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的生态化转型与发展生态农业新视野

2022-04-11 09:08:26 | 浏览次数:

摘 要:本研究从我国农业发展的现实状况出发,分析了我国农业发展成就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我国农业生态化转型的路径选择与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新视野。讨论了现代农业生态学的主流思想及其在现代生态农业实践中的应用,并强调应加强协作攻关,探索一套切实可行的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的技术体系用于生态农业建设与实践。

关键词:农业生态化转型;生态农业新视野;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乡村振兴

农业的生态化转型是指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一个动态的历史进程,它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选择,标志着一个特定时代的农业发展特征。目前,我国农业发展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绿色高质量发展是农业生态化转型的终极目标。世界许多国家都经历了农业的生态化转型,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与教训,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一、我国农业的成就与存在问题

改革开放后,中国农业开始在资源配置、生产技术、品种结构、经营方式、管理体制等诸多方面与西式现代农业接轨并取得了非凡成就。但是,在农业现代化迅猛发展的同时,与之相关的许多弊端和问题也接踵而至。主要是农业资源利用率不高,农业成本加大。同时环境污染加剧, 农产品质量不佳,影响人们的消费心理,严重影响市场竞争力。

近几年,我国实行“一控两减三基本”,虽然化肥使用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但是仍然居高不下。目前在我国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农牧结合重视不够,导致各自成为农业环境的污染源。特别是养殖过程中過量使用添加剂和抗菌素,造成畜禽尿液粪便重金属和抗生素含量超标。因此,中央强调必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向生态化转型,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二、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新视野

反思过去,工业化农业为何如此盛行,主要原因还是缺乏系统思维,同时也深受当时主流学派的影响。在我国还有很盛行的学派认为农业规模与效益是呈正比的,主张产业资本下乡,扩大经营规模, 搞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业效益。在农业相关制度缺失或执法不严的情况下,使用者往往无意识甚至逃避对环境要素成本的投入核算,以成本外摊形式来提高环境容量的使用效率,势必加大牺牲环境的代价,这种增长方式显然是粗放、不可持续的。因此必须转变发展方式。但是该如何转变或转型,其具体路径该如何选择, 这是值得认真考究的科学命题。

我国农业的生态化转型应根据自然资源禀赋和环境状况的实际,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发展路径。我国是个超小规模的小农生产特征。因此,要走具有中国特色现代生态农业道路。同时要学习借鉴日本专业化社会服务体系的经验,通过托管、代耕、购买服务等办法实现土地的适当流转,以适度扩大规模经营。

近年来,西方各国发展起来的主流农业生态学思想及其实践效果为我国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提供新的思路,也给我们跨越“环境卡夫丁峡谷”,实现农业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生产模式与技术路径。现代生态农业就是利用生态学概念与原理设计与管理的可持续农业生态系统, 它是一门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功能的农业仿生学。包括3个方面内容:

首先,它不是一门通常所说的经验科学,而是可学习可复制的, 涉及人类和环境要素的系统科学。

其二,包含一套用于提高农业系统弹性,生态、社会经济和文化可持续性的技术特性和实践规程。

其三,它还是一种社会运动,即寻找农业及其与社会联盟的推介新方式。它强调利用生态系统内不同组分间正互作原理与技术,探索建立一个实现产量优化稳定的可持续农业系统,进行安全高效生态无污染生产,以提高产品的质量与效益,并强化公众参与和共享等社会生态农业联盟和行动,在追求食物主权的同时,重视发掘新的农业多功能性作用,即强调现代农业既要重视安全食品生产,又要保护农业的生态功能, 满足提供生态服务的需要。

在决策资源高效利用上,强调要借助生态学的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金字塔原理,进行农业生产布局与系统结构构建,保证各种农业资源要素的高效低成本使用;特别要注重通过农业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科学保护和土壤、水分的有效保持与再生来减少能源、水分、营养和遗传多样性损失,实现环境容量的持续无损高效使用;同时强调避免农业化学品和其他技术的不必要投入,减少外源合成物质,不可更新资源(包括化石燃料)的过度使用,以克服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不良影响。

在田间与景观的科学管理方面,强调通过推拉系统的构建,助推农田生态系统中有益生物互作和生物多样性组分间增效作用的产生,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关键生态过程和生态服务,而不聚焦单一物种的作用;同时在区域景观层面上通过各种生态屏障和生态廊道的合理布局,保证生态系统内和时序水平上保持物种和遗传资源的多样性;重视通过提高功能多样性(天敌,拮抗物等)增强农业系统的免疫功能,并加强对病虫生物的生态管理而不是治早治了的杀灭控制病虫害。同时,重视对地方作物和畜牧品种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增强对复杂多变生物和环境的适应性和气候变化的弹性;特别要注重通过加强有机遗弃物(废物)的在地化资源化管理与利用,重视开发与使用有机肥,提高土壤生物活性,增强系统营养内封闭循环,为植物生长提供最有利的土壤条件,保证其生长健康,产品优质,环境安全。

三、结语

总之,我国已进入生态文明新时代,其实质就是生物多样性,现代农业也将带有这个时代特征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如何迅速进入高质量发展的轨道, 需要继续努力。当前我们应加强协作攻关,探索一套切实可行的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的技术体系用于生态农业建设与实践。与此同时,在推进乡村振兴,促进生态资源产业化向产业生态化的进程中, 应着力研究并建立适合各地实际的生态文明制度, 构建治理有效和强有力的乡村组织,保证乡村生态资源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促进生态产品研发与值转化,为兴旺乡村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实现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农民生活富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经济支撑。

参考文献:

[1]高尚宾,徐志宇,靳拓,魏莉丽,居学海,习斌,薛颖昊. 乡村振兴视角下中国生态农业发展分析[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19,27(02):163-168.

[2]乔玉辉,甄华杨,徐志宇,居学海,王宏燕,陈欣,章家恩,高尚宾,李季. 我国生态农场建设的思考[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19,27(02):206-211.

[3]程雯,郑云. 城镇化发展下我国农村地区生态旅游管理对策的思考[J]. 农业经济,2018(09):47-49.

[4]骆世明. 中国农业生态转型的制度构建[J]. 民主与科学,2018(04):15-17.

[5]刘朋虎,赵雅静,赖瑞联,罗旭辉,陈义挺,翁伯琦. 智慧生态农业发展战略思考与技术对策研究[J].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18,13(03):45-53.

推荐访问: 生态农业 中国农业 转型 新视野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