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课堂教学与素质教育

2022-04-08 08:16:14 | 浏览次数:

过去传统的应试教育过分片面追求升学率,以分数来衡量学生的优劣,长时间以来,多种弊端逐渐显露出来,很多学生踏入社会后出现高分低能,适应不了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而素质教育则是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为中心。推进素质教育,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是当前教改的主导方向,培养能适应知识频繁更新、技术迅猛发展的未来社会的高素质人才已势在必行。

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如何开展和实施素质教育呢?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生物教学实践和认识,谈谈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应如何全方位抓素质教育。

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改革创新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素质教育的主体,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通过调查、统计、讨论分析或实验等形式来总结完成自己所要学习的课题。在对科学知识的探索活动中,学生亲自参与,动手操作,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活动了解了前因后果,对科学的理论知识进行了印证,从中既得到了乐趣,也更加深科学理解,还培养了他们研究学问的良好科学品质。这种因材施教、创新的教学方法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聪明才智,使学生获得了完整的知识,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在实践的过程中锻炼了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事、科学严谨的治学作风,实现基础知识教育和培养学生良好科学品质的有机统一。

2 通过生物学知识的学习,适时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

中学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我们在学习有关生物学知识的同时,要适时对学生进行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生理和心理。例如,我们在学习人体生理知识的时候,使学生了解人体的结构、组成成分、生理功能和发育规律,特别是通过遗传、生殖、发育和生态学知识的学习,使学生真正了解自己在这一时期的生理特点,正确对待,调整心理安全,度过这一生理期。在这一时期,学生要注意坐、立、行、走的正确姿势,自觉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促进身体的健康发育;认识吸烟、酗酒的危害,提高预防疾病的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避免和减少传染病的发生。还要理解“计划生育”、“禁止近亲结婚”、“优生优育”的意义,促进基本国策的实施,推动全民族身体素质水平的提高。

3 利用生物学史,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教育

教材中蕴含不少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通过对教材的学习,如物种的起源、生物进化的证据、学说等,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通过学习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态平衡等,使学生认识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懂得生物与环境是相互联系、统一的整体,它们既相辅相成,又相互对立。这种辩证唯物的观点在教材中还有很多,如新陈代谢中的同化、异化;生长繁殖中的遗传、变异;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的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4 在教学中要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素质教育的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品质。在我们的中学生物教材中就包含着许多爱国主义内容。如,讲“生命起源”时,向学生介绍,我国科学工作者1965年在世界上第一次合成了具有全部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1981年合成了具有全部生物活性的核酸——酵母丙氨酸转移核酸。讲杂交育种时,向学生介绍中科院鲍文奎等培育八倍体小黑麦的成就,以及当代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对水稻杂交事业所做的贡献。在讲遗传、基因等时,还可以向学生讲近些年来我国科学工作者在人体基因的研究、图谱的绘制等工作中取得的世界瞩目的成就,在利用生物干细胞治疗一些疑难杂症时我国的医疗水平处于世界前列,以及我国在防治人类疾病和一些生物科学方面的重大突破,这些都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

5 在教学过程中还要适时对学生进行劳动技能教育和法制教育

学生劳动技能素质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我国是农业大国,需要大量具有一定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和高素质的生物技术人才。通过生物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些农业方面的知识,如,浇水、施肥、增光、补氧、保温的原理;选择良种的重要性;药物防治的不良后果和生物防治的优点等。还可让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花草、蔬菜等作物的栽培和小动物的饲养,掌握一些蔬菜、水果、花卉的栽培方法,鱼类、鸟类等的动物养殖技术,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技能和劳动生产技能。中学生物教材中还涉及到几种法律,如:《森林法》、《环境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婚姻法》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教育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做到知法、懂法、守法,树立法制观念,认真履行我国公民的责任和义务,遵纪守法。

总之,我们在中学生物的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穿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我国的国民素质。

推荐访问: 课堂教学 素质教育 中学生物