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基本要求

2022-05-02 19:10:02 | 浏览次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加强政治建设,全党才能在政治上高度统一、行动上步调一致。必须深刻领会新时代对党的政治建设基本要求。

1.坚定政治方向。重视党的政治建设,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1938年4月,毛泽东在陕北公学号召并强调:“坚定的政治方向和艰苦的工作作风,这两条是决不可忘记的。”他强调“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政治方向是党生存发展第一位的问题,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和事业兴衰成败”。

坚定政治方向,就要坚定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说:“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从严管党治党,首先要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黨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革命理想高于天”,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

坚定政治方向,就要切实增强“四个意识”。新时代实现“四个伟大”的历史使命,广大党员必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在原则问题和大是大非面前,要头脑清醒、旗帜鲜明,不做“墙头草”。今天,我们党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8900万党员、440万个党组织的世界第一大党,在一个近14亿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保证党的凝聚力、战斗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四个自信”,把全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来。用理想之光,照亮前进之路,用信仰之力,开拓美好前景,自觉做伟大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2.加强党的领导。从理论上看,加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的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从实践上看,加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是我们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法宝。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之所以“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最根本的就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有力的政治领导。当然也不可否认,一些地方还存在党的领导虚化、弱化现象。从目前各地巡视、巡察反馈情况看,有的存在“政治意识不够强”“贯彻中央决策精神不到位”“主要负责人不敢担当”“纪律规矩意识淡薄”等问题。这是政治意识不强、管党治党不严的表现。

加强党的领导,要“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是根本的政治任务,是根本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也是检验我们党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恩格斯强调:“没有权威,就不可能有任何的一致行动。”在总结巴黎公社革命失败教训时,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巴黎公社遭到灭亡,就是由于缺乏集中和权威”。列宁也高度赞赏党的权威、领袖的权威,他说:“拒绝服从中央机关的领导,就等于拒绝留在党内,就等于破坏党。”关于领导核心,邓小平曾深刻指出:“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由此可见,党的核心只能有一个,党的权威必须归于党中央,这是“两个维护”的应有之义,是从实践中探索得来的宝贵经验,更是我们党的组织原则、最根本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现在,有些地方和领导干部在讲“两个维护”时,级级树核心、层层提权威,这与党章要求不符合,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不符合,在实践中也是极其有害的。要深化政治巡视,强化政治监督,着力发现和纠正政治偏差。同时,管党治党要层层传导压力,用问责倒逼“两个责任”的落实。

3.夯实政治根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夯实政治根基,要站稳人民立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赢得民心民意、汇集民智民力是政治建设的重要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员干部要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求把人民群众的难点、痛点作为工作的切入点,着力解决就业、教育、社保、环保等民生短板,努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4.涵养政治生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政治生态明显好转。

涵养政治生态,要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一个地方政治生态的好坏,选人用人是“风向标”。各级党组织要认真落实《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自觉接受“政治体检”,增强政治免疫力。营造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主要负责人是关键。必须压实“一把手”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主体责任。

涵养政治生态,要培育正气充盈的党内政治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同志要“坚决防止和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它们是阻挠民主集中制的祸首,破坏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元凶,摧残党内政治生态的大敌。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要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自觉践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常态化,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优越的政治文化,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5.防范政治风险。当前,面对变幻莫测的国际局势、敏感复杂的周边环境、艰巨烦琐的改革任务,我们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又要有化解风险的妙招。其基本准则是:

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绝不能犯战略性、颠覆性错误。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绝不能回归闭关锁国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就难以凝聚磅礴力量,战胜国内国际重大政治风险,甚至于可能四分五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要凝聚全党共识。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为防范政治风险筑牢思想根基。同时下好“先手棋”,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树立底线思维,做最坏的打算,往最好处努力;树立战略思维,把风险化解在源头,杜绝防范系统性风险;树立辩证思维,把危机变为转机,风险变为机会。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打铁必须自身硬。”全面从严治党,才能巩固自身的执政地位、走在时代前列、肩负历史使命。

6.永葆政治本色。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集中体现在,有“理想信念、服务人民、务实进取、艰苦奋斗”的精神。这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之所在,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内在要求,更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经得起“四大考验”、抗击“四种危险”的迫切需要。

永葆政治本色,要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必须“以永远在路上”的坚定和执着,擦亮巡视利剑;以政德促政风,“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全面细化廉政风险防控,精准研判岗位风险漏洞,使我们党永不退质、永不变色。必须切实改进作风。坚持思想引领,强化制度约束,引导党员干部自觉遵规守纪,做合格党员,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要不断锤炼党性。党性修养是共产党人的终身必修课。既靠外在力量他律,更靠实践主体自律。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时常用“三个为什么”提醒自己;要守住三道防线:在作风上耐得住艰苦,在心理上保持平衡,在人格上严以律己。

7.提高政治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能力就是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就是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这是新时期培养党的“四铁”干部的应有之义。要努力做到:

在战略谋划上,善于“把方向、观大势、谋大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方向”就是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大势”就是坚持用历史眼光和全球视野,主动把党和人民事业放到历史长河和全球视野中去思考、定位和摆布,懂得抓住机遇、顺势而为,善于因势利导、化危为机,更好地推进事业发展;“谋大局”就是要以全面、系统、联系的观点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统筹谋划各项事业,不会因本位主义、局部利益,损害全局和整体利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既体现了中华优秀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维方式,又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视野、胸襟和气魄,是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工作落实上,能够“保定力、控局面、防风险”。一是保持政治定力。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决捍卫党和人民的利益,坚持“在党言党、在党为党、在党兴党”;二是驾驭政治局面。站在党和国家的政治大局上思考和决策,善于把控突发事件,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三是控制政治风险。着力以稳强基、以进向好,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政治稳定。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严肃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把各种政治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

本文系安徽省党校系统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2018年度重点课题“习近平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研究”(QS2018068)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中共安徽省枞阳县委党校副校長,高级讲师

责任编辑:张 莙

推荐访问: 新时代 基本要求 政治 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