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以音乐平台辅助外语教学

2022-04-09 09:09:26 | 浏览次数:

本文为陕西省科技厅资助项目《“脑音乐”外语发音训练器的研制与开发》(编号:2013GY2-07)和西安市科技局资助项目《交互式外语听说训练器的研制与关键技术改进》(编号:CXY1343-3)研究成果之一

【摘 要】 本文从当代大学英语学习者存在的语音共性问题出发,整合语言学、生理学、心理学和音乐研究的前沿成果,主张通过功能磁共振成像记录音符在大脑活性中的作用,搭建音乐感知对外语学习的助推平台,强化大学英语语音语调的学习实践,深入挖掘学习者的学习潜能,保障高质量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外语;语音学习;音乐辅助平台;作用;对策

近年来,有关外语学习的脑科学研究从人类对语言特征的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和大脑可塑性等多个层面揭示了大脑反应机制和语言学习环境的互动过程,从而为分析和解决外语教学难题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使外语学习在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的指引下找到新的思路。

一、外语学习过程中语音问题的存在现状

语言学习是人类发展中一个最正常而又最神秘的过程。所有的人都能在婴幼儿阶段比较轻松地掌握本族语言,而过了一定年龄(尤其18岁以上),再学习第二语言或者外语时,总会显得事倍功半、困难重重。

通过中学阶段的学习,大学生们一般都获得了有关英语语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但仍旧缺乏把英语作为交际工具使用的实践能力。目前在大多数高校的“大学英语”必修课程中,鲜有涉及大学生英语语言规范发音的专项内容,经过访谈研究发现:多半以上的学生在中学并未系统接受过有关英语语音语调的课程教育;学习英语仅是为了通过高考而迈入理想的大学;学生迫切希望提高英语口语水平,但是来自语音语调的障碍和压力首当其冲。由于语音语调教学内容的缺失极大限度地影响了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而且也影响了他们从发音规则、技巧出发的词汇量记忆储备,长此以往,部分学生养成了“哑巴英语”的不良习惯,甚至少数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英语的动机和兴趣。

二、音乐训练对外语学习的作用力

音乐和语言都是人类用来传递信息和感情的通路,都需要依赖人类独有的发音系统和听觉系统。倘使缺少发声体系和大脑构造,人类不可能学习和掌握语言。[1]人类的文化多元性造就了与生俱来的语言天赋和音乐天赋,自然状态下的习得和后天环境中的学习是相辅相成的,语言和音乐的认知能力共生同存。[2]

早前研究显示,经常聆听古典音乐家比如贝多芬和莫扎特等人的乐曲,可以使人头脑敏锐。之后美国西北大学的科研团队通过长期追踪研究发现,学习乐器能够“改变”大脑,有助于提高人的外语水平,这一研究结果发表在顶级科学杂志Nature Neuroscience中;对比研究表明,与普通人的听觉系统相比,音乐专业人士的大脑显示出不一样的特征,他们对乐曲的反应非常灵活,听觉皮层异常活跃,更容易驾驭一种全新的语言。更多的证据表明,接受过音乐训练的孩童更容易注意到他人演讲中语调的变化,他们的词汇更加丰富,阅读能力更为有效。研究者认为,人们在学习一门外语时,大脑需要同时完成多种任务,比如词汇、语音、语调等的记忆加工,因此音乐训练会促使大脑在语言学习这一复杂过程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会保障个体有效提升语言能力。[3][4]

近十年来,在语言和音乐交叉领域开展前沿探索的学者认定,音乐训练对人类大脑的影响,就如同体育锻炼对身体机能的作用一样,是深刻且长久的,能够健全个人身心的发展,应该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大脑对乐曲旋律的感知和反馈可以提高大脑对于变化过程的适应性,因而促使个体的神经系统为学习语言提供一种全新的支架范式。比如演奏一类乐器可以训练大脑在纷繁复杂环境中的有效辨识力和抉择水平,从而达到较为满意的状态。

三、音乐平台辅助外语教学的实践对策

外语学习的过程相当复杂,牵涉心理学、生理学和认知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内容,实验研究也比较困难,所以常常被认为是学习过程中的大脑“黑箱”。而外语学习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语言发音的规范性和标准性,这对学习者的语音语调、发音技巧和流畅性表达都有较为细致的要求。基于语言学、神经生理学和脑科学等相关学科的经典文献和前沿科技成果,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法(fMRI),结合血氧水平依赖性(BOLD)原理和回波平面成像技术(EPI),可以同时获得形态和功能图像,该项研究已经在认知神经科学领域中得到关注和应用。fMRI技术不仅能够定位学习记忆神经心理活动的脑功能区,而且可以同时观测多个脑区的活动,从而探讨各个功能区域之间的相互关系,为进一步探明大脑学习机制提供科學答案。通过这种同步记录法控制脑电波乐感的强度,调查母语为汉语的大学生对标准化英语语音语调的认知反馈回路,论述外语学习在大脑生理过程中的表征结构,从脑神经机制的视阈帮助大学生突破外语听说障碍,为大学生提供外语学习的有效路径。

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通过音标、单词、短语、短句、长句、诗歌等模块对语音语调训练素材进行搜集和整理,界定针对外语学习者的神经元刺激相对最广的音乐旋律,将之与发音训练材料合成,突出背景音乐的曲调感,但同时强化语音模块的明晰度。选取外语听说能力具有显著差异性的受试对象且平均分布于实验小组,所有学生均经历过完整一年的大学阶段英语学习,在英语语音语调方面有提高性表征,也有固化性现象。在实验前对受试者进行单词发音、朗读流畅性、朗读技巧性等方面的测试,标记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各个程度之间的差异性,之后借助音乐平台对受试者进行发音训练并在该过程中实施脑功能磁共振扫描。借助fMRI数据进行分析,检验不同发音任务下激活部位的差异性,并对脑激活区进行定位,得到感兴趣区的激活强度、像素值和中心坐标等。实验研究的最终成果可以表现为科技产出,对音乐辅助平台的外语发音训练器进行研制和开发。

综上所述,通过乐曲旋律与大脑反应二者之间的联动性,在音乐助推作用之下,探索大学英语学习者的大脑认知空间和表现回路,借鉴神经生理学和现代工科的先进成果,深化大学英语语音语调的学习实践,保障现代大学外语教育的效能实现。

【参考文献】

[1] Lenneberg,H.E.Biological Foundations of Language [M].New York:Wiley.1967.

[2] Lerdahl,F.& Ray,J. A Generative Theory of Tonal Music [M]. Cambridge,MA:MIT Press.1983.

[3] Wong,C.M.P.,Skoe,E.,Russo M.N.et al. Musical experience shapes human brainstem encoding of linguistic pitch patterns [J].Nature Neuroscience,2007(4)420-422.

[4] Kraus,N.& Chandrasekaran,B.Music training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uditory skills[J].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 2010(8)599–605.

【作者简介】

曹若男(1977-)女,陕西西安人,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石 岩(1980-)女,河南偃师人,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推荐访问: 外语教学 辅助 平台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