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是作文的必由之路

2022-04-10 11:16:35 | 浏览次数:

作文要不要模仿,这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老问题。争论的双方各执一词,似乎谁也说服不了谁。我以为这多少与教学研究中尚缺少从理论上加以闸释有关。马克思说:“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本文试图从理论角度对作文与模仿的关系作一说明,以求教于方家。“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作文从根本上说离不开模仿,作文的本名应叫“仿作”,为什么呢?理由如下。

一、作文属于学生学习范围内的事

什么叫学习?广义地说,学习是个体经验的获得过程。学生的学习与这个广义的学习还有一些区别,它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其一,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以掌握前人经验为主,因而不是也不可能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历史发展过程的简单的机械重复。马克思说得好:“再生产所必须的劳动时间同最初生产科学所需的时间是无法相比的。例如学生在一个小时就能学会二项式定理。”数学家发现二项式定理不知花了多少时间,但学生的学习因为不需要去重复前人的摸索过程,所以他在教师的指导下很快就掌握了。其二,学生的学习过程从总体上看是一个叙述过程,而不是研究过程。学生的学习特点决定了学习活动离不开模仿。作文是学生的一种学习,不是作家创作,从本质上说,这是一种“仿作”。

二、作文的目标也决定了它是“仿作”

作文训练的目标是什么呢?叶圣陶说:“训练的目标在于像。”

叶圣陶说的是中小学作文训练目标,其实连大学文科作文“训练的目标只能是像样”。可见,凡是作文,其训练目标都是一个“像”字。“像”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作文反映生活要“像”,“你在眼前有什么,心中有什么,把它写下来,没有走样”。这与作家创作的“反映论”迥异。作家反映生活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对生活再创造。作文反映生活只要求忠于生活。二是作文要合“规矩”,“是以学文之事,可授受者,规矩方圆。”作文教学主要授之以规矩,学生写记叙文要“像”记叙文格式,学写议论文要“像”议论文格式,才算达到目标。格式就是规矩。要合“规矩”就必须模仿范文。作文从内容到形式的训练目标又决定了作文离不开模仿,对生活的模仿,对范文格式的模仿。

三、作文在整个写作系统中属于最低层次

写作呈现着“作文——练笔——初作——成熟”的过程。“练笔、初作、成熟”是作家创作的一般过程。孙犁说:“学习写作,模仿是必经的过程。……开始你想创造,完全避免模仿,是不可能的。”又说:“通过这模仿的桥梁走上创作的大路,那么这模仿是应该重视的。”即使作家的初作也不可避免地带有模仿的痕迹。比如颇有影响的作家何士光写的小说《乡场上》(得奖作品)都明显地晃动着外国小说《变色龙》的影子,连作家的“练笔”、“初作”都与模仿有联系,而作文又处于“练笔”的层次之下,怎么能摆脱模仿呢?作文是写作系统中的最低的层次,模仿是不可避免的。作文在写作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决定了作文应该模仿,离不开模仿。

四、语文课本身内在联系也说明着作文要求模仿

语文课包括阅读课和作文课。作文离不开阅读。叶圣陶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从作文这个角度讲,阅读为作文提供了“怎样写”的范例。学生总是模仿着范文写作的。一些有经验的语文教师深谙此道,善于让学生仿写。钱梦龙老师在《一条读写结合的“链条”》一文中介绍说:“模仿,这是一种以课本为范本的以读带写的训练。孩子学语,始于模仿;学生学习作文,是一种书面形式的学话,起始阶段适当进行模仿也是必要的。……模仿一篇范文,有时比喋喋不休地讲十遍应该怎样写效果还要好些。因为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说明着‘应该怎么样写’(鲁迅语),典范的课文正是作者对‘怎样写’的一种最直观的现身说法,让学生在模仿中仔细揣摩,是有好处的。”可见,学生学习范文,从作文来说主要是模仿范文,以利于写作。

以上,从四个方面阐述了作文应该模仿的理由。其实古今中外名人早已认识到这一点。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艺术的手段是模仿。”应该说学生写作走模仿之路,是作文的一条内在规律。

那么,为什么有人反对模仿?杞人之忧有二:一是把仿作与抄袭混同。我们在写作系统表列中已经看到,“抄袭”排除在写作大门之处。“牙牙学语”谁也没有非议过,但作文若全文照抄或单段照抄别人文章都是不能允许的。仿作不是抄袭。如议论文写作中对某一篇范文“论点、论据、结论”框架的模仿则完全许可,仿作若恰到好处,还要赞扬。把排除于写作大门之外的抄袭混同于仿作,这也许是有损于仿作形象的第一个原因。

有人反对仿作的第二原因,是担心模仿不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在大谈创造性学习的今天,我们不能不对此多说几句。模仿与创造是不是对立的?茅盾说:“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模仿是创造的开始,创造离不开模仿,有许多模仿本身就是创造。有谁说“仿生学”不是科学?有谁说利用仿生原理的种种发明不是创造?英国工程师布鲁布尔模仿蛀虫在木头里开辟道路的原理发明了用于建造水下隧道的“布鲁内尔沉箱”,科学家模仿动物的眼睛制成“电子蛙眼”、“地速计”、“偏光天文罗盘”……仿生学的奇迹雄辩地说明了创造与模仿是紧密联系的,创造不排斥模仿。自然科学是这样,属于社会科学的文学创作也不例外。莱辛在《拉奥孔》中说:只要不是抄袭,模仿也会使“诗人显出独创性。”柳宗元的名篇《捕蛇者说》脱胎于《苛政猛于虎》,鲁迅的《药》有俄国安特莱夫的影子,冰心的《繁星》源之于印度的泰戈尔,巴金的《家》写高家除夕之夜明显地是学习《红楼梦》笔法,但有谁否认过柳宗元、鲁迅、冰心、巴金作品的创造价值呢?例子不胜枚举。可见,作为最富于创造性的文学,也并不是与模仿绝缘的。

模仿并不阻碍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创造力的核心是思维力。教师在指导学生模仿范文,观察生活时,怎么能离开学生思维力的训练呢?学生在模仿范文时,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注意力都得到发展;在观察生活时,智力的五个心理因素(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注意力)也同时得到发展。学生模仿范文、模仿生活对其智力发展非但没有影响。而且有利于智力发展,学生在仿作中也会动脑筋,创造的火花在模仿中也会时时迸现。“优秀作文”便是模仿性创造的例证。因此,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认为模仿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诚然,在学生模仿作文中,教师的指导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若不加指导,简单地要学生模仿,或者教师指导不甚得法,仿作必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突出的表现便是生搬硬套,甚至抄袭。这就需要教师引导,需要语文教师从实践中不断总结教学方法。

推荐访问: 必由之路 作文 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