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桥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

2022-04-29 08:35:03 | 浏览次数:

摘 要:平桥区是信阳市生猪养殖大区,该区十分重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病防治工作,通过加强责任体系建设,将该病防控工作纳入目标管理。结合本人多年基层实践经验,特提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平桥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流行特点;防控措施

信阳市平桥区是河南省信阳地区1998年撤地设市后在原信阳县基础上区划而成的新兴城区,也是信阳市主要生猪养殖大区。近年来该区十分重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病防治工作,通过加强责任体系建设,将该病防控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该病得到有效控制。结合本人多年基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实践经验,特总结提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供同行参考。

一、流行病学

1.主要传染源。病猪和带毒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通过粪、尿、鼻液、精液等排毒.时间长达23月。引入带毒感染猪,与易感猪群混养是该病流行的主要原因。从病猪鼻腔、粪尿中均可检测到病毒(PRRSV),感染猪在临床症状消失8周后仍可排毒,且PRRSV可在猪上呼吸道和扁桃体存活相当长时间(≥5个月)。病猪分泌物和排泄物污染饲料和饮水、死产胎儿、胎衣及子宫排泄物中均含有PRRSV。鼠类、禽类等均可成为PRRSV的传播者。

2.传播途径特点。本病传播呈多路性的特点,具有高度接触传染性。PRRSV虽可通过空气传播但较少见。野生动物(鸟和啮齿动物等)也可能在PRRSV的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尽管如此,引入带毒猪仍是该病侵入猪群并传播的最主要途径。高度接触性传播是本病的主要特征,易感猪可经口、鼻腔、肌肉、腹腔、静脉及子宫接种等多种途径感染发病,感染病毒后2~14周即可通过接触将病毒传播给其他易感猪。易感猪与带毒猪直接接触或与污染PRRSV的运输工具、器械接触而受到感染。

3.易感动物。猪是PRRSV的主要宿主,不同品种、年龄和用途的猪均可感染,但以妊娠母猪和1月龄内仔猪最易感。生长猪和育肥猪症状较为温和,母猪和仔猪症状较为严重。饲养环境恶劣,如拥挤、高温、通风不良、营养不全等均可诱发该病。

二、流行特点

1.接触传染。本病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呈地方流行性。PRRS最初发现时呈大流行性传播,此后则在全球许多国家中呈地方性流行。传播速度很快,一旦感染即可迅速传播。

2.发病无明显季节性。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无明显季节性,尤以恶劣气候条件下多发。在同一猪场内暴发停息后,又易再度暴发,且发病率显著增高。大流行后隐性感染病例增多,无临诊症状患猪也可传播本病,并持续数月。未感染PRRSV地区一旦发生该病,传播速度很快,且常出现持续感染。

3.临床表现复杂化。一旦感染该病,患猪临床表现复杂化,且程度日渐加重。如口鼻奇痒、腹泻、肌肉震颤、共济失调、后肢麻痹、眼睑水肿、皮下水肿、耳部皮肤增厚等。青年猪感染后症状较为温和,母猪和仔猪症状较严重,母猪的死亡率较低,乳猪死亡率很高。

4.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严重。据资料报道,本病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呈上升趋势,一般可继发感染猪瘟病毒、猪伪狂犬病毒、猪流感病毒、猪圆环病毒、副猪嗜血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链球菌、附红细胞体、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猪霍乱沙门氏菌等,引起大批死亡。

5.亚临床感染日渐普遍。主要由PRRSV变异株所致,可引起更严重的母猪繁殖障碍和仔猪较高的死亡率。隐性带毒宿主呈拓宽之势,已有资料证明禽类可参与该病传播。

三、临床症状

1.母猪繁殖障碍。经产和初产母猪多表现为高热40-41℃)、精神沉郁、厌食、呼吸困难,部分母猪(1%~5%)耳朵、乳头、外阴、腹部、尾部发绀,尤以耳尖最为常见。出现症状后,多数妊娠母猪出现流产或早产,产下木乃伊、死胎和弱仔,死产率可达80%~100%。早产母猪分娩不顺,少奶或无奶。

2.仔猪死亡率高。哺乳仔猪一旦感染该病,死亡率可高达70%~80%以上。临床症状与日龄有关,早产仔猪多在出生时或数天内死亡。多数新生仔猪出现呼吸困难(腹式呼吸)、肌肉震颤、后躯麻痹、共济失调、喷嚏、嗜睡、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断奶仔猪感染后大多出现呼吸困难、咳嗽、肺炎症状,部分腹泻,出现关节炎、皮肤斑点等症状。

3.育肥猪呼吸道症状。育肥猪感染该病后,一般体温可升高至41℃左右,食欲不振或废绝,多数全身发红,呼吸加快,咳嗽明显,部分病猪流少量黏鼻液。无继发感染,病猪死亡率较低。

4.混合或继发感染。猪蓝耳病与猪瘟混合感染患猪,新生仔猪及育肥猪多出现腹泻,高热,大量死亡;母猪则多出现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弱仔。猪蓝耳病与圆环病毒病混合感染患猪,妊娠母猪出现流产,断奶仔猪出现腹泻、气喘、神经等症状。猪蓝耳病与伪狂犬病混合感染,患病仔猪出现高热、沉郁、厌食、喘咳、腹泻、皮肤蓝紫斑、呼吸器官水肿、扁桃体水肿、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四、病理变化

剖检病死猪,皮色蜡黄,鼻孔、气管、支气管充满泡沫,胸腹腔积液;肺部大理石状病变,肝肿大,胃出血水肿,心内膜充血。肾表面有针尖状出血点。仔猪、育成猪常见眼睑及皮下水肿,体表淋巴结肿大,心包积液水肿。

五、防控措施

1.科学饲养管理。实行“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饲喂营养丰富的优质饲料,饮用清洁饮水,夏、秋高温、高湿季节搞好防暑降温和消灭蚊蝇工作。发病期间,建议适当少喂或不喂高能量、高脂肪饲料,尽量多喂青绿饲料,适当添加维生素和黄芪多糖等药物,对预防本病具有良好效果。

2.做好科学免疫。一般情况商品仔猪断奶后,首次免疫剂量为2毫升,首免后1个月采用相同剂量加强免疫1次;后备母猪70日龄前接种程序同商品仔猪,以后每次于怀孕母猪分娩1个月前进行1次加强免疫,剂量为4毫升;种公猪在70日龄前接种程序同商品仔猪,以后每隔6个月加强免疫1次,剂量为4毫升。

3.严格清洁消毒。所有猪舍在清洁后都应进行一次彻底消毒,在新猪群进场前还需进行1-2次消毒。场舍置空期(空场期)的长短取决于场内的卫生状态,通常在最后一批猪只出场后至下一批猪入场前,应空场2-6周。反复冲洗、干燥、消毒和适当置空,控制疾病的效果会更好。

4.补栏疫情报告。要选择从没有疫情的地方购进仔猪,同时,购买前要查看检疫证明,购买后一定要隔离饲养2周以上,体温正常再混群饲养。对病死猪及污染弃物按要求进行无害化处理,一般进行深埋。发现病猪后,要立即对病猪进行隔离,并立即报告当地畜牧兽医部门,要在兽医的指导下按有关规定程序处理。

5.合理药物防治。养殖户平日可以因地制宜,将草药连翘、二花、黄芪、大青叶、板蓝根、黄苓、黄柏、桔梗、柴胡、蒲公英以及生石膏等拌入饲料,可以增强猪体免疫力。发现感染此病,则应以抗病毒为主,以抗继发感染为辅助治疗,可选用紫锥败毒针,剂量为0.3ml/kg体重,连用3~5d。因本病多为混合感染,可用抗生素,如头孢类、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氟苯尼考等,治疗效果更佳。

推荐访问: 致病性 防控 措施 流行 耳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