐黄,为人治病常显奇效。他善辨音律,深入堂奥;能画墨梅与山水,擅长行书,又能刻印,多才多艺。书法朴拙古茂,一生罕作楷书,凡索楷书者双倍取润。

陈陶遗(1881~1946年),江苏松江(今属上海)人,名水,字道一。1905年加入同盟会,任江苏同盟会支部长。后因谋刺两江总督端方而被捕,越年得释。江苏独立,任临时参议院副议长。袁世凯窃国,弃职赴黑龙江经营东井垦殖公司。1925年12月任江苏省省长。日军占领上海,陈隐居家乡,卖字自给。

陈陶遗曾特意作过一副行书对联,赠给柳亚子的夫人郑佩宜,那联语既别致又颇耐咀嚼:“汲水浇花亦思于物有济,扫窗设几要在予心以安”。落款为“上章敦牂皋月陶遗”,那是1930年农历五月,柳亚子与郑佩宜结婚已经24个春秋,柳亚子44岁,郑佩宜43岁。陈陶遗称柳夫人为先生,可以想见他对郑佩宜的敬重。对联只是拈及生活中的寻常琐碎。不过,别小看了这“汲水浇花”“扫窗设几”,它不仅“予心以安”,更因为“于物有济”。佩宜夫人将生活琐事处理得井井有条,使丈夫全力以赴奔忙于国计民生的大事,对社会对国家大有裨益。说起来难以置信,柳亚子与郑佩宜的婚姻陈陶遗一开始并不赞同,曾经帮助柳亚子抗过婚,以致柳亚子与郑佩宜结合后好多年之内,陈都怀着内疚之情。此后多年,陈在与柳亚子夫妇的交往中,觉得郑佩宜贤慧而又能干,1930年初夏的一天,陈陶遗又来到了上海柳寓,感触满怀,提起笔来,将上面引录的那副对联一挥而就,以朴实的语言,道出了他对柳夫人的敬意。

陈陶遗的书法,早年笃嗜隶篆,中年出入六朝碑版,力避唐宋的甜熟,更不喜欢赵子昂和董其昌的柔媚,屡变其体而不脱刚劲之气。陈氏各体皆备,尤擅篆隶。

南社社友文采风流者实多,诙谐幽默者也不少,其中戚牧在诙谐者中当属突出的一人。戚牧(1877~1938年),浙江余姚人,字和卿,后改字饭牛,室名妆牛庵,其他别号与书斋名颇多。1908年,戚牧来到上海,入主《国魂报》,同奚燕子、吴眉联等并称“国魂七才子”。历任中学教员、圣约翰大学教授,教学之暇,将写作和书画作为副业,喜作小品文,风趣嬉谑成性。他喜作诗钟(一种文字游戏。其方法为任取意义不同的两个词,或嵌字,或分咏,创作五言或七言两句,以对仗工整为上),一次,他在《国魂报》上征人作诗钟,要求将他自己的字“饭牛”作嵌字格,结果邮来一联,把当时的丽则吟社和《国魂报》牵扯一起:“丽则人才皆饭桶,国魂主笔是牛皮”,调侃而又滑稽,他付之一笑,继而点头称妙。

自古惺惺惜惺惺,戚牧与同隶南社的沈剑霜甚为相得。1914年冬,剑霜请戚牧一书墨宝,戚牧略一思索,一副对联一挥而就:“乌巾漉酒蓝田叔,群麈谭禅白鹿仙”。上联运用了两个典故,一个陶潜“葛巾漉酒”,嗜酒,一个蓝瑛,书画高手。沈剑霜(1892~1932年),吴江黎里人,早年追随柳亚子参加南社,戚牧的联语,是对这位老朋友的充分肯定。

戚牧的书法主要得益于《云麾将军碑》。这副对联,笔墨横逸飞纵而又从容不迫,字字独立,少作映带,但不乏行云流水之妙;时见露锋、侧锋,却没有薄弱尖锐之弊;用墨变化多端,安排自如,浓而不浊,淡而不轻,枯而不燥,润而不濡,浓淡枯润各得其宜,秀逸俊迈,书卷气勃郁满纸。

胡蕴(1868~1938年),昆山蓬阆人,字介生,号石予。南社耆宿,与武进钱名山、金山高吹万合称“江南三大儒”。善诗词,擅画梅,写得一手漂亮的行书。由于诗思敏捷,柳亚子以“七步八叉”称誉他。这里介绍一件石予在《兰臭图》上的题句,前有启首章“闲云野鹤”,篆书白文,后有二方押脚印,上朱文“五十一岁作”,下白文“胡布衣印”。

胡石予取号布衣,有两层意思。首先,他以布衣终了一生,从不涉足官场;其次,他一生只穿布衣不穿丝绸,因此自刻“胡布衣印”。石予书法颇有二王之风,从容不迫,在章法和用笔方面独具匠心,即使瘦劲绵长之笔仍然圆厚而醇和。

南社耆宿高燮(1879~1958年),金山张堰镇(今属上海)人,字时若,一作慈石,又字吹万,别号吹万居士、寒隐、寒隐居士、志攘、黄天、孤冢诗人、拜鹃、炊万等,室名吹万楼、袖海堂、拜鹃室、抱书堂、食古书库、格簃、卷窝、风雨鸡鸣之室、苟全性命之室、怀旧楼等等。早在15岁就进学成为秀才,但厌恶科举,秀才之后不再攻读四书五经,专以诗词、书法自娱。一生聚书、读书、著书,喜好养花,嗜茶成性,广交四方文友。其聚书30余万卷,书斋名“可读斋”。并花了数年时间营造了10亩有余的闲闲山庄,自号闲闲山人。南社著名画家黄宾虹等人曾有《闲闲山庄图》之作。抗战爆发,金山卫形势严峻,吹万外出避难,藏书太多,只能带走最心爱的部分诗经。不久金山卫陷落,山庄被毁,藏书悉数付之劫灰。新中国成立后,吹万把仅存的诗经献于复旦大学。

这里引录高燮书赠吴江同里金明远的一副行书对联:“供石略存稽古意,养花都是爱才心”。金明远(1899~1957年),字仲禹,号东柳醉侯,江苏吴江同里人。金亦好结四方贤达,与高燮交善。高年长金明远整整20岁,由于脾气相投,遂结成忘年之交。

高吹万的行书源于颜体,不过,继承得更多的是明代吴门书派与华亭书派的风格,深得祝枝山的俊逸,书体飘逸浑厚,自然流畅;又有文徵明的骨韵,结体宽展舒和,遒美中蕴涵着苍秀与古雅;更有董其昌的空灵闲雅,圆润灵秀,犹如行云流水。

姚鹓雏(1893~1954年),上海松江县人,名锡钧,字雄伯、宛若,号鸩雏,笔名龙公、癃公、红豆词人等,书斋名有止观室、生春水簃、红豆书屋、春水相干室、恬养簃、榆眉室、桐花梦月馆、赭玉尺楼、饮粉庑等。民国初年加入南社,成为南社著名诗人。民国年间先后任江苏省长公署、江苏省政府、南京市政府秘书及中央监察院编纂兼主任秘书。解放后受聘为上海文史馆馆员,当选松江县副县长。有《恬养簃诗》《红豆移诗》和《苍雪词》传世。

姚鹓雏书法初学苏东坡,娟秀道丽,颇得古人“露花濯锦、渊月沉珠”(郑逸梅货语)之妙,后受于右任影响而学碑,书法渐趋厚重俊峭。姚鸩雏一生结交广泛,诗词唱和也多。他是个有心人,将南社社友、师长、朋友、门人与学生所赠书画及来往信札,一一搜集保存,结成集子,其中一集取名《姚鸩雏诗友唱和笺札拾珍》,粗粗一览,约有四五十人,近二百通。

蔡哲夫(1879~1941年),广东顺德人,名守,字成城,取《诗经》“哲夫成城”之典。蔡氏早年参加国学保存会,1909年入南社,是南社重要的书画家。其才思敏捷,为文潇洒,富于口才,与柳亚子、陈去病、黄宾虹、刘三、苏曼殊等南社社友交往密切。后来他组建粤社,自任主任,常会集社友在六榕寺赏梅赋诗。1917年9月,南社论诗启衅,蔡氏以“南社广东分社”的名义,试图推翻柳亚子,拥戴高吹万为南社主任。事后蔡氏名声大跌。

蔡氏性嗜茶,每天清早、午饭后及临睡前必定饮茶,因号“茶丘残客”。擅长丹青,但几赠予佳茗者,他多以自作书画回报。书法劲健古逸,别自成家,对钟鼎、篆刻、碑版都有研究。平时喜收藏,举凡吉金碑石、图书法帖,无所不爱。一度收购薛慰农遗物,如薛庐诗删、词删,笔札墨迹,及至薛庐的茶壶茶杯、文房四宝,应有尽有。更珍贵的还有宋“归来堂”校碑砚、清罗两峰夫妇的龙尾砚等等。

潘飞声(1858~1934年),广东番禺人,号兰史,别署水晶庵道士、剑士、说剑词人。连同傅屯艮的(君剑)、高天梅的(钝剑)、俞锷的(剑华),号称“南社四剑”。他六十大寿时,南社中人为他作了一副对联:“樊榭有佳人,初三月上双修福,放翁真健者,六十年间万首诗”,可以概括潘氏的生平。潘性嗜酒,鬻书曰“潘老兰酒例”,柳亚子、胡寄尘代他订立,例末附有:“兼售《说剑堂全集》《饮琼浆馆骈文词钞》《罗浮游记》《在山泉诗话》”等文字说明,这些书籍都是他的著作。得到书润,潘氏每每说上一句“谋一醉可也”。他喜欢以鲜藕下酒,人问其故,回答:“藕多孔,具玲珑之象,安得世间鲁钝之流多吃一些,俾得转为聪明”,诙谐之极。

陈其美(1878~1916年),浙江吴兴人,字英士,号无为。1906年夏东渡日本,入东京警监学校学习警务,结识了大批革命志士。该年冬加入同盟会。1907年又入东斌学校,学习军事,矢志为革命做出奉献。1908年回上海着手创办《中国公报》,协助于右任办《民立报》,鼓吹反清革命。1911年2月加入南社。武昌起义后,陈其美冒死致力于上海的独立和光复,被公推为沪军都督。陈一向结交进步知识分子,特别是江浙沪的知名人士。对联“茹芝饵黄贵寿无极,春城夏国福禄永康”就是明证。对联受赠者沈颂墀(1880~1943年),字丹忱,吴江同里人,当时上海滩颇有名声的律师。陈其美被袁世凯暗杀时尚在壮年,留下的墨迹很少,这是仅存的一副对联。陈其美没有应考过科举,可是他的楷书大有颜真卿与柳公权的风骨。

南社之中,诗词书画人才济济,而曲学大师仅吴梅一人。吴梅(1884~1939年),苏州人,字矍安,号霜崖,别署吴某(梅的古体字)、呆道人,室名奢摩他室、百嘉室。吴梅3岁丧父,10岁丧母,归叔祖抚养。因学业,起步晚,再加他对八股十分厌恶,因此屡试不中,遂抛开科举功名,专力于词曲。师承唱曲名家俞粟庐、诗人陈三立、词家朱祖谋,进步神速。1904年进上海东文学社学习日文,暇时钻研词曲,手不释卷。1905年起先后在东吴大学、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山大学教授乐曲,他上教室常带一位笛子演奏师在讲课中当场度曲演唱;吴梅喜唱青衣,与他的方脸八字须并不相称,但他满不在乎,唱得非常投入,深受学生欢迎。

吴梅在北京任教时,课余常到琉璃厂、海王村、隆福寺街等处访书,近五年中,得书不下两万卷,词曲最多。1928年,吴梅在南京和上海两地兼课,他将苏州蒲林巷的住宅翻建成二层楼,设“百嘉室”,珍藏善本书,最为珍贵的有100余卷明代嘉靖本。另辟“奢摩他室”,藏书万卷,戏曲珍本600余种,他从中精选出152种详加校订,以《奢摩他室曲丛》予以翻印,至“一二八”事变发生,已出到35种。

吴梅在曲学领域广泛涉猎,既从事理论研究,也进行创作,擅长制曲、谱曲。1927年,吴梅为朋友金仲禹母亲作了《金母王太夫人六十寿词》,有词有曲,再加一手好书法,颇有收藏和研究的价值。

傅尊(1883~1930年),湖南醴陵人,本名熊湘,字文渠,又字钝根,也作屯艮、钝庵、钝安、屯根,号君剑,斋名“知生靡乐斋”,自号“知生靡乐斋主”。清末在沪创办《洞庭波》,辛亥革命后,参加讨袁,历任江苏《大汉报》、湖南《长沙日报》及《民国日报》笔政。先后任湖南督署、省署秘书、沅江县县长、湖南省立中山图书馆馆长等

职。早年参加南社,后主持南社湘集。

1912年,傅屯艮出任《长沙日报》总编辑,著文讨袁,言词激烈,锋芒毕露。二次革命失败,袁世凯派汤乡铭督湘,大肆搜捕革命党人和反袁人士,傅屯艮名列黑名单之首。走投无路之际,傅屯艮得当地义妓黄玉娇挺身相救,让傅藏匿到她的妆楼之中,躲过军警盘查。此后,傅屯艮自署别号“红薇生”,斋名“红薇馆”,还创作了长诗《红薇感旧记》,并广征南社社友题咏。

傅屯艮的书法,真篆隶行草乃至甲骨与金文各体皆备,尤以行书见长。他的行书以颜、柳为基,下笔沉稳含蓄,用墨浓重饱满,多用藏锋,寓刚于柔;又参以二王笔法,点画秀劲飘逸,撇捺和垂笔极力延伸,舒展开朗。通篇字形长者尽长,扁者任扁,一因自然,洒脱而纵逸,给人从容不迫落落大方的愉悦感。

傅屯艮还擅长指书,赠予柳亚子的“青兕后身辛弃疾,红牙今世柳屯田”就以指书写就。联文很巧妙,把柳亚子当时的姓(柳)、名(弃疾)和别号(青兕)都镶嵌在里面。落款之下“钝根指书时客留溪”(留溪即上海金山区张堰镇)之下有朱文印章“知生靡乐斋主”。

王蕴章(1884~1942年),江苏无锡人,字莼农,号西神王十三、红鹅生等,鸳鸯蝴蝶派主要作家之一。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中举,任商务印书馆编辑,后任沪江大学、南方大学等校教授。

西神家学渊源,诗词、文章乃至小说都拿得起,精通英语,尤其擅长书法。他于1929年书写了一副隶书对联,赠予南社好友钱祖宪的儿子、当时在上海复旦大学读书的钱太初(1906~2002年),联语是“风流肯落他人后,神妙独到秋豪巅”,上联是李白的成句,运用在这里非常恰当,语重心长,提醒他做人要含蓄内敛,不要出风头;下联系苏轼的成句,他希望太初能够凝神于诗文书画,将才思全部放在笔端。

西神还有一副金文对联,是给另一位吴江同里、青年学生沈重威(1901~1960年)的,联文是“从来艺圃多丰岁,自闢书城作富家”。此联落笔厚重,字体端庄。

王西神擅长书法,自题润例云:“短墨磨人不自聊,秋心卷尽雪中蕉。家风惭愧红鹅换,润格亲题学板桥。”为人书楹联,曾作自负语:“成佛肯居灵运后,学书直到永和前。”润格挂出,求书者日众,他苦于磨墨太费工夫,朋友周梦坡研制了一架四墨并磨机,省了他不少时间。西神喜好文物,历年搜罗不少。其中较为珍贵的是一方洮河石砚,背面刻有宋度宗时名校书苏翠像,有马湘兰的题诗:“绿玉宋洮河,池残历劫多。佳人留砚背,疑妾旧秋波。”还有马湘兰的附识:“苏翠面目似妾,右颊亦有一痣,妾前身耶?果尔当祝发空门,来生不再入此孽海。”还有一块冻石,也颇有价值,凝如藕粉,上面缀着猩红的小点。西神身处太湖之滨,太湖又名五湖,就自刻“五湖长”三字作为自己的别号。

谈月色(1891~1976年),南社才女,广东顺德人,原名谈溶、谈古溶,自小在广州檀度禅林为尼,排行第十,人称谈十娘。1917年,南社广东分社盟主蔡哲夫认识了谈氏,有心追求她,常常引领一帮南社社友到庵中吟诗作画,历时三载。谈氏感于哲夫的深情和才能,决定还俗。1920年,蔡氏请程大璋为媒,以珊瑚盒盛一对玉鸳鸯作文定,迎娶谈月色。婚后哲夫介绍月色加入南社,受到南社诸多书画篆刻家的指点,艺事大进,以篆刻、画梅、瘦金书为时人称道。谈中年以后喜欢用瘦金书入印,在印坛中属于独创。一手墨梅清新脱俗,娟秀可爱,极富书卷气,有“梅王”之誉。南社中似此女才子极为难得,求印请画者遍及各地。

1935年,南社纪念会成立,柳亚子为会长,蔡元培为名誉会长。次年元宵节,南社纪念会在上海福州路同兴楼举行第二次聚餐会,其时蔡元培69岁,柳亚子49岁,按吴地民间风俗,做寿逢九当十,不做十只做九。谈月色以一幅墨梅图《梅花小寿一千年》,为二位会长祝寿。画面上两根傲霜斗雪的虬枝依傍上扬,给人以奋进、昂扬之感,正是蔡、柳二人的象征。画家以淡墨圈出梅花的花瓣,浓墨点出花蕊、花萼,枝干不用双钩,凭借粗笔水墨一气呵成,或淡或浓,或干或湿,笔势挺秀,枝条极富弹性,熔勾法与没骨法为一炉,既工致又洒脱,布局疏朗,境界开阔,一派疏瘦清妍、宁静婉丽的风神。此图1936年9月收入《蔡柳两先生寿辰纪念册》。谈氏原图由柳亚子先生珍藏,柳亚子逝世,后裔捐赠苏州博物馆,1987年5月,苏州博物馆移交给柳亚子纪念馆。

蔡哲夫去世后,谈月色处境窘迫,常作“画梅乞米图”,流传于社会。抗战胜利后,任职于总统府印铸局,四处搜编哲夫诗文,编成《寒琼遗稿》,为了付印,不惜鬻画乞醯(xī,醋),解放后受聘为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历任三、四届全国妇女代表,江苏省政协委员。先后举办过“谈月色书画篆刻展览”,受到好评。著有《月色诗集》《中国梅花发展史》《月色印存》(14册)等,堪与南社诸子相媲美。

楼邨(1880~1950年),名萧嵩,号辛壶,浙江缙云人。书承颜、柳,画擅长山水、花卉,印追秦汉。曾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中国艺术专科学校教授。1929年,柳亚子同乡王孟嘉执弟子礼把楼邮请到家里,敬如上宾,切磋书画,临别,楼氏描绘了一幅《元气淋漓障犹湿》雨后山水图。此图右上题款“元气淋漓障犹湿,孟嘉仁兄大雅之属并正,己巳冬日楼虚辛壶”,下钤篆文印章两枚,一为“辛壶”(朱文),一为“楼虚印”(白文)。图左下有白文印“不善工巧”,右下有白文“王孟嘉所藏书画章”。此图运用传统国画的散点透视法,分成远、中、近三景。远景,高峻雄伟的山岭重重叠叠,云遮雾障,氤氲蒸腾,气势磅礴,与天空浑然一体。近景,几株古木枝叶婆娑,主干壮实,树根紧紧扣住泥土,任凭激流涌浪的冲刷。中景,浩渺碧波曲屈回环,将绿茸茸的草坂切成数方,幸有板桥衔接,阻而不隔,似断而实连;芳草地上绿树成荫,中有亭台楼阁明灭可见;碧水中丛丛芦苇,竿斜叶弯,静中显动。一名舟子不紧不慢,驾着一叶扁舟,似有“欸(ǎi)乃”之声入耳,有形有色且有声。

唐代杜甫有“元气淋漓章犹湿”之句,赞赏湿笔所作的水墨山水进入“水晕墨章”的妙境。读楼氏元气图,那阴阳润泽的感觉特别强烈,不过楼并非纯用湿笔,他有笔有墨,笔为主导,墨随笔出,墨色富于变化,焦、浓、重、淡、清、白六彩分明。干笔湿笔互用,皴擦多用干笔,山石外形树皮纹理自然逼真;点苔和渲染多用湿笔,水墨和上淡彩,更显明暗向背的质感。写山水,浓笔重彩不难,浅笔淡描不易,在浅淡中显现浓厚实难,越是浅淡越显浓厚最为难得。楼先生的元气图,堪称浅淡中显浓厚的代表之作。

谢公展(1885~l 940年),江苏镇江人,名翥(zhù),又名寿。工花鸟虫鱼,尤擅画菊,有“谢家菊”之称。也善指画。历任上海务本中学、上海艺大、上海美专、新华

艺专、暨南大学和南京美术专科学校国画学、国文、诗歌教授。

谢公展的花鸟画承继扬州画派遗绪,而尤重师造化。他的《冰天雪海诗境界》,题款中“拟冬心瘦劲之笔”一语颇有寄托。金冬心的梅花是“野梅”,公展怀有内美,看不惯那一个个粉墨登场者,他身处江湖,所画当然也是野梅。落款“旃蒙箪阏秋莫”,即1915年9月,正是袁世凯复辟洪宪帝制的岁月,有思想的知识分子岂肯在朝?

谢公展生性喜爱花鸟,勤奋不辍,二十出头已在画坛崭露头角。而立之年的秋天,公展偶得风寒寓于友人家,友人有一小女,正值豆蔻年华,将怒放的菊花一盆盆移置到谢公展的病榻四周,令公展怡神醒脑,小恙顿时离身。从此,谢氏爱菊成癖,艺事大进,“谢家菊”之誉盛传画坛。谢于中国画创作外,并擅理论,著作主要有《水彩画》《记忆画》《谢公展画集》和《公展三十年教授文画之心得》等。

附市场信息

王钝根行书立轴,上海鸿海商品拍卖有限公司2006年秋季拍卖会拍品,估价5000元;

陈陶遗草书条幅,上海泓盛2008年春季拍卖会拍品,估价6000~8000元;

王西神篆书七言对联,上海泓盛2008年春季拍卖会拍品,估价8000~10000元;

戚牧行书对联,保利华东2006春季艺术品拍卖会拍品,估价2500~5000元;

姚鸩雏书法立轴,中国嘉德国际74期周末拍卖会成交价1650元;

高燮书法四屏条,山西晋宝斋拍卖有限公司2007年迎春艺术品拍卖会拍品,估价5000元;

吴梅书法立轴,北京瀚海2004第44期拍卖会成交价1.32万元;

蔡哲夫、谈月色合作梅花立轴,广州嘉德2005冬季拍卖会成交价1.98万元。

南社书画名家的作品远远没有受到收藏者的重视。好多作品在拍卖会上流拍,即使成交的,价格也非常低廉。比如姚鸩雏书法立轴,4.5平尺,中国嘉德74期周末拍卖会只拍得区区1650元。其实姚鸩雏与陈陶遗、戚牧、王西神、高燮等南社书画家的作品,完全可以与蔡哲夫的作品相比肩。还有傅屯艮、胡石予等人,他们的书画作品更是藏在深闺人未识。目前国际上有南社学会,总部设在香港大学,出版有《国际南社学会丛刊》;国内有中国南社与柳亚子研究会,江苏、上海、云南、浙江、广东等省市也相继成立南社研究组织,分别有《南讯》《南声》《南社研究》等刊物出版,随着研究的深入,南社书画名家的作品必将为国内外藏家所珍视,作品价格也一定会进入上行空间。

责编 雪 尘

推荐访问: 书画名家 南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