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难,让世界头疼

2022-04-29 15:40:02 | 浏览次数:

“爱情公寓”是如今流行于网络世界的一种生活方式。网友可以在虚拟世界中谈恋爱、同居甚至结婚生子,很多年轻人沉迷其中。而在现实世界,人们对婚姻的热情则大幅下降,结婚难被公认为世界性难题。

美国:对婚姻各取所需

结婚在美国是一件各取所需的事。一家中餐馆的老板说,在他的餐馆每天都能看到一个30来岁,胖得肚子顶桌沿的美国人独自坐在一个角落里喝酒,他每晚8点准时来,喝到11点打烊才走。老板为他起了个中文名字叫“熊得林”,并对他解释说,这名字的意思是一只老熊钻进了树林。那美国人听了直乐,连说这名字起得好。

老熊说他在美国联邦调查局工作,想当年他没有这么胖,是局里有名的美男子。一个漂亮女同事为他着迷,于是两人坠入爱河,很快订了婚。可是有一天,老熊发现未婚妻与同事有染,他从此一蹶不振,天天借酒浇愁,身体一天比一天肥胖。有人劝他再找一个,他自嘲:“你看我这种身材,谁还看得上?”

老熊是想结婚找不到合适的人,另一个名叫罗曼的美国人则是身边的女人多得不知道和谁结婚好。罗曼是典型的美国帅哥,蓝眼棕发,高大潇洒。换了几个白人女友后,又和一个在美国土生土长、姓岳的华裔姑娘出双入对,看上去恩爱无比。朋友们问:“何时结婚啊?”罗曼说:“我们天天在结婚。”岳小姐说:“何必要今天结婚,明天离婚?这样不挺好吗?”

其实,在美国,不少未婚者选择同居。美国罗格斯大学的“国家婚姻计划”组织在其年度报告中说,美国在离婚率下降的同时,结婚率也在下降,1970年至今已经下降了50%,超过500万美国未婚男女选择同居。

社会学教授波彭诺说:“社会趋势正从婚姻走向同居,我不认为这是个好消息,它的后果是家庭的不稳定性上升。”

日本:嫁个有钱人

结婚难在当今的日本也是个热门话题。前段时间,一部名为《无法结婚的男人》的电视剧在日本引起了大讨论。电视剧主人公是一个40岁的单身汉,他收入高、兴趣广,而且将自己的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但他性情乖僻,完全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别人的感受。创作者最初的目的是批评日本社会对于大龄未婚男女存在偏见。电视剧播出后,不少大龄未婚者深受鼓舞,有人在街头接受采访时不再遮遮掩掩,而是大声地说:“我希望能为自己的事业和兴趣努力生活下去。”交往方式增多、生活内容丰富、责任感缺失、心理承受能力下降以及女性要求过高等因素,使得越来越多的日本男性在不放弃传统婚姻的情况下,希望先立业再成家。

日本女性的婚姻观则分为两类:一类是“寄居公主型”,即认为不结婚也能够幸福,她们更愿意在父母的保护下自由地生活;另一类是“一步到位型”,也就是找个有钱的老公一嫁定终身。有的女人为了嫁给收入高的医生,不惜把自己的家安在医院旁边,其目的就是为了增加接触医学界人士的机会。

日本厚生劳动省的相关机构在去年公布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收入越高的男性结婚率越高,而低收入男性的结婚率低得惊人。男性年收入在100万到149万日元的人,结婚率仅为10%左右,而年收入在1000万日元以上的男性结婚率则高达73%。该调查机构的研究员小杉女士认为,这表明日本的晚婚、不婚现象与社会雇佣有着密切关系。最近轰动日本的《下流社会》一书则直白地写道:“婚姻就是将阶层大致相同的人结合在一起。”

欧洲:不结婚被称为“软革命”

美国人始终自视甚高,但在不结婚问题上则甘拜在欧洲脚下。

现在,法国流行只要爱情不要婚姻。越来越多的情侣选择一起抚养孩子、一起买房子,但就是不为他们的家庭生活赋予一个宗教或法律的认证。法国人口问题研究院的专家说:“婚姻不再像以前那样重要了,而且将来也不会了。”一种被社会学家称为“软革命”的趋势正在席卷整个欧洲。法国恐怕是西方国家中结婚率最低的国家之一,2004年每1000人中结婚的约为4人,比英国的5‰和美国的8‰都要少。

社会学家认为,人们不再愿意结婚的原因是人口和文化状况的转变:新一代年轻人与宗教,特别是传统的天主教的距离越来越远;人口大量迁居城市,使得年轻人越来越独立于原来的家庭;社会变得更宽容,支持他们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法国社会党总统候选人罗亚尔和她身为该党领袖的丈夫,他们同居25年尚未结婚,并养育了4个孩子。正像一对法国情侣所说:“结婚不会给我们的关系带来任何东西,也不会拿走任何东西。”

此外,还有经济方面的原因。法国政府给已婚夫妇的减税条件不如美国政府优厚,不足以吸引同居的情侣将他们的关系正式化。在法国,减税的最大目标是为了让人们多生孩子(包括非婚生小孩),所以优惠条件是依孩子的多少而定,而不是看父母的婚姻状况。欧洲一些倡导婚姻的组织呼吁政府出台福利政策,加大对正规家庭的经济支持,以鼓励人们更多地选择走进婚姻殿堂。

类似的反传统大潮在欧洲引发了不少社会问题,轻则给父母、家庭带来很大压力,重则会因两性关系纠纷诱发一系列民事和刑事犯罪,导致社会不稳定。

以英国为例,英国的不同种族带来了不同的社会文化,各种族之间存在一定的语言、宗教和生活习惯上的冲突,年轻人之间虽然沟通没有问题,但一旦结婚生子就会涉及很多具体情况,这在少数族裔中尤其严重。

此外,欧洲还面临人口负增长的压力,欧洲各国不得不采取措施来鼓励人们结婚,如提供简便的结婚注册程序等。尽管有分析认为单身更能刺激消费、拉动经济,但在关系到社会发展的结婚问题上,还没有哪个商人敢站出来大唱反调。

巴西:高离婚率让她们无奈

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拉美地区的结婚率虽然相当高,但离婚率也高得出奇,仅巴西就达到25%。有人说这是拉丁男人骨子里的狂野、洒脱和不羁所致。他们喜欢一个姑娘,就会用尽美妙的词汇,所以十几岁就嫁人的姑娘有的是。但当他想离开妻子时,说一句“我不想继续了”,就可以拍拍屁股走人。因此,拉美的结婚难实际上是“再婚难”。

如巴西社会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单身女子特别多。一位巴西电视台的著名记者,离婚已10多年,现在带着一个12岁的女儿生活。她说:“很难找到一个与你同时享受同一种快乐的人。”她对婚姻已失去了信心,认为还是独身好。35岁的清洁工德莉则对婚姻带着几分无奈。年轻时,她追求浪漫爱情,不到18岁时没办结婚证就糊里糊涂地嫁了人,但好景不长,丈夫有了外遇,弃她而去,给她留下一个女儿。多年苦苦寻觅后,她遇到一个疼她的人,生了一对儿女后,没想到他还爱着别的女人。如今,她独挑家庭的重担。谈到婚姻,她说她已没了奢望,只想把孩子养大,老了有个依靠。

离婚或未婚女性带着孩子生活,使巴西存在众多的单亲家庭。孩子缺乏父爱和教导,有的孩子甚至不知道父亲是谁。在这样的家庭长大的孩子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为数不少的人走上了歧途。

为了抑制高离婚率,巴西修改了结婚和离婚法律,规定结婚两年后才可离婚,但也不准立刻离婚,而是先分居两年,如确实感情不和,法院才判离婚。离婚者需两年期满后方可再婚。

从各国的情况不难看出,传统婚姻已备受挑战,能否在现代社会为婚姻找到出路,将是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

(邸志坚、邱宝珊荐自《环球时报》本刊有删节)

推荐访问: 头疼 结婚 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