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传统药物现代研究新航向谱写民族药物研究新篇章

2022-04-12 08:09:38 | 浏览次数:

专家名片:

刘向明,1951年出生,湖南省石门人,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博士。2002年被聘为中南民族大学教授和研究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兼职教授。目前任职于江西共青科技职业学院,任教授、技术研究处副处长。

曾担任长江大学预防医学系系主任;中南民族大学电信学院党委书记、科研副院长;创办了中南民族大学药学院,任首任院长。

刘向明长期从事数学、医药学和统计学的教学和科研,特别在药学、数学交叉领域的研究工作取得了突出成就,在国际上获得高度评价。曾获国务院政府津贴,并被评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969年7月,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首次登上月球,迈出了人类登上地球之外天体的第一步。他说:“这是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著名民族医药学专家刘向明,正好可以借用这句航天史上的经典语录。他从事民族传统药物研究十几年,他破解了传统医药研发新领域—反向药理学中的关键问题,建立起反向药理学的方法学,对于他和他的团队来说,这只是科研路上的一小步;但对于我国传统医学的发展来说,却开辟了传统药物现代研究的新航向,促进了中国传统医学与现代科学的结合,使我国民族传统医学走向世界、造福全人类这一伟大理想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进军”传统医药领域,破译反向药理学关键问题

十几年来,刘向明长期从事数学、医药学和统计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特别在药学、数学交叉领域的研究工作取得了突出成就。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他在发掘民族传统医药这一宝库,推动我国民族医药产业的发展方面所作出的贡献。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立足“本土化”开掘民族医药的价值与作用,给医药科研和大众健康带来新的惊喜。

2000年,本着为少数民族服务的宗旨,开拓传统药物发展的新途径,刘向明在中南民族大学组建了中南民族大学民族药物神经药理研究室,确立了以反向药理学的模式(临床—实验室)开展民族传统药物药效物质研究的思路,承担了有关民族药物(傣药)药效物质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工作。

“民族传统药物虽然有较好的疗效,但其作用机理和靶点却并未在现代科技的水平上得以阐明,另外,传统药物是具有多种药理效应的多种化学成分的混合物,究竟哪些成分能产生原药物的哪种效应并未得到确证。仅此两点就使得其在采用现代西方医药标准体系的医学领域里寸步难行。”这是刘向明作出的论断。在他看来,要进行民族传统药物研究,首先要准确找出限制民族传统药物研究的瓶颈在哪,这样才能找到真正的突破口。

科研過程中,刘向明提出:选取在长期医疗实践中被证实确有疗效的传统药物,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方法进一步确证其效应,阐明其药理机制和识别相应的有效成分或药效物质,为传统药物的现代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为传统药物的安全性评估和质量控制奠定基础,为创制新的化学实体药物发现新的先导物。而这一思路正与近十年来,国际传统医药研发中出现的一个新兴领域—“反向药理学”不谋而合。

由传统知识所激发的反向药物学将以往的“实验室—临床”的药物发现过程,颠倒为“临床—实验室”的相反途径。这种研究模式的创新性在于,将有生命力的传统知识和现代科学结合起来,能够更快地提供更好、更安全的先导物。

但是,刘向明的成就不仅是这些,他的创新更体现在—他指出了“反向药物学”的关键问题。他认为,与化学实体药物的情形不同,传统药物的药理研究要求在阐明药物的一种药理作用时要确定药物中哪些成分(组合)产生了这种作用。同时,药理作用要通过确定产生它的药效物质来揭示其本质,而药效物质的确定又依赖于药物作用机理的阐明。这既是从药效物质和作用机理二者的相关性来阐明传统药物临床疗效的科学根据的关键问题,也是按照反向药理学研究模式,从传统药物获得能体现原药物良好性能的先导物的方法学问题。

建立传统药物研究框架,理论指导实践见成效

龙血竭,是百合科剑叶龙血树的树脂,也是传统药物中的一味常用药材,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功效。以傣药龙血竭的镇痛效应研究为生物学背景,刘向明创造性地提出了以传统药物本身的药理效应为参照、将药物的化学成分(组合)的效应与药物本身的效应进行比较,寻求能替代产生原药物效应的化学成分(组合)作为研发新药的先导物这一全新方法学的基本原则。并且根据这一原则建立起定量化的传统药物药效物质的现代概念和评价传统药物药效物质中化学成分相互作用类型的数学模型,把对传统药物药效物质基础的探求转化为传统药物本身的药理效应与其成分(组合)的药理效应之间关系的检测、表达与分析这样一个能按现代科学的要求进行研究的问题,由此形成了传统药物药理与物质基础研究的框架,并充分证明了龙血竭的镇痛效应由它的三种成分协同作用产生。

目前,关于龙血竭的镇痛效应研究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他们在龙血竭中找到了对新型镇痛靶点TTX-R钠通道和TRPV1受体具有调制作用的有效成分组合—剑叶龙血素A、剑叶龙血素B和龙血素B,并证实确实是这三种成分协同调制痛觉信息在初级感觉神经元和脊髓上传导使龙血竭产生了镇痛效应。

这一研究结果对多组分、多靶点新型镇痛药的研发具有启迪意义并提供了天然的范例。刘向明的全新成果,说明了以植物为本的各民族传统药物,将是国际药品市场巨大的潜在资源。

对于研究成果,刘向明自豪地说:“我们实现了民族医药与现代生物学技术的相互融合,取得了具有重要价值的交叉学科研究与边缘学科研究成果。可以说,我们以原始创新,做到了对国家和民族负责任。”

推动民族医药发展,研究成果获认可

没有足够的文献资料,没有强大的资金做支持,这是当前我国很多传统医学研究者都曾面临的境况,刘向明也不例外。一方面,在现代社会中,能够全面和深入了解民族传统医药的专家不多,缺少可以借鉴的经验和可用的实验材料;另一方面,我国民族传统医药学研究属于全新课题,相关研究项目和认识尚处在初级阶段,因此,很难获得大量的资金支持。

同时,在医学、生物学和数学的交叉处探索医药系统研究工作,需要运用多方面的知识,其研究本身就面临着很大困难。

然而,刘向明没有抱怨,也没有放弃。他在推动民族医药发展的宏伟目标驱动下,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以明晰的研究路线使得他能以尽量小的物质代价来实现他的科学理念,体现他的顽强拼搏的科研精神。最终,刘向明和他的团队一步步从困境中走了出来。他的科研成就得到了业内和国际传统医学界的认可。

2008年,在邀请他出席纪念化学疗法创始人Paul Ehrlich获诺贝尔奖100周年大会的信函中,大会主席Fritz Sorgel对他进行了这样的评价,“刘向明的卓越工作为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将他遴选为“Leading Scientists of the World 2011(2011世界领先科学家)”;美国传记研究院主席J.M.Evans提名刘向明为“Great Minds of the 21st Century(21世纪伟大思想者)”第五版中的Greatest Minds(最伟大思想者)之一,称誉他为21世纪成就的开拓者;世界艺术、科学和传播协会于2011年授予刘向明终身成就奖。

2012年12月,在印度召开的第一届传统和替代医学国际大会与展示中,有关专家高度评价,“刘向明教授的科研思想和科研创新,以及在领导推动传统和替代医学实践接近巨大成功的首创精神中所起的作用……”

传统医学是伟大的宝库,将现代科学与传统医药相结合,用顽强的毅力与执着探索的精神去浇灌理想的种子,必将会收获美丽的果实。相信刘向明在他的振兴民族医药梦的道路上会走得更远,走得更好。

推荐访问: 药物 研究 航向 新篇章 谱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