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MRI检查的心理分析及干预对策

2022-04-28 18:00:03 | 浏览次数:

摘要:目的 针对儿童MRI检查心理分析,实施相应心理干预,积极配合完成IMR检查。方法 对我院2013年~2014年儿童MRI检查进行心理分析,患者就诊环境秩序改善,家长作用以及护士人性与个性化服务。结果 儿童配合完成IMR检查。结论 医院诊疗环境改善、医护技配合以及对家长进行疾病健康教育使孩子得到正确引导,保证了儿童MRI检查的顺利完成。

关键词:儿童;MRI检查;心理分析;干预

因MRI检查室空旷,扫描孔狭长,扫描时射频明显的震动噪声,检查者身体置于磁体扫描孔内,特别是头部检查看不到孔外,引起患儿恐惧、焦虑、反抗等心理,过多的医疗恐惧可降低患儿对医疗护理的依从性[1]。我们观察分析了168例4~12岁在本科就诊儿童的心理特征,实施了相应的心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4月~2014年3月检查患儿4~6岁61例,7~12岁107例,其中头部MRI 109例,占95%,腹部24例,膝关节12例,MRl 增强13例,阳性145例。所使用的为GE公司HDXT1.5T超导MRI系统。

1.2方法

1.2.1心理分析

1.2.1.1医疗恐惧 这是患儿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2],原因是医院特殊场所和特殊气氛,如洁白肃穆的环境,患儿对医护人员及医院周围环境陌生,既往就医联想,仪器发出的变化噪音,陪护家属紧张心理、消极暗示。主要表现为对父母依赖性增加、躲避。医疗恐惧是住院患儿对医疗护理的依从性,影响他们对战胜疾病和住院治疗的适应能力,使之不能有效地应对住院所导致的压力.此外还可带来诸如加大心灵创伤,延迟正常生长发育等负面影响。

1.2.1.2焦虑情绪 独生子女偏多,生长环境优越,缺少挫折教育,反复就医让孩子情绪不稳,特殊的检查前准备,检查中的幽闭,恐惧情绪的延续,大量临床观察和研究证明,患者术前恐惧往往产生焦虑心理,出现各种消极不合作的情绪反应,如在检查床上乱动,喊叫[3-5]。

1.2.1.3反抗心理 儿童普遍存在反抗心理,尤其是反抗期儿童,平时比较放纵,尤其是7~10岁男孩,父母强迫时有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如哭闹、踢人、闭嘴等行为进行反抗[6]。

1.2.1.4祛医心理 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联想医院-医生-注射疼痛,反复恶性循环,导致大部分孩子见穿白大褂就怕,不愿听医生安排[7]。

1.2.1.5依赖患儿有"病获益"心理倾向[8] 即因病获得了家长的百般伺候和疼爱,在潜意识上认为自己生病是好事,从而在行为上表现为娇弱、退缩,尤其是独生子女,由于娇惯、溺爱和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生病后更是有求必应,这种保护行为更强化了其依赖心理,表现为易激动,哭闹任性,爱发脾气。

1.2.2护理干预

1.2.2.1加强与患儿的沟通,消除儿童恐惧心理:当今社会对护士的素质要求不仅仅局限于过硬的穿刺技术,而是涵盖了人文素质、业务素质和包括沟通、审美、仪表、语言艺术等在内的职业素质。护士和蔼的面部表情,亲切和同情的目光可稳定患儿的不良心理反应,沟通时,使用亲呢距离0.5~1m,鼓励的语言,详细的讲解检查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等,以消除其恐惧紧张心理。医护人员亲切的抚触,可显著降低患儿的医疗恐惧心理及焦虑心理,增强其接受治疗的勇气,并给在旁观看的患儿以积极的暗示,使他们也能很好地配合治疗。和患儿谈些与检查无关但患儿又感兴趣的问题,放动画片,备有儿童画及小玩具等。以缩小医护人员与患儿之间的距离,分散其注意力,从而减轻或消除患儿医疗恐惧,紧张心理,积极配合检查,同时降低了对儿童的心理伤害。

1.2.2.2合理安排就诊秩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观念的更新,患者对医院的服务、质量管理水平、就诊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我院门急诊推行细节服务,计算机自动排号,住院部施行电话预约,体现公正、有序。候诊厅大屏幕了解常见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预防、保健措施,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即维持了秩序,又营造了安静、良好的诊疗环境。良好的候诊环境使患者心情舒畅。并且将能积极配合检查的患儿优先,给心理紧张患儿树立榜样。因患儿普遍自制力差,尽可能减少等待,让患儿提前检查。

1.2.2.3让患儿有个适应的过程:在前人检查时安排患儿观看其他人做检查前准备及检查中配合。对特别不配合患儿,征询患儿及家长的同意,全程或部分观看检查过程,可减低患儿恐惧与焦虑,或让已做完检查的患儿与其进行交流,增加其安全感。护士拿出更多的时间与患儿及家属沟通,通过讲故事,做游戏,发泄消极情感,减少对陌生环境及陌生人的恐惧感,从而与护士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多方面给予良性刺激,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保证MRI顺利完成。

1.2.2.4重视家长作用,指导家长正确面对疾病:儿童患者的心理护理,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家长的心理支持,家长的心理状态对儿童有着直接的影响。特别是4~10岁孩子,他们最信任父母,通过与患儿家长对的指导、交流、沟通[9],让父母帮助患儿脱去身上有金属饰物的衣服,陪同患儿进检查室,帮助他躺在检查床上,站在旁边,或用手握住患儿双足,减少孤独恐惧。要求家长不能把自己担忧,紧张外露,以免加重孩子心理负担。

1.2.2.5弱化针头恐惧:本组有MRI增强患儿13例,3~12岁不等,沟通用难及7岁以下建议用Y型密闭式静脉留置针,减少MRI平扫定位后南于静脉穿刺疼痛及恐针引起身体移位,配合良好儿童行床边静脉穿刺,可减轻家长经济负担。

1.2.2.6倡导人性化服务,提高核心竞争力 我国加入WTO后 ,国外合资合作医院不断抢占中国医疗市场,他们以特有的人文关怀,合理的资金运作以及高品质的服务同国内医院争夺病源,使医院服务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为了缩短差距,我们应意识到人本管理理念的巨大潜能,扬长避短,学习先进的人文理念,在服务方式上突出人性化,在服务过程中体现对患者的关爱,尊重个性化需求,并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人群对健康的需求,全方位地为患者提供最优质服务。

2 讨论

通过以上措施,159例顺利检查,9例(7岁以下)因不可控制的幽闭恐怖,焦虑,经几服安慰剂(糖水、白开水),6例顺利完成检查,2例哭闹,拒做,予以10%水合氯醛10ml灌肠,40min后配合良好,1例扫描床上肌注安定5mg后检查成功。MRI检查对儿童来说是种负性刺激原,护理人员悉心的心理护理,口头讲解,让其先熟悉扫描室周围的环境,并让完成扫描检查的患儿现身说法,说明检查不可怕,使其逐渐消除恐惧心理,检查过程中家人的陪伴支持抚摸可减少情绪的不稳定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10],应该从心理学、整体角度综合考虑检查配合问题。这就需要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不仅要考虑完成医护配合,而且要对儿童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宣教同时还要注意患儿的心理及整体状态,保证MRI检查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周花,苏小茵.住院学龄期儿童医疗恐惧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6,06:485-489.

[2]周意.乌建波.学龄儿童恐惧源的访谈研究[J].当代学前教育,2011,01:38-40.

[3]孔艳蕾.儿童牙科恐惧症[J].山西医药杂志,2011,03:267-268.

[4]Chu WH,Wu L.Evaluation of psychologicd fear in children undergoing head-unfilt test [J].Zhong Guo Dang Dai Er Ke Za Zhi , 2014,16(3),263-267.

[5]Wilson"s.management of child patient behavior : quality of case fear and anxiety , and the child patient pediation dent[J].2013,2(35),170-174.

[6]朱明.如何对待儿童反抗心理[J].医学文选, 1991,2:3-94.

[7]杨小红,等.减轻儿童静脉采血恐惧心理的策略[J]. 激光杂志, 2011,04:30.

[8]洪梅.病获益心理及矫正[J]. 父母必读, 1993,03:14.

[9]子墨.儿童心理最为恐惧的是什么[J]. 人生与伴侣(上半月版),2012,07:07.

[10]Engel GL. The need for a new medical model: a challenge for medicine[J].Psychodyn Psychiatry,2012,40(3):377-396.

编辑/哈涛

推荐访问: 干预 对策 心理分析 检查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