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空一间

2022-04-10 10:31:31 | 浏览次数:

摘 要:现如今租房难,买房难上加难的社会现象,使得我们不得不考虑在我们这个有限的空间里创造最大限度的可利用空间。并基于现在城市邻里间的冷漠相处,创造一个同质人口共居的优异环境,有了共同的语言,职业背景,便于交流沟通……按照仿生学原理创建一个中下层小白领也买得起舒适家园—— 蜂巢公寓。

关键词:空间利用 仿生学 蜂居 居住 构建 受光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5(b)-0222-01如今我们生活的空间越来越小,房价越来越高,房奴越来越多。“就连买不起,租还不行。”的策略都已经行不通了!在不少城市每个月的房屋租金已经远远超过其工资的一半,甚至更多……频频出现了辛勤工作数十载,只能交上一首付的悲剧。社会的现状是无奈且现实的,“房奴”一词在“适婚”一族以及奋斗中前期人群中蔓延。甚至像是一种“爆发式病毒”滋生和无法控制的传播。辛辛苦苦赚钱买房或者勒紧裤子供房的工薪族们,花费庞大为自己买回的却是一只大钢筋水泥笼子。如果说要改换环境和心情去一个别的城市生活,西方人只要拿起背包,驾着车就可以了,而在中国,房子将一个人的脊背甚至是整个生活都几乎压成了一条曲线。同样是房子竟然有如此不同的重量!

这些问题很大一部分主体就是那些在毕业工作之后,结婚成家之前这个尴尬期的青年群体。自己没有那么多的资金购买,而租房也是越来越成为负担……其实观察现如今的青年人群生活不难发现房子越来越多的已经成为,而且是仅仅成为他们晚上睡眠以及休息的一个场所而已了,在这个年龄段很少会对房子有“家”这个概念。是人改变了嘛?是被逼无奈罢了!在一个随时可能搬离,每个月要支付租金以及一屋子不是自己STYLE的家具中,何来“家”的概念?可以理解。

对我们普通人来讲,“家”既“稳定”,给在外拼搏奋斗的人们以一种安全感;“家”既“窝”在这个绚烂的世界里一片唯独清静且带暖意的三维空间,即便是遍体鳞伤的“战回”也可以用它来疗伤且疗效上佳的一个地方。

“蜂巢公寓”这个方案是想通过这样一个公寓设计来适当地缓解现如今综上所述的这些问题和困难。

1 从生态仿生学原理出发

法国数学家克尼格和苏格兰数学家马克洛林从理论上计算,如果要消耗最少的材料,制成最大的菱形容器正是蜂巢组成底盘的菱形,所有钝角都是109°28′,所有的锐角都是70°32′。所以说,蜜蜂可以称得上是“天才的数学家兼设计师”。

这样一个精美建筑模型的自然存在引得现代不少建筑师为之倾倒,现有的已落成的相关蜂巢的建筑设计也有很多,例如建筑公司OFIS的“斯洛文尼亚仿蜂巢建筑”;Dillen和Scofidio为2002瑞士世博会设计的“朦胧屋”;以及韩国欲造的“摩天蜂巢城”。而我们现在要做的“蜂巢公寓”所要突破的点在于不仅仅是建筑的造型,重点是内部以及整个建筑的空间利用度,建筑与建筑之间的链接相关与绿色循环系统。向蜜蜂这位建筑大师学习

2 空间利用度上

2.1 室内空间利用

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在1920年至1930年的工程项目中,萌发出“普遍空间”的想法。通过空间的功能,由“房间”这样的单位来分割分节。将这些“房间”再一次综合而形成建筑物整体。但密斯不使用这一“房间”单位,而是使用单间的形式,这和蜂巢的蜂房构建原理很相似,没有柱,间隔等的遮挡,构想出了一个开放的,非限定的空间。因为不预先设定房间,实际使用时,由使用者自己按照功能配制间隔,隔障或者用家具来控制空间。随心所欲地变化自己家中的空间格局,怎么舒服怎么摆,怎么开心怎么隔。成为自己家里的设计师,且是独一无二的!每层的外墙面设计都可以是不同的,买主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迎合现代年轻人求异的心理进行设计。为解决部分房主对于面积的不同要求,蜂房个体也将部分连接和通体,对于需要大面积的部分人群我们也可以满足要求,形成一个二层的空间,楼梯连接就可以了。

2.2 室外空间利用

三面蜂房围合从而形成了大块可利用的空间,这样一块围合的空间可以用作休闲以及生活必须的消费场所,从而形成了一个循环的空间系统,既可以带动消费又可以活跃整个公寓的生活以及文化交流的氛围。底部可以设计成休闲绿地和公寓园,娱乐休闲场所的整合设计是一个围合的空间,留顶部一方,用于采光。这样建筑体的镂空设计也正好得到了很好的利用,地面的绿地和公寓园既能充分得到光照,又有休闲围合空间的阴影作为阴凉庇护。就像生物链,整个建筑体也应该是一个完整的空间和生活动态链,在一个良好的循环系统中运作,可循环地运作。

3 解决或者说缓解当下人群居住问题

根据蜂巢的架构,蜂巢公寓的提案其实针对的是个体居住或者是双人入住的这样一个空间设计。这也是现在社会上居住问题最爆炸的群体,他们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支付的起的空间,把它精心打造成自己的家。设计空间上,面积的最大幅度利用使整体的使用面积扩大,从而使一个个小面积看似,住似很大的样子。这就可以部分的满足于现在还依然“月月租”的小白领阶层了,他们虽然工资以一个不错的恒速在提升,但是这任然赶不上的是现如今房价飞跃式的速度。固然,如果出现这样一个看着有创意,设计简洁,自己又可以DIY 的空间,而且是属于自己的空间,可以肆意地发挥去装置自己的家具不受任何局限。是如何的贴心!这样的空间同样满足于开始同居,试婚或者新婚一族,这里就是他们的中转站,为婚后那个几口之家做一个跳板。这样几个棘手的难题如果可以适当的缓解,解决的话,想必那些个包租婆和房东之类的人就要另想对策了……

4 可实行“同质人口共居”

什么是“同质人口共居”?答:相近职业,相当学历,相近收入,相似身份背景的人共居一幢公寓楼。这样的人群在一起,他们基本的作息时间表相同,文化水平以及公共道德意识也基本一致,这样对于居住文化氛围的满意度也会基本相同。蜂巢公寓三面围合的三棱柱体结构设计,其三个面自然地划分了三个不同的区域,又不完全的分离,有分隔又有交流。

蜂巢公寓的最初雏形源于黑川纪章在1979年2月1日在大阪市所设计的第一家胶囊旅馆。也是一个存在已久的现状引发的一个设计理念—— “蜂巢公寓”站在“以人为本”的基石之上要做的就是为大众而设计,细节体现关怀,实现小空间大利用的空间创造力。什么时候网络上不再流传“房奴”,什么时候“蚂蚁族”们也可以不再如此辛劳地不断搬“新家”,也许那个时候我们的设计就在实行了……

参考文献

[1]20世纪的空间设计(日)失代真已.

[2]荆其敏,张丽安.生态的城市与建筑.

[3]单小梅,贺承军.走进新住宅.

[4]DOMUS CHINA Feb 2011.

推荐访问: 一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