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研究》创刊20周年精品书系”总序

2022-04-09 10:09:52 | 浏览次数:

中图分类号:C9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2-0586{2012)02-0073-06

《回族研究》从1991年创刊,至2010年,已经走过了20年的学术道路。我们从已发表过的众多学术文章中,经过分类筛选,编辑了10种书,名曰“《回族研究》创刊20周年精品书系”,兹分别介绍如下。

《仰望高山——白寿彝先生的史学思想与成就》

白寿彝先生(1909-2000年),河南开封人,回族。早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国学研究所,长期从事历史教学和史学研究工作,对中国通史、中国史学史、中国民族史等,都有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著有《学步集》《历史教育和史学遗产》《中国交通史》《中国史学史教本》《中国伊斯兰史存稿》《白寿彝民族宗教论集》等;主编《史学概论》和多卷本《中国通史》《回族人物志》《中国回回民族史》;曾整理出版《朱熹辨伪语录》和《回民起义》;在中华书局点校“二十四史”的巨大工程中,任点校组组长。

白寿彝先生总主编的《中国通史》确实是一部很有特色的通史著作。清史专家戴逸教授说:这是一部规模空前的史学巨著,多达22册1400万字,堪称20世纪历史学界的压轴之作,是空前的史学巨著。这是白先生的心血所萃,是白先生对学术界的重大贡献,也是给下世纪的厚重的礼物。应给予这部书极高的评价。

这部《中国通史》是最全面、最详尽、最系统的一部中国通史。中国通史在市场上很多,自梁启超先生在20世纪初提出编写中国历史,至20世纪末出现的有关史书不下百部。但是只有这部书是最详尽、最丰富的中国通史,1400万字,一直写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地理环境、典章制度、科学技术以及礼仪风俗等无所不包。不仅时间上是贯通的,而且在空间上也是贯通的,纵通横通,是真正的通史。其他通史很多只有古代,或只有历史事件和制度,偏而不全,略而不详,而这部书克服了这些缺点,所以说是部空前的巨著。

这部《中国通史》内容不仅详细而且具有新意。质量非常高,学术上严谨,吸收了已有的研究成果,并在这基础之上又向前有所推进。据白先生自己说,他编写这部书,是作了充分的理论准备和史学准备的:19年前出版了30万字的《中国通史纲要》,分析了历史上的重大理论问题,如分期问题、土地制度问题、阶级问题、民族问题等,这些问题的阐述,为多卷本《中国通史》的编写作了充分的理论和学术准备;10年前又出版了《中国通史》的“导论卷”,阐述了有关中国历史的9个理论问题,不仅显示了理论上的功力和创见,而且对全书起了指导作用。另外,白先生除了对中国通史有许多真知灼见外,对民族史、史学史尤其有精深的研究,因此,《中国通史》这方面的内容格外精彩。

多卷本《中国通史》的质量高还因为这部著作既包含了白先生自己的研究成果,毕生精力的结晶,像民族史、史学史、史学理论,展现在第一卷里的内容,又集中了当代历史学界的名流,这是一部集中了集体智慧和集体力量的巨著,前后有500余人参加了这部巨著的编写,其中参与主编写作阵容之强,举世无双,像邓广铭、苏秉琦、季羡林、周一良、何兹全、史念海、胡厚宣、刘家和、龚书铎、郭预衡、高敏、安作璋、张忠培、严文明、陈得芝等都是一流的专家。这样高水平的主编,这样一流的作者队伍,写作前后达20多年,保证了这部书的高质量、高水平。

体例上的创新。多卷本《中国通史》的体例很有创新,全书共分甲、乙、丙、丁四编。其中甲编序说,介绍史料、史籍、考古资料及研究状况等;乙编综述,类似通史著作,又以传统纪传体中的本纪,按历史顺序叙述一代大事;丙编典志,这部分是专史,类似纪传体中的志,叙述各种制度,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礼俗等;丁编传记,这部分在全书中的篇幅最大,每朝代两卷,传记占去一卷。历史是人类活动的历史,中国传统史书中的传记十分突出,这部书就吸收了传统史书中的这一特点,既能反映历史的规律性,又能反映历史的丰富性,大大开拓了历史的深度与广度。现在一般的通史,有事无人。白先生的通史由于采用了这种新题材,克服了有事无人的缺陷,令人耳目一新。采用新的综合题材是白先生《中国通史》的一大创造,史学史上应大书一笔。中国史学史上有4部通史:1,《史记》创建了纪传体通史;2,《资治通鉴》发展了编年体通史;3,范文澜先生的《中国通史》是采用章节体的通史;4,白先生综合前3种体裁体例,创造了新的综合体。

内容富有特色。白先生的这部多卷本《中国通史》的内容很多,第一是理论特色浓厚鲜明,如第一卷“导论”完全是讲理论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阐述了9个理论问题,即民族问题、历史发展的地理条件、社会生产力问题、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问题、国家和法的问题、社会意识形态问题、历史理论和历史文献问题、史书体裁和历史文学问题、中国和世界问题等,这些都是历史和史学中的重大问题。提纲挈领,有史有论,对于全书具有指导意义。第二个特色是民族问题非常突出。由于白先生是少数民族,以少数民族身份来修史,他又精通民族史,所以这部书对民族问题格外注意,第一卷第一章《统一的多民族的历史》就是讲民族问题,洋洋洒洒论述了8万多字,深入地阐述了有关理论,使这部书成为真正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历史。《中国通史》第四册写秦汉时期我国形成了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本册的“综述”以“秦汉的民族”作为开头第一章,而且把汉族和各少数民族放在同一章之内论述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颇具匠心。汉族是多民族统一国家的主体民族,但汉族本身也是民族融合的产物。书中对汉族作为同一民族的形成和国家统一的关系作了相当深刻的说明,指出战国时期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联系的加强,原先分散的华夏族已相对集中,分别形成了东以齐,西以秦,南以楚,北以赵、燕为代表的4个分支,朝着民族统一的方向发展。秦汉的统一,既反映了民族统一的要求,也推进了民族统一的发展。对各少数民族的族源、社会经济、政治组织以及它们和汉族的关系,书中都作了比较充分的论述。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民族”这一章在论述汉族和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时,着重谈的是在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方面的相互影响,并且对汉族作为主体民族所起的作用作了充分肯定;有关秦汉王朝与少数民族之间的战争和政治关系,则主要放在皇朝政治部分叙述。这样的安排,体现了编者的一个重要观点:汉族与各少数民族的关系与秦汉王朝和各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应该把它们混为一谈。这样的处理方法,既没有掩盖或回避当时的民族矛盾和民族战争,又较有说服力地阐明了汉族和各少数民族互相依存,逐步接近,共同把中国历史推向前进是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以往的通史对于少数民族的历史说得很少,大多是汉族的历史再加上一点少数民族史的内容,白先生的这部通史不同。又如第13、第14两册是元史,百万字,既详细又全面,迄今没有一部专门的元史这样详尽。

序说部分扎实。讲历史最主要是言必有据,讲求第一手资料。序说部分就是这部通史的一大特色,一大创造。

世人殊不知,中国历史上常有回回史学家,撰写有关中国历史的著作,如元代的察罕,他是政治家兼史学家,祖籍西域板勒纥城(今属阿富汗)。他博学强记,通诸国文字,曾译《贞观政要》《帝范》为蒙文,又译《脱必赤颜》为汉文《圣武开元记》,著有《历代帝王纪年纂要》《太宗平金始末》等书。赡思也是元代回回史学家,祖先是阿拉伯人,他是元代后期的一位博学能文的政治家,为官清正,著作丰富,有《五经思问》《四书阙疑》《老庄精诣》《奇偶阴阳消息图》《全哀宗记》《正大诸臣列传》《镇阳风土记》《续东阳记》《续东阳志》《西域异人传》《西域图经》《审听要诀》《河防通议》。这些书只有《河防通议》流传下来,其他的都失传了。金哀宗在位不到11年(1224-1234年),这期间用正大年号者9年。他是金代末世皇帝,他在位时是金元斗争最激烈的时候,困守孤城,自缢而死。《金哀宗纪》《正大诸臣列传》记载了金代最后lO年的历史,也是金元之际的历史。到了明代,回回学者、思想家、史学家李贽著有《藏书》写明代以前史传,《续藏书》写明代当朝史传。当代则有回族史学大师白寿彝总主编了体大思深的《中国通史》。

白寿彝总主编的《中国通史》得到了史学界的高度评价。当时的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致信祝贺,认为“《中国通史》的出版,是我国史学界一大喜事”,相信“这套《中国通史》,一定会有益于推动全党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学习历史的浓厚风气”。时任全国人大委员长李鹏也致信白寿彝先生说:“先生作为回族同胞的一名代表,长期关心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事务,严谨治学,在史学界享有崇高的威望。”

白先生是回族,是回族历史研究的奠基者,在回族人民中德望素著。先生于2000年3月21日逝世,享年91岁。云南回民朱月山先生、马超群教授撰《白寿翁千古》挽联云:

百年出一人,为国为民,鞠躬尽瘁,赢来桃茂李芳,英才遍天下;

万世存多卷,爱教爱生,言传身范,留得春风化雨,恩泽满神州。

先生去矣,青嶂远矣,白云深矣,翘首瞻望,不可及矣。

《辟谬与辩诬——重评杜文秀的历史地位与贡献》

杜文秀是清末以回族为主并联合其他各民族反清起义的杰出领袖。杜文秀领导的大理政权,是以太平天国革命为主题的反清农民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近代云南历史的开端。当代史学大师郭沫若、范文澜两位大师奉命为文,指责杜文秀勾结英国侵略者,要出卖云南和云南各族人民。两位前辈学者,横加给杜文秀的罪名,实为不实之词。为昭雪杜公文秀之冤案,本刊仗义执言,在《回族研究》2009年1----4期和2010年第1期共开辟了5期《杜文秀“卖国说”辩诬》栏目,发表了2l篇学术论文,批评郭沫若、范文澜先生横加给杜文秀的不实之词。这些文章的作者是吴乾就、田汝康、罗尔纲、王爱国、林荃、马颖生,还有白寿彝、杨怀中的文章,全面赞颂了杜文秀的历史功绩;杜文秀遗文3篇,堂堂正正。这些文章发表后,各地读者纷纷来信、来稿,参与讨论。我们选取了其中的10篇文章,作为《杜文秀“卖国说”辩诬》栏目的点评文章刊出。这10篇文章,言之有据,观点鲜明,点评到位。10位作者是林荃、李有智、王瑞康、姜南、李健彪、马强、王正儒、姚继德、王国杰、马经。以上3l篇文章,开杜文秀研究的新篇章。云南大学历史系教授吴乾就《关于杜文秀的评价问题》说:

无论范老写的《中国近代史》或郭老主编的《中国历史》(初稿),在评价杜文秀问题上,都存在

着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他们没有根据足够而正确的资料,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进行具体分析,从

而过快地得出结论;另一方面,他们得出这结论的依据——史料,是异常贫乏的,而且他们主要是根

据法、英侵略者所提供的资料,或传闻疑似之辞,并没有拿出丰富的、多方面的中国文献和调查材料

互相印证,在某些问题上,连起码的所谓“辨伪”工作都没做到,而是法、英侵略者怎样说就怎样写。

因此,在论述这个问题时,就有不少明显的史实上的错误,这就不能不叫人怀疑,这样得出的结论是

否确实可靠了。这种情形,如果说,在《中国近代史》里还处在萌芽状态,在《中国历史》(初稿)里就

大大加以发展了。所以,关于第一个问题,我们主要是针对郭老《中国历史》(初稿)而发,试作“书

评”性质的论述。

田汝康先生共写过3篇为杜文秀辩诬的文章,其第三篇文章《杜文秀使英问题辨误》,文章结尾说:

以上材料说明,所谓“回民使节”这一杜文秀被谴责的主要事件,先是由腾越柳映苍所策划,继

则由刘道衡在其中扮演主要的角色。从英缅政府行政日志所揭露的事实来看,刘道衡的使英与杜

文秀并无关系。这个近似闹剧似的历史小插曲之所以被大肆渲染,是英国在印度和缅甸当局由于

政治上的需要而制造出来的。真相如此,对杜文秀的谴责自然无从成立。且不论云南回民在反抗

清政府统治者的斗争中的英勇表现如何,事实上,由于云南回民起义的结果,在杜文秀的直接抗拒

或是起义的间接影响下,英、法窥探云南的计划受到打击,被推迟了18年。因此,杜文秀在这场英

勇斗争中的领导地位,是不应加以湮没的。

太平天国史、中国近代史专家罗尔纲先生,著文不同凡响,他的《杜文秀“卖国说”辟谬》和《回民起义杰出领袖杜文秀》两文章中也说:

杜文秀是一个热爱祖国,拥护祖国统一,反对清朝统治者民族压迫,反对外国侵略,胸襟广大,

深明大义的杰出的历史人物。他响应太平天国,领导云南回民起义,只称兵马大元帅,不肯从部下

的请求进位称王,就是表示不肯裂地割据,就是维护祖国的统一。他的行动,昭然共见。他团结汉、

回、彝各族,在他领导下的政权,真正做到了他自己所说“三教同心,联为一体”。

云南回民起义的年代,正值英、法殖民主义者准备侵略云南的时期。杜文秀领导的滇西回民起

义军给英、法侵略云南的阴谋以打击,使当时中国西南的边防巍然屹立,推迟了英、法蚕食云南达十

八年之久。

如此热爱祖国,反抗侵略,胸襟广大,深明大义的杰出人物,竞横遭“卖国的侮辱”。

可是,多年来竟把捏造当做真,把骗局看为可信,遂使杜文秀横遭污蔑,几成定论,以至于今,令

人痛心!

关于杜文秀的问题,是中国近代史上,尤其是中国民族历史研究上必须解决的一个大问题。

杜文秀站在中国近代史前沿上,他热爱祖国,拥护祖国统一,反帝反封建,绝对是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郭沫若、范文澜先生背弃学术的尊严,曲学阿世,他们满纸谎言,名高欺世,良心何在?正义何在?学风如此,世风如此,谁不痛心!谁不愤慨!

总统兵马大元帅杜文秀哀赞

生也凛凛,去也壮烈,拜谒帅墓,我心痛裂。

云山苍苍,洱海泱泱,杜帅功德,山高水长。

宁夏后学杨怀中怅望西南长空,洒泪凭吊

杜文秀大元帅,殉难139周年祭

《了解回族》(上、下)

没有唐宋元时期境外的阿拉伯、波斯、突厥等穆斯林移民群体人华,中国历史上就不会出现一个回回民族;唐宋元时期入华的穆斯林移民群体,如果不吸收中华本土的汉、蒙古、维吾尔等民族成分,不与本土妇女联姻,中国历史上就不会形成一个回回民族。回回民族是在中华大地上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她为中华民族增加了新鲜的血液。元代回回落居中华大地,就高兴地说:“居斯土也,服食斯土也,斯土之人与居也。”(元·许有壬《至正集》卷53《西域使者哈只哈心碑》)这反映了落居中华大地的回回人热爱中华大地的喜欣之情。东来的回回人载负着伊斯兰文化入华,这是一个世界性的大文化,有着强盛的生命力;回回人又学习汉语、汉文和儒学文化,这二元一体的文化构建了回回人的隐性文化和显性文化。中华文明哺育了回回民族,而回回民族的一些杰出人才以其成就和贡献对哺育他们的中华民族进行了回报。正如中共中央统战部原部长刘延东同志所指出的:

回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人口众多、人才辈出、特点鲜明、分布广泛,与其他各民

族一起,对祖国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古代,回族的先民中涌现了清正廉洁的政治家赛典赤·赡

思丁、海瑞,伟大的航海家、和平使者郑和,进步思想家李贽等著名人物。在近代,当国家处于内忧

外患的紧要关头,回族义士前赴后继,为维护祖国统一、领土完整、主权独立作出过突出贡献。中国

共产党建党初期,大批回族优秀儿女踊跃投身革命,涌现出早期优秀党员马骏、郭隆真、刘清扬等。

抗日战争时期,回民支队、西北回民骑兵师驰骋沙场,反抗外来侵略,捍卫民族独立,马本斋等回族

英雄的名字家喻户晓。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回族儿女在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

化、社会建设各条战线上团结奋斗、拼搏奉献,优秀人物不胜枚举。

这也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已故原所长牙含章同志,在总结史学大师白寿彝先生史学成就时所说:“回族是一个生气勃勃的民族。”

《了解伊斯兰教》

回族伊斯兰教,是回族的一种文化形式,它为回族提供了彻底的一神论信仰、文化传统、生活方式。伊斯兰教与回族有着紧密的联系。

《文明对话——跨文化的思索》

伊朗原总统哈塔米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文明对话问题,在国际上引起了很大反响,对话是解决国际争端,使世界走向和平,人类和美的最佳途径。《回族研究》2004年第l期开辟了《文明对话》栏目,我为这个栏目撰写了“编者按”,按语写道:

长期以来,美国推行单边主义。单边主义的推行,使推行者傲慢无知,也使世界上一些地区动

荡不已;美国立国之初,以自己的文化为最优秀的,而且说这种文化具有普适性,要以这种文化代替

世界各地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美国总统布什在2002年6月1日西点军校毕业典礼上发表讲话说:

美国价值观是普适全球的,特别包括伊斯兰国家。这真是痴人说梦。美国应该从教导文化的高台

上走下来,将教导者的角色转化为学习者的角色,冷静地与各种异质文化平等对话,相互学习,取长

补短。各种文化各关其美,人类才能和美,世界才能太平。本刊本期开辟“文明对话”栏目,刊出了

4篇文章,供读者思考。

本期发表了林丰民《神秘面纱背后的真实》,周立人《论伊斯兰哲学与美学》,何玉江《使命感与美国的外交传统》,李健彪《全球化中的文化霸权与回族学的历史使命》。“文明冲突论”是针对伊斯兰教的,因此,刊物出版后,英国BBC记者从上海专程来访,美国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来访,该大使馆政治处人员来访,他们都要访问刊物主编,他们带着惊异神情来访,我一一接待,谈我所思,谈我所识。2002年,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与南京大学、宁夏社会科学院三方联合在南京召开了“文明对话——回儒对话国际研讨会”;2005年,以上三方在宁夏银川召开了“文明对话与文化自觉——文化对话国际学术研讨会”;此后,燕京学社、南京大学、云南大学在昆明召开了文明对话学术讨论会。《回族研究》对三次会议都跟踪报导,并选登其中部分文章。

《回族经济研究》

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到了一个鼎盛时期,迎来了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国际贸易的繁荣。国际贸易给唐宋两代国库收入增加了丰厚的收入,也给留居中华大地的番客、贾胡带来巨额的财富。当时民谚说:“瘦相扑,穷波斯”,相扑是胖大的,波斯、阿拉伯人是富有的,这是反着说的。到了元代回回人蒲寿庚主持管理海外贸易的市舶司,泉州港成为国际贸易的大港。继蒲寿庚之后,担任市舶提举的还有回回人马合谋、沙的、赡思丁、木八剌沙、哈散、倒刺沙、八都鲁丁、亦思马因、暗度刺、忽都鲁沙等10人,他们的作用也不能低估。日本学者桑原骘藏著《蒲寿庚考》称:“自八世纪初至十五世纪末欧人来东洋之前,凡八百年间,执世界通商之牛耳者,厥为阿拉伯人。其最盛之时,则在八世纪后阿巴斯王朝奠都缚达(巴格达)以后,阿拉伯人由海上与中国通商,彼时盖经营不遗余力之秋也。”但从回回民族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当宋元时期在中国执国际贸易之牛耳者,当是回回民族之先民。

明清以来,回族人民的商业贸易,转入国内城市贸易,在西北地区则有茶马交易、皮毛贸易;在云南则有赴缅甸、泰国等国的马帮贸易。

元代,回族发展农业生产,发展水利,开垦土地。到清初,回族人口发展了,乡镇居住点增多,清真寺也多了。农业的发展,为回族生存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回回人或耕,或牧,或商贸,或手艺经营,在朝代的更替、社会动乱中,他们能自存自立,因为他们是劳动者,是自食其力者。

《明清回族进士考略》

大约在2005年之前,我在北京图书馆看到杨大业先生和他的同班同学为庆贺老师诞辰,每人写了一篇文章,合订为一册。杨大业先生在此书中写了回族进士的文章,我感到新奇珍贵,将其复印了。以往我们只知道明代进士有泉州丁自申家族,云南赛典赤·赡思丁后裔,还有詹应鹏和张忻,寥寥数人。后来我和大业先生通了电话,请他继续撰写回族进士文章,每写一篇,《回族研究》当即发表,全稿写完,可集成一本专著。大业先生慨然允诺,历时7年,共成20篇大文。稽古钩沉,查阅正史、地方志、家谱、碑铭、民间传说,实不易也。从大业先生的文章中,可以看出他深厚的家学渊源。他共考证出明清两代回族进士300余人。煌煌大-观,人文繁盛。儒家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也是中华各民族认同的文化基础。回族在坚守伊斯兰文化的同时,又大面积地吸收了儒学文化,两大文化共同塑造了回族人民的伦理道德、精神世界。大业先生文章约定后,由刊物常务副主编马金宝同志编辑,勤奋不懈,跟踪7年,见其敬业精神。

《中国名城名镇伊斯兰教研究》(上、下册)

此书作者李兴华先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资深研究员,从事中国伊斯兰教研究,著有《中国伊斯兰教》专著。他和我相识、相熟30年,他是《回族研究》刊物的多产作者。他从事中国伊斯兰教研究,有丰富的资料积累和理论素养。退休后,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干部工作局大力支持批准他承担《中国名城名镇伊斯兰教研究》课题。当我知道他承担这个课题,当即和他约定,他边写我边发,写完后可成一部专著,深化中国伊斯兰史和中国回族史研究。书首有一篇《中国名城名镇伊斯兰历史文化研究》专文,可作导论读。正文有23个名城名镇专题研究。此书写每一城一镇,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广阔的文化视野,时有新意,不乏可圈可点之笔。此文聘请我院回族伊斯兰教研究所副研究员王伏平担任责任编辑,积年成24篇,见其专心致志,可嘉也!

《张承志研究》

张承志是中国当代最为优秀的作家之一。张承志的小说具有一种熔铸其中的强大的精神力量,一种永不言退的对神圣彼岸的“不死追求”,他的小说是理想主义的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他是一位影响作家的作家,他的作品中具有多方面的启迪意义,《北方的河》充满着深刻的历史感以及文化的承传性;《黑骏马》有着对草原的依恋之情;《心灵史》完成了他的心灵皈依,这部作品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最为优秀的经典作品之一。近10年来,张承志投入了散文创作,成为优秀的散文作家之一。他批判知识分子的身份和立场更加激烈,更加坚韧。他的理想主义大旗烈烈生风。他崇尚正义、平等、公正、良心、尊严,其批判精神影响了一代人的心灵。张承志是一位以心血书写文字的作家,他的文字能在读者中燃起火一样的热情,他的作品仍然吸引着人们,因为思想者心心相通。他的近作《鲜花的废墟》和《敬重与惜别——致日本》别开生面,充满着人道主义和历史大义。

一个张承志的出现平衡了当代文坛。

永远的张承志。

《回族史散论》(上、中、下)

我的《回族史散论》,文成三册,百余万字。其实要我自荐:《论十八世纪哲赫林耶穆斯林的起义》《十八世纪的甘肃冒赈案》《对当代回族发展中历史困扰的思考》《杜文秀传略》4篇文章和我为《杜文秀“卖国说”辩诬》5期栏目所写的5篇长篇“编者按”,呕心为文,文有其心,有心者可览。

全套书由常务副主编马金宝同志主其事,定题,选文,读清样;李有智同志和我,还有5位年轻编辑人员王伏平、马晓琴、和侃、杨进、李华分工合作,历时一年半终其事。王正儒博士始终关注、关心此事的进展并给予了有力支持。宁夏人民出版社民族历史文化编辑室李秀琴主任和审读王永亮、何志明,编辑周立军、杨皎、杨海军、丁佳、丁丽萍、马文梅等同志,都付出了辛勤劳动,再次对大家深表谢意。

2011年9月写于宁夏社会科学院《回族研究》编辑部

责任编辑:马晓琴

推荐访问: 回族 创刊 书系 周年 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