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渝舞的结构与音乐分类

2022-04-10 09:49:07 | 浏览次数:

摘 要:古代的巴国国都位于今重庆渝中区,巴人与汉民族长期聚居,形成一种具有鲜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成为阆中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巴渝舞是古巴人在同猛兽、部族斗争中发展起来的一种集体武舞。巴渝舞属于我国一种历史悠远的舞蹈类型,巫术和鼓术巴渝舞组成的两大重要内容。巴渝舞之所以能够从古代一直流传至今,主要原因是在于巴渝舞和巫术文化的有效结合,同时还与传统的军事战争相互挂钩,所以传播的范围比较广。巫鼓是国家礼乐机器的主要契机器具,将巫鼓的意象作为承担的文化内容,正是这一传统文化类型的重要反馈,也是巴渝舞的魅力和意义所在。对巴渝文化的研究是中国音乐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它的历史久远,内容丰富,所以研究者们对他有很大的兴趣,虽然巴渝舞从真正的音乐史中已经消失了很多年,在存在的方式也是真假难辨,所以要分清真正的巴渝舞的文化内涵并非容易的事情。就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确凿和研讨。但是,人们对巴渝舞的研究在当前还是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尤其是对巴渝舞的巫鼓文化色彩内容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就通过对巴渝舞的文化研究和探析,希望对相关的研究者起到帮助和借鉴的意义。

关键词:巴渝舞;结构;音乐分类

基金项目:本项目获得2019年度重庆市社科规划培育项目立项,学科分类:艺术学,项目名称:“巴渝舞”历史文献整理与舞蹈形象研究(项目编号:2019PY11)。

巴渝舞作为中华民族远古时期的重要舞蹈之一,据史料记载,是武王伐纣王的战争过程中,通过以歌舞的形式,来震慑敌方的士气的一种形式,《华阳国志》和《后汉书》等古代的书籍都对这一历史有细节的记载。据很多的历史资料研究表明,巴渝舞在武王伐纣的战争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随后,周公也将巴渝舞的内容不断的更新和改编,并将其引入宫廷,成为宫廷舞蹈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后来,因为不断的朝代进行更替,巴渝舞的舞种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的舞蹈类型由秦始皇时期的的《五行舞》汉高祖时期的《武德舞》。另外,汉景帝时期的《昭德舞》,还有汉宣帝的《圣德舞》,同时在魏晋时期还有《大壮舞》、《宣武舞》、《宣烈舞》等等。虽然巴渝舞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有其不可替代的历史意义,但这项舞蹈在魏晋后期接近失传,后期的史料记载的也不多见,这样对相关的研究产生了一定的困难。但是,困难阻挡不了相关研究者们对巴渝舞的独特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的认可。所以人们在几千年来一直都热爱着这项舞蹈,巴渝舞也成为了华夏文明在这以前的连在我国几千年来的舞蹈历史发展中,一道不可替代的亮丽风景线。

1 巴渝舞的历史渊源和性质

1.1 巴渝舞的史书记载

在对巴渝舞的历史记载书籍中,最早是在《史记》的司马相如传内,引郭璞关于“巴渝”的注释。在这之后,南北朝的诗人范月在《后汉书》中也对巴渝舞的文化进行了研究。在《后汉书》之后,巴渝舞的记载研究主要取材于风俗演义。所以巴渝舞名称的这一来源主要是通过汉高祖刘邦,以武王伐纣之歌流传下来的形式。所以,武王伐纣这一历史桥段,后期就演变成为了巴渝舞的主要表现内容和表现的形式。笔者经过研究得出结论,巴渝舞在其内容和表演形式方面,虽然和其他五有所相同,但是其舞蹈具有不可替代性,这主要表现为它的舞蹈特征主要是以武王伐纣为主题的内容开展的。然而,舞蹈内的巴渝舞片段并不是巴渝舞的全部内容和要表达的主要形式。所以,为了深入的研究这一课题,我们就有必要对巴渝舞蹈其产生来源和古代巴渝地区人的生活习俗冲去寻找舞蹈的意义和内涵。在历史书籍中,对巴渝文化的研究者一般对于巴渝人的评价,都是性格比较直率,比较勇猛,比较骁勇,比较善战等等评价和描述。这种描述也体现了古代的巴渝文化集体特征和每个人的个性特征。关于巴人善战的个性特点也通过艺术形式加入了武王伐纣的故事内涵之中。有相关的研究者认为,在武王伐纣的巴渝舞内容中都没有提及“巴渝”二字。通过这一结论,专家和学者们就推测,巴渝人并没有参加武王伐纣的行列,所以也据此推断没有巴渝人参与武王伐纣的说法。与之相反,还有其他的研究者论证了巴渝人参加了武王伐纣这一活动,在《书经·周书》中解释了这一内容,说明了巴渝人也加入了周武王伐纣的行列之内。

1.2 巴渝舞的产生原因

此外,作者结合自身的研究得出结论,巴渝人加入武王伐纣的行列有着自己的历史原因,这种历史原因可以从相关的甲骨文中寻找到来源,在甲骨文中记载了巴渝人与殷商人之间的长期斗争并且不断被击败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也反映了巴渝人和殷商人之间的历史仇恨渊源。从上述的甲骨文中不难看出,殷商人想要击败巴渝人十分的困难,这也一方面反映出了巴渝人善战以及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同时,或许因为商王武丁千辛万苦的想要几百巴渝人,所以当周武王进行伐纣时才能更好的说服巴渝之师,进而使殷商人在战争中失败,最后灭亡。这样才有了流传到今天的武王伐纣内容。

2 巴渝舞在形式与结构上的特点

2.1 巴渝舞在形式上的特点

巴渝舞发展到后期演变成了一种驱鬼驱邪的巫术,目的是为了驱鬼辟邪,战胜对方,往往古代人就迷信通过这种方式来提升自身的法力和灵气,自然而然产生了“均将立兵”的方法,所谓“均将立兵”,也被称为“将立兵”或者“將军率兵”,是后来道教的仪式中用来招请鬼神使用的跳舞请神的跳大神方式。在《汉书》的记载中,巫和舞两个字本身同源,也就是说巴渝舞和巫鼓存在着异曲同工之妙,巫鼓本身就是来自于巫师的舞蹈,跳神就是巫师的舞蹈活动。历史研究家陈梦家先生曾经表示,巫和舞同源,巫本身就是舞字。在我们之前所学习的萨满文化中,巫师在做法的过程中,同样类似于存在一些“军将利兵”的交互法术思维。萨满跳大神通过神灵中多个等级的高低,经过主观的夸张和对法术的施加,产生某些神秘的力量。进而来祈求神灵的保护和击败对方的诅咒。通过请“天兵天将”、“大罗神仙”等,在战争中赋予士兵无上的法力和无上的力量,同时利用凶猛唯一的鳄鱼皮,蟒蛇皮来制作的战鼓,巫鼓中传出的鼓声也可以召唤来神圣的神灵,帮助战场的士兵们战胜敌人、一往无前,起到威慑天下的作业作用。这也正是武王伐纣前歌后舞的原因,这一点,我们可以追溯到历史。在司马相如中所司马相如所写的《子虚赋》中,已经描写了武王伐纣的具体场景。

2.2 巴渝舞在结构上的特点

在武王伐纣的盛大热烈场面中,我们也可以隐约地听到夸张震撼的神圣气息,这一表达方式和今天存在于四川阆中的民间,被誉为巴渝舞。与历史活化石的歌曲《巴项鼓》的内容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根据四川北部一带民族民间流传和整理的《巴项鼓》古书中记载,巫鼓已经成为巴渝舞表演的主要曲谱来源,巴项鼓的前奏是集结鼓的形式,这一形式象征着前方的敌人即将来进攻,我方吹响集结的号角,来召集战士进行集合、备战。这种意向在此后古典由缓变快,节奏由单节奏变成复合节奏和多节奏,形成了一种神圣备战的集合,伴随着集合鼓敲响的同时,战士们的队列以及战士们的呼啸声和呐喊声此起彼伏。并通过巫鼓的形式形成一种强势的神秘氛围和一种胜利的气场,可以充分地展示战士们迎难而上,迎敌的高昂情绪和战胜敌人的决心。巴渝舞的这一个特点和周公根据武王伐纣前歌后舞的战争场面,在逻辑上和形式上是比较一致的,他们都具有巫鼓的性质和特征,这也以巴渝人音乐的重节奏,轻旋律的特征不谋而合,通过节奏带快旋律,使旋律在节奏中与音乐合二为一,在接下来的古点紧紧随着战争场景的变化,忽高忽低,一会儿激烈,一会儿低沉,一会儿激情澎湃,一会儿壮怀悲切。用鼓点的频率结合古人的舞蹈动作,可以更加真实地反映出战争时的场面,也勾勒出一幅古时气壮山河通过巫鼓来促进战争,战胜敌人的交响曲。

通过巫术来抵挡对方的军兵,通过巫术来请神助战,是古代战争的一种传统文化,巫师就是战争中的军师,这是中国萨满文化的一大特点,这个特点也贯穿于整个中国古代战争的历史。无论是从武王伐纣,还是秦末农民起义,黄巾军动乱甚至到清朝末期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无论哪种战争都运用了通过巫术来祈求胜利的活动。比如,在黄巾军起义的组织时,就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跟随着黄巾军起义建立的张鲁政权,也更是一个政教合一的权力体系。而这些所反映的,正是原始的巫术的体现;到了近代义和团勇猛的杀敌,他们一边杀敌,还念念有词,“打不尽,杀不进”的战争口号。巫师就是军师,同时在战争时也是乐师。到后来蜀汉进军中的诸葛亮身上,也能体现诸葛亮,作为蜀国巫师的这一特质。此外,在民间传说和旧小说中,随周武王伐纣的军师姜子牙就是一个十足的巫师和军师,半神半人的形象,在整个战争的过程中也扮演了一个灵魂级别的人物。

2.3 巴渝舞与其它乐器的结合

所谓巫鼓文化是巴渝人独有的一种文化,在关于巴渝人的史书的记载中,善于演奏巫鼓。自古以来,巫鼓在巴渝文化中就占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同时也形成了具有独特的巫鼓文化,这也使得巫鼓文化成为了巴渝舞的重要组成部分。每逢国家遇到大事例如祭祀或者战争时,巴渝人就将自己的重鼓演奏起来。发展到后期时,巴渝人在面对婚丧嫁娶以及其它事项时,仍然会以鼓乐作为祭祀的重要内容。远古的巴渝人制作巫鼓在选材和的用料方面十分的讲究,一般要选用上好的牛皮,这在《山海经》中曾有记载,“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7000里,其声如雷,皇帝得知以其为皮骨。”这就是对巴渝巫鼓的最早历史记载内容,同时也阐明了巫鼓和皇帝之间的关系,古代甚至将把巫鼓奉为“万鼓之神。”

近些年,在山西省的陶寺龙山文化基地中,曾出土过一个用鳄鱼制的巫鼓。通过考古学家认定,这面巫鼓是迄今为止见过最老的鳄鱼制成鼓的标本。同时,1935年在安阳的地区也曾经出土过一具蟒蛇皮的鼓面。虽然古本身已经腐烂,但是从留下的痕迹可以看出,巫鼓的特征还是比较显著的。此外,从古书上的记载我们也不难看出,巴渝鼓在擂鼓的最重要功能是在军事方面,在这一方面它可以作为地地道道的军鼓。在我国远古的图腾巫术中,对于巫鼓的记载,一般是龙或者是鳄鱼、蟒蛇等猛兽的形象。因为这些动物是力量和正义的化身,是最神圣的图腾。也正是如此,皇帝通过用上好的选材来制定巫鼓。在武王伐紂时,用这种鼓的灵气和气势来震慑敌方的威风,通过用敲鼓的方式来激发神灵,唤醒神灵的神威。从而通过这种神秘的宗教信仰。来鼓舞士兵的士气,以威慑天下,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

3 巴渝舞的音乐分类

巴渝舞产生于巴人这一群体中,成名在于商、周的时代,流行于隋唐的时期,在我国的民间广为流传,人们多将它归为描写战争时的场面以及占卜的范畴内容,或者是贵族战争舞蹈等,这些内容实际是按周朝音乐的类型进行划分的。为此,我们有必要对周朝的音乐进行了解和阐述。我国在商朝时期便进入了奴隶化的社会,从商朝时期到周朝时期,便开始了古代文化的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统治阶级非常重视音乐的使用,不断地培养出了具有很高文化水平的巫师。巫师的作用可以更好地沟通人、鬼、神之间的关系。此外,巫师能歌善舞,通过这种形式可以治病,更好地服务于统治阶层,成为统治阶层统治奴隶阶层的有力帮手,所以在精神文化方面,迷信在当时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等级化制度也是周朝音乐的一大特点,从对周朝主要音乐门类的管理来看,当时是有专门的乐官来进行管理音乐。所谓乐官是古代宫廷当中的官吏之一,它是由等级划分的,共分为上、中、下,中士下士共五个级别。在当时,连国内使用的乐队人员编制都具体作出了规定。由此可见,周朝的音乐制度在当时已经相当的完备,同时也相当的严谨。这也让我们更好的了解到那个时期的音乐分布状况。很明显的可以看出,周朝的音乐原则是比较明显的。第一是要按疆土和民族与周朝的关系来划分音乐的类型,这就是四夷之乐的由来,同时按照官方和非官方的两种音乐来划分,这也就划分出了“三乐”。另外是以歌舞、音乐作品的内容来划分,这样也分开了大五乐和小五乐的区别。最后是在数量庞大和多种品类的舞蹈中,针对使用的道具情况来具体划分。对于巴渝舞的音乐划分研究是巴渝文化研究方面的一大难题。但是,随着目前对历史科考的深入,对音乐理论不断研究的深入,巴渝文化的音乐内涵也正在更加深入地被挖掘,巴渝文化的载体也逐渐得到了恢复和兴起。

4 巴渝鼓、巴渝舞和当代艺术的融合发展

巴渝舞的内在文化特质来讲的本质属性就是巫鼓,即巫和鼓的最早结合,这也是五谷一词最早的来源和说法。鼓是巴渝舞的主要表演道具之一,周公根据武王伐纣的历史,结合巴渝舞制作的一些列乐谱。在乐谱中的表现形式的第一部分,就有相当一段击鼓的时间的表现,通过以鼓为口号,号召大众集合,号召大家来参战,而后是比较广为流传的巴渝地区,嘉陵江流域的民间巴渝舞,却仍然是以鼓为主要表演的道具。在汉代的时期,巴渝舞仍然是主要的宫廷的鼓乐之一,据《汉书》记载,巴渝舞是汉代朝廷中作为祭祀大典的神曲,在汉武帝的时期,汉朝的庙堂音乐中就设有专门的巴渝舞演员30余人,同时,汉朝的庙堂、鼓乐所用的鼓乐队一共有100多人,而巴渝舞的演员就要占到三分之一,可想而知,巴渝舞在祭祀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就算追溯到今天,鼓也仍是中国各地庆典仪式中的重要礼器和乐器之一。

自战国时期以来,由于青铜器、铁器等其它金属器具的普及,传统的蛇皮、鳄鱼皮制作的鼓面在西南一些地方被铜鼓面所替代,但是其中包含的萨满宗教的巫术含义却没有改变。与之相反的是,由于铜鼓的制作工艺比较复杂,但善于保存,具有声音更加的洪亮、清脆的特点,所以这就赋予了更深沉的原始宗教文化内涵,受到了大众的欢迎和重视,成为了后续祭祀歌舞时必用的道具用品。所以,到了近代,作为巴渝人的后裔,无论是在祭祀酒神还是婚丧嫁娶,都已都通过歌舞的形式饮酒,与巫鼓二者相互结合来祈求保佑,这一传统的舞蹈形式和文化形式,在今天的四川广大地区仍存在此文化遗风。

5 结束语

巴渝舞作为巴渝文化的研究内容和中国历史文化研究内容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之一,通过对巴渝舞的研究,可以使研究者们更加了解当时的巴渝文化以及舞蹈文化,这正是研究兴趣所在。虽然巴渝舞已经从乐至中消失了1000多年,在民间的留存也是扑朔迷离、众说纷纭、真假难辨,但是通过对目前的巴渝舞文化色彩的研究,人民也是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通过对巴渝舞的内容和性质和巫鼓文化的历史渊源等方面的论述,为进一步的研究巴渝文化提供了多角度和多维度的素材,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笔者对巴渝舞的内容形式、性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类比,对巴渝舞研究的文化色彩更加的丰富,为今后的研究者提供了一定的借鑒。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品味的不断提高,文化中的优秀艺术载体和文化载体将不断的被恢复,其落后的部分将会加以排除和克服,优秀部分的文化将被继续的发扬和推广,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不断为习近平主体提出的“文化自信“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赵玲,张治平.巴渝舞的巫鼓文化色彩[J].民族艺术研究,2019(6).

[2]杨明.川东土家族巴渝舞仪式的身体记忆变迁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9(6).

[3]蒋将.歌舞艺术与达州社区文化建设——以“巴渝舞”及文化展示为例[J].黄河之声,2018(11).

[4]杨明.从《召南·江有汜》看巴渝歌舞对中原诗歌的影响[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

[5]杨明.铠甲舞的历史与田野考察——兼及周人“前歌后舞”与《国殇》的仪式背景[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1).

推荐访问: 结构 分类 音乐 巴渝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